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5篇)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5篇)

一、关于论题(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的根据;论题的价值)

二、对论题的初步认识(切入的角度和方法;拟阅读的书目和搜集资料的方向、范围;论文结构框架)

三、研究和撰写计划:

本论文计划在前完成论文的提纲部分,在前完成论文的前言部分,在前对论文的正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部分进行研究和撰写,并于前完成论文的全部内容。

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更要命的是,这些学生的性格往往内向,平时安分守已,表现良好。所以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班主任老师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再加上受“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教育格局的影响,往往没有对中等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更谈不上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极少数学生甚至发展成为精神病患者。

本论文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上,立足于中等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对不同性别、年级的中等生进行调查,根据其教师、家长的教育方法,研究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中等生的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渊源及其演进过程: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这是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早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50年代,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sears把这些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温暖和控制。baumrind以此为基础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中等生长期不能收到老师重视及家长的认可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孤僻和抑郁心理状态

少数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忡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两种情况最为典型,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心理矫正。教师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有意调动其参与,并告诉他,产生此种环境并非自身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家庭和教师错误对待的结果,教育其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消极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对抗和逃避心理状态

在管理中,时常发现有极少数学生,长期由于家长或教师对其要求过份严厉,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卑上受到伤害,一种情绪上变得烦躁、抑郁、狂燥,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伤人;另一种情况是逃避,诸如离家出走等。这种心理状态产生,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这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彻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以情感人,注重平时教育,不要等问题发展到很严重时采取过激行为。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理解校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不致于采取极端行为。

三、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旧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尹某是高二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分裂。诸如类似的例子在高中学生中为数不少,这就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重要唯一的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要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嫉妒心理状态

嫉妒通俗说法就是所谓“红眼病”,这在学生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女同学中更是如此。当某些同学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尊重时,少数同学则会产生嫉妒心理。譬如想方设法贬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抹去他人的成果,想方设法算计他从,甚至通过搜集他人的“隐私”将他人思想搞乱,搞臭。他们总希望自己强于他人,而当他们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常常因嫉妒而产生敌意。当他们认为不被人喜欢、欣赏和尊重时就气急败坏等。嫉妒心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干扰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决克服其不良心态。

四、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一、课题的提出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予以纠正。

1.心理学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心理学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

⑴国外研究:

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疗对象的行为的同时,接纳治疗对象本人。他帮助治疗对象处理其敌意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这类消极情绪的强度。他帮助治疗对象承认自己的愚蠢行为,但是,并不贬低治疗对象本人,同时,也让治疗对象学会放松术。

②艾伯特·埃利斯还利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名精神病态者。他认识到,咨询并不能对所有的精神病态者产生效果,但是,对于许多精神病态者来说,在他们虚张声势的行为后面,存在着焦虑和罪恶感。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是防御性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缺乏自尊的。艾伯特·埃利斯的治疗不是责备这些人,而是努力向他们表明,他们的行为方式是自我挫败性的。治疗的关键是,要向他们表明,他们的犯罪行为对自己是有害的'。

③莫茨比(M.Maultsby,1975)更广泛地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犯罪人的治疗之中。例如,在缓刑犯和假释犯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将15~20名缓刑犯和假释犯组成治疗小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活动。每次进行集体治疗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讲解和讨论。通过使用这种治疗方法,似乎降低了这些犯罪人对假释官的敌意,一旦犯罪人学会了不再使自己心烦意乱,他们就能更好地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④考克斯(S.Cox,1979)描述了利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男性酗酒罪犯的情况。在治疗中,要求80名男性酗酒罪犯参加治疗计划。在这些罪犯的年龄在21~62岁之间,主要是白种人。所有人在以前都被监禁过至少一次。在进行治疗后,这组罪犯每个月的违纪行为从20次下降到6次。在假释后的前6个月中,只有2个人的假释被撤销。在13个表现良好的男犯中,在假释后的2个月内,只有6个人的假释被撤销。

