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蔗糖甘蔗

一开始,糖和来自亚洲的香料一样,是贵重物品。随着欧洲人到处开辟甘蔗种植园,糖产量逐步增加。甜蜜的糖无人不爱,拥有广阔的市场,以葡萄牙为首的欧洲各国争相组织种植、生产。大西洋上的岛屿地形狭窄,欧洲各国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广阔的甘蔗种植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动植物品种在新旧大陆之间频繁交换,甘蔗也被带到了新世界。

对于新世界的划分,展现了殖民者野蛮虚伪的一幕。1493年,由罗马教皇充当中间人,葡萄牙和西班牙以一条“教皇子午线”将世界一分为二,该线以西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以东则是葡萄牙的势力范围。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将南美洲的巴西也划归葡萄牙,由此两国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掠夺。

甘蔗种植引进地中海后,就和奴隶制度相结合,在转移到美洲后,这种结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黑人历史学家埃里克·威廉斯曾说:“哪里有糖,哪里就有奴隶。”葡萄牙成为当时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中心。甘蔗种植的中心转移到中南美洲后,其内部也在发生转移,刚开始在西属加勒比海诸岛,但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随着西班牙对墨西哥和安第斯地区的征服,它的重心放在巧取豪夺上,而不是以生产为目标,加勒比海地区主要作为贸易线路沿途的驻地和要塞。之后渐渐转移到巴西,16世纪成为巴西糖的世纪。

被贩卖的黑人奴隶在中段航程中

至此,不得不再描述一遍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欧洲人为了生产糖,在加勒比海斥巨资建起种植园,疯狂地引入非洲人充当奴隶,为种植园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奴隶贸易和蔗糖贸易从一开始就相互关联。商船从英国港口利物浦出发,装载着枪支弹药、玻璃珠、棉纺织品等工业品,在西非等地用这些物品换取黑人奴隶。接着开始恐怖的“中段航程”,将换来的奴隶运到南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贩卖,运送过程中船上的环境极其恶劣,奴隶的损失率达到30%以上,死亡奴隶的尸体直接扔进海里。最后从美洲载着原糖等热带商品返回利物浦港。整个航程历时两个月以上。这段首尾相连的贸易路线称作“三角贸易”。三角贸易以奴隶贸易为中心,首次将欧洲、非洲和美洲三个大陆真正地连接起来。奴隶贸易从16世纪延续到19世纪,使非洲丧失一亿多精壮人口,欧洲殖民者则获得了巨额利润。西敏司在《甜与权力》中说过这样一句令人胆寒和愤怒的话:大部分奴隶所创造的财富都流向了英国,他们制造出的产品在英国本土被消费掉,而不列颠人的产品——布料、工具、刑具——则让奴隶们去消费,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奴隶们自己最终也被消费掉。

二、糖的嬗变:从稀有品到必需品

16世纪以前,糖在欧洲不是食品,更多的时候被用作药品,或者上流阶层用来炫耀的工具。糖通常有五种用途,即药品、装饰品、香料、甜味剂和防腐剂,前两种用途出现在糖还是贵重物品的时代。将糖当成万能药品的行为是十字军从阿拉伯带回欧洲的,糖热量很高,能随时补充能量,是可以立刻见效的药品。著名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认为糖果是万能药。12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宫廷御医将糖当作退烧药,开出糖渍玫瑰花的处方,特别在治疗结核引起的发热时,用作解热剂。15世纪,欧洲著名的萨莱诺医学院,在其使用的医书中写道:“糖对于热病、咳嗽、胸闷、嘴唇干裂、胃病具有疗效。”当时蔗糖在欧洲的医疗实践中已不可或缺,以至于人们用“就像一家没有糖的药店”来表达极端的绝望和无助。

糖在宗教问题上还引发了一起奇妙的论战:在基督教的断食日,食用糖是否违反戒律。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糖更多地是促进消化的药物而非食物,所以就像吃药一样,不算违反斋戒时的戒律。阿奎那的观点极大推动了日后蔗糖的供应量,使其最终成为食品。16世纪以后,各种各样新食品引进欧洲,其中首要的就是蔗糖,另外还有茶叶、烟草、咖啡、可可、马铃薯、玉米等等,这种变化引发了欧洲的生活革命。吃糖不会像服用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那样导致体态失当,因此糖在宗教层面被网开一面,没有遭到谴责。

