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期目录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期目录

关键词:文摘;;目录

热点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学解读

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渊源

董志勇沈博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题《百年中国共产党经济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渊源与演进逻辑》,摘自《经济科学》2021年4期

郑永年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15日,第9版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学的重大转变

洪银兴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摘自《经济研究》2021年6期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

卡梅伦·赫本等作者单位: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伦敦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剑桥大学班尼特公共政策研究所,原题《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挑战和路径》,摘自《财经智库》2021年4期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世界意义

周文刘少阳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题《新发展格局的政治经济学要义: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摘自《经济纵横》2021年7期

特别推荐

写好中国当代哲学史的思考

陈卫平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原题《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基础——写好中国当代哲学史的思考》,摘自《哲学研究》2021年5期

前沿

因果的革命与革命的因果

吴小安张瑜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陕西省舆情信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年3期

社会认知的知识优先进路

王华平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年11期

学人与学林

太平洋史与太平洋国家史研究刍议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开启:学科建设与研究议题

束赟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原题《新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开启——1949—1965年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与研究议题》,摘自《学海》2021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百年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姜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1年5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主张”的叙事逻辑

仝联勃吴笑谦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主张的三重叙事逻辑》,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9期

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学术方式

徐俊忠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21年7期

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政治叙事

涂良川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马克思〈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宣言〉中法哲学批判的政治叙事》,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8期

马克思的“现实”概念:理论成为现实的再思考

马建青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题《马克思的“现实”概念》,摘自《长白学刊》2021年4期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评议

王振林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原题《一种时代的批判意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4期

共产党人早期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思考

韩贺南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原题《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关系的理论逻辑——基于共产党创始人、先进分子早期妇女解放论述的考察》,摘自《湘潭大学学报》2021年4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中国哲学与史学

张学智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原题《中国哲学与史学——兼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的历史哲学》,摘自《船山学刊》2021年5期

恢复中国哲学本来面目

俞宣孟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题《结束依傍,探根寻源》,摘自《哲学分析》2021年5期

伦理道德发展的战略自觉

樊浩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5期

个体的崛起与道德的主体

甘绍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21年8期

美好生活的道德伦理基础

龚天平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4期

新责任伦理:技术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

龙静云吴涛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5期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延安文艺与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

赵学勇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3期

延安文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勇汤晶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4期

“恢复与反思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

张永清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原题《“审美特性”的凸显——“恢复与反思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5期

德国古典美学的生机和危机

张政文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题《德国古典美学的生机和危机对话——中心场域中的边缘问题》,摘自《求是学刊》2021年3期

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走出去”与“走回来”

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的审美维度

刘云虹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外语教学》2021年4期

乡土中国、性别立场与伦理观

脱贫攻坚题材小说的美学追求与反思

江腊生张振强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3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考古学与历史学的整合

刘未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原题《考古学与历史学的整合——从同质互补到异质互动》,摘自《中国史研究》2021年3期

仰韶文化百年历程及其文明化成就

魏兴涛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题《从文化到文明化——仰韶文化百年历程及其文明化成就》,摘自《华夏考古》2021年4期

深化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研究的三个视角

马敏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原题《浅谈深化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研究的三个视角》,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21年5期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再思考

王笛作者单位:澳门大学历史系,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5期

五四时期中日知识界的往还

孙江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8期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的构想与实施

臧运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4期

近代日本马政及其对外扩张

王玉强庄苗苗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摘自《史学集刊》2021年5期

全球史研究:对民族—国家话语的反思与构建

曹小文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4期

在世界文明史范式研究中突显中国特色

朱孝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原题《如何在世界文明史范式研究中突显中国特色》,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6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陈朴林垚刘凯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21年6期

我国消费倾向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态势

陈昌盛等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题《我国消费倾向的基本特征、发展态势与提升策略》,摘自《管理世界》2021年8期

金融周期、供给冲击与消费升级

周少甫孟雪珂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学家》2021年10期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阶段性考察

刘李华孙早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原题《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移动的库兹涅茨曲线——新时期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与意义》,摘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年9期

同龄收入不均等与财政再分配贡献

寇璇张楠刘蓉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原题《同龄收入不均等与财政再分配贡献——基于个税和转移支付的实证分析》,摘自《财贸经济》2021年8期

