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人系统学术研讨会暨水下航行器研究所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

由于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您尽快更新,以便获取更好的体验。推荐使用最新版Chrome、Firefox、Opera、Edge

水下无人系统学术研讨会暨水下航行器研究所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

2024年2月4日,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航行器研究所举办“水下无人系统学术研讨会暨水下航行器研究所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德民、邱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赵登平少将,原总装某专项办主任李尉,西北工业大学原校长姜澄宇,西北工业大学原副校长翁志黔,西北工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万小朋等嘉宾出席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上级部门、兄弟单位和优秀毕业生代表以及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全体成员,共计200余人汇聚一堂。活动由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院长潘光教授主持。

首先开展水下航行器研究所成立25周年纪念活动。潘光教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并从整体概况、科研成果、立德树人、未来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水下航行器研究所25周年的回顾与展望。同时,他对团队提出要求和期许: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随后,各位嘉宾代表发表讲话。邱志明院士代表海军研究院对研究所成立25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团队在水下航行器的总体设计、动力推进、导航控制、通信集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引领我国水下航行器快速发展。多项科研成果批量列装部队,为我国海军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团队在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祝福水下航行器研究所能够不断创新,再创辉煌。

黄维院士为研究所送来三个祝福,一是祝愿徐德民院士健康长寿,团队能够继续奋勇向前;二是祝贺宋保维校长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西北工业大学在新的征程上大展宏图;三是期望团队在建设海洋强国和助力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姜澄宇校长对团队提出深切希冀:一是团队要有一位高瞻远瞩的领路人;二是要志存高远,锲而不舍;三是要坚持谦虚谨慎,淡泊名利。

赵登平少将代表老一辈海军装备人,对水下航行器研究所对国家海防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并对研究所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指示,要充分利用学院优势,构建新型体系,取得更大的成就。

付世晓教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发言,希望与西工大进一步深化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全面合作,特别是在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层次人才交流互鉴、“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我国海洋强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丁海旭所长说到,海威所与水下航行器研究所之间有深厚的情谊和合作基础。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严谨求是、不屈不挠是研究所成员们的精神体现。希望双方能够深化合作、抓住机遇、勇立潮头。

胡海豹教授作为研究所优秀毕业生代表讲话。他深情回顾了在研究所学习的经历,“研究所的老师们骨子里都有一股冲劲与热血,对热爱的事物付出全力。研究所的教育和精神,培养了广大学子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教育他们做顶天立地、既有理性力量又有感性柔情的西工大人”。

侯成义副校长高度肯定了自主水下航行器研究所25年来在科研和育人方面的成果,期望团队继续秉承“公诚勇毅”校训,践行“三实一新”校风,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追求卓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扎实的工作,不断续写“西工大现象”的新篇章。

另外,海军研究院、中国一重集团、西安美泰航海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杜刚及国防科工局专项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张礡发来贺信,共祝水下航行器研究所成立25周年华诞。

随后,研究所创始人徐德民院士上台致辞。他说,团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学校的指导支持以及750试验场、昆船公司等兄弟单位的大力帮助。正是多方力量集结,精益求精,才能超指标完成任务,为国家海洋事业添砖加瓦。徐院士对研究所未来发展提出要求:“伟大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发扬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坚持自立自强,敢为人先,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坚持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发扬拼搏奋斗精神;坚持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发扬大力协同的团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队要再立新功、多做贡献!”

纪念活动最后一项,薪火相传,赓续前行。研究所发展25年,取得了诸多成就,靠的是三代人的传承与奋斗。在此环节,宋保维院士为徐德民院士献花,王鹏教授为宋院士献花,以一个小小的师承仪式,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宋保维院士感慨:“徐老师培养了200多名学生,我作为代表在这里献花,无上光荣。徐老师有宽广的视野,从水下航行器研究所的初创,到不断发展,以及从事的科研方向、科研定位、科研项目等,都是徐老师的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带给我们的成就。团队初创时期,困难重重,徐老师那一句‘干事业的留下来’一直激励着我和团队的每一个老师。有徐老师的薪火相传,我们团队更要努力奋斗、奋勇前行!”

纪念活动结束后,水下无人系统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共进行三项主题学术报告。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王延辉教授作“水下滑翔机仿生可动附体机构设计与应用”报告,从研究背景与重要意义、仿生设计和潜器应用、趋势预测与亟需技术三方面,详细介绍水下滑翔机等无人潜航器仿生可动附体机构设计方法,并以水下滑翔机附体类似海洋生物具备自修复、自拓展、自重构等“按需调整”能力为约束,提出了多种具备工程应用价值的仿生可动附体机构,成功研制了具备艏/尾部姿态控制、机翼参数调节、机翼空间状态调整、机翼/尾部运动节律调控等能力的多款新型水下滑翔机,进而为多模式、多驱动与多功能的复合型无人潜航器的创新设计提供构型方法与分析理论指导。以期水下滑翔机等无人潜航器能在海洋连续立体观测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

