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病例分享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干货满满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神经内科周凯丽医生汇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为27%。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

1.各种机体功能的下降或丧失,如注意力、言语能力等。

2.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焦虑和抑郁症的危险。

3.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2020年颁布的《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中提出,无论是单纯失眠,还是失眠伴抑郁、失眠伴焦虑、失眠伴焦虑抑郁均推荐CBT-I治疗。

ACP(美国医师学会)建议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作为成年患者慢性失眠治疗的推荐方案。

《欧洲失眠障碍诊断治疗指南》中,将CBT-I作为成人慢性失眠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强烈推荐,高等质量证据)。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到,研究揭示,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CBT-I与药物疗法的短期疗效相当;长期来看,CBT-I的疗效优于药物疗法。

1.基本情况

性别:男年龄:40岁BMI:21.5

婚姻状况:已婚

教育程度:本科

就诊日期:2019年8月26日

主诉:失眠3月余

2.现病史

患者于就诊前1月余自觉症状较前加重,为行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睡眠障碍门诊。

3.既往史

既往左膝关节滑膜炎病史3月余,否认脑梗死、痴呆、高血压、冠心病、COPD、胃食管反流、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瘙痒、睡眠呼吸暂停等其他睡眠障碍等病史,否认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记忆障碍以及其他精神障碍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4.个人史

久居当地,否认疫区、有毒物质等接触史。否认抗抑郁药、中枢兴奋性药物、镇痛药、镇静药、茶碱类药、类固醇及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5.婚育史

适龄婚育,育有1子,体健。

6.家族史

父亲、姐姐失眠病史,否认其他家族性遗传病病史。

7.内科查体

T36.2℃,P87bpm,R17bpm,左BP128/80mmHg,右BP130/83mmHg,外耳道无溢液、疱疹,乳突无压痛。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音可,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尚可。

8.神经科查体

神清,语利,高级神经功能检查粗测可。双瞳孔左:右等于3:3mm,光反应(+),眼动到位,未及复视及眼震。额纹对称,闭目力可,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伸舌居中,软腭上抬可,咽反射存在。四肢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巴氏征(-)。双侧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四肢共济稳准,Romberg征(-)。颈软,克氏征、布氏征阴性。

9.神经心理及睡眠量表评估

10.客观睡眠质量评估

CPC睡眠监测结果示:

11.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a.慢性失眠

b.焦虑抑郁状态

(2)鉴别诊断

a.精神障碍、躯体疾病、药物或物质滥用。

12.治疗经过

(1)治疗

a.建议认知行为治疗,患者拒绝。

b.建议经颅磁刺激治疗,患者拒绝。

c.联合唑吡坦2/3片qn、曲唑酮1片qn改善患者症状。

2019.09.23复诊:

药物治疗约1个月:患者失眠焦虑症状较前加重。

PSQI:17,ISI:19,广泛焦虑量表:7,PHQ9:9

建议CBT-I、rTMS治疗,患者拒绝。患者仍希望药物治疗,故以唑吡坦1/2片qn,阿普唑仑1/2片bid,曲唑酮1片qn,坦度螺酮1片tid治疗。

2019.11.04复诊:

药物治疗2月余:患者症状较前稍好转。

PSQI:12,ISI:10,广泛焦虑量表:5,PHQ9:6

建议CBT-I治疗,患者拒绝。此时,唑吡坦1/2片qn,劳拉西泮1/2片tid,曲唑酮1片qn,坦度螺酮1片tid治疗。

2019.12.16复诊:

药物治疗3月余:患者未诉不适,睡眠及情绪改善。

PSQI:9,ISI:5,广泛焦虑量表:5,PHQ9:2,MoCA:28

继续建议CBT-I,仍拒绝。

以右佐匹克隆1片qn,劳拉西泮1/3早、1/3中、1/2片晚,阿戈美拉汀1片qn,坦度螺酮1片tid进行治疗。

2020.01.20复诊:

