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精选10篇)

2、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岳母刺字

3、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

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泾渭分明

4、“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形容的是历哪位书法家的字?(C)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吴道子

5、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是(C)

A、《清明上河图》

B、《洛神赋图》

C、《五牛图》

D、《历代帝王图》2.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二1、“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A、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

解:B

2、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解:A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

A、孔子

B、屈原

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4、孔子弟子中擅长做生意的是谁?()

A、子路

B、子张

C、子贡

D、颜回

解:C

端木赐,字子贡,善于经商之道,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为人伉直,好勇力。

颛孙师,字子张,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评为“性情偏激”,但广交朋友。

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班固的《两都赋》

D、张衡的《二京赋》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3.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三1、"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A、下棋

B、战场

C、戏台

这是戏台楹联。第一句说下棋也通,但两句相连,只能指戏台。

2、《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乌

B、巫

C、肖

D、萧

“肖”“萧”本为不同的姓。“萧”是大姓,“肖”则是小姓,历曾寥若晨星地冒出过“肖”姓,但非常罕见。19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

3、"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

B、女角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

4、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中国武术的一个传统术语,也称“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见于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指使用各种武术器械的功夫和技能。现代人对“十八般武艺”的理解是泛指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古时候的婚礼是晨迎昏行,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黄昏举行婚礼仪式。“婚”字,拆开为“女”“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4.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四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

2."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3.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4.《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反客为主

5."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5.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五1、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李广

2、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3、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

B、面积

C、体积

D、重量

4、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

B、景德镇

C、朱仙镇

D、佛山镇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6.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六1、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2、"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4、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A、李白

B、杜甫7.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七1、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

A、玄

B、皂

C、苍

玄: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皂:黑色:~靴。不分~白(喻不问是非)。

苍:深青色,深绿色:~翠;~松;~天;~穹;~龙。

2、中国历被誉为药王的是()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扁鹊、华佗为神医;李时珍则被称为医圣、药圣。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A、王勃

B、张九龄

4、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完美熟悉的词语,它就是:()

A、阴晴圆缺

B、风花雪月

C、梅兰竹菊

D、春夏秋冬

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5、"实事求是"一词出自哪部典籍?()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解:D

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称赞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研究学问要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然后再从事实中找出真实的结论。

8.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八1、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谁的作品?()

A、陆游

B、岳飞

C、辛弃疾

D、李清照

出自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

A、妻子

B、兄弟

C、朋友

D、父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写于1076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子由)已经四年没见面了,这天晚上,苏轼喝了一夜的酒。趁着酒兴。挥毫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

A、农耕

B、军政

C、养马

D、水利

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权,其职能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国家军赋第二,组织服役人员进行军事训练和演习第三,负责执行军事法律。

5、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A、一位画家

B、八位画家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驴屋等。9.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九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旗袍是:(A)

A、左襟压右襟

B、右襟压左襟

2、《三国演义》中刘备见到诸葛亮家悬挂了一幅对联,写的是:(A)

A、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

A、楷书

B、小篆

C、鸟虫文

D、行书

4、下列植物中,不应当出现在《岁寒三友图》中的是:(A)

A、菊

B、梅

C、竹

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D)

A、天、地

B、南、北

C、阴、阳

D、文、武10.经典国学知识问答题及答案篇十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

A、岳飞

B、辛弃疾

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A、黄山

B、泰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诗句出自杜甫《望岳》。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A、舞鞋

B、上朝穿的朝鞋

C、登山鞋

指谢灵运(385~433)登山时穿的一种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

4.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猢狲,“孙”对“胡”

“适”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所以“行“对“适”

“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

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THE END
1.十大古代经典法治故事中国古代法治典故古代关于法治的小故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生动形象的经典法治故事。如约法三章、奉公守法、徙木立信、秉公执法、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律经典故事。这些法制小故事通常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出了不少大道理,可以说是对法治精神的最好昭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法治典故?下文maigoo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下十大https://www.maigoo.com/top/423713.html
2.孩子爱读的法律故事什么是法律?书中第一篇《法的故事》就讲到,现在的“法”字,最早写成“灋”,它由“水”“廌”“去”三部分构成。“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这是古代人对公平和正义的理解。 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和社会,首先要立法,春秋时期的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开成文法。《一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0/id/8166218.shtml
3.中国古代的农业法律制度中国古代的农业法律制度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劝农重耕一直是农业立法的指导思想。以下主要从农业管理角度作一介绍。 一、赋予农业以崇高的地位 自秦始皇重农抑商,历代均在法律上赋予农业以最崇高的地位。 《汉书?文帝纪》载,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令:“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http://iolaw.cssn.cn/gdfls/200506/t20050617_4596263.shtml
4.中国古代法制典故.pptx张释之答道:“法律是天下共有的呀, 天子和天下臣民要共同遵守。如果当时皇上令人当场把这个 人打死也就算了,现在既然交给廷尉衙门,如果再要重判, 就会失信于天下。毕竟廷尉是天下的公平所在呀,如果有失 轻重,天下皆为效仿,天下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啊!请陛下明 察!”过了好大一会文帝才说:“廷尉你做的对。”--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0/0930/7150121142003002.shtm
5.法律溯源中国古代讼师从职业品德来看,古代讼师之中有害群之马,他们对于社会的确无所益处。但这并不能作为评价或否定讼师群体社会益处的依据。客观公正评价中国古代的讼师,要从辩护事业与法律程序历史发展的视野来审视。由此清晰可见,中国古代讼师是中国辩护事业与法律程序发展史上的“先烈”,尽管为当政者所不容,也屡遭立法层面地打压,但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12/19/6459131_558580205.shtml
6.老且历史文化杂谈二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由产生而发展,经历了大约两、三千年的变化。就中既有彼此的对立、论争,也有相互的渗透和融合。及至隋、唐,始形成了完整的、极富特色的中华法律思想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尊奉至高无上的皇权,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确立“德主刑辅”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宣扬“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09/09/2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