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院司法解释出台,“直播带货”戴上“紧箍咒”

2022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对正确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给出明确的司法指引。

相较于传统电商通过图片、文字展示、销售商品,直播电商采用更为生动的视频直播、主播讲解的展示、销售方式,具有内容丰富、互动性强、转化率高等特点。后疫情时代下,实体经济遭受影响,“直播带货”、“全民网购”成为热潮,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各大平台纷纷开通直播功能,中国电商也由此进入全民直播带货狂欢季。

而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数据中亦可见,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量巨大,并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为正确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2022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直播间各经营主体责任

刚刚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下称《司法解释(一)》)对商业性网络直播营销各主体的民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及指引。

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网络直播营销平台,是指在网络直播营销中提供直播服务的各类平台,包括互联网直播服务平台、互联网音视频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

此次《司法解释(一)》用了4个条款对直播营销平台责任作出规定,包括直播营销平台自营责任、无法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真实信息时的先付责任、未尽食品经营资质审核义务的连带责任以及明知或者应知不法行为情况下的连带责任。

1、直播营销平台的自营责任

《司法解释(一)》明确了直播营销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应当承担商品销售者或服务提供者责任的三种情形:

①标记以自营方式开展自营业务,

②虽未标记自营但实际开展自营业务,

③虽非实际开展自营业务,但所作标识足以误导消费者相信系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自营。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四条

2、直播营销平台的在无法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真实信息时的先付责任

实践中时常会发生消费者无法找到直播间运营者而难求偿的情况,对此《司法解释(一)》明确了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不能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的真实姓名、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向网络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请求赔偿,同时也保留了直播营销平台向直播间运营者追偿的权利。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十四条

3、直播营销平台未尽食品经营资质审核义务的连带责任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十五条

4、直播营销平台明知或者应知不法行为情况下的连带责任

《司法解释(一)》明确了网络直播营销平台在明知直播间销售的商品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时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与直播间运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十六条

风险防范指引:

建议网络直播营销平台建立健全账号及直播营销功能注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营销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机制和措施,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和投诉举报机制,在发生消费纠纷时应当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证据等支持。同时在平台日常运营中也应当注意对自身审核义务的履行过程及时进行证据保全。

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直播间运营者,是指在直播营销平台上注册账号或者通过自建网站等其他网络服务,开设直播间从事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一)》针对平台内经营者在消费纠纷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如下规定:

1、未标明实际销售主体的责任

商家以外的主体开设直播间专门从事直播营销业务,常常存在消费者对实际销售主体辨识不清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司法解释规定,直播间运营者要能够证明已经标明了其并非销售者并标明实际销售者,并且要达到足以使消费者辨别的程度,否则,消费者有权主张直播间运营者承担商品销售者责任。同时,直播间运营者已经尽到标明义务的,也并非一概不承担销售者责任,而需要法院综合各方面因素予以认定。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十二条

2、明确虚假刷单、刷屏、刷流量合同无效及平台内经营者虚假宣传的赔偿责任

网络直播营销活动活动中,存在着刷单、刷屏、刷流量、故意制造虚假记录等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此《司法解释(一)》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他人签订的进行虚假宣传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同时经营者因虚假宣传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九条、第十一条

3、明知或者应知不法行为情况下的连带责任

《司法解释(一)》明确了直播间运营者在明知直播间销售的商品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时仍进行推广的,应当与提供商品的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十七条

4、网络店铺转让未公示的责任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六条

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直播营销人员,则是指在网络营销中直接向社会公众开展营销的个人。

此次《司法解释(一)》并未对直播营销人员的责任作出单独规定。在直播带货活动中,直播营销人员(主播)在消费纠纷中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面临的法律风险要根据其在具体的销售模式中承担的角色进行判断。

1、当主播受雇于直播间运营者(包括商家及MCN机构),以员工身份从事网络直播销售工作时

主播与直播间运营者之间具有隶属性,属于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调整,主播带货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其行为后果一般由作为用人单位的直播间运营者承担。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十一条

2、当主播直接与商家(直播间运营者)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销售额收取佣金报酬时

(四)其他消费者权益保护条款及维权指引

在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中,消费者往往属于相对弱势的主体,而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七天无理由退货”落到实处

网络购物不同于线下实体购物,通常无法进行现场体验,为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设置了七天无理由退货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售后权益保障,解决退货难的问题,《司法解释(一)》明确,消费者签收商品也不意味着认可商品质量合格,以及电子商务经营者对消费者因检查商品的必要进行拆封查验,在不影响商品完好性的情况下,经营者不得以商品已拆封为由拒绝消费者行使无理由退货权。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一条、《司法解释(一)》第三条

2、明确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等造成损害的法律后果

在网购中,商家经常会附赠赠品、奖品,或者消费者可以使用优惠券或者积分换购商品,这些都属于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司法解释(一)》明确规定了奖品、赠品、换购商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电子商务经营者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得以奖品、赠品属于免费提供或者商品属于换购为理由主张免责。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八条

3、明确高于法定赔偿标准的承诺应当遵守

实践中,商家有时候会作出“假一赔十”等高于法定赔偿标准的承诺,这些承诺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也会产生影响。消费者收到商品后发现存在假冒伪劣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时,商家又拒绝履行承诺。对此,《司法解释(一)》明确,消费者主张平台内经营者按照承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司法解释(一)》第十条

