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二)

如闻在外有婆罗门胡等,每於戏处,乃将剑刺肚,以刀割舌,幻惑百姓,极非道理。宜并发遣还蕃,勿令久住。仍约束边州,若更有此色,并不须遣入朝。

◇放宫人诏

为国之道,必从简惠;正家之义,允归俭约。故知兴替之本,得失之基,爰自六宫,刑於四海。既而西都之后,累叶骄奢;东汉之君,相继淫佚。魏庭晋室,采择无厌,水运仓积,选纳逾广。节文既废,怨旷滋深,糜费极多,流弊忘反。朕以寡薄,嗣奉瑶图,临驭八,亭育万类。向隅之念,每切於忧兢;纳隍之心,实劳於夙夜。率由成训,仰遵先旨。即位之初,备加宽贷。年老宫人,已令放出,椒掖之内,人数犹多。久离亲属之欢,长供扫除之役,永年幽闭,良深矜悯。又去年霖雨,颇伤苗稼,在於州县,非无乏少,资给後庭,有妨国用,宜申兹大造更量放出宫人。可令官司料简,具录名帐。所司依状散下,归其戚属。若无近亲,任求配偶。所在官府,存心安置,勿使轻薄之徒,辄行欺诱,空有窃赀之弊,便无偕老之,务加存恤,令遂所怀。

◇降太子忠为梁王诏

昔泰伯高让,载昌姬宗,东海之藩,克隆汉祚。故能业传端委,胙锡龟蒙,飞茂实於前英,播清虚於远叶。皇太子忠,分景扶木,禀庆天津,早加宠树,礼绝群后。比因朝见,屡陈挹,论嫡庶之分,辨贵贱之礼,以贵则皇后有子,以贤则不敢当仁。前後数四,情辞恳恻。义高旷古,道迈前修,宜遂雅怀,以成厥美。可封梁王,食邑二万户,持节都督梁、洋、集、璧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仍别食二千户。赐物二万段,甲第一区。梁州仍置都督府。

◇立代王宏为皇太子诏

氵存雷扬祉,承祧之道爰著;重离阐曜,守器之方斯存。故能抚宁军国,永保邦家,详览瑶图,缅瞻遐册,继业垂统,咸率兹典。代王宏,道居嫡允,天纵英姿。品质冲华,神鉴昭远。恭谦表志,仁孝居心,夙彰睿哲之风,早通《诗》、《书》之业。朕以虚薄,方启无疆之祚,永传不朽之基。取则前王,思隆正绪,宜升上嗣,养德东宫,可立为皇太子。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减膳诏

上封人所进食极恶,情之忧灼,中宵辍寐,永言给足,取愧良深。夫国以人为本,以食为天,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朕临御天下,於今七年,每留心庶绩,轸虑农亩,而政道未凝,仁风犹缺,致令九年无备,四气有乖,遂使去秋霖滞,便即罄竭。所以伫西郊而结念,眷东作以劳怀。岂下乏农夫,上甘珍馔,宜令所司,常进之食,三分减二。

◇令州县举人诏

朕受命上元,嗣膺下武,每肃恭旒冕,延想英奇。俯振鹭而企贞臣,仰飞鸿而慕良辅。台侧席,玉管屡移;宣室整衣,金壶亟改。寂寥靡觌,鉴寐兴怀,比年虽尝进举,遂无英俊。犹恐栖岩穴而韬奇,乐邱园而晦影。宜令河南、河北、江淮以南州县,或纬俗之英,声驰管乐;或济时之器,价轶萧张:学可帝师,材堪栋辅者,必当任之不次。可明加采访,务尽才杰,州县以礼发遣。

