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ㄓㄨˊ(学名:Atractylodes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朮属的一种植物,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以根茎入药,别名朮、冬朮、浙朮、种朮、祁朮、于朮、夏朮、白土朮、炒白朮、焦白朮、制白朮、山姜。昔为中国浙江特产,以于潜所产白朮质量最佳,称「于朮」;现安徽、河北、福建、湖南、华南、江西等省都有栽培。
白术是重要的大宗中药材,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白术表面为灰黄构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味甘、微苦,有生白术、炒白术、土炒白术等炮制方法,具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多项药用功能,在《神农本草经》《长沙药解》等书籍中均有记载。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状茎结节状;茎直立,通常自中下部长分枝,全部光滑无毛。
叶互生,中部茎叶有长3-6厘米的叶柄,叶片通常3-5羽状全裂;极少兼杂不裂而叶为长椭圆形的。侧裂片1-2对,倒披针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4.5-7厘米,宽1.5-2厘米;顶裂片比侧裂片大,倒长卵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自中部茎叶向上向下,叶渐小,与中部茎叶等样分裂,接花序下部的叶不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无柄;或大部茎叶不裂,但总兼杂有3-5羽状全裂的叶。全部叶质地薄,纸质,两面绿色,无毛,边缘或裂片边缘有长或短针刺状缘毛或细刺齿。
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植株通常有6-10个头状花序,但不形成明显的花序式排列。苞叶绿色,长3-4厘米,针刺状羽状全裂。总苞大,宽钟状,直径3-4厘米。总苞片9-10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及中外层长卵形或三角形,长6-8毫米;中层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1-16毫米;最内层宽线形,长2厘米,顶端紫红色。全部苞片顶端钝,边缘有白色蛛丝毛。小花长1.7厘米,紫红色,冠檐5深裂。
瘦果倒圆锥状,长7.5毫米,被顺向顺伏的稠密白色的长直毛。冠毛刚毛羽毛状,污白色,长15厘米,基部结合成环状。花果期8-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中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湖北及湖南等地,有栽培,但在江西、湖南、浙江、四川有野生,野生于山坡草地及山坡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日本的栽培类型。但日本无野生类型。日本的白术是十八世纪由中国引入作生药栽培的。
《中药大辞典》: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质量最佳,特称为"于术"。
《中华本草》:原野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产地已绝迹。现各地多有栽培,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生长习性
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高湿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微酸、碱及轻黏土为好。
平原地区要选土质疏松、肥力中等的地块。土壤过肥,幼苗生长过旺,易当年抽薹开花,影响药用质量。在山区可选择土层较厚,有一定坡度的土地种植。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不宜选择烟草、花生、油菜等作物茬,否则易发生病害。
化学成分
《中药大辞典》:含挥发油1.4%,主要成分为苍朮醇、苍朮酮等,并含有维生素A。
苍术酮
白朮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苍朮醇、苍朮酮等。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苍朮酮(atractylone)、白朮内酯A、B(butenolideA,B),另含3-β-乙酰氧基苍朮酮、3-β-羟基苍朮酮等。
白术的出处
陶弘景:术乃有两种:白朮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朮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
《清异录》:潜山产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因号为狮子术。
《本草图经》:术,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桠。一名山蓟,以其叶似蓟也,茎作蒿干状,青赤色,长三、二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刺蓟,花或有黄白花者;入伏后结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白朮为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茎。
《中药大辞典》:白朮为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茎。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中华本草》:白朮为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Atractylismacrocephala(Doidz.)Hand.-Mand.-Mazz.]的根茎。
《中医大辞典》:菊科植物白朮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主产浙江、安徽。
白术的生药性状
《中国药典》:白朮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中药大辞典》: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朮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野于术是产于浙江于潜、吕化、天目山一带的野生白朮,一名为"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巳绝迹。现售之于术,系将新昌的白朮种子,播种在于潜山区的栽培品,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一般认为于潜白朮的质量较新昌白朮为佳。
《中华本草》: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构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白术的药理作用