⑵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刘邦惠、黄希庭(2005),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在押的220名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碍及人格特征进行调查,调查的样本绝大多数是长刑犯,刑期在十年以上的占91.8%。研究结果发现:

㈠罪犯人格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与普通人群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3.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⑴实行方案:

①使用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最常用的量表HAMD量表(24项版)对正处于服刑中期的监狱长刑犯进行抑郁情绪状态测量。

②在第一次治疗活动中,治疗人员简明扼要地讲一讲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

③个别治疗与集体治疗相互结合:治疗人员在前三期内进行个别治疗,在讲解合理情绪疗法理论并与之交流的同时,指出病患的不合理信念,迅速做出解释;治疗人员同时也可适当作对峙性的,可以劝说治疗对象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可以揭露、反驳治疗对象的辩解,但是要无条件的接纳治疗对象。治疗到团体阶段时,采用角色扮演、读书疗法、讲故事、生活哲理讨论等方法帮助治疗对象实现目标。例如,角色扮演涉及到在治疗环境中练习新的行为,即在其它情景(例如狱中环境、出狱后的社会环境)中尝试这些行为之前,首先涉及到在治疗环境中练习这些行为。

④最后,治疗对象会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变得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治疗对象同时必须承担起如何进行选择的全部责任:究竟是选择正常的信念,还是选择象原先一样的反常信念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的决定权完全在于他们自己。

⑵课题进度:

①20xx年6月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③20xx年9月中旬(17-23号)联系南京某监狱,并询问该监狱内各种刑期在押犯人的分布状况。

④20xx年9月下旬(29、30号)前往南京该监狱,使用抑郁症测量量表对所有长刑犯进行记名测量。

⑤20xx年10月上旬(1-7号)对回收的量表进行统计和得。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

一个人的情绪会左右很多事物,对生活的,对感情的,对工作的影响都会很大,尤其是对工作,因为生活和感情都是你私人的问题,而工作生活是一个团队集体的活动,也许你一个人由于情绪等原因造成的问题,会影响大家的整个利益,我并非夸大其词,只是这种例子已屡见不鲜了!其实,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情绪,成功者就在于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工作生活当中纵使压力再大,也不可以做事情绪化,那样是害人害己,的情绪可以指导人奋力向前,而的情绪会使人堕落不前,自暴自弃,更甚的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前进的压力下,都有很多的情绪,我们有时觉得承受不住,这时可以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宣泄一下,你可以去爬爬山,舒展一下自己的筋骨,让运动来排遣你心中的不快与疲惫,你也可以听听音乐让轻柔的音乐,舒缓你的激愤与不满,你还可以找好朋友,诉说你心中的憋闷与难过!这样你会收到更利于你工作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

1.研究目标:

2.主要内容:

①当前公民工作生活情绪状态;

②探讨人们出现各种情绪的原因;

③指出以往人们的认识及误区;

④对情绪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了解人们工作生活情绪状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2、观察法:观察并间或地记录人们的情绪状态。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年龄、职业、性别的情绪状态。

(二)研究手段

以观察纪录和案例分析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数据收集、访谈调查以及资料整理等工作。

四、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细菌、病毒等具有传染性,殊不知消极情绪也可传染。有人将这种消极情绪的传染称为情绪污染。美国有位科学家发现,原本心情舒畅、性格开朗的人,如果整天与一个心情沮丧、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人相处,不久也会变得抑郁起来。而且,一个人的同情心及敏感性越强,越容易受不良情绪的传染。消极情绪的传染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而且传染的速度相当快。一个人如果和亲近的'人待在一起,而对方情绪低落或烦躁,那么不到半小时他的情绪就会受到对方的传染。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在职场上同样适用。个别表现消极的员工会对整体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你肯定碰到过类似的情况:身边总会有几个一天到晚怨天尤人的同事,无论是在每周员工例会上,还是在餐厅排队时,他们始终在抱怨。他们仅需几句泄气话,就能让一个热闹的头脑风暴会议前功尽弃,他们的坏心情很快便会传播开来。消极态度甚至能抵消掉好消息。