◇令百官各举所知诏

济时兴国,实伫九功;御敌安边,亦资七德。朕端拱宣室,思宏景化,将欲分忧俊,共逸岩廊。而比者贡寂英奇,举非勇杰,岂称居安虑危之志,处存思乱之心?如不旌贲远近,则爪牙何寄?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牧守,各举所知。或勇冠三军,翘关拔山之力,智兼百胜,纬地经天之才。蕴奇策於良平,也功绩於卫霍。踪二起於吴白,轨双李於牧广。赏纤善而万众悦,罚片恶而一军惧。如有此色,可精加采访,各以奏闻。

◇公主王妃见舅姑父母勿答拜诏

天地之尊,人伦已极;舅姑之敬,礼经修重。苟违斯义,有ル彝则。如闻公主出适,王妃作嫔,舅姑父母,皆降礼答拜。此乃子道云替,妇德不循,何以式序家邦,仪刑列辟?自今以後,可明加禁断,使一依礼法。若更有以贵加於所尊者,令有司随事纠闻。

◇停诸节进献诏

朕抚育黎庶,思求政道,欲俭以训俗,礼以移风,菲食卑宫,庶几前轨。比至五月五日,及寒食等诸节日,并有欢庆事。诸王妃主及诸亲等,营造衣物,雕镂鸡子,竞作奇技,以将进献。巧丽过度,糜费极多,皆由不识朕心,遂至於此。又贞观年中,已有约束,自今以去,并宜停断。所司明加禁察,随事纠闻。

◇僧尼不得受父母及尊者礼拜诏

释典冲虚,有无兼谢,正觉凝寂,彼我俱忘。岂自尊崇,然後为法?圣人之心,主於慈孝。父子君臣之际,长幼仁义之序,与夫周公、孔子之教,异辙同归。弃礼悖德,深所不取。僧尼之徒,自云离俗,先自贵高。父母之亲,人伦以极,整容端坐,受其礼拜,自馀尊属,莫不皆然,有伤名教,实ル彝典。自今以後,僧尼不得受父母及尊者礼拜。

◇分立弥射为兴昔亡可汗步真为继往绝可汗诏

自西蕃罹乱,三十馀年,比者贺鲁猖狂,百姓重被劫掠。朕君临四海,情均养育,不可使凶狡之虏,恣行侵渔,无辜之,久遭涂炭。故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等,统率骑勇,北路讨逐。卿等宣畅皇风,南道抚育,遂使凶渠畏威,夷人慕德。伐叛柔服,西域总平,员鲁父子,既已擒获,诸头部落,须有统领。卿早归阙庭,久参宿卫,深感恩义,甚知法式。所以册立卿等,各为一部可汗。但诸姓从贺鲁,非其本情,卿等才至即降,亦是赤心向国,卿宜与卢承庆等,准其部落大小,位望高下,节级授刺史以下官。

◇建东都诏

朕闻践华固德,百二称乎建瓴;卜洛归仁,七百崇乎定鼎。是以控膏腴於天府,启黄图於渭滨,襟沃壤於王城,ゼ绿字於河渚。市朝之城,丽皇州之九纬;丹紫之原,邈神皋之千里。二京之盛,其来自昔。此都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置{执木}之规犹勤,测圭之地载革,岂得宅帝之乡,独称都於四塞;来王之邑,匪建国於三川。宜改洛阳宫为东都。上栋下宇,彼劳昔以难前;广厦高台,我名今而改後。仍兹旧贯,式表宸居。

◇禁县主称出降诏

古称厘降,唯属王姬。比闻县主适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滥假名器,深乖礼经。其县主出嫁宜称适,娶王女者称娶,仍改令文。

◇禁让官诏

凡百具僚,群公卿尹,除命甫及,多存饰让。言励己以辞荣,示举能以自代。既取当年之诮,还愆曩烈之风。自兹厥後,须革前事。必欲税驾濠濮,褫绂岩廊,宜各举所知自代。仍宜显述才行,送付中书省,将随才叙用。

◇临文不讳诏

孔宣设教,正名为首,戴圣贻范,嫌名不讳。比见钞写古典,至於朕名,或缺其点画,或随便改换。恐六籍雅言,会意多爽;九流通义,指事全违;诚非立书之本意。自今以後,缮写旧典文字,并宜使成,不须随义改易。

