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六级证书考不过怎么办?我和舍友合不来要怎么办?为什么他们成绩那么好,我却不行?为什么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恋家情结如何缓解?
焦虑心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感情基调,弥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明显。正如迈瑞·鲁蒂所描述般:“如果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似乎抓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那就是焦虑,他似乎浸透了我们呼吸的空气。”
焦虑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其学习与生活,因此解决焦虑问题刻不容缓。
一、把脉问诊
心理学上把焦虑定义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大学生最大的焦虑多数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茫然。当然,焦虑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有哪些情况容易引起焦虑呢?
第一,舒适的环境突然变化引发的焦虑。大多数新生都是到外地读大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没有亲人的陪伴,难免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习俗不同,生活习惯也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而自己不知道如何沟通,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摩擦,难免感到忧愁、烦恼。而一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假期在家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较为松弛自由,开学后难以适应学校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和任务繁重的学习生活,容易引发产生焦虑情绪。
第三,对自我发展期望值过高则容易带来焦虑情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挑剔”,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面对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一级、职业等级证书等考试考级任务,部分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抱有较高期望,忙于考试、考证,他们在面临各类考试时心理负担过重,以致于产生焦虑情绪。同时,大部分家庭对学生未来发展抱有过高期望值,比如农村家庭的父母、亲戚较多抱有读大学要出人头地的期望,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要找到好工作、有大出息,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引发焦虑情绪。
第四,面临人生选择容易造成焦虑。随着教育政策的推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讲要面临的难题,大学生就业压力随之增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工作还是继续学习的选择问题,大学生感到迷茫和焦虑,担忧以后的出路。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阶段是其心理状态从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特殊时期:
1.他们肩负着家庭、社会的更高期望;
2.承受着学业、生活等诸多压力,例如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大;
3.生活事件源增多,人际交往复杂;
4.就业目标茫然,现实与理想差距较大等。
大学生群体就业面临家庭压力、自身压力、专业压力、学校压力等多种压力,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焦虑、痛苦、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对症下药
(一)养成科学的学习、生活方式,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学会磨练意志
(三)丰富人生经验,学会纾解情绪
大学生应培养多种爱好与技能,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实践活动,发挥自身潜能,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如抗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可以帮助大学生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因外部环境高速发展带来的多方压力。同时,大学生可以尝试自我沟通和自我暗示,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摆正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接纳自己,拥抱自己,学着接受一切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四)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塑造良好就业环境
以上这些是对大学生焦虑的介绍和应对方法,引起重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人生所有往上的路,都与我们本能的懒惰、懈怠和拖延不相容,当你觉得很苦很累时,千万不要泄气,因为你可能正走在上坡的路上。请相信,正是因为那些看起来很难的努力、付出和坚持,才成就了那个不断变得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