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谈《开端》中的法律问题

最近,很多同学让我讲一讲热播剧《开端》中的法律问题。

所以,我放弃了柏拉图,加入了追剧大军。

当然,我对自己的说法是,我追剧主要是为了工作。

这个故事围绕着一个问题不断循环:如何阻止一场爆炸案的发生进而不断地逼问我们: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你会不会做得比现在更好

首先是爆炸问题。

犯罪人自制炸弹,准备在公交车上实施爆炸,这涉及了多种犯罪。

第一,制造炸弹行为本身构成刑法125条的非法制造爆炸物罪,这个罪的基本刑是3-10年,情节严重的甚至也可以判到死刑。

125条是我国刑法中最长的一个选择性罪名,全称是“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所谓选择性罪名的意思就是,可以拆开用,也可以合并用,但是不能数罪并罚。比如非法制造枪支,非法运输爆炸物,那罪名就是非法制造枪支、运输爆炸物罪。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数学问题:这最多可以组合成多少个罪名呢其实人文科学也离不开数学,难怪柏拉图学院立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数学者禁止入内。

第二,携带爆炸物乘坐公交车也构成犯罪。刑法第130条规定了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非法携带爆炸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就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就是爆炸罪。刑法114条规定了五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刑罚是3-10年有期徒刑。如果发生严重后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那就属于115条规定的结果加重犯,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其次是正当防卫的问题。

在其中一次循环中,男主肖鹤云在和携带炸弹者搏斗中,夺了她的刀并将其反杀。这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呢

正如我讲过的粪坑案一样,在判断正当防卫的时候,最重要是代入法,把自己代入当事人的情境,看你所做的事情是否超越了一般人的常情常感,而不要动辄开始理性人标准,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充当理中客。

法律无外乎天理人情。

刑法中规定了特殊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男主在面临犯罪分子引爆炸弹和持刀行凶的违法行为时,为了维护自己和公交车上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失手将匕首刺入犯罪分子的腹部,制止了危险的发生,这属于典型的正当防卫,不用负刑事责任。

再次是猥亵与死亡的因果关系。

剧中的王萌萌被色狼猥亵,下车后,瞬间被后面驶来的渣土车碾压,不治身亡。色狼是否构成犯罪呢是否应该对死亡结果承担责任

很遗憾,刑法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所以类似正当防卫这些道德所鼓励的行为,不宜评价为犯罪;但是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却不一定是犯罪。

对于公车上的咸猪手,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猥亵他人的,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但是这并不是犯罪。只有采取暴力、胁迫等强制的手段猥亵他人,才构成强制猥亵罪。

同时,死亡结果和猥亵行为虽然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但是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虽然如果色狼不猥亵,王某就不会下车,王某不下车就不会被撞——从朴素的情感来看,猥亵和死亡是存在因果关系的,但是这只是一种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一如杀人犯的母亲和杀人行为也有关系,如果你不把他生出来,他就不会为祸人间。

所以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必须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再进行严格的筛选与限定。关键看,车撞这个介入因素是独立引发了结果,还是和猥亵这种前行为共同作用引发了结果。王某毕竟是被撞死的,是介入因素独立导致了结果,所以在法律上不存在因果关系,无法将死亡结果归责于色狼。

法律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万灵丹,说白了,法律能够解决的问题很少,很多时候,仅仅靠法律是无法避免我们内心幽暗的泛滥的。

但是,如果把这个网剧的前几集,尤其是警察的审讯工作作为期末考试试题,让法律专业的学生去挑其中的法律错误,估计也还是不少。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江警官的诱供问题。

当警方不能找到突破口,只能换人审讯,给男女主角肖鹤云和李诗情都设了套,谎称对方已经招供,逼着他们说出实情。肖鹤云听说李诗情坦白招供了,便认为李诗情是按照先前想的那样,又重新编了一套说法,所以他只得表示,自己说的是真的。

江警官其实犯了一个严重程序错误,诱供。

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作为法律人,我们认为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重要。

因为手段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数。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追逐正义的大忌,否则追逐正义的初衷最后可能只收获了邪恶,一如剧中爆炸案的当事人。

所以,刑事法治一方面要惩罚犯罪,另一方则是要限制惩罚犯罪的权力本身。因为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

也许编剧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借杜局之口批评了江警官,说明剧里警方内部也是不赞同他的工作方式的。越是紧急状态,越是要坚守法治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刑事诉讼法虽然禁止诱供,但是诱供的法律后果是比较暧昧的。一方面,通过诱供所获得证据是否应该被排除,法律没有明示。刑诉法第56条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刑讯逼供所获得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这没有争议,但是对于诱供是否排除,法律并未明示。在理论界,能否把诱供解释和刑讯逼供具有等价值性的“等非法方法”,存在较大的争议,有人就认为诱供和侦查谋略很难区分。

另一方面,诱供行为也并非刑法上的犯罪,刑法只规定的刑讯逼供罪,没有规定诱供罪。令人费解的是,刑法却将律师的诱供视为犯罪。这就是律师界谈虎色变的刑法第306条,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司法机关的诱供行为不受惩罚,而律师的诱供行为却要入罪,这明显有违平等原则。