◇禁止临丧嫁娶及上墓欢乐诏

如闻父母初亡,临丧嫁娶,积习日久,遂以为恒。亦有送葬之时,共为燕饮,递相酬劝,酣醉始归。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贾,曾无戚容。既点风猷,并宜禁断。仍令州县捉搦,勿使更然。

◇令僧道致拜父母诏

东台:若夫华裔列圣,异轸而齐驱;中外裁风,百虑而同致。自周霄陨照。汉梦延辉,妙化西移,慧流东被。至於元牝邃旨,碧落希声,具开六顺之基,偕叶五常之本,而於爱敬之地,忘乎跪拜之仪。其来永久,罔革兹弊,朕席图登政,崇真导俗,凝襟解脱之津,陶思常名之境。正以尊亲之道,礼经之格言;孝友之义,诗人之明准。岂可以绝尘峻范,而忘恃怙之敬;拔累贞规,乃遗温清之序。前欲令道士女冠僧尼等致拜,将恐振骇恒心,爰俾详定。有司咸引典据,兼陈情理,沿革二涂,纷纶相半。朕商扌群议,沈研幽赜,然箕颍之风,高尚其事,遐想前载,故亦有之。今於君处,勿须致拜。其父母之所,慈育弥深,祗伏斯旷,更将安设?自今已後,即宜跪拜,主者施行。

◇停庆贺糜费诏

比每诞育王子公主,诸亲庆贺,多进锦绣纂组,金银雕镂,虚有糜费,深乖节俭。自今以後,即宜并停。

◇禁留狱诏

哀矜折狱,义先吕训,明慎用刑,事昭姬象。朕以寡昧,嗣登宸极,思阐大猷,式隆景运。陷冰是惧,屡想於怀中;御朽弥兢,驰襟於裕下。虚己待物,每从宽政。如闻率土州县,留狱尚繁,困於囚系,致於病死。一岁之中,数盈二百。盖繇上愆亭育之化,下乖尧舜之心,深责在躬,兴言多愧。抑又闻之,与我理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今之所任,或亏政道,未详钦恤之旨,但徇苛刻之情。幽絷困滞,证逮遐广,寒暑相袭,风露交侵,淹乎年月,成其病苦。加以笞失度,桎梏违法,巧诋深文,去将安适?狱市之寄,何其爽欤?自兹以後,宜革前弊。罪无大小,不得稽留。其囚病患及罪轻并笞杖等,虽法有常规,恐典吏妄生威福,官人不存简较,或颜面嘱请,触类以之。若仍旧不悛,当加重罚。布告天下,知朕意焉。

◇停封禅及幸东都诏

海东二蕃,久愆职贡,近者命帅薄伐,军务事殷。缘河州县,劳於征役,比虽多有蠲免,庶事优矜。万邦俱会,恐致烦扰。劳逸二途,理无兼遂。介邱大礼,及幸东都,并宜且停。

◇恤刑诏

天德施行,阳和在节,言念幽圄,载恻分宵。虽复每有哀矜,犹恐未免枉滥。在京系囚应流死者,每日将二十人过。

◇李义府罢相诏

右相兼行殷王府长史河间郡公李义府,缘兹小技,累升显地。尘露之益,未表於铨流;公廉之誉,有紊於彝典。漏禁中之语,鬻宠授之朝恩;交占候之人,轻朔望之哀礼。蓄邪黩货,实玷衣冠;稔恶嫉贤,载亏政道。特以任使多年,未忍加其重罚,宜从遐弃,以肃朝伦。可除名,配流州。其子太子右司议郎津,专恃权门,罕怀忌惮,奸淫是务,贿赂无厌,交游非所,潜报机密。亦宜明罚,屏迹荒裔,可除名,长流振州。

