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尤迪(AndyPan)律师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入选“LEGALBAND2018年度中国律界俊杰榜30强”,目前就职于顶级精品所MWEChina(元达),担任顾问(即Counsel)。
注:元达介绍请参见数据显示,这些中国律所已可媲美美国顶级大所!
Andy的成长与职业发展路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多青年法律学子所期望的样子。在落英缤纷的暖春三月,律政有幸邀请到了Andy做客“律政面对面”,在陆家嘴的黄埔江畔,畅聊美国顶尖法学院的校园生活、探讨青年律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一、美国顶尖法学院的校园生活
Andy拥有两所美国著名法学院的学位。他先于美国UCLA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LL.M.)学位,之后又于美国长期排名前三乃至第二的斯坦福法学院获得了第二个LL.M.学位。
(摄于斯坦福法学院)
他表示这两段美国法学院经历确实给自己的人生及职业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且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跨专业选修斯坦福商学院课程的难忘经历
在斯坦福大学的学习中,除了在法学院修习课程之外,Andy还专门选修了斯坦福商学院的多门课程,包括cleanenergyopportunities,energymarketandpolicy,并且拿到了只有Top10%的学生能获得的Honor等级。在聊到这一段商学院经历时,Andy笑着说,“当时选修商学院的课程是先打算试听,跟不上就drop掉。毕竟和顶尖商学院学生共上一门课比拼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实际上斯坦福商学院的curve是非常残酷的”。但正因为抱着这样一个轻松的心态,并在课堂上遇到了志同道合可以一起进行小组工作的同学,在经历一整个学期的紧密合作后最终获得了喜出望外的满意成绩和珍贵的友谊。这样的经历给计划出国的小伙们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跨专业课程可以勇敢的选修,找到一同努力的小伙伴积极学习,放平心态,反而会有惊喜的收获。
法学院与商学院的上课风格异同
谈及法学院与商学院的上课风格异同时,Andy一如既往的严谨:
斯坦福大学中国法律与政策协会的任职
二、青年律师执业领域的选择与思考
Andy目前的执业领域主要为新经济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合规、新能源汽车行业合规、start-up公司的公司治理以及跨境争议解决。
谈到自己所选择的执业领域,Andy表示:
资深前辈们已经在很多成熟的法律领域深耕多年,青年律师需要找到自己的弯道拐点,提高眼界与格局在新兴领域成为第一批开拓律师,与行业共成长。对于新兴领域而言,行业几岁,律师也只有几岁,这就给青年律师创造了找到并利用自身弯道拐点的良机。
Andy用“田忌赛马”来形容对执业领域的选择。作为中国第一批在新经济在线教育及知识付费领域及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问题上有深入研究及一线重大案件经验的青年律师之一,他高度重视并长期专注于服务新经济领域。
新经济指新的经济形态。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的不同,决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经济有不同的内涵。当前新经济是指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的智慧经济形态。
如何接触到“在线教育与知识付费领域”
律师Andy在上海工作,他身上的西装是HugoBoss,购于美国洛杉矶。
就这样一件“偶然的小事”,让Andy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并聘为“在行”及“分答”两个知识付费头部平台的常年法律顾问,成为了中国第一批深度参与知识付费/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律师之一。“成为一个具有契约精神的人十分重要,这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大事。善良永远比聪明更加重要”。
对于在线教育领域,Andy认为今年将会是行业的“强合规监管元年”,一系列的监管细则必将落地并大范围地予以执行。最终会大浪淘沙出真正合规且优质的在线教育公司,青年律师们应当有更开阔的思维去对行业的走势进行判断,找到自己合适的切入点进而抓住时代的机会。
谈谈“新能源及环保领域”
AlexWang为美国UCLA法学院教授,是中美环境法领域的领先学者。他的职业生涯从SimpsonThacher&BartlettLLP的纽约办公室起步,后转入学术轨道,成为福布赖特学者。Alex是NaturalResourcesDefenseCouncil(NRDC)北京办公室的创始人之一,在加入UCLA法学院任教之前,他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过一年的VisitingProfessor。
在“跨境争议解决领域”的实践与思考
