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与“征收补偿协议”有何不同?!(裁判要旨+裁判文书+法律依据)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达成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民事合同,不属于行政协议的范畴,发生纠纷应当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达成的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与征收人和被征收人根据《国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签订的征收补偿协议,性质完全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行政裁定书

(2017)最高法行申7516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张菊英。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何晶华。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胡新福。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刘新柏。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张伟。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张妮。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何琼华。

上述七再审申请人共同委托代理人何晶华。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袁谷平。

委托代理人段威。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郑建新。

委托代理人谭天祥。

委托代理人贺榕军。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湖南省衡阳市城乡规划局。

法定代表人陈添喜。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湖南省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定代表人宁资理。

再审申请人张菊英、何晶华、胡新福、刘新柏、张伟、张妮、何琼华(以下简称张菊英等七人)因诉被申请人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蒸湘区政府)、衡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衡阳市政府)、衡阳市城乡规划局(以下简称衡阳规划局)、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衡阳住建局)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及行政赔偿一案,不服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7年6月29日作出的(2016)湘行终441号行政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于2017年10月10日立案受理,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案件现已审查终结。

还查明,2010年1月30日,张菊英参加指挥部组织的立新大道东段80平方米安置房抽签,抽得C508、A303号两套住房。2010年3月22日,指挥部向三泰房地产开发公司桂茗苑项目部发函,张菊英领取A303号住房钥匙一套。

张菊英等七人申请再审称:1.胡新福等五人共同出资购买涉案房屋,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具有本案原告资格。2.蒸湘区政府未提供证据证明拆除254号房屋的合法性,拆除行为违法,并给张菊英等七人带来财产及精神损失。请求撤销一、二审判决,依法再审本案,支持张菊英等七人的一审诉讼请求。

蒸湘区政府答辩称:蒸湘区政府对张菊英、何晶华房屋实施强制拆除,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符合法定程序,并未给张菊英等七人造成损害。请求驳回张菊英等七人的再审申请。

衡阳市政府答辩称:胡新福等五人不具有本案原告资格;涉案房屋被依法拆除,并未造成张菊英等七人损失,衡阳市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合法。请求驳回张菊英等七人的再审申请。

衡阳规划局答辩称:胡新福等五人不是涉案房屋的共有人,不具有原告资格。涉案房屋合法部分被拆除,是双方通过协议约定达成的共识,没有异议;违法部分被拆除符合法律规定,未造成当事人损失。请求驳回张菊英等七人的再审申请。

衡阳住建局未提交书面答辩意见。

本院经审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本案中,涉案的254号房屋登记在张菊英名下,属于家庭共同财产,何晶华作为张菊英的丈夫,是该项家庭共有财产的共有人,两人对涉案房屋共同享有所有权,与强制拆除涉案房屋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具有原告主体资格。而胡新福等五人,并非张菊英的家庭成员,对涉案房屋不享有所有权,与被诉强制拆除房屋行为没有利害关系,一、二审认定五人不具有原告资格,符合法律规定。张菊英等七人主张,胡新福等五人参与出资购买涉案房屋,但是并未提供证据证明,且在产权登记簿上也未体现胡新福等五人属于涉案房屋的共有人。该项主张没有事实根据,本院不予支持。

综上,张菊英等七人的再审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一)、(四)项规定的情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张菊英、何晶华、胡新福、刘新柏、张伟、张妮、何琼华的再审申请。

审判长郭修江

审判员钱小红

审判员熊俊勇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法官助理黄宁晖

书记员陈清玲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五条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十一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未经质证或者系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五)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六)原判决、裁定遗漏诉讼请求的;

(七)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八)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十四条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经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并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予以驳回。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

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4.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第四条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本条例所称拆迁人,是指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房屋拆迁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互相配合,保证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与城市房屋拆迁有关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七条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

第十七条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5.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本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有的规定办理,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

THE END
1.所有的法律制定都要以哪些为依据?在我国,所有的法律制定都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1、我国法律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最高权力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3、《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https://m.64365.com/tuwen/aaaitpa/
2.法律依据是什么它们是法律适用的基础和依据,为保护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共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法律依据的定义、种类、作用以及法律依据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律依据的定义 法律依据是指在法律活动和司法活动中,用于解决争议的基本依据。它是法律的核心和基础,是法律权力行使的依据和合法性的保障。法律依据的表达形式https://wenku.baidu.com/view/a6fcab0b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24.html
3.202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量刑法律规定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五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https://www.66law.cn/laws/1748836.aspx
4.关于固定资产最低折旧年限的法律依据有哪些来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https://wap.findlaw.cn/wenda/q_36780410.html
5.2024年巨额财产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律风云榜导读:巨额财产的认定主要涉及刑法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以及相关的财产申报制度。认定标准不仅考虑财产的绝对数额,还关注财产的合法来源。 巨额财产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公职人员的财产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且不能说明合法来源,那么这部分财产可能会被认定为“巨额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https://www.maxlaw.cn/top/20240329/11033929341150.shtml
6.国内生产总值法律依据 资料来源 核算方法 核算范围 核算单位 计算过程 质量评估 数据修订 核算频率 6中国情况 核算历史 数据发布 近年数据 7统计发布 8发展趋势 9气候影响 10词条图册 1含义概念编辑 含义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https://baike.sogou.com/v6172.htm
7.磋商公告都只有一家供应商报名,转单一来源方式有什么法律依据问:发布两次磋商公告都只有一家供应商报名,转单一来源方式有什么法律依据吗?答:如果该项目不属于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情形,不得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对于题目中情形,应再次论证技术需求是否具有排他性,同时可采取推荐供应商的方式组织采购活动。法律依据为《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办法》第六条 采购人、采https://m.instrument.com.cn/bbs/d-8338731-1.html
8.工会经费计提比例是什么工会经费的计提比例为每月工资薪金总额的百分之二。 法律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和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其中这2%是工会经费的最主要来源。由此,据此规定工会经费的计提比例为2%。工会经费,是指工会依法取得并开展正常活动所需的费用,https://m.gaodun.com/chuji/1456321.html
9.刑事案件庭审点评范文(共17篇).docx三、法律责任分析(依据来源于档案资料和外围调查结果) (一)主债务人的法律责任分析:借款合同的有效性分析及依据;主债务的承担主体是否变更,变更的依据;主债务人是否改制(包括分立、合并等)、如其已经改制,是否有债务承接主体;主债务人承担法律责任的诉讼时效的分析(说明分析过程如:贷款发放时间、贷款金额、贷款期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440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