◇罢诸州造船安抚百姓诏

朕以寡昧,纂承鸿烈。肃岩廊之上,凝襟华裔之表。驭奔深於日慎,储祉存於勿休,勉己励精,详求大化。往为奉成先志,雪耻黎元,是以数年之间,称兵辽海。虽除凶戡暴,义匪诸身,疲人竭财,役兴於下。泛沧流而遐济,践危途而远袭。风涛竞骇,或取沦亡;锋镝交挥,非无捐仆。顾惟匪德,事有乖於七旬;在躬延责,情致惭於四海。汤年罪己,鉴寐斯在;汉载富人,周旋切念。日者翘车联映,贲帛相辉,庖鼎之前,犹潜秀异;关柝之下,未尽英奇。传逸翰於西雍,刃殊宝於东序。比王师荐发,戎务实繁,州县官僚,缘兹生过,力役无度,贿赂公行,蠹政伤风,莫斯为甚。前令三十六州造船,已备东行者,即宜并停。凡百在位,宜极言得失,悉陈无隐,以救不逮。仍分遣按察大使,问人疾苦,黜陟官吏,兼司元太常伯窦德元往河南道,并持节分往。其内外官五品以上,各举岩薮幽素之士,广加询访,旁求谣俗,式企英材,充毗阙政。必使八之内,咸得朕心,万之中,同夫亲览,宜速颁赐率土,知此意焉。

◇举行封禅所司集岳下诏

宜以三年正月,式遵故实,有事於岱宗。所司详求茂典,以从折衷。其诸州都督刺史,以二年十二月便集岳下,诸王十月集东都。缘边州府襟要之处,不在集限。天下诸州,明扬才彦,或销声幽薮,或藏器下僚,并随岳牧举送。

◇加宇文思纯朝散大夫诏

周京兆尹左右宫伯大将军司卫上将军少冢宰广陵郡公宇文孝伯,忠亮基心,贞坚表志。淫刑既逞,方纳谏而求仁;忍忌将加,甘捐躯而殉节。年祀虽永,风烈犹生。宜峻徽章,式旌华胄。其孙左威卫长史思纯,可加授朝散大夫。

◇遣使虑囚诏

今阳和布气,东作聿兴,甘泽虽г,犹未周洽。眷兹南亩,弥用忧勤;瞻彼西郊,良深兢惕,宜顺发生之序,以申简恤之恩。西京及东都诸司,雍雒二州,见禁囚徒,宜准龙朔元年虑囚例处分。其西京令左侍极兼检校大司宪陆敦信充使。东都令右肃机卢承庆充使,必令息彼冤滞,称朕意焉。

◇颁行麟德历诏

夫气象初分,乾坤之位斯定;刚柔递运,寒暑之节攸施。而晦朔相循,炎凉再革,归乎推步,方纪岁时。颛顼应期,重黎司天地之职;放勋承统,羲和掌日月之官。履端之道无睽,举正之典斯在。洎乎末代,渐至疏阔。邓平之术,既已多乖;朱浮之言,罕能遵用,九章五纪,莫究精微;日次月躔,宁循旧度。朕御天抚历,君临万方,眷言兹道,将恐沦缺。钦若垂化,曷为凭焉,爰命所司,研穷详正。仰稽七曜,傍综五家,去其烦衍,裁以要密。古所未通,今则备载。阴阳之数可测,盈缩之理无愆。改元履初,占考此历,岁唯甲子,得於天正,合朔之後,应以嘉祥。五纬若连珠,二曜若合璧。虽上元致瑞,实增祗愧,而推测所详,固以精悉。气序恒顺,分馀弗舛,以授农时,升平可致。昔洛下闳造汉历,云後八百岁,当有圣人定之。自火德洎我,年将八百,事合当仁,朕亦何让。宜即宣布,永为昭范,可名曰《麟德历》,起来年行用之。