消极情绪会使人脾气暴燥,精神萎糜不振,对学习与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严重者并诱发悲观绝望等情绪,产生自卑,自暴自弃等心理...对于这种情绪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情景转移法.即通过其它的行为,如兴趣爱好等来转移或降低消极情绪的影响.在人生的整个航程中,消极思维者一路上都晕船,无论眼前的境况如何,他们总是对将来感到失望。在消极思维者眼中,玻璃杯永远不是半满的,而是半空的。他们预期会得到人生中最糟糕的结果,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

成功者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败者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所谓成功的人,就是心理障碍突破最多的人,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障碍。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完美的公司,也没有过完美的个人,关键是把人的注意力放在哪里。是去注意优点,还是注意缺点。把注意力放在问题的不同方面,常常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对人产生不同的情绪。看问题的积极方面,可以产生乐观的情绪;看问题的消极方面,就会产生悲观的情绪。但相当多的人不由自主地会选择悲观,所以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调控自己的情绪。

(一)准备阶段

1.20XX年12月20日至20xx年2月24日,收集文献资料,制定研究方案,为进班进行调查研究作好理论准备。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xx年2月25日至20xx年2月29日,进班观察、调查,做好被试的情绪表现记录,边观察边实施策略。观察记录

3.20xx年2月29日至20xx年3月15日,继续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4.20xx年3月15日至20xx年4月1日,继续做好观察记录工作,整理个案,为论文的写作作好准备。

(二)写作阶段

1.20xx年4月1日至20xx年4月15日,整理资料和数据,撰写论文初稿。

2.20xx年4月16日至20xx年4月30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3.20xx年5月1日至20xx年5月11日,论文定稿、打印、准备论文答辩

THE END
1.大学生心理降——焦虑自我价值认同危机:在大学里面,许多大学生感到不知所措,也很难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交场合的变化。他们很难理解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也很难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认同感往往面临着危机,他们容易感到迷茫和失落。 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导致他们很容易感到焦虑和不https://mjx.hfu.edu.cn/2024/1206/c319a42954/page.htm
2.焦虑与外语学习论文11篇(全文)霍维茨、 麦克英泰 尔和加德 纳 (Horwitz,Mac Intyre &Gardner)等资深学者对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 ,把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觉和学习行为等特殊的心理活动”。外语学习焦虑其实就是学生在用不熟练的外语进行交际时产生的一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j9zg9ms.html
3.《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第四部分现代人类面临的任务是没有外在坐标指引的情况下,找到生命的方向。人们如何能够构建自身的意义,切这个意义要足以支撑个体的生命? 荒谬世界中的意义:加缪与萨特 加缪 人类的渴望和世界的冷漠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加缪所说的“荒谬”的人类处境。起始的立场:虚无主义,因为世界缺少意义、目的和价值而绝望。 https://m.douban.com/note/857038746/
4.江苏开放大学社会调查方法作业二高分参考范文23年秋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1. 了解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的普遍性和程度。 2. 探讨影响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家庭状况等。 3. 为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 https://www.xingkaowang.com/11937.html
5.焦虑症的心理学意义正规治疗及早期预防霍妮认为,焦虑的根本在于真实的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分离,解除焦虑需要在真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切合实际的联系,使患者接受真实的自我就是他自己,以便形成一种切合实际的未来目的。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和过高的自我要求、自我认识发生变化了,各项事物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也随之改变。以前使他焦虑万分的“大事”https://www.jd.com/pccontent/211261
6.2022《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doc2022《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开题报告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幼儿入园焦虑是每年九月份幼儿园老师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也是新入园幼儿家长为之头疼的问题。幼儿入园焦虑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必经的一次考验,其实属正常现象。它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526/514300434300423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