白朮煎剂对动物有强壮、保肝、抗凝血作用;对白细胞降低有某些升高作用,挥发油有抗癌活性。
1祛痰
白朮挥发油中的桧脑(JuniperCamphor)有祛痰作用。
2利尿作用
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朮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朮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的排泄。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朮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既有汞撒利样排泄氯、钠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减少铵排泄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不能最后肯定。(《中华本草》)
3降血糖作用
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中华本草》)
4强壮作用
白朮煎剂灌胃l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朮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朮有升白作用。白朮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IgG。说明白朮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中华本草》)
5抗凝血作用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朮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中华本草》)
7抗肿瘤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白朮挥发油中之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10mcg/ml时,于24小时内可使癌细胞全部脱落。5mc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脱落,残存的小片细胞或散在细胞呈核固缩,核仁模糊不清,泡质多空泡。白朮挥发油50~100mg/kg腹腔注射对艾氏腹水癌有显着抑制作用。全身给药时,对实质性实体癌的疗效则报道不一致。对358种植物药、中药单方和复方进行筛选时,白朮挥发油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49%)另有报道对S-180,S-37,U-14和W-256,以及白血病模型(L615均无明显作用。近报道,白朮对methA肿瘤的中如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显着增强MethA肿瘤的迟发性超敏反应,还促进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和脂多糖诱导的幼若化反应。(《中华本草》)
8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过去报道,白朮对胃肠道功能(如胃酸的胃液分泌,推进性肠蠕动等)无影响,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被认为可以作为与苍朮相区别的依据。近报道,白朮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多不相同,白朮能增强兔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活动,使其收缩幅度加大,白朮油抑制肠管的自发运动,或白朮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运动影响不明显。白朮对乙酰胆碱、二氯化钡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加入肾上腺素所致的离体家兔小肠活动的抑制,白朮可以拮抗此作用。但亦有报道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白朮煎剂每天10g(生药/kg连续给小鼠灌胃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白朮提取物50mg和200mg/kg灌胃给药,对动物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有显着抑制效果。(《中华本草》)
9抗菌作用
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近报道白朮煎剂和四君子汤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中华本草》)
10促进造血功能
白朮煎剂1g/kg,0.2ml/只皮下注射能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生长。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中华本草》)
11促进蛋白质合成
白朮煎剂10g/kg灌胃,连续7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蛋白质的合成。(《中华本草》)
12其它作用
白朮对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另外白朮对家兔、肠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白朮煎剂对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朮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鼠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中华本草》)
有关苍术的现代研究进展
1、白术的传统用途、植物化学和药理学
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是一种药用植物,长期以来在东亚,尤其是在中国的各种民族医疗系统中被用作滋补剂,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癌症、骨质疏松、肥胖和胎儿烦躁。
本文从植物学、传统用途、植物化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等方面对白术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探讨其未来的药用价值和科学潜力。
利用WebofScience、谷歌Scholar、百度Scholar、施普林格、PubMed、SciFinder和ScienceDirect等科学数据库对白术进行文献检索。资料也从中草药的经典著作、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未发表的材料以及当地的毒理学会议论文中收集。植物分类学被确认为数据库“植物名录”(www.theplantlist.org)。