◇安置舞曲诏

旧文舞、武舞既不可废,并器服总宜依旧。若悬作《上元舞》日,依奏神功《破阵乐》及功成《庆善乐》,并殿庭用舞,并须引出悬外而作。其安置舞曲,宜更商量,作安稳法,并录《凯安》《六变》、《法象》奏闻。

◇赠孔子为太师诏

朕闻德契机神,盛烈光於後代;化成天地,元功被於庶物。鲁大司寇宣尼父孔某,资大圣之材,属衰周之末,思欲屈己济俗,宏道佐时,历聘周流,莫能见用。想乘桴以永叹,因获麟而兴感,於是垂素王之雅则,正鲁史之繁文,播鸿业於一时,昭景化於千祀。朕嗣膺宝历,祗奉睿图,宪章前王,规矩先圣,崇至公於海内,行大道於天下。遂得八表安,两仪交泰,功成化洽,礼盛乐和。展采东巡,回舆西土,途经兹境,抚事兴怀。驻跸荒区,愿为师友,瞻望幽墓,思承格言。虽宴寝荒芜,馀基尚在,灵庙虚寂,徽烈犹存,孟轲曰:「自生人以来,未有若孔子者也。」微禹之叹既深,崇之道宜峻。可追赠太师,庶年代虽远,式范令图,景业维新,仪刑茂实,其庙宇制度卑陋,宜更加修造。仍令三品一人以少牢致祭。圣侯德伦,既承允绪,有异常流,其子孙并宜免赋役。主者施行。

◇上老君元元皇帝尊号诏

大道混成,先二仪而立极;至人虚己,妙万物以为言。粤若老君,朕之本系。爰自伏牺之始,暨乎姬周之末。灵应无象,变化多方。游元气以上,感日精以下降。或从容宇宙,吐纳风;或师友帝王,丹青妙化。譬阴阳而不测,与日月而俱悬。交丧在辰,晦迹柱下,大宏雅训,垂范将来。虽心齐於太虚,而理归於真宰。若夫绝圣弃智,安神寡欲,寂寞杳冥之际,希夷视听之表,淡尔无为,悠然自得。酌之不竭,用之不盈,执大象以还淳,涤元览而遣累,邈乾坤而长久。跨陶钧而亭育。至矣哉!固无得而名也。况乎大圣所资,克昌宝祚;上德所履。允属休期。朕嗣膺灵命,抚临亿兆,总三光之明,而夙宵寅畏;居四大之重,而寝兴祗惕。尽孝敬於宗祧,罄怀柔於幽显,行清静之化,承太平之业,登介邱而展采,坐明堂而受记。飞烟结庆,重轮降祥,鹤应九歌,山呼万岁。越振古而会休徵,冠帝先而为称首。大礼云毕,回舆上京,肃驾赖乡,躬奠椒醑。仰瑞柏而延伫,挹神泉而永叹,如在之思既深,敬始之情弥切。宜昭元本之奥,以彰元圣之功。可追上尊号为太上元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祠堂庙宇,并令修创。置令丞各一员,以供荐飨。仍改谷阳县为真源县。

◇宗庙荐享另奠诏

朕以寡德,嗣守宗祧,虽明发载怀,肃恭祀,践霜露而兴感,奉盥洗以增哀。每惟宗庙至敬,虔诚裸享,而二尊一奠,情有未安,思革旧章,用崇严配。管子曰:「礼者因人之情,缘礼而为之节也。」故三王五帝,礼制不同,损益随时,期於适便。况罔极之恩,既展於兹辰,终身之慕,情深於是日,岂可以因循经礼,乖违敬诚?自今以後,宗庙荐享,爵及簋登,各宜别奠。其馀牢馔,并依常典。

◇仍用开元通宝钱诏

泉布之兴,其来自久,实古今之要重,为公私之宝用。年月既深,伪滥斯起,所以采乾封之号,改铸新钱。静而思之,将为未可。高祖拨乱反正,爰创轨模;太宗立极承天,无所改作。今废旧造新,恐乖先旨。其开元通宝,宜依旧施行,为万代之法。乾封新铸之钱,令所司贮纳,更不须铸。仍令天下置铸之处,并铸开元通宝钱。