服务业结构优化与服务型经济建构

王增文等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摘自《中国软科学》2021年8期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周期联动

李跟强宗志刚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周期联动: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摘自《世界经济研究》2021年10期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刘洋陈晓东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题《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摘自《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年8期

产业网络视角下的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

李腾孙国强崔格格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组织创新与网络治理研究中心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原题《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向联动关系、产业网络特征与数字经济发展》,摘自《产业经济研究》2021年5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建设研究

胡文木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摘自《浙江学刊》2021年5期

中国政府机构规模特点研究

刘朋朋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题《府际关系视角下中国政府机构规模特点研究》,摘自《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年4期

“共生共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刘琼莲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共生共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4期

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农村服务体系社会化的耦合

毛铖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摘自《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8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逻辑探析

郑华聂正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国际观察》2021年5期

自由国际秩序的转型与混合型秩序的兴起

赵洋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国际论坛》2021年5期

影响力制衡:主导国应对崛起国的关系性逻辑

董柞壮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年8期

国际关系理论的突破与研究方法的应用

漆海霞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摘自《国际政治科学》2021年3期

国际政治大数据预测的限度

卢凌宇张传基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原题《浅析国际政治大数据预测的限度》,摘自《欧洲研究》2021年4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民法典》公序良俗规定的宪法向度

秦小建周瑞文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摘自《湖北大学学报》2021年4期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立法规制

杨健刘冠合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东南大学法学院,原题《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多维风险与立法规制——〈民法典〉的人格权视阈关照》,摘自《科技与法律》2021年4期

法律信息学大要

熊明辉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二〇二一年九期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法治评估及其风险防范

吕艳滨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自《探索与争鸣》2021年8期

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医疗援助的法律规制

杨宽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原题《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医疗援助法律规制的完善——以世界卫生组织为视角》,摘自《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21年5期

值班律师有效法律帮助制度探究

刘泊宁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原题《认罪认罚案件中值班律师有效法律帮助制度探究》,摘自《法商研究》2021年3期

刑事案件另案处理的检视与完善

刘仁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自《政治与法律》2021年5期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

陈毅坚陈梓瀚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法学院,原题《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司法适用——基于正犯性视角的教义学展开》,摘自《地方立法研究》2021年5期

环境行政调解机制诉求及路径优化

钭晓东奚潇锋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原题《论环境纠纷复杂化下的环境行政调解机制诉求及路径优化》,摘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1年3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的特征与趋势

李强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摘自《河北学刊》2021年5期

韦伯支配学说与国家概念的两个关联

田耕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原题《“政治作为天职”的两分——韦伯支配学说与国家概念的两个关联》,摘自《社会学研究》2021年5期

互惠、道德与共产主义:莫斯与马克思的一种可能对话

社会性的扭曲与重塑:卢梭的自尊学说

曹帅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社会》2021年4期

风险社会中社群团结的嬗变逻辑

刘成斌万可歆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摘自《学海》2021年4期

社会运行加速化中的政策共识构建

向玉琼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寻求意义:论社会运行加速化中的政策共识构建》,摘自《理论与改革》2021年4期

论老龄社会支持体系中的多元共治

何文炯王中汉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学术研究》2021年8期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

张斐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原题《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为例》,摘自《江海学刊》2021年4期

高等教育学发展的范式重构

李海龙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原题《从“中国模式”到“中国体验”:高等教育学发展的范式重构》,摘自《复旦教育论坛》2021年4期

教育人类学新范式的构想与解说

巴战龙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原题《迈向“新教育人类学”——教育人类学新范式的构想与解说》,摘自《教育研究》2021年8期

新闻学·传播学

重返基源问题:中国传播思想史的知识建构

胡百精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4期

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周刊对列宁主义的传播

林绪武周玉顺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21年4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

“现实的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逻辑起点符妹

“现实的人”揭示历史进步的趋势及其依据刘田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栾淳钰等

技术创新的目的是科学使然和人类劳动的解放孙守领等

哲学·宗教学

从机器悖论到智能悖论肖峰

“中国哲学史”创作中的“科玄之辩”黄燕强

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苏德超

西方古典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程志敏

文学

自然写作考辨与当代困境王昉

上古文学中的神怪声音书写与音景构设梁奇等

契丹文学的二元同构和谈等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与中国“五四”作家的文学关系赵文兰