从白术中分离到79种化合物,包括倍半萜类、三萜类、聚乙炔类、香豆素类、苯丙类、黄酮类及类黄苷类、甾体、苯醌类、多糖等。白术粗提物和纯化合物可用于治疗胃肠功能减退、癌症、关节炎、骨质疏松、脾虚、胎动异常、阿尔茨海默病和肥胖。这些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抗衰老活性、抗氧化活性、抗骨质疏松活性、神经保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以及改善胃肠功能和调节性激素。
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术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3、白术通过多胺依赖机制刺激肠上皮细胞迁移
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AMK)是一种珍贵的传统中草药,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患者。AMK在改善胃肠功能和免疫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可能代表治疗肠粘膜损伤的有希望的候选药。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肠上皮(IEC-6)细胞迁移模型研究AMK对肠黏膜恢复的功效及其潜在机制。
IEC-6细胞的细胞迁移模型由单刃剃须刀片沿六孔聚苯乙烯板中细胞层的直径诱导。受伤后,细胞在对照培养物和含有亚精胺(5μM,SPD,参考药物)、α-二氟甲基鸟氨酸(2.5mM、DFMO、多胺抑制剂)、AMK(50、100和200mg/L)的培养物中生长,DFMO加SPD和DFMO加AMK12小时。多胺含量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通过Q-RT-PCR评估RhomRNA表达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Rho和非肌肉肌球蛋白II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特异性抗体通过免疫染色技术监测非肌肉肌球蛋白II应力纤维的形成和分布,并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使用倒置显微镜和Image-ProPlus软件进行细胞迁移测定。所有这些指标都用于评估AMK的有效性。
(1)与对照组相比,AMK治疗导致细胞多胺含量和Rho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着增加。此外,AMK暴露增加了非肌肉肌球蛋白II蛋白的表达水平和非肌肉肌球蛋白II应力纤维的形成,并导致IEC-6细胞中的细胞迁移加速。(2)DFMO对细胞多胺的消耗导致细胞多胺水平、RhomRNA和蛋白质表达、非肌肉肌球蛋白II蛋白的形成和分布降低,从而抑制IEC-6细胞迁移。AMK不仅逆转了DFMO对多胺含量、RhomRNA和蛋白质表达、非肌肉肌球蛋白II蛋白形成和分布的抑制作用,而且还使细胞迁移恢复到控制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AMK通过多胺依赖性机制显着刺激IEC-6细胞的迁移,从而加速肠道损伤的愈合。这些发现表明AMK在临床实践中治疗以肠粘膜损伤和无效修复为特征的肠道疾病的潜在价值。
4、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生产白术挥发油的抗肿瘤、抗病毒和抗炎作用
白术在中国被用作健脾祛湿化痰的药。根据最近的研究,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会影响药物疗效,因此我们收集了浙江产的不同炮制方法的粗制白术(CA)和麸炒苍术(BA),并对其挥发油(EOs)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CA共鉴定出34个成分,占总EOs的98.44%;BA共鉴定出46个成分,占总EOs的98.02%。苍术酮是白术的主要成分。与CA相比,BA有46个检测到的化合物,其中28个相同,6个未检测到。药效学结果显示,CA和苍术酮的EOs对HepG2、MCG803和HCT-116细胞的抗癌活性强于BA的Eos;BA的EOs对H3N2病毒具有简单的抗病毒作用,而EOs和苍术酮均通过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ANA-1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而表现出抗炎活性。
5、采用多路荧光指纹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中药白术的产地溯源
参考文献:
[1]BoZhu,Quan-longZhang,Jin-weiHua,Wen-liangCheng,Lu-pingQin,Thetraditionaluses,phytochemistry,andpharmacologyof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Areview,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Volume226,2018,Pages143-167,doi.10.1016/j.jep.2018.08.023.
[2]Yang,Songhong&Zhang,Jinlian&Yan,Yiqi&Yang,Ming&Li,Chao&Li,Junmao&Zhong,Lingyun&Gong,Qianfeng&Yu,Huan.(2020).NetworkPharmacology-BasedStrategytoInvestigatethePharmacologicMechanismsof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fortheTreatmentofChronicGastritis.FrontiersinPharmacology.10.1629.10.3389/fphar.2019.01629.
[3]Hou-PanSong,Ru-LiuLi,ChiZhou,XiongCai,Hui-YongHuang,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stimulatesintestinalepithelialcellmigrationthroughapolyaminedependentmechanism,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Volume159,2015,Pages23-35,doi.10.1016/j.jep.2014.10.059.
[5]Yang,Xu-FuLi,GongZhang,Ru-QinYu,Geographicalorigintraceabil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byusingmulti-wayfluorescencefingerprintandchemometricmethods,SpectrochimicaActaPartA:MolecularandBiomolecularSpectroscopy,Volume269,2022,120737,doi.10.1016/j.saa.2021.12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