除了用作药品之外,还有做“装饰品”这一重要用途。纯白的蔗糖,再加上味道甘甜、价格昂贵,许多有钱或有权之人都用蔗糖做装饰品,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实力。糖用作装饰品时,和阿拉伯树胶、油、水、坚果等材料混合,制成各种模型,变硬后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装饰、展示,由于蔗糖价格昂贵,最终会把它吃掉。这种习惯在婚礼上以婚礼蛋糕的形式得到保留。蔗糖用作香料和调味品时,就像烹调用的胡椒、肉豆蔻那样能改变食物的味道,但并非让食物明显地变甜。糖作为甜味剂似乎与香料的功能类似,主要看它相对于其他成分使用的数量的多少。糖从香料向甜料的转变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三、糖的推动:从孤立到整体

从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巴巴多斯、牙买加的“蔗糖革命”,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法国人虽然也在加勒比海诸岛生产便宜的蔗糖,但法国人更喜欢喝葡萄酒,而不是红茶,因此蔗糖在法国并不是必需品。廉价的糖,在19世纪时对英国工人阶级的日常饮食变得至关重要,甚至成为热量之源,到1900年,它提供了人均1/6的卡路里摄取。

英国上流阶层茶会

加勒比海的“蔗糖革命”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源源不断地输入的黑人奴隶,英国对糖的巨大需求进一步促成了蔗糖革命。而英国人对糖需求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在茶中加糖。因此,中国、印度的茶大量输入英国也间接推动了蔗糖革命。19世纪初的苏格兰历史学家戴维·麦克弗森提出这样的观点:“茶开始成为社会中下层经济实惠的麦芽酒的替代品,因为麦芽酒的价格不可能令人随心所欲地引用。在我们的贸易系统中,茶从远东世界运来,糖则来自西印度,两者虽都有在航运和保险上的花费,但他们混成了一种比啤酒更为便宜的饮料。”

加糖红茶这种饮料由来自地球两端的两种食物组成,正是因为英国在世界商业中居于核心地位,才让这两种食物有可能组合起来。从地球另一边运到英国的蔗糖,比英国国内农民生产的粮食还便宜。世界连成了一体,英国位于一体化世界的中心。如果没有世界贸易,英国城市劳动者的日常生活无法维持,就连英国农民的生活也会受影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并不是因为英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勤劳、更聪明,而是仰赖于近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加糖红茶成了工人日常早餐的组成部分,茶歇也很流行。但茶和砂糖对于普通工人而言还是太贵了。英国的蔗糖比法国的价格更高,在国际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力。英国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大力进行蔗糖生产,但英国国内需求旺盛。更主要的是,英国议会内种植园主势力联合起来的“西印度群岛派”,给议会施加了强大压力,通过了许多保护英国殖民地蔗糖生产的法案,如《糖蜜法》《糖税法》等。英国的蔗糖进口关税非常高,外国的蔗糖难以打入英国市场。同样的情况,由于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茶叶的价格也受到保护。18世纪,由于关税过高,合法进口的茶叶售价异常高昂,从荷兰等国走私到英国的茶叶数量激增。当然,这与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的国策有关。

然而,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19世纪中期自由贸易运动取得巨大成功,糖价急速下跌。蔗糖的关税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不断下降,原来的关税是蔗糖原价的数倍,到1884年,蔗糖关税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议会内产业资本家组成的“曼切斯特派”提出的“早餐免税”得以实现。

至此我们发现,18世纪到19世纪,经过百年的发展,糖在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扩张中的地位有着本质区别,在1850年之后英国贫困阶层的蔗糖消费便超过了富裕阶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该经济与海外殖民地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四、结语

无论是棉花,还是糖,过去都是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都是由蔗糖、棉纺织品等商品推动和创造出来的。这些世界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既有光明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我们应该肯定其正面意义,也必须正视它们的负面后果。西欧各国为争夺这些世界商品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给非洲、美洲、亚洲的部分地区带来深重灾难,这些恶果到现在仍产生影响。