除了对在线教育/知识付费、新能源及环保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外,Andy也将自己的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跨境争议解决领域。2018年秋天,他被事务所派遣至McDermottWill&Emery(MWE)的LosAngelesOffice及OrangeCountyOffice的诉讼组工作数月,也借此良机对跨境争议解决案件有了更深度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全球化浪潮日趋强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去”,在这样“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过程中,跨境争议领域的法律业务量势必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Andy认为,这一代青年律师必须鞭策自己快速成长,要有历史使命感及民族自豪感,就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在专业能力上做好充分的准备。采访过程中他还提到:
在过去五年中我曾四次作为仲裁员参加MootShanghai,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国外选手优秀的表现和成绩。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如果5年后或者10年后,我在真实的争议解决案件中和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青年法律人作为对家相遇,我能赢吗我能很好的代表我客户的合法权益吗如果我不能赢,其他的中国青年律师可以吗如果他们也不能,我们怎么办我觉得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是中国法律人在更广阔的舞台去获取更多话语权和尊重最根本的底气。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律师应该要有更大的视野及格局,要有群体意识,应当饱含提升中国法律人在国际法律市场上地位的热情。我深信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法律人在美国或者英国的顶尖/一线法学院受到教育,整个中国律师群体的涉外业务水平的提升是必然的。国际模拟仲裁赛事是一个小的缩影,但确实对我们青年法律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同龄人的水准,鞭策自我不断提升。
三、对法律新人的建议与展望
更青睐怎样的法律新人
谈及怎样的法律新人更为自己青睐时,Andy提到了以下的几点:
1)基础必备:扎实的法律功底、优秀的中英文表达能力以及耐心细致是每一位有志于成为卓越法律人的必备素质。
必须有“危机意识”及“成熟意识”
抱着好奇的心情,律政记者在采访后自主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数据统计。记者惊讶的发现,在各大法律榜单上处于Tier1位置的顶尖律师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成名较早,在不惑之年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翘楚,其中有几位红圈所的支柱力量更是在二十多岁、三十左右的年纪便已成为律所的合伙人,例如乔文骏律师31岁成为中伦上海分所主任;现任金杜中国管委会主席张毅律师26岁成为金杜合伙人、29岁成为金杜上海分所主任。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法律学子要保持“危机意识”及“成熟意识”,努力学习、工作,做好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
领先的律师事务所是负有历史责任的
Andy认为目前处于领先位置的律师事务所所招募到的实际上都是非常优秀的法学院学生,事务所除了是这些好苗子的雇主外,也有责任为他们规划清晰的发展路径并予以培养。
实际上领先的律师事务所是负有历史责任的,肩上的压力是很沉重的。往宏观里说,这批法学院的学生在10年后可能就是我国法律行业的中坚力量;往小里说,这么优秀的学生放到你这里培养,你得给人家和人家的家长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高晓松曾在一个节目里说最好的大学是“国之重器”,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这批毕业于最好的法学院的学生在最好的年华里来到事务所工作,如何培养他们是一个严肃且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获奖感言及执业目标
谦虚温和的Andy在访谈伊始便让人感受到他的魅力。在律政记者恭喜Andy上榜“2018年度LEGALBAND中国律界俊杰榜三十强”时,他却很淡然地表示:
榜单本身的性质是对自己的鼓励,但绝非是一种成就,这是对自己过往工作经历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鞭策,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和平台去了解身边优秀的青年同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自己启发和指导。
在问及是否有争取下一个奖项的目标时,Andy表示自己最在乎的是在做完手头每一件事后客户是否满意,以及客户是否在未来依旧会选择自己作为律师。其他的事情顺其自然。
五、总结
从Andy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法律行业创业者的坚持、勇气和毅力。无论是UCLA毕业以后选择新兴的合规领域还是在事业渐有起色之时去攻读第二个LLM,他都能在关键时刻进行决断,并且为了目标毫不犹豫地进行奋斗,从来不沉溺于所谓的舒适区。选择一条无数前辈走过的路径固然风险小,然而也会错失拓荒的许多风景。Andy的经历,对于各位勇于尝试、不惧挑战、希望能够在未知领域不断开拓的青年法律人来说,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