历史学

乾隆陶瓷诗里的陶瓷文化侯样祥

国家类型学说在近代东亚的传播与重构邓华莹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地图绘制转型研究成一农

法老时代埃及谷物税研究杨熹等

经济学

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及其演变郭旭等

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脱虚向实”陈春华等

工业机器人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邓仲良等

政治学·公共管理

应急管理中技术赋能的双螺旋机理詹承豫等

数字时代重大危机事件的非均衡状态及其理论王少泉

作为一种制度模式的政府间责权利交错机制廖超超等

不可完全合约:问责需要兼具规约与激励的理论前提郭剑鸣等

THE END
1.观点集成041210: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权利第一条 为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充分发挥律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律师,健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依照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律师法的http://www.bjjbls.com/NewsDetail.aspx?ID=6070
2.法律职业伦理与律师行业规范,构建公正诚信法律服务环境摘要:法律职业伦理与律师行业规范是构建公正、诚信法律服务环境的重要基石。法律职业伦理强调律师应遵循诚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维护法律公正和职业道德。律师行业规范则要求律师遵守执业纪律,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客户https://lifestyle.jiangyi17.com.cn/post/3931.html
3.律师的工作内容,律师的工作内容和活动这些案件中,律师不仅是法律的践行者,更是社会正义的捍卫者。他们的工作,有时并非直接为当事人争取经济利益,而是为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谋取正当权益,这也使得律师的工作充满了更深远的意义。 律师,既是社会的“治安官”,也是人生的“调解员”律师的工作内容和活动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多样。无论是法庭上的激烈辩论,还http://www.400289.cn/article/3147213.html
4.踏上法律之旅我为何选择学法律学习法律是一场充满魅力的冒险,它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和应用一系列的规则和条款,更是要深入了解社会、文化以及人性本身。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法条,都像是一个谜题,等待着有志于解开它们的人去探索。然而,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角落似乎都隐藏着潜在的风险,作为未来的律师,我必须准备好面对各种挑战,无论是在庭审中坚守正义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39547.html
5.维护法律正义与公民权益的基石法律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作为我国律师制度的重要法律基础,不仅规范了律师的执业行为,还保障了律师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律师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鼓励大家在遇到法律问题时,积极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律师法》必将在维https://www.juyoulaw.com/post/17719.html
6.最新刑事诉讼法修正的时间和内容(刑法修正案诉讼时效)虽然《决定》并没有要求每个被告人都必须有辩护人进行辩护,但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也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对弱势地位作出了一些弥补。当然,值班律师制度的建立还需要《律师法》及相关规定来予以落实,包括值班律师的选聘、考核等内容。http://www.shuohenglaw.com/index.php?c=show&id=9013
7.域外值班律师制度简介独家24小时电话咨询值班律师又称布里奇斯热线,是根据加拿大最高法院对布里奇斯议案的判决产生的。该案阐述了律师帮助对于被指控人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被指控的人有权被通知在本地区享有法律援助或者值班律师帮助的宪法权利。其后,在1994年的普罗斯佩案件中,最高法院法官提议设置布里奇斯值班律师制度上升为各州或地区政府的一项宪法http://www.mzyfz.com/index.php/cms/item-view-id-1278540?verified=1
8.落实值班备勤制度9篇(全文)关键词:值班律师制度;完善;意义 中图分类号:DF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63(2009)04-0115-03 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是指由政府买单,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在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等部门值班,免费为当事人即时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或者作为被指控人的代理人,帮助被指控人申请延期审理、进行保释听证或者处理其他法律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emtvo33.html
9.刘玫平等权视角下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以值班律师“同案不同援本文选取法律援助项下的值班律师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以值班律师的制度缺陷及其在实践中的异化实践背离导致的“同案不同援”问题,探讨法律援助中公民平等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 平等权与法律援助制度的联系 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而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当中的主要内容,法律援助制度的有效http://www.jzx7788.com/html/zhishiku471/149810.html
10.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的规定有哪些益处?导读:第一,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的规定有利于节约诉讼资源。第二,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的规定有利于保持控、辩平衡,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第三,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的规定有利于改变法律执业者在公众中的形象。第四,从法律依据和法律援助的发展状况来看,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已经成为可能。 https://www.64365.com/zs/85505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