◇宗祀高祖太宗配帝诏

夫受命承天,崇至敬於明祀;膺图纂录,昭大孝於严配。是以荐鲦尝於清庙,集振鹭於西雍,宣雅颂於太师,明肃恭於考室。用能纪配天之盛业,嗣积德之鸿休,永播英声,长为称首。周京道丧,秦室政乖,礼乐沦亡,典经残灭。遂使汉朝博士,空说六宗之文;晋代鸿儒,争陈七祀之议。或同昊天於五帝,或分感帝於五行,自兹以降,递相祖述,议论纷纭,是非莫定。

朕以寡薄,嗣膺丕绪,肃承祀,明发载怀,虔奉宗祧,寤寐兴感。每惟宗庙之重,尊配之仪,思革旧章,以申诚敬。高祖大武皇帝抚运膺期,创业垂统,拯庶类於涂炭,怀生於寿仁;太宗文皇帝德光齐圣,道极几神,执锐被坚,栉风沐雨,劳形以安百姓,屈己而济四方,泽被区中,恩覃海外。乾坤所以交泰,器物於是咸亨,掩元阙而开疆,指青邱而作镇,巍巍荡荡,无得名焉。《礼》曰:「化人之道,莫急於礼。礼有五经,莫重於祭。祭者,非物自外至也,自内生於心也。是以惟贤者乃能尽祭之义。」况祖功宗德,道冠百王,尽圣穷神,业高千古。自今以後,祭圜丘五方明堂感帝神州等祠,高祖大武皇帝、太宗文皇帝崇配,仍总祭昊天上帝及五帝於明堂,庶因心致敬,获展虔诚,宗祀配天,就光鸿烈。

◇赠颜曾诏

皇太子宏,近因释菜,齿胄上庠,祗事先师,驰心近侍。仰崇山而景行,眷曩哲以勤怀,显颜、曾之特高,扬仁义之双美。请申赠,载甄芳烈。朕嘉其进德,冀以思齐,训诱之方,莫斯为尚。颜回可赠太子少师,曾参可赠太子少保,并配享。

◇改元总章大赦诏

朕以寡薄,忝承丕绪。奉二圣之遗训,抚亿兆以初临,驭朽兢怀,推沟在念。而上元垂,宗社降休,岁稔时和,人殷俗阜,车书混一,文轨大同。简玉泥金,升中告禅,百蛮执贽,万国来庭,朝野欢娱,华夷胥悦。但为郊严配,未安太室,布政敷化,犹阙合宫。朕所以日昃忘疲,中宵辍寝,讨论坟籍,错综群言。采三代之精微,探九皇之至赜,斟酌前载,制造明堂。栋宇方圆之规,虽兼故实;肆筵陈俎之法,独运财成。宣诸内外,博考详求,度其长短,冀广闻见。而鸿生硕儒,俱称尽善,缙绅士子,并奏该通。创此宏模,自我作古,因心既展,情礼获申,永言宗祀,良深感慰。宜命有司,及时赴作,务从折中,称朕意焉。今阳和在辰,景风扇物,昆虫草木,咸获康宁。朕之百姓,尚多劳止,思覃惠泽,与共更新。可大赦天下,改乾封二年为总章元年,大辟罪以下,皆赦除之。

