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特刊|睡眠研究有哪些最新进展?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Brainnews
1.NatureAging:复旦类脑院揭示中老年最佳睡眠时长的遗传神经机制
2.Neuron:浙大郭方团队解析节律神经元正反馈回路调控睡眠的机制
3.NatureNeurosci:睡眠在青少年期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全新功能——改善成年社交障碍
4.Science:大脑可以在睡眠中对情绪进行分类处理,抑制消极的情绪
6.Science: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合作揭示应激识别并介导恢复性睡眠的特异性神经环路
7.NatureNeurosci:为什么睡着了雷打不动?过去的答案原来是错的……
8.TrendsinNeurosci最新观点:在争议中前行!前额叶皮质作为觉醒环路的关键节点
9.NatNeurosci:睡眠促进记忆增强的奥秘
10.Neuron:心血管压力反射回路“越俎代庖”控制睡眠?
11.Cell子刊:科学家试图通过调控梦中情绪来缓解噩梦困扰
12.CELLDISCOV:复旦黄志力团队发现中止REM睡眠新核团及环路机制
13.NSR:李浩洪/张珞颖团队揭示限时进食可以改善夜间过度嗜睡的机制
14.Neuron:睡梦中记忆?谌小维/覃涵等合作发现睡眠中巩固社交记忆的新神经环路机制
15.NatN+NatC:中科院神经所刘丹倩组和徐敏组在快速动眼睡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16.NatCommun:复旦黄志力/杨素荣揭示睡眠时相转换的新环路机制
18.Nature:兴奋性神经元调节睡眠质量和深度
19.JNS封面:深圳先进院刘畅团队合作揭示调控睡眠的细胞亚型新机制
20.Microbiome:陈耀星团队报道褪黑激素调节睡眠不足导致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21.NatNeurosci:杨光等发现睡眠参与慢性疼痛形成与维持的神经通路
22.专家点评|李毓龙团队利用新型GRAB探针解析在睡眠觉醒过程中大脑内组胺的动态调控
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的随机交叉对照临床试验发现,睡不够会增加能量的摄入,而能量消耗却几乎没有变化,进而导致体重增加,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堆积明显增多。
3,什么颜色的光线能睡个“安稳”觉?当心,光线不对,增加健康风险!
人类是在昼夜分明的环境中演化而来的。因此,自然光对情绪、睡眠和昼夜节律系统都具有强大的影响。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晚上开灯睡觉,即使是那种不太亮的光线,也可能会让你变成个胖子,更重要的,这样做会损害心脏和代谢健康。
与在昏暗光线下睡觉相比,适量光线下睡觉会使人进入更高的警戒状态,心率也会更高,心率变异性更低(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更高)。因此,即使你睡着了,但应该在白天工作的交感神经系统也被激活了。
阅读链接:
什么颜色的光线能睡个“安稳”觉?当心,光线不对,增加健康风险!
5,随着常见睡眠障碍的恶化,危险的驾驶行为也会增加
多达一半的老年人可能患有睡眠呼吸暂停(SleepApnea)疾病,尽管这样的呼吸中断通常不会唤醒那些有呼吸暂停的人,但它们会阻止他们进入深度、提神的睡眠。
随着常见睡眠障碍的恶化,危险的驾驶行为也会增加
7,睡眠浅,越睡越累?哈佛医学院首次定位大脑深度睡眠关键蛋白,提供失眠新疗法
近日发表在PNAS上的一项研究证明脑细胞中的一个小分子——microRNA-137(miR-137),有助于调节下丘脑泌素,从而影响下视黄醇的水平。下视黄醇使我们白天感觉清醒,晚上感觉疲劳。这种分子有遗传变异的人白天嗜睡的风险更高。这是首次发现microRNA与睡眠调节有关。
阅读链接:睡不好,瘦不了!睡不好是减肥后反弹的关键原因
15,做了个奇怪的梦?你的大脑可能变得更聪明了!
