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小时常听的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其实是反映了古代先人对于求医的思考,他们敢于尝试,善于总结,以仁者之心救治天下百姓。而这些中国古代的名医以及著作就是我们需要积累的内容了。

一、远古时期

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

岐黄: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二、战国

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因他医术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又被称为“医祖”、“脉学之宗”。

成就:1.开创了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2.治疗原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

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

5.代表作:《扁鹊内经》

三、东汉

(一)张仲景

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坐堂医”,“建安三神医”之首。(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

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

3.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并在后来保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4.知名病人:沈槐

5.代表作:《伤寒杂病论》

(二)华佗

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成就:1.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给关羽刮骨疗毒时所用);第一次使用的部位:腹部。

2.创五禽戏:最早的保健体操,开创运动仿生学,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2011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华佗在当时已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

4.知名病人:关羽、曹操、倪寻和李延、周泰、陈登

5.医学著作:《青囊经》(失传)

(三)董奉

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字君异,号拔墘。

成就:1.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杏林代指中医学界)

2.知名病人:交州太守士燮

四、西晋

(一)王叔和

王叔和,名熙,汉族,魏晋间医学家。东汉末山阳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人。西晋著名的医学家。

成就:1.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二是著述《脉经》。

2.在养生学上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谓摄,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我国早期对饮食制度养生的最早的较系统的论述。

3.代表作:《脉经》

(二)黄甫谥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一生以著述为业。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成就:1.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中国现存最早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也称《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被称为:针灸鼻祖。

2.代表作:《针灸甲乙经》、《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五、东晋

葛洪: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

成就:1.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3.葛洪首创地应用狂犬的脑敷贴在被咬伤的创口上,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狂犬脑中含有抗狂犬病物质,到十九世纪法国巴斯德才作了证明。

4.代表作:《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神仙传》

六、唐朝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2.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3.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4.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大医精诚

5.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第一个创立“阿是穴”;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6.知名病人:卢照邻、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小字观音婢)

7.代表作:《千金方》

七、北宋

钱已:字仲阳,被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成就:

1.发明六味地黄丸

2.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中国现存第一步儿科专著。

八:南宋

宋慈: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唐相宋璟后人,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成就:1.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2.代表作:《洗冤集录》: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九、明朝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成就:1.代表作:《本草纲目》(达尔文评价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2.《本草纲目》历史意义:

①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②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人类的绿色圣经”;被认为是明朝时期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THE END
1.十大古代经典法治故事中国古代法治典故古代关于法治的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生动形象的经典法治故事。如约法三章、奉公守法、徙木立信、秉公执法、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律经典故事。这些法制小故事通常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出了不少大道理,可以说是对法治精神的最好昭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法治典故?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十大https://www.maigoo.com/top/423713.html
2.孩子爱读的法律故事什么是法律?书中第一篇《法的故事》就讲到,现在的“法”字,最早写成“灋”,它由“水”“廌”“去”三部分构成。“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这是古代人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 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首先要立法,春秋时期的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开成文法。《一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0/id/8166218.shtml
3.中国古代的农业法律制度中国古代的农业法律制度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劝农重耕一直是农业立法的指导思想。以下主要从农业管理角度作一介绍。 一、赋予农业以崇高的地位 自秦始皇重农抑商,历代均在法律上赋予农业以最崇高的地位。 《汉书?文帝纪》载,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令:“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http://iolaw.cssn.cn/gdfls/200506/t20050617_4596263.shtml
4.中国古代法制典故.pptx张释之答道:“法律是天下共有的呀, 天子和天下臣民要共同遵守。如果当时皇上令人当场把这个 人打死也就算了,现在既然交给廷尉衙门,如果再要重判, 就会失信于天下。毕竟廷尉是天下的公平所在呀,如果有失 轻重,天下皆为效仿,天下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啊!请陛下明 察!”过了好大一会文帝才说:“廷尉你做的对。”--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0/0930/7150121142003002.shtm
5.法律溯源中国古代讼师从职业品德来看,古代讼师之中有害群之马,他们对于社会的确无所益处。但这并不能作为评价或否定讼师群体社会益处的依据。客观公正评价中国古代的讼师,要从辩护事业与法律程序历史发展的视野来审视。由此清晰可见,中国古代讼师是中国辩护事业与法律程序发展史上的“先烈”,尽管为当政者所不容,也屡遭立法层面地打压,但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12/19/6459131_558580205.shtml
6.老且历史文化杂谈二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由产生而发展,经历了大约两、三千年的变化。就中既有彼此的对立、论争,也有相互的渗透和融合。及至隋、唐,始形成了完整的、极富特色的中华法律思想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尊奉至高无上的皇权,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确立“德主刑辅”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09/09/2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