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季羡林先生之《糖史》

季羡林先生毕生涉猎甚广,涉及语言、文学、美学、艺术、宗教、中国文化史、中外交流史等领域,著作等身,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由此,我们会以为季老的研究课题是既高大上又形而上的。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而在学术上亦是如此,“勿以题小而不为”。季老的《糖史》就体现出了学术上的“小题大做”。该书从写作到成书前后达十七年之久,其艰难可想而知。读毕《糖史》,笔者认为该书史料搜集详实、内容详略得当、视角以小见大、成文融会贯通。

《糖史》

成文融会贯通。这里所说的“融会贯通”主要是指学科交叉带来的问题多样性,或者说视野多样性。虽然季老一再强调他研究的是中外文化交流,可是其引用的大量史料对科技史、农业史、医药史、宗教传播等领域亦是有巨大帮助。譬如本书第六章《唐代石蜜传入问题探源》的第二部分——动植矿物的互相传布,就引用了大量的材料,笔者看到这些资料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跟糖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跑题了?非也。这些资料涉及到的很多东西如琉璃、琥珀、菠菜等物,如果不阅读本书,笔者是断然不知道的。可是转念一想,如果下一番苦功夫而后有《琉璃史》、《琥珀史》、《菠菜史》,每一个“史”有某个倾向性或主题,这岂不正好组成“举一隅以三隅反之”。宇宙万物之间皆互有联系,学术亦然,现在我们国家大力提倡通识教育亦是如此,学物理的当然可以学文学,学音乐的当然可以学数学,季老才识渊博,能在学科之间游刃有余,此正是我们要孜孜追求的学术精神。

一本《糖史》看起来很学术,其实里面有很多学术之外的东西,世事洞明皆学问。读一本好书如沐春风,像这样优秀的著作,吾辈实在应多多阅读。

THE END
1.糖果的历史(豆瓣)美食作家Nigel Slater这次将带领大家走上一条甜丝丝的糖果寻宗路,沿路你会闻到中世纪糖果散发的阵阵药香,重温历史上诱惑小朋友味蕾和零用钱的糖果广告;而对于Nigel Slater本人而言,太妃糖是他撰写个人回忆录的最佳陪伴,棉花糖则是他对母亲最温暖的记忆,而隐没在这甜丝丝的回忆下的,则是他父亲的温暖影像。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0374663/
2.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由于蜂蜜是纯天然物质,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人类利用它的时间很可能早于麦芽糖。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在埃及法老陵墓中曾经出土过蜂蜜,甚至说还可以食用。不过这些都只是传说,并没有真凭实据,也缺少相关记载,如今已经难以考证。 关于甘蔗,倒是有一些历史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就有:“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这是https://www.jianshu.com/p/c233fa77e5eb
3.糖与降:那些“甜蜜”的诱惑宁夏降网季羡林老先生认为,糖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这也是他撰写《糖史》的初衷。Mintz则认为,糖的历史是人类欲望与征服的历史。 中国和印度是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公元前51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侵略印度时发现了“芦苇产蜂蜜却没有蜜蜂”的秘密,这里提到的“味道甜美的芦苇”其实就是甘蔗。这个发现为波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https://m.nxjk.cn/m/a/20151023002.htm
4.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全本书评在线阅读在本书中,作者以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糖的历史,研究了几个世纪中糖在不同阶级和不同时段中意义的变迁,细致描绘了糖在加勒比地区的生产如何大大提高了糖的产量以及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糖在欧洲又如何从上层阶级的奢侈品一步步成为无产阶级的日用消费品。 目录展开http://e.dangdang.com/products/1900576666.html
5.“慌糖”的消费者该如何重新爱上“吃糖”?人类长达数千年的吃糖历史,早已经将糖给予味蕾的愉悦体验深植基因,消费者要跟糖“断舍离”绝非一件易事。如今市场,糖果虽然卖不动,但是各种新茶饮、蛋糕点心、冰淇淋依旧火热,由此可见糖的魅力犹存。 但随着大量研究表明,添加糖的过量摄入是导致罹患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糖背后隐匿的健康风险开始被https://36kr.com/p/dp1894682040140677
6.糖果工厂老旧版本大全所有历史官方版安装下载- 历史版本大全 - 糖果工厂历史版本大全是豌豆荚小编为你精心挑选的所有糖果工厂旧版本下载专区,包括 糖果工厂v9.82.00.00、 糖果工厂v9.81.00.00、 糖果工厂v9.80.00.00 此合集大全后续也会持续更新,喜欢老版本糖果工厂的小伙伴记得收藏此页面。 更多 https://www.wandoujia.com/apps/6649616/history
7.冻米糖的历史典故丰城市冻米糖的历史典故 丰城冻米糖始产当在清乾隆年间。据称1756年,乾隆下江南品尝后评价为“脆酥香甜”。开始,是民间用炒米生产的,后改由冻糯米油炸,膨胀而成,辅料则有白砂糖、饴糖、桂花、红柚丝等多种。 原产主要在河东的杜市、铁路、洛市一带乡村,后来在县城有多家作坊生产。 到解放前夕,已畅销江南,名之http://sfdot.ouchn.edu.cn/FengChengShi/html/2019/05/07/eea1479b-92d0-4888-99c2-d61fde4b6f8d.htm
8.拨开历史的烟云,—有关红光糖厂的故事(10)拨开历史的烟云 ?迁址与地震 1951年,红光糖厂筹建,厂址选定在绥化秦家。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多,百废待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资建设一座现代化机制甜菜糖厂,而且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设的糖厂,这绝对是件天大的事情。但百密一疏,恰恰在厂址选择上出了大问题。https://www.meipian.cn/2gdsoo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