《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之作,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法律、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所揭示的法律思想深刻而独到,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基石,那么,《共产党宣言》这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所体现的法律思想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法律思想的结晶。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纲领性文献中,批判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全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的法律本质和法的内容的决定因素,并且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法律状况进行了科学的预设和构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重温《共产党宣言》,深刻理解《宣言》中的法律思想,对指导我国坚持用“三个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一资产阶级法律的物质制约性和阶级意志性
二人的自由发展的无产阶级法律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揭露和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他们谈到:一切统治者,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总是用法律使整个社会服从他们发财致富的条件,无产阶级要获得自由和解放,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方式,废除保护和保障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一切,同时,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立代表广大人民意志真正平等而自由的法律。宣言指出:“各个世纪的社会基础,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这些形式,这些意识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灭的时候才完全消失”[1]51-52。这些意识形式当然包括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法律。
第一,从总体上讲,“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52这里的民主就是新型的代表广大人民意志的民主。这一条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斗争方向,“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如果它的统治就像无产阶级的统治那样,预定要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态和一切统治,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以便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最普遍的利益,而这是它在初期不得不如此做的”[3]38。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要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在整个革命的运动中,就要代表大多数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利益,工人阶级一无所有,他们没有自己的私利,在革命中,他们革命最坚决、最彻底,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推翻腐朽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工人阶级只有自己掌握了国家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当家做了主人,才能制定代表自己利益的法律,才能有民主权利和自由,民主是个好东西,马克思谈的民主是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的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虚伪的民主。
第二,是消灭造成一切社会异化的祸根———“私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45,因为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异化了,资产阶级为了追逐自己的私利,在法律条文里写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只有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即采取剥夺、没收、废除资产阶级社会剥削人民的一切物质基础,将其收归国家所有,如征收高额累进税,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等等,在这个剥夺资产阶级的运动中,无产阶级失去的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第四,重视法律在教育方面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憎恨资产阶级社会对儿童的摧残,提出对儿童实施公共的和免费义务教育,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马克思设想的无产阶级是为全人类谋福利的事业,要设身处地为为未来社会发展着想,制定保护儿童的法律,重视儿童的教育培养,实现儿童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第五,解放妇女和儿童。在资本主义社会,妇女和儿童是受压迫最深的,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把妇女和儿童的解放放在整个人类的解放之中,要求消灭对妇女和儿童压迫的经济基础,从而消灭妇女被当作单纯生产工具看待的地位,消灭父母对子女的剥削等等,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写道:“不言而喻,随着现在的生产关系的消灭,从这种关系中产生的公妻制,即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卖淫,也就消失了。”[1]50马克思恩格斯上述思想,是他们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未来社会法律的预设,有一定的远见性,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找到了新的法律世界观。这也体现了他们提出的:“人的一切法律、政治、哲学、宗教等等观念归根到底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由此便产生了适合于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和斗争条件的世界观……现在这个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正在全球环行。”[4]全世界无产阶级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观指导下,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体现本国人民全体意志的法律。
三《共产党宣言》中法律思想的时代价值
综上所述,正如恩格斯在1883年序言中写到的:“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1]9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马克思在致力于人类解放事业中,在制定无产阶第4期张红艳:《共产党宣言》中的法律思想及时代价值83级行动纲领的《宣言》中,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宣言》中对资产阶级法的本质和资产阶级虚幻的法律共同体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以及对无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构想,深刻领悟《宣言》中的法律思想,对指导我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就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而言,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拥护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国家的真正主人,我国的法律是体现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律,对此,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时我们要立足于现实,一要以人为本,制定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二要正视矛盾,健全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法律;三要着眼未来,建立适应国际社会新秩序发展的法律。
(一)以人为本,制定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
(二)正视矛盾,健全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法律
(三)着眼未来,建立适应国际社会新秩序发展的法律
总而言之,“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2]176,国家在制定法律、法规时,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意愿,符合历史赋予的使命;公民在行使各项社会事务的权利时要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谈到的要忠诚于宪法、要敬畏法律,一切按规律办事,以最大的正能量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48.
[5]黄秋生,崔景明.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逻辑进路[J].云南社会科学,2011(3):102-105.
[6][英]霍布斯:《利维坦》Ⅱ第30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英]约·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图书馆,1991:229.
[8][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M].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