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与法官自由裁量的规范

一、《民法典》限制法官裁量的努力与现实

(一)《民法典》第1186条规定的由来及演变

(二)规则之内的自由裁量和规则之外的自由裁量

在需要适用公平责任的场合,法官可能有两个选择:第一,因第1186条的限制,不适用公平责任而改适用其他归责原则;第二,抛开第1186条,直接适用《民法典》第6条的公平原则进行裁判。两种选择均有失偏颇。就前者而言,既然是需要适用公平责任,适用其他归责原则,结果必然是不妥当的;而后者会造成所谓“向一般条款逃逸”的结果,使得法官的自由裁量从规则之内(第132条和第24条)逃向了规则之外。如此便存在不妥之处,因正义应当在规则之内而不应当在规则之外加以实现。

(三)通过废除公平责任限制法官自由裁量的逻辑思路

二、《民法典》中法官自由裁量空间的成因及表现

《民法典》留下了大量需要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民法自身的特点,必然需要法官的自由裁量。第二,《民法典》大量保留先前立法,延续“宜粗不宜细”思想,留下大量法律漏洞。第三,《民法典》对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不做规定,留下大量法律漏洞。第四,《民法典》中某些条文留下过大解释空间。第五,《民法典》使用模糊的术语,有意将问题留待法官解决。综上所述,无论是民法自身的特点,还是我国《民法典》的特色,《民法典》给法官自由裁量留下巨大空间。一个法典生效后,应当从解释论上尽可能使其妥当地加以适用。立法论的工作就要转向解释论。法官的作为就成为民法典与社会生活结合的最重要枢纽。

三、法官自由裁量的类型及规制

法官的自由裁量既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包括法官在个案中的裁判。对于后者,没有人会表示异议;对于前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

(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制

(二)一个反面的例子

(三)法官在个案裁判中的自由裁量

(四)一个反面的例子

《九民会纪要》和《最高法民二庭负责人就〈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答记者问》(以下简称“《答记者问》”)都提到了法释〔2014〕2号第18条第2款。而《九民会纪要》中并未提到对法释〔2014〕2号第18条第2款适用范围的限制,《答记者问》提到“就此类破产清算案件中的责任承担问题予以纠偏,明确在破产程序终结后不能适用法释〔2014〕2号第18条第2款的规定”但是,《答记者问》是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的新闻稿,未经任何法定程序、未经任何有权机关通过、未经任何有权机关正式发布。根据法律规定,其只能算作个人观点,与任何个人观点一样,是对法律的无权解释。

当然,无权解释亦可能具有合理性,但法律解释的合理性,需要以遵守法律解释的基本规则作为前提。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基础,法律解释不能逾越其可能的文义。从最基本的文义解释出发,反复阅读法释〔2014〕2号第18条,没有任何关于其适用范围限制的文字,更无任何第18条只能适用于解散清算而不能适用于破产清算的表述。可见,从法律解释的方法看,《答记者问》对第18条第2款适用范围的解释违背了法律解释最基本的文义解释方法。更值得注意的是,《九民会纪要》本身就不是司法解释,不具法律效力;更何况,寻遍《九民会纪要》,也无法找到《答记者问》所提到的限制法释〔2014〕2号第18条第2款适用范围的文字。

(五)小结

综上,最高人民法院未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九民会纪要》;一些法院放弃基本的法律解释规则,依据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答记者问》,违反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法释〔2014〕2号的规定,做出了与之前多年判决结果不同的裁判,皆成为法官自由裁量方面的反例。

四、结论

保持法律规范的连续性、稳定性对于民事主体合理预期、创造良好营商环境至关重要。过多的自由裁量的确会影响法律的稳定性。从《民法典》第1186条的制定过程,可以看出立法者试图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良好愿望,但是,无法通过废除规则本身来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正确的选择是如何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避免规则被滥用。由于民法自身的特点、“宜粗不宜细”立法观念影响、立法技术等原因,《民法典》留下了大量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如何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是后民法典时代的重要工作。《民法典》生效后,法官在对个案进行自由裁量时,应当且只能遵守法律规定、遵守法律解释的基本规则,唯有如此,方可保证《民法典》留给裁判者自由裁量的空间不被滥用。

THE END
1.法网迷雾揭秘那些隐藏在法律法规背后的神秘案件一、法网之谜:法律法规的面纱下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法律就像一道道光明的屏障,保护着每一个公民不受侵害。但是,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些法律背后,那层看似坚固的面纱却似乎变得透明,我们发现了许多未解之谜。 二、隐蔽者们:那些被遗忘的法律条款 在海量的法律文件中,有些条款如同幽灵一般飘浮着,它们被忽略,被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zi-xun/481716.html
2.法律之门2021年疑云未解的案件一场针对跨境税收避免行为的大规模调查揭示了国际税收合作机制存在漏洞,并激发了一场关于如何增强国际税务执法合作、提高透明度以及打击洗钱等问题的话题。这次调查不仅让各国政府意识到需要共同努力改善现有的监管框架,而且还促使国际社会对于如何构建更加有效且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深入探讨。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gong-xiao/428746.html
3.python爬取cnvd漏洞库信息的实例CNVD资源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python爬取cnvd漏洞库信息的实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今天一同事需要整理http://ics.cnvd.org.cn/工控漏洞库里面的信息,一看960多个要整理到什么时候才结束。 所以我决定写个爬虫帮他抓取数据。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8640830/12864388
4.法律案例风险(精选6篇)前些年很多企业引进技术人才,人才带来技术并把它在企业中实施,企业往往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技术。但这仅仅是实现了知识转移,在法律上企业并没有获得使用技术的权利。如果以后该人才离开企业,就很可能在是否允许企业继续使用技术的问题上发生纠纷。实践中这样的例子不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619p34e.html
5.历史视角下的王老吉纷争——公私合营法律后遗症的一个例子2012年06月13日 18:39:17分类:社会 公私合营 产权 王老吉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刘远举 上海善达律师事务所 主任律师 周大仓 1997年,广药集团将王老吉商标租借给香港鸿道集团,鸿道集团授权其子公司加多宝集团在国内销售红罐王老吉。之后,广药集团和鸿道集团又多次展约,王老吉商标租期被延长到2020年。但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402806/
6.举例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举实例有关权利与义务的案例.docx文档分类:法律/法学|页数:约14页 分享到: 1/14 分享到: 1/14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该【举例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举实例有关权利与义务的案例】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举例说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举实例有关权利与义务的案例】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p-942067075.html
7.在法无规定的情况下的找法的步骤——法学方法论②这个例子说明,在漏洞填补的过程中,法官必须努力寻找可供案件裁判的具体规则,而不能简单地直接用法律原则来填补漏洞。所寻求的法律规则应当具有可直接适用性,尤其是能够直接与待决案件的事实发生联系。当然,即便是法律上没有具体的规则,将法律原则运用于待决案件之前,也应当将原则具体化。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123
8.侵害行为范文5篇(全文)(二) 网络侵害行为存在法律漏洞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来看, 没有一套很完整并且很细致的法律法规是针对互联网侵害行为而制定的。由于网络侵害行为存在很多隐蔽性和非法性, 使得法律无法估计到每个角落, 那么网络侵害行为就钻法律的空子乘虚而入[2]。 (三) 过于依赖网络软件技术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6qgkcu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