THE END
1.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文字。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2.渭南日报哀矜折狱的思想、实践和制度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仁政”的不懈追求,为传统司法注入了德性和善意,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也为我们今天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对罪犯的人道主义关爱等方面,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http://szb.jsjnews.cn/wnrb/20240604/mhtml/page_06_content_20240604007004.htm
3.中国传统法思想形态新探【摘要】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著述一般基于法典描述传统法思想形态,主要聚焦制度特征与基本价值,而忽略法思想言说所透露的本体论、知识论、实践论旨趣。晋律是法律儒家化三部曲归合的产物,《律注表》作为官方认可的经典文本,表达一种与儒家化法典配套的法思想形态:其一,《律注表》宣示“纳礼入律”的立法宗旨,构建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57576
4."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拼音和出处及意思小提示:"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访问:(动)有目的地去拜访、看望。[近]走访。 哀矜:哀怜。 垂心: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与直角顶点重合;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形外。 https://www.gushiciqu.com/ju/zi42919692.html
5.拜經日記:六v11断狱之害人释折狱。若谓敬断狱之害人乃不辞断狱害人何敬之有若言断狱宜敬不当承以害人此明是下人犯法断狱害人二者皆蒙上哀矜也《正义》曰:当哀怜下民之犯法敬慎断狱之害人释经释传皆有此辞则孔所据本巳误矣《文选·庾元规让中书令表》李善《注》引《尚书》哀矜折狱明启刑书所据本出冲逺之上 《尚书大传》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03492&remap=gb
6.《折狱龟鉴•议罪》中司法官衡平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1【摘要】《折狱龟鉴议罪》共辑录17位优秀司法官的折狱议罪的故事,反映了沉淀在他们意识里的沦肌浃髓的儒家的哀矜折狱的理念;亦反映了他们不只是死抠律条,而是全面了解案情、认真缜密地思考律条的含义,做到了正确适用法律,罚当其罪,罪与罚的衡平;遇疑案则用天【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qitalw/2010091064262.html
7.严明与矜谨:《折狱龟鉴》的核心审断理念摘要:严明与矜谨,是贯穿于历代案例集《折狱龟鉴》中的核心审断理念.夫严明者,谨持法理,深察人情也;夫矜谨者,哀矜折狱,审谨尽心也.凡折狱理刑,古之用法者秉承“主于严明,佐以矜谨”的司法准则,力求罪与刑相应,法与情两平,哀矜与审谨相辅承,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慎刑观的基本要求.其理论基础是儒家的中道、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zyshfz201501009
8.《折狱龟鉴》初探《折狱龟鉴》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法律思想,是我们研究古代法律史不可多得的材料。《折狱龟鉴》强调司法官要有宽仁之心,办案公正,维持正义。哀矜折狱、务求平允,明辨深察、避免冤滥,不畏权势、抑强扶弱是它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折狱龟鉴》还反映了许多司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司法官的要求与责任、审判制度、证据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7215870.html
9.严明与矜谨:《折狱龟鉴》的核心审断理念SemanticScholar严明与矜谨,是贯穿于历代案例集《折狱龟鉴》中的核心审断理念。夫严明者,谨持法理,深察人情也;夫矜谨者,哀矜折狱,审谨尽心也。凡折狱理刑,古之用法者秉承“主于严明,佐以矜谨”的司法准则,力求罪与刑相应,法与情两平,哀矜与审谨相辅承,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慎刑观的基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4%B8%A5%E6%98%8E%E4%B8%8E%E7%9F%9C%E8%B0%A8%EF%BC%9A%E3%80%8A%E6%8A%98%E7%8B%B1%E9%BE%9F%E9%89%B4%E3%80%8B%E7%9A%84%E6%A0%B8%E5%BF%83%E5%AE%A1%E6%96%AD%E7%90%86%E5%BF%B5-%E5%90%95%E4%B8%BD-%E9%AB%98%E6%99%A8/574f649684db4d9b061dfd715d06ed9f4549defb