THE END
1.糖果的历史(豆瓣)美食作家Nigel Slater这次将带领大家走上一条甜丝丝的糖果寻宗路,沿路你会闻到中世纪糖果散发的阵阵药香,重温历史上诱惑小朋友味蕾和零用钱的糖果广告;而对于Nigel Slater本人而言,太妃糖是他撰写个人回忆录的最佳陪伴,棉花糖则是他对母亲最温暖的记忆,而隐没在这甜丝丝的回忆下的,则是他父亲的温暖影像。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0374663/
2.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由于蜂蜜是纯天然物质,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人类利用它的时间很可能早于麦芽糖。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在埃及法老陵墓中曾经出土过蜂蜜,甚至说还可以食用。不过这些都只是传说,并没有真凭实据,也缺少相关记载,如今已经难以考证。 关于甘蔗,倒是有一些历史记载。屈原的《楚辞·招魂》中就有:“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这是https://www.jianshu.com/p/c233fa77e5eb
3.糖与降:那些“甜蜜”的诱惑宁夏降网季羡林老先生认为,糖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这也是他撰写《糖史》的初衷。Mintz则认为,糖的历史是人类欲望与征服的历史。 中国和印度是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公元前51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侵略印度时发现了“芦苇产蜂蜜却没有蜜蜂”的秘密,这里提到的“味道甜美的芦苇”其实就是甘蔗。这个发现为波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https://m.nxjk.cn/m/a/20151023002.htm
4.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全本书评在线阅读在本书中,作者以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糖的历史,研究了几个世纪中糖在不同阶级和不同时段中意义的变迁,细致描绘了糖在加勒比地区的生产如何大大提高了糖的产量以及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糖在欧洲又如何从上层阶级的奢侈品一步步成为无产阶级的日用消费品。 目录展开http://e.dangdang.com/products/1900576666.html
5.“慌糖”的消费者该如何重新爱上“吃糖”?人类长达数千年的吃糖历史,早已经将糖给予味蕾的愉悦体验深植基因,消费者要跟糖“断舍离”绝非一件易事。如今市场,糖果虽然卖不动,但是各种新茶饮、蛋糕点心、冰淇淋依旧火热,由此可见糖的魅力犹存。 但随着大量研究表明,添加糖的过量摄入是导致罹患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糖背后隐匿的健康风险开始被https://36kr.com/p/dp1894682040140677
6.糖果工厂老旧版本大全所有历史官方版安装下载- 历史版本大全 - 糖果工厂历史版本大全是豌豆荚小编为你精心挑选的所有糖果工厂旧版本下载专区,包括 糖果工厂v9.82.00.00、 糖果工厂v9.81.00.00、 糖果工厂v9.80.00.00 此合集大全后续也会持续更新,喜欢老版本糖果工厂的小伙伴记得收藏此页面。 更多 https://www.wandoujia.com/apps/6649616/history
7.冻米糖的历史典故丰城市冻米糖的历史典故 丰城冻米糖始产当在清乾隆年间。据称1756年,乾隆下江南品尝后评价为“脆酥香甜”。开始,是民间用炒米生产的,后改由冻糯米油炸,膨胀而成,辅料则有白砂糖、饴糖、桂花、红柚丝等多种。 原产主要在河东的杜市、铁路、洛市一带乡村,后来在县城有多家作坊生产。 到解放前夕,已畅销江南,名之http://sfdot.ouchn.edu.cn/FengChengShi/html/2019/05/07/eea1479b-92d0-4888-99c2-d61fde4b6f8d.htm
8.拨开历史的烟云,—有关红光糖厂的故事(10)拨开历史的烟云 ?迁址与地震 1951年,红光糖厂筹建,厂址选定在绥化秦家。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多,百废待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出资建设一座现代化机制甜菜糖厂,而且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设的糖厂,这绝对是件天大的事情。但百密一疏,恰恰在厂址选择上出了大问题。https://www.meipian.cn/2gdsoo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