消费者维权指引:

袁璐律师是国际认可专业调解员、国际争议解决代理人,现任北京市影视娱乐法学会-体育产业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及广州互联网法院调解员,海南省法院多元化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ODR平台调解员,广州演艺人协会常务理事。擅长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及危机处理、涉外争议解决及企业股权服务。专注为文化、娱乐、体育领域提供综合法律服务。

团队简介

华进律师事务所風璟法律服务团队致力于为文化、娱乐、旅游、体育产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服务内容包括:

1、文娱旅游体育产业法律顾问

企业管理流程合规法律模板制定合规培训法律文书修改审定争议风险评估法律咨询

2、文娱旅游体育产业行政合规

行政处罚风险评估合规经营体系建设代理行政复议、诉讼代理参与行政调解、听证

4、文娱旅游体育产业投资风控

旅游综合体项目投资法律风控(政策、资金、施工、营销、运营风控)单个产业投资法律风控

THE END
1.多措并举规范直播带货行为法治动态网同时,直播带货平台应压实管理责任,事前核实主播身份并建档、事中巡查管理直播内容、事后注重评价体系建设。此外,还需要监管部门优化监管与执法制度,组建面向直播带货的监管队伍,构建多层次执法体系,将违法处罚与法律教育相结合。http://fzdt.org.cn/show-698069.html
2.利用盖有公司公章的空白合同,与不知情的乙公司签订一份水果小刘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公司可以开除小刘并追究其法律责任。https://www.falvzhijia.com/question/4054/
3.8点1氪丨腾讯接手字节跳动两个游戏工作室;李佳琦董宇辉等17名主播报告建议,主播必须增强自律意识,不做虚假夸大和误导性宣传;选择带货商品时,严把质量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全流程质量监督,及时自查自纠。此外,报告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对主播加强教育培训等,让直播带货行业更加行稳致远。(财经网)https://36kr.com/p/2690070390959493
4.SANDZNUAPPLOFTER(乐乎)陆必行趁林静恒一脸空白,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我要是想追求你,你会一枪打死我吗?” 陆必行眨眨眼睛,一点也不在意,可能是鸡汤熬多了洒不完,他张口就“不,”陆必行接管了指挥舰的驾驶权限,目光却没有离开林静恒的眼睛,“我说的是——你要和我在一起吗?允许我用一枚戒指绑住你,在法律规定下,把余生分一半https://www.lofter.com/app/sandzn
5.元宇宙系列之AI虚拟人:“人”潮汹涌探路未来永久在线图表:虚拟主播分担真人主播工作量并填补效率空白 资料来源:腾讯广告,摩飞京东官方旗舰店,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字员工:效率和灵活为主要诉求,有待技术进一步升级。根据艾媒咨询调研,多数用户认为数字员工的优势在于降低劳动成本,全天候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而当前的不足之处主要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且过程相对僵化。商汤智能https://blog.csdn.net/NFT_Q3338388866/article/details/127544516
6.小红书B站抖音等各平台违禁词盘点1.一切违法法律法规和涉政视频内容,或敏感物品 2.色情、低俗和着装暴露(包括儿童)的内容 3.暴力、恐怖、血腥等引人不适的视频内容 4.展示自杀自残等其他危险动作,引起不适,或容易诱发模仿的内容 5.危险驾驶、竞逐、欺凌等违反公共治安管理的内容 6.宣扬邪教、封建迷信、民间陋习及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内容 https://www.zeroculturemedia.cn/2022gepingtaiweijinci.html
7.知名小主播空白的微博知名小主播空白 2020-7-21 16:48 来自iPhone客户端 整整齐齐的一家人 该账号因被投诉违反法律法规和《微博社区公约》的相关规定,现已无法查看。查看帮助 https://kefu.weibo.com/faqdetail?id=13216 ?收藏 转发 评论 ?1 c +关注 知名小主播空白 2020-4-22 08:27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https://weibo.com/n/%E7%9F%A5%E5%90%8D%E5%B0%8F%E4%B8%BB%E6%92%AD%E7%A9%BA%E7%99%BD
8.直播“带货”成“带祸”,虚假宣传售后问题多,法律监管待完善朱广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则表示,目前,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平台责任已有规定,但对短视频这类平台在电商行业中的性质,暂无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可进一步明确各类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之间的性质、关系,完善相关法律规定,避免直播带货领域成为法律空白地带。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C72BJ4Q051200BP.html
9.网络主播YY是公会和主播的大老板,也是最大的赢家。通过出售虚拟的礼物获取不菲的收入后,YY还会从主播的收入中抽取50-60%的提成。 “二三线城市的娱乐非常单调,普通年轻人的社交生活也是,Y Y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种线上娱乐方式的空白。”欢聚时代一名高层称。他同时认为,“土豪的世界”的确存在,但它并不能代表那些“沉默https://baike.sogou.com/v75458721.htm
10.网络直播充值打赏相关法律问题与应对当前,数字治理领域还存在诸多法律空白,迫切需要汇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力量,全面深化交流合作。除了网络直播充值打赏问题,确立数据权利类型和交易规则、探索算法规制路径、健全互联网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认定标准、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明确新型客体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等也是需要充分关注和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3/id/71688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