随着年龄增加,人的睡眠时长会在40岁降到最低;女性睡眠时长比男性略长
然而,那些和孩子一起睡觉的人报告说失眠严重程度更高,睡眠呼吸暂停风险更高,并且对睡眠的控制更少。研究还发现,独自睡觉与较高的抑郁评分、较低的社会支持以及较差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满意度有关。
阅读连接:扎心!单身不配睡?研究发现,与伴侣同床,睡眠更好
20,补觉要紧!蚊子“犯困”,人血都不香了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被打乱的蚊子对补觉更感兴趣,而不是寻找食物。在蜜蜂、果蝇和人等动物身上观察到的这种补觉现象被称为睡眠反弹。这项于近日发表于《实验生物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在昆虫中,这种“补觉”的生物学功能也至关重要。
实验对3种蚊子进行了观察,分别是埃及伊蚊、尖音库蚊、斯氏按蚊。在未被剥夺睡眠的蚊子中,超过75%的蚊子会吸血,但只有不到1/4的蚊子在“失眠”后会有食欲,这表明睡眠不足的蚊子进食倾向下降了54%。而在实验室和野外环境中,过度疲劳的蚊子都不太可能落在宿主身上。
补觉要紧!蚊子“犯困”,人血都不香了
睡眠不足对大脑结构测量的影响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在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9成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而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上升中。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TheLancetChild&AdolescentHealth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与每晚睡眠健康的学生相比,每晚睡眠不足9小时的学生大脑中负责记忆、智力和幸福感的大脑区域的体积更小,两年后,这些差异仍然存在,这意味着睡眠不足的人大脑会受到长期伤害。此外,这与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如抑郁、焦虑和冲动行为。睡眠不足也与记忆、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认知困难有关。
睡眠不足降低帮助他人的欲望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修复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经常熬夜会给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近日,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PLOS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削弱人类互相帮助这一基本属性,使人们变得不那么慷慨,更自私。
研究发现,当人们同情他人或试图了解他人的需求时,大脑中形成心理网络理论的区域在失眠后变得不那么活跃。随着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从第一个晚上到第二个晚上下降,预示着从第一天到第二天帮助他人的欲望会显著下降。睡眠剥夺迫使人们在社交上退缩,变得更加孤立。睡眠不足也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41,柳叶刀-精神病学:严重精神障碍影响患者躯体健康和寿命,应重视睡眠健康
TheLancetPsychiatry近日发表的一项英国大型队列研究指出,在诊断的时候,甚至是5年前,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就已显示出相对较高的躯体健康问题共病率。此外还另有证据表明,在大流行过程中,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更有可能感染SARS-CoV-2,且急性结局明显更差。同期社论指出,睡眠健康应该在各临床学科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并由精神健康临床医生发挥主导作用。
柳叶刀-精神病学:严重精神障碍影响患者躯体健康和寿命,应重视睡眠健康
目前对于睡眠监测最全面的手段是夜间多导睡眠图(PSG),但目前对于这些信息的提取与解读主要依靠人工完成,耗时且解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近日,斯坦福大学和丹麦理工大学的团队协作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建立了通过PSG估计年龄和死亡风险的模型,该模型年龄估计的平均绝对误差为5.8岁,而通过常规方法——基本睡眠评分估计年龄的误差为14.9岁。
在控制协变量后,年龄估计误差(AEE)每增加10岁,全因死亡率增加29%,AEE从-10增加到+10,预期寿命将减少8.7年。此外研究发现,睡眠碎片化增加是导致AEE增加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此指标或可成为“睡眠标志物”。
阅读链接:每月这几天更易失眠?原来是月亮惹的祸!
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增加大脑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用羟丁酸钠增强慢波睡眠可以减少α-突触核蛋白的负担。在慢波睡眠阶段,类淋巴系统随着动脉搏动及时将脑脊液泵送到大脑外围管道,脑脊液快速流经脑组织,可溶性废物蛋白质被清理掉,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延长深度睡眠可能会减缓帕金森病的进展。
阅读连接: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深度睡眠有望成为治疗脑部疾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