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管理的“情理法”和“法术势”

法家不仅提出“法”的重要性,还对如何法制化、制度化管理提出了四个要点。第一,制度要公之于众,要让所有人都能知道并了解制度的内容。韩非子讲“宪令著于官府”,然后才能“刑罚必于民心”,只有使制度深入人心,使人们时刻谨记,才可能发挥作用。第二,制度规定的目标要能够达到,不能达到的标准不但没有激励作用,有时会起到相反作用。第三,制度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韩非子讲“号令数下者,可亡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韩非子认为制度也要随势而动,也不能一味的一成不变。他说如果用以前的制度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可笑。第四,制度要厚赏重罚,同时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韩非子讲只有立功的人有获得奖赏的预期,知道必然得到奖赏,并且奖赏够多,人们才会争相立功。只有犯错的人知道必然得到惩罚,并且处罚非常重,人们才会对犯错有足够的畏惧,制度才会起作用。韩非子对法的阐述非常全面,今天的西方管理学者只不过是把他的管理理论从国家用到了企业而已。

法家思想的“势”,是指权势,权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法家推崇的是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结构,强调身处中央的领导者要强势控制组织的运行。作为领导者本身来讲,要有足够的权威,要让下属对自己有足够的敬畏,才能强力推行法治,才能达到法治应有的效果。没有威望的领导者即使有职有权也很难指挥若定,使众望所归。这也是“先谋势,后谋利”的古语的哲学依据。

韩非子提出的“法术势”管理思想应该是世界管理学的开山之作,他对西方的管理学影响深远,无论是日式管理,还是美式管理其实都是法家管理理念的企业化论述,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有了如此精辟的管理理念,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法家提出的要健全法制,明确法律的作用,这与西方注重法制建设如出一辙,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靠人治而不是靠法治,管理效率将十分低下,但光靠法制远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一个管理者如果不树立自己的“势”,不懂得掌握权力,就会缺乏威信。如果不懂得“术”,就不能很好的驾驭下属。韩非子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一套适合中国企业的的管理科学,这其实就是德鲁克认为中国企业不能从国外引进管理者的原因,因为西方的管理者只是法的熟知者,他们并不懂中国化管理的术和势。

“情理法”是中国人管理的思维哲学,“法术势”是中国人的管理手段,这两个是中国管理的核心内容,中国企业家应该从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吸取经验和智慧,学会“情理法”与“法术势”的中国化管理特点,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这样的管理才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这样的企业才能有生命力。

THE END
1.情理法与中国人图书情理法与中国人山西人民出版社 / 2023-9出版 想读 在读 读过 豆瓣评分TM打开App评分 8.9 66人评分电子书/纸质版购买35.18元起简介 毋庸置疑,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文化遗产。本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和民事篇三个部分展开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6549458
2.《情理法与中国人》——“好书推荐”第五十六期图书馆书名:《情理法与中国人》 作者: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出版时间:2011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引号:D920.0/100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四区 推荐人:法学院法学专业二班林思宇 作品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地勾勒了一幅融“天理、国法、人情”于一体的中国古代法制生活图。全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民事篇三个部分,通过https://www.huhst.edu.cn/tsg/info/1117/7489.htm
3.情理法与中国人读后感(4页)情理法与中国人读后感.doc 4页VIP内容提供方:baoyue 大小:34 KB 字数:约4.4千字 发布时间:2020-08-08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13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情理法与中国人读后感.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https://m.book118.com/html/2020/0805/5202304032002324.shtm
4.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意义——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期刊"在此背景下,面对这样的提问究竟当如何回答?诚然,有关法律史的知识是法律人必备的素养之一,然而制度毕竟是业已死亡的,不能在法庭上直接使用,也就是说,不是一种现实的"应用技术". 机标关键词: 法律文化当代意义情理法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法制史法制近代化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tspl201308014
5.读《情理法与中国人》有感“情理法”问题的系统提出,始于范忠信、郑定、詹学农先生1992年的《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一书。三位作者均系湖北英山人,事先并不认识,但同时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律史专业,为记载共同的求学所得,三人遂决定合著该书。 本书创见性地指出:中国人的传统法观念是一个复合的、多元的观念https://www.court.gov.cn/jianshe/xiangqing/140851.html
6.《正版包邮情理法与中国人增订典藏版范忠信郑定詹学农方圆系山西人民出版社图书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正版包邮 情理法与中国人 增订典藏版 范忠信、郑定、詹学农 范忠信 郑定 詹学农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124408070151.html
7.法学联合书单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法治教育学”是融合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等学科的一个交叉研究。本书第一次勾勒出了法治教育的理论框架与实施方案,开辟了一个新的法学交叉学科领域,值得相关专家、青年学者深入研究。 《情理法与中国人》 范忠信、郑定、詹学农/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9月版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44091
8.传统观念中的情理法,与现代交警执法中的情理法,会有哪些区别?公民只需要按民警的要求做好配合即可,如果认为民警有侵犯自己权益的,在无条件服从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权。 心情随笔,笔随心情。说起容易,做起来难。探讨交流,莫要深究。 主要观点来源于:《情理法与中国人(修订版)》范忠信、郑定、詹学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https://www.360doc.cn/article/78704666_1018556230.html
9.理论务虚“法理情相统一”的司法路径二、从“情理法”到“法理情” “法理情相统一”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法律理念,而是一个植根于中国两千年传统的一个本土概念,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伦理准则。 按照范忠信等人在《情理法与中国人》一书中的说法,“‘国法’是一个‘孤岛’,‘天理’和‘人情’是两个桥梁。如以‘天’为‘彼岸’,‘人’为‘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53814633005302
10.如何搞好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一:不要试图和下属做朋友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它介于家庭和官场之间,工作中要适当讲情,但不能为情所左右,也要讲法,但法不是主旋律,职场中最重要的还是理。 中国人往往将情理法相混淆不清,该讲感情的地方过于严苛,该讲理和法的地方,却总掺和过多的感情因素,说什么“人情大过天”,视规则如无物,这该引起我们的深思。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213648/article/details/89670106
11.心要慈,刀要快情不立事--“亲兄弟明算账”,人不要感情用事、意气用事。好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穿一条裤子,但要有规矩,后面才有方圆,不然事不长久。 这里面暗合了中国人解决问题的情理法逻辑--共情,说理,讲法的顺序。 西方反过来的,解决问题的法理情逻辑--讲法,说理,共情。 https://www.jianshu.com/p/7be6d78b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