10.[法学]西政[法学]西政-中国法制史.ppt,中国法制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三章 秦朝的法律制度 第四章 汉朝的法律制度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法制的发展 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 第七章 宋元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 明清的法律制度 第九章 https://m.book118.com/html/2019/0520/8011137035002024.shtm
11.国学网站——浅论礼法传统的社会历史根基——中国古代社会的二元笔者认为礼法传统实为中华法系最本质特征,希望通过对礼法传统及其社会政治基础的讨论揭示中国礼法文化与西方法治文化的内在差异,探求法律的本质与内涵,寻求一条礼法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法治之路,以求教于方家。 一、“中华法的幽灵” 就法律制度而论,中华法系在东亚诸国土崩瓦解于旦夕,但作为法律思想却并非靡有遗,相反http://www.guoxue.com/lwtj/content/lifang_qllfct.htm
12.绎史第9部分绎史卷九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绎史卷九十四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楚白公之乱【市南宜僚附】 韩非子孔子谓弟子曰孰能导子西之钓名也子贡曰赐也能乃导之不复疑书曰哀矜折狱仲弓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古之听讼者察贫穷哀孤独及鳏寡老弱不肖而无告者虽得其情必哀矜之死者不可生断者不可属若老而刑之谓之悖弱而刑之https://www.dushu.com/guoxue/102692/1092749.html
13.009孔子集语论政.docx《尚书大传》 子曰: "听讼虽得其指,必哀矜之。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 可复续也。《书》曰: '哀矜折狱。 '" 《尚书大传》 子曰: "吴越之俗,男女同川而浴。其刑重而不胜,由无礼 也。中国之教,内外有分,男女不同椸枷,不同巾栉。其刑重而胜,由有礼也。 https://www.taodocs.com/p-175159588.html
14.礼律的解释在线词典谓礼法与刑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规仪。”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制礼律以肃风教。” 《南史·梁纪上·武帝》:“以公礼律兼修,刑德备举。哀矜折狱,罔不用情。” 宋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敢缘礼律之旧,力丐筋骸之餘。” 《清史稿·礼志一》:“若http://cidian.kxue.com/m/ci/lilv2.html
15.檢索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 南宋·廖行之 挽江西宋漕三首 其一 槐里但知矜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 南宋·魏了翁 冯校书挽诗 落笔自矜诗眼暴,举杯还问月眉横。 明·区越 答莫锦衣见寄 沿洄欲问幽人住,险绝堪矜蹈水才。 明·唐顺之 次韵题王孟端春流出峡图 其二 辟谷自矜松已赤,同车莫问草何玄。 明末https://sou-yun.cn/Query.aspx?key=%E7%9F%9C,%E9%97%AE&type=CoupletWord
16.礼律的意思礼律的拼音[礼律是什么意思]⒈ 谓礼法与刑律。 引证解释 ⒈ 谓礼法与刑律。 引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规仪。”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制礼律以肃风教。”《南史·梁纪上·武帝》:“以公礼律兼修,刑德备举。哀矜折狱,罔不用情。”宋 苏辙 《代张公安道乞致仕表》:“敢缘礼律之旧,力丐筋骸之餘http://cidian.yuer51.com/cidian/169849/
17.敕法的意思解释是什么敕法的含义敕法的近义词引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易》称明罚敕法,《书》有哀矜折狱,爵人於朝,刑人於市,有自来矣。”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此詔策之大略也。” 国语辞典 敕法[ chì fǎ ] http://cidian.dongrv.com/ci/326249/
18.论交原文论交全文曾巩古诗问: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答: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出自 宋代曾巩的《论交》问: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的下一句是什么?答: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的下一句是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问:出自曾巩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巩名句大全https://m.dancihu.com/shici/d/260095d412.htm
19.挽王倅,挽王倅原文,挽王倅拼音,挽王倅注音,廖行之(宋朝)作品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 热度: 三年弱羽自清阴,行借高风入上林。 热度: 别后临风重凝想,湘云东去是袁州 热度: 驰骛功名非我事,欢娱菽水只心知 热度: 相看琅玕碧,更对梅玉清 热度: 凉吹起空阔,疏雨敛轻阴。 热度:54 奎文得岁,佳气磅礴斗牛间。 热度:94 《http://www.881023.com/gushi/20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