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法律解释的作用 − 法律 − 理论大视野 − 文库 − 宣讲家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谈到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提出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继续完善这一法律体系,除继续完善立法体制,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之外,加强法律解释工作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法律解释理论最早来自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提出如果出现了法律没有规定的特殊案件,法官可以背离法律的字面含义,并像立法者可能会对该问题作出处理那样审理案件,依据“平等地公正”的衡平原则加以处理和裁决,以补充法律条文中不够完备的部分。古罗马法学家,特别是西塞罗,进一步丰富了法律解释理论。他从直接、严格的字面解释,衡平原则的创置及法律冲突的解决三个方面创立了其解释理论,不仅对当时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以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规范和事实的解释,说明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规范和事实的不对称,或作为法律规范载体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和歧义性,或针对个案情况下面临着法条或法律效力之间造成的冲突等法律本身的天然局限性因素,决定了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常需要明晰其具体的含义,这又强化了对法律解释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法律解释属于法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法律解释技术无论对于成文法还是判例法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成文法的严格性和确定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包容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所产生的需要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对于判例法来说,更需要法官掌握区别技术和衡平原则,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因而,法律解释技术对完善法律制度、弥补法律漏洞,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法典化的法律体系形成后,除了不断通过立、改、废等方式继续完善法律体系外,要重视法律解释技术在完善法律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首先要重视立法解释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作用。目前,中国立法解释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立法解释制度不完善、立法解释数量较少、立法解释的主体混乱、对司法解释的监督力度不够等。

其次,要重视审判实践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实践表明,仅凭立法并不能创造出一个完善有效的法律体系,而且立法的完善也只是相对的。另外,法律法典化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法典的修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发展历程已证明了这一点。鉴于此,审判实践是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律发展中完善法律体系、弥补法律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审判实践就是具体运用法律和解释法律的过程。在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和德国,除制定单行法规、修改法典补充完善法律体系外,法官通过审判实践在适用法律时,按自己对立法精神和公正性的理解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解决办法,以填补法律空白。

对大陆法系的这种经验,我们是完全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制度已具备相应的基础,完全可以通过总结、完善,作为我国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弥补法律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

THE END
1.最新!(2024版)最高法院已发布司法解释汇编林晓明导读:截至2024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共发布至法释〔2024〕13号,小编完整梳理了2001至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并完整梳理了每部司法解释修订时间、效力状态并进行了标注,点击标题即可阅读法律全文,整理不易,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分享收藏,随时查阅学习! https://lawyers.66law.cn/s270534a022d6b_i1491004.aspx
2.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重点条文解读(下)法律条款1.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四条规定转让拼装或报废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同时《解释》第二十条明确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责任不以明知为主观要件。《解释》正式稿虽删除了征求意见稿中转让人、受让人向前手追偿的条款,但司法实践中转让人、受让人可依据其与前手之间的法律关系,向前手主张http://fw.mwfw.cn/fltk/236417.html
3.诉讼逆转法学理论研究之于疑难案件办理当办案到细微处,就会发现,大量有法律意义的社会生活事实是找不到对应法律条文的。此时如果不懂得如何斥诸于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习惯及法理学说),又如何给出有力的代理意见、如何说服裁判者呢? 尤其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时,理论功底尤为重要。疑难案件之所以疑难,往往即在于欠缺法律的明文规https://zhuanlan.zhihu.com/p/659064100
4.合同争议条款的解释规则与司法认定至正一般解释方法的综合运用 司法实践中,在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往往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法官应立足于案件事实综合运用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及目的解释等解释方法对争议条款进行严谨客观的阐释,以期获得最佳的解释结论,实现案件处理的客观公正。具体解释方法如下:首先,以文义解释为基础。从法律解释方法一般顺位来看,文义解释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06847941864669902&wfr=spider&for=pc
5.法律的意义模糊及其救济方法法律的统一性、明确性和规范性,不能放任法律意义的模糊,因此,寻求法律意义的明晰和确定,是法律人必须完成的使命。法律解释的基本任务即通过语言、文字或行为的方式交代,明晰因法律意义模糊而产生的困惑,其效力基础在于有权解释的强制性以及人们对法定权威的接受性。但在疑难、复杂案件中,当案件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对接与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82.html
6.最高院民二庭《民商事审判若干疑难问题》全系列蒋艳超律师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纷繁复杂以及立法与司法解释的相对滞后,民商事审判中出 现了很多类型新、争议大的疑难问题。为加强对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的监督指导,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民商事审判中存在的若干 疑难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主要涉及公司法、企业改制、破产法、合同法、担保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720.html
7.整全法是一种反思平衡吗?——德沃金法律理论与罗尔斯方法论的比较本文认为:首先,德沃金著作中没有明显依据支持两者的等同;其次,将整全法理解为反思性平衡,意味着将追求某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客观裁判原则/规则,视为判定法律理论成败的标准;而此标准不仅在实践上无法获得,在理论上也忽视了法官在法律解释中扮演的建构性角色。https://www.douban.com/note/773224428/
8.论法律解释的逻辑要素法律解释方法 逻辑要素 位阶 四要素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1011093836.htm
9.无讼阅读合同法违约金调整规则分析与最高院司法解释保持一致,在违约金调整的启动程序上,广东高院在《广东高院关于民商事审判实践中有关疑难法律问题的解答意见》(2012年3月1日)第1条关于合同法疑难问题的第1款中作出了相关规定[2],指出法院对违约金的调整不应主动进行,但考虑到当事人的诉讼能力问题,强调注重法院对此问题的释明。山东高院在《山东省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15e2fd99-a420-4d2b-885d-6746e84009b2?downloadLink=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注释本(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二全新修订)法律出版社本书以《刑法》及其解释为中心,按照《刑法修正案(十二)》修订,*条文注释、关联法规的形式对刑事法律制度内容逐条进行讲解,全面且详细地介绍我国刑法基本法律制度的体系框架、主要内容等,尤其是各罪名的构成要件,以及相应立法、司法解释对该罪名认定上的特别规定,并收录决定、立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以供读者准确掌握。这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goods?alias=3nhs7vhgrggylyg
1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解释方法的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法院审理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颁布了一些重要的司法解释,如《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土地使用权纠纷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尤其是针对各地法院审理案件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做出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在这些解释中,既广泛运用了各种狭义法律解释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901
12.法律解释的真谛:波斯纳法律解释理论梳理法信基于对制定法和普通法差别的分析,波斯纳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法律解释是制定法的一个问题,而普通法则不存在法律解释问题。他认为,要理解和评价普通法,我们无需解释的概念,而且我也想不出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处。对于象我这样不认为解释在疑难案件决定上是获得确定性甚或确信的一种一般说来相当可靠的方法的人来说,在着手处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97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