“开端”的中心问题是:如果人生真的能够重来,你会不会做得比现在更好

在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并不存在这样的选项。

我们唯一可以选择就是——当命运之手将你交付给那特殊的时刻,你是否会像你想象中那么勇敢

THE END
1.看了法律男神罗翔教授的《刑法学讲义》,才知道以前当法盲的日子白出版书籍《刑法学讲义》《圆圈正义》等。罗翔教授可谓法律界的一束光,幽默风趣地讲述段子一样的案例,又对本来专业难啃的术语名词,解释得非常接地气儿,在网络上爆红。他在B站的昵称是“罗翔说刑法”,一天粉丝就破了百万,现在粉丝还在不断增加。罗翔教授在B站的昵称是“罗翔说刑法”友情提示:在看罗男神的视频时候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780789/
2.《罗翔老师说: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总之,罗翔老师说:“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这句话不仅是对法律本身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期待。让我们一起学习、遵守、理解、运用法律吧!让我们一起为建设一个更加文明、公正、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吧! “没有正义就没有稳定。”这是罗翔老师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另一句名言,也是他对社https://www.jianshu.com/p/f2b7cfe9f069
3.罗翔著《刑法中的同意制度》:法治天平应向女性适当倾斜,这正是《刑法中的同意制度》是罗翔教授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深入探讨了刑法中关于同意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这本著作中,罗翔教授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对法律规定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刑法中的同意制度。罗翔教授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刑法中的同意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他解释https://www.acfun.cn/a/ac43229564
4.2022读书笔记13:《法治的细节》6.孝子能否逾越法律? 当法律判断与道德判断发生冲突。这涉及法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定罪量刑中法律判断要优于道德判断。 人类对正义的追求必须在规则之下,通过规则筛选出人们可以接受的有限正义。 7.脑死亡、植物人与死亡 在刑法理论中采取了医学上关于死亡的标准,也就是综合判定说,具体的解释是:以心跳停止、呼https://m.xiaohuasheng.cn/blog?id=96873f01772155e7
5.法制日报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罗翔 对于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这个话题,我想从刑法中的规范评价谈起。规范评价是司法者基于某种价值立场对事实问题的评价,在刑法中,几乎所有的事实概念都需要规范评价,甚至连明确的数字概念也离不开规范评价。比如,甲1980年2月29日出生,1994年3月1日犯故意杀人罪,他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这就需要进行规范评价。https://news.cupl.edu.cn/info/1015/8577.htm
6.罗翔专访:“很多的荣光,不过是草船借箭”A罗翔:我觉得每个人内心深处一定都有对正义的渴望吧。所以为什么苏格拉底说学习是一种回忆,为什么大家会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很难受、感到不正义,那一定是有个参照系叫正义。只有当你那个参照系被打乱之后,你才会觉得这个东西不正义。 相比其他职业,法律人当然更强调公平和正义,更想用精确的术语来表达出这种公平和https://static.zhoudaosh.com/B3E2D461A24DD699843AEFA957A586A2F0298836AF37ED93255450C41774BBD4
7.读《圆圈正义》有感现实中,无论我们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一个真正完美的圆,但“圆”这个概念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把“圆”看成是一种关于正义的隐喻,那么每一个画“圆”的决定都是一种与正义有关的追求。我们无法实现完美的正义,正如我们不能画出完美的圆圈。 《圆圈正义》这本书拓宽了我们思考问题的广度,罗翔老师通过将实际案http://zjyz.jsjc.gov.cn/wenhua/202206/t20220616_1399259.shtml
8.“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从电影《第二十条》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影评还提到,《第二十条》不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生活片,会影响一个人的是非观和正义感。 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最高检用通俗的话语解释了“正当防卫”:“被打了为什么不能还手?见义勇为有什么错?被反复折磨、欺辱,面临重大人身安全,为什么不能勇敢反抗?正义应该有自己的底气。当人们在保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5/2024-02-19/4X7kRQYInULaDuQx.html
9.网红法学教授罗翔:“学法的人不要当刺猬,要做狐狸”南方plus南方周末:是不是就是此前你说的“法律学多了就不把自己当人了”? 罗翔:对,把自己当成高等人了,傲慢、非常喜欢做技术主义解构。但是我觉得学法的人,要谦卑包容,不要当刺猬,要做狐狸,因为法律永远是一种平衡的艺术,要在诸多对立观点中寻找一种更为不坏的选择,而不是总是咄咄逼人,强调逻辑。比如强调逻辑,我更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5/04/c3489050.html
10.?罗翔:法律要尊重民众的情感,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你说自己是清白的,没人相信。你说你是被冤枉的,舆论不这么说。这种时候,你怎么办? 你需要一个律师,捍卫怒属于当事人的权益。 但并不代表律师就会成为当事人的一条狗,律师真正的使命和价值是——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追求法律的正义。 在很多人看来,罪大恶极之人不需要辩护律师,这是民意,当民意达到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01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