治疗约5个月随诊:患者睡眠及情绪较稳定,欲逐渐停药。

PSQI:8,ISI:6,广泛焦虑量表:3,PHQ9:1

CBT-I联合劳拉西泮1/4片tid,曲唑酮1qn,坦度螺酮1片tid进行治疗。

13.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CBT-I)

2020.04.20复诊:

接受CBT-I治疗后:苯二氮卓类药物逐渐停用,患者未诉不适,睡眠、情绪良好。

PSQI:5,ISI:5,ESS:2,DBAS:77,广泛焦虑量表:3,PHQ9:1,MoCA:28

继续CBT-I联合劳拉西泮1/3片qn,曲唑酮1片qn,坦度螺酮1片tid治疗。

2020.09.14复诊:

治疗1年余随诊:患者睡眠及情绪明显改善,且较稳定。

PSQI:7,ISI:6,ESS:3,广泛焦虑量表:2,PHQ9:1,MoCA:27

CBT-I联合药物治疗,包括劳拉西泮片早、1/8片中,1/4片晚,曲唑酮1片qn,坦度螺酮1片tid。

现劳拉西泮已逐渐减停,曲唑酮和坦度螺酮也在逐渐减量。

14.治疗效果评估

疗效:患者失眠伴焦虑抑郁,经过认知行为治疗+药物联合治疗1年后自诉较前明显改善。

复查脑电图示:脑电图整体以10Hz左右α节律为基本背景,调节波幅尚可,对称性尚可,无明显异常脑波,结论:正常范围脑电图。

治疗后CPC睡眠监测结果示:

15.睡眠日记

1.调控睡眠/觉醒的三大系统

2.失眠成因的3P模式

睡眠专业领域用以了解失眠者最常用的架构,协助了解和治疗失眠。

(1)前置因子

a.容易发生失眠的特质

b.生理特征:生理过度亢奋

c.个人性格特质(内省与担忧的倾向)

d.家族遗传(浅眠,睡眠干扰)

(2)促发因子

a.与失眠的产生有关,对于治疗急性失眠很重要

b.生理疾病

c.心理疾病

d.压力性生活事件

(3)维持因子

不当的态度及行为(对失眠的应对方式:对睡眠的不良信念和态度,躺床过久、小睡)导致了失眠的持续,是治疗慢性失眠的重点。

重点:

*帮助我们理解失眠是如何产生及持续原因。

*鉴别以及分类失眠的原因,提供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

3.失眠成因概念化

(2)将这些因子归类到3P模式中。

(3)整合这些因子,提出失眠形成的可能原因,作为治疗的参照概念。

(4)随着治疗的进展修正此概念模式。

针对慢性失眠患者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的系列治疗策略,通过改变失眠患者不良行为及睡眠习惯、错误睡眠认知等多方面因素,达到改善失眠的效果。

形式及时长:个体治疗45-60分钟,团体治疗90分钟,每周一次,4-8周。

根据患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元素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1-2节:自我监测/回顾睡眠日记;疗程概览及目标设定;教育元素:3-P模型,增加对睡眠/失眠的正确认识,基本睡眠卫生的原理。

3-4节:自我监测/回顾睡眠日记;行为元素:刺激控制指导,睡眠限制疗法,放松训练;鼓励及增强依从性:针对性解决问题。

5-6节:自我监测/回顾睡眠日记;认知元素:认知重构;鼓励及增强依从性:针对性解决问题。

7-8节:整合所有治疗元素;设计提高依从性的方法;复发的预防:考虑潜在的高危因素,讨论复发预防的处理方法,治疗获益的巩固。

1.CBT-I能够缓解入睡困难、提升睡眠效率

2.CBT-I治疗显著改善不良的信念和态度

3.CBT-I在失眠伴轻度抑郁患者的疗效

1.CBT-I细节庞杂,实际操作障碍多,培训成本高。

3.所在医院需要提供配套的场地支持。

5.在家执行得不到及时的鼓励、监督和指导。

6.线下治疗内容无法回顾,睡眠策略掌握不充分。

1.有效性:大量研究证实dCBTI效果与传统CBTI相近。

2.高效、节约成本:减轻医生大量重复工作的同时,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提醒智能化:对于不同的患者实现有针对性的提醒,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5.数据电子化:远程跟进患者睡眠改善情况,同时数据可应用于科研,助力睡眠行业研究的发展。

