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一种普遍的情绪,由日常的担心和忧虑所促发。比如经常听到学生说,每到考试前夕,就会出现肚子疼或拉肚子的情况,考试一过,症状也就消失了,一考试就紧张,这种“紧张”也就是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
Who调查发现,焦虑的终身患病率达13.6%-28.8%,而且焦虑障碍的表现从早年就已经开始,平均发病年龄仅11岁。正确的说,焦虑是全球最大的精神健康问题,远远超过了抑郁的问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呢?
从进化论的角度上,焦虑是人类数万年进化的结果。比如说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狩猎,与老虎狮子等共处,是一种共存导向的反应。所以我们的焦虑是有意义的:首先,它唤醒和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在未知危险的情况下;其次,促使人类采取保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后代不受伤害和干扰。比如危险的情境下,选择逃跑或评估后选择战斗。这是一种“适者生存”的进化,它可以提高人类的生存忧患意识。
现在我们认识到,焦虑是一种情绪,是由刺激,身体感知,身体唤醒,情绪出现,这样一个环路形成。有生存的焦虑,如压力,账单,忧虑,工作,想成功,想漂亮,想让大家都喜欢等等引起。
如果这些压力焦虑在一定程度内,会令我们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实现我们的愿望,让我们变得更加的优秀,这就是有意义的焦虑;如果这些压力焦虑持续发展,就会累积成焦虑疾病。在我们综合医院临床上常见的焦虑疾病,一般有“惊恐障碍”“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及“特定恐怖障碍”等。
简单一句话概括焦虑障碍的个别疾病:
“惊恐障碍”是无任何诱因,突发且反复发作的惊恐伴出汗,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类似心脏病发作或“抓狂”的感觉,这类病人会多次反复出现在急诊科及各内科门诊。
“躯体症状障碍”,自感身体不舒服,也许各项检查正常,也许确实有相应的一些数据,但远远不会出现患者所说的那样严重的症状,但是患者仍感觉身体难受,会反反复复的就医。
“疾病焦虑障碍”也是身体不舒服,患者认为自己得了某种大病,反复就诊于各大医院,医生告诉他没有大问题,但他仍不相信,认为是医生没有给他看出来。
“广泛性焦虑障碍”,即使没有导致焦虑的原因或仅有轻微的原因,也表现出过度的,非现实的担心和紧张。
此外,焦虑障碍经常与其他疾病共存,如哮喘,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头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所以身心一体,只有全方位综合的看待每一位患者,才会更好的有利于患者,成就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