睡眠总时长:成年的平均睡眠时长在79小时之间,患者周平均睡眠总时长为6小时6分钟,低于平均值;患者最后周的平均睡眠时为6小时43分钟。睡眠总时长上升。

睡眠效率:患者的睡眠效率第周是70.25%,处于偏低水平;最后周的睡眠效率是88.14%,提示患者睡眠效率增加。

缩短睡眠潜伏期:患者最开始睡眠潜伏期平均值为1小时1分钟,处于偏的平;到平均值0小时15分钟,睡眠潜伏期缩短。

缩短夜醒时长:患者的平均夜醒时长有所改善,夜醒次数平均值为0.52,无明显夜醒问题。

患者减药情况明显:曲唑酮从原来的1片降到1/2片到最后停药,唑吡坦从原来1/2片逐渐试验到停药。

dCBT-I可以改善新冠疫情防控期抗疫一线慢性失眠护士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1、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成人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案。

2、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个有实证研究基础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矫正心理与行为因素对于睡眠调控机制的干扰,进而有效治疗失眠。

3、大量研究证实数字化CBT-I可以为失眠患者带来长期疗效保障,有效改善失眠问题。

4、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不仅使失眠群体获益,还可能使其他慢性病共病失眠患者以及失眠易感群体获益。

热点推荐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1)第00101号

本平台所展示药品信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如药品信息与您实际购买信息不同,请以实际购买信息为准

THE END
1.每天睡眠时间“国家标准”来了,你睡够了吗?如何改善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睡眠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睡眠对于维持身体免疫功能、情绪稳定和认知功能的正常运作同样至关重要。国家标准需要明确不同年龄段的建议睡眠时间,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B. 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国家标准不仅关注睡眠的数量,还强调了睡眠质量的重要性。良好的睡眠质量包括快速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持续入睡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408759194441549&wfr=spider&for=pc
2.儿童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介绍概念:儿童睡眠障碍( sleep disorder,SD)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儿童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降低为主的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安、睡眠昼夜节律紊乱以及夜惊、梦魇、睡行症、遗尿症、磨牙等异常睡眠,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中医学中没有儿童睡眠障碍的特定病名,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不寐”、“夜惊”、“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2655343.html
3.睡眠卫生指导手册.ppt睡眠卫生的重要性及基本概念睡眠环境优化与调整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障碍的识别与应对睡眠卫生与心理健康个性化睡眠卫生建议睡眠卫生指导手册的主要内容回顾保持恒心和毅力,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01关注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调整睡眠卫生策略02勇于尝试和改变,寻找适合自己的睡眠改善方法03坚持实践睡眠卫生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7/8101056072006101.shtm
4.什么是「深度睡眠」,如何保证睡眠深度和睡眠质量?第二个问题,如何提高睡眠质量,让自己快速入睡?司空见惯的喝牛奶、数羊、听轻音乐助眠法其实因人而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3618488/answer/610551880
5.睡眠指数是什么意思理想股票技术论坛睡眠指数是指用于衡量个体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的综合指标。它主要通过对个体入睡时间、睡眠深度、睡眠中断程度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来反映睡眠质量的好坏。睡眠指数在医学、心理学和健康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睡https://www.55188.com/tag-4209644.html
6.科学管理睡眠范文11篇(全文)以PSQI得分≤4,>4且<8,≥8作为划分睡眠质量“好”、“中”、“差”的依据,则睡眠质量好的学生107名( 54.6%) ,睡眠质量中的共76名(38.8%) ,睡眠质量差的共13名(6.6%),通过秩和检验发现,不同性别及不同年级间睡眠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l9av0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