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彭艳教授作“海洋大数据智能融合与预报”报告,从无人艇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环境探测与数据重构、水下海洋环境动态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大学“精海”智能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海洋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工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水下温盐声场的精细化高分辨率重构,发现海洋更多规律和现象,为实现准确实时预报做支撑。弥补当前我国水下缺少区域和局部多尺度多要素水下海洋环境大数据融合和预测模型的缺陷,提升海上攻防能力,保障我国海洋安全。

西北工业大学水下航行器团队曹勇教授作“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安全保障等国家重大战略,亟需发展具备广域长时监测、复杂地形原位观测、生物同游抵近侦察等综合能力强的仿生潜水器。西工大创新提出滑扑一体仿蝠鲼柔体潜水器概念,突破“流固耦合仿真、滑扑一体推进、滑扑多模态仿生控制、太阳能俘能-柔性锂电储能”等关键技术,研制出10kg~720kg系列化仿蝠鲼柔体潜水器,实现长续航、高机动、高隐蔽、高生物亲和综合能力,完成全球首次应用级仿生潜水器千米级滑扑多模态海洋科考作业,并开展珊瑚礁科考、水文采集、地形扫描等典型应用,实现我国仿生水下装备走向实用化的重大突破。

最后,潘光教授作总结发言。25年弹指一挥间,团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实际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团队的壮大离不开各级领导、各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未来团队将继往开来,不断超越,从国家重大需求出发,为水下无人系统的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THE END
1.产业科普水下滑翔机(Underwater glider),是自治型水下机器人(即AUV)的一种。它之所以能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除了可以适应在高压低温的深海环境下进行无声作业外,还因其具备的独特的超远距离续航能力。我们知道,在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如火如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Q4NjU3Mg==&mid=2651414038&idx=2&sn=0b4c246e77fbac8d7c474ab9ee6677ba&chksm=8523f4041b1b535f68e087345f37129fb8eb7b88c7f7bf51aef1ceb1038b07f54ddca2a99e39&scene=27
2.系列水下无人潜航器平台产品由水下潜航器和操控台组成。 具备常规的水下潜航器各项共性功能;具备集群组网作业扩展能力;具有不同的体积、潜深、速度的定制化条件;具备搭载各类载荷的服务和研发能力。 产品优势及特点: 1.高可靠性; 2.长航时; 3.导航精度高; 4.组网能力强。 确定https://www.thtw.com.cn/product/95.html
3.为水下无人潜航器“擦亮双眼”—新闻—科学网为水下无人潜航器“擦亮双眼”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团队在“涉水视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团队以水下潜航器的智能视觉导引为目标,提出了能够高效提取光场信息的智能成像方法,在大衰减、强散射的水下湍流环境中,实现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目标图像处理及重构。相关成果以Computational ghost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66.shtm
4.兵韬志略丨俄将装备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深刻改变水下作战模式进入90年代后,美国海军更加重视潜航器领域,相继开发出多种类型、用途广泛的无人潜航器,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例如,1994年,美国海军和国防预研局制定了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无人潜航器的水雷侦察、情报监视侦察和海洋调查能力。2000年、2004年、2011年,美海军又先后发布了三版《无人潜航器主https://news.sina.cn/2018-05-20/detail-ihaturft2272996.d.html
5.日本想用无人潜航器监控钓鱼岛中国技术水平或让世界大吃一惊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投入能够对潜水艇等进行警戒监视的无人潜航器,目的是提升日本对中国潜水艇等装备的警戒监视能力,主要是在钓鱼岛区域。日本防卫省将从明年开始开发试用机型,预计 2025年投入使用。 说到无人潜航器,人们会认为和普通的鱼雷长得差不多,能够执行的任务也许就是水下侦察与“自杀”式攻击。其实https://opinion.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ka9ygPLhJkAhkJNz6v4J181214
6.《防务新观察》20181209水下作战“黑马”无人潜航器即将到达战场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日本计划打造新型水下无人潜航器,企图向我东海海域部署,此举有何用意?无人潜航器号称未来水下作战的“黑马”,到底拥有哪些作战能力?未来是否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俄为“波塞冬”造投放平台,美担忧没有与之抗衡的武器,那么未来水下战场到底什么样?本期节目将邀请专家为您深度解析。 (《http://tv.cntv.cn/video/C10524/964e4ea2cf4a46b19568330045e3c894
7.中国在南海捕获美无人潜航器!特朗普激动回应字都打错了美国国防部官员于当地时间周五对CNN透露,一艘美国的海洋测量船的水下无人潜航器星期四被一艘中国军舰“夺走”了,而且据说就当着美国船员的面!“鲍迪奇”号上的船员被惊呆了! 中国在南海捕获美国无人潜航器 根据五角大楼官员的说法,在这起最近发生在南海地区的国际水域相遇事件中,事件发生时,“鲍迪奇”号海洋测量船航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12/18/c218792.html
8.盯着看完中国人的阅兵,西方人的信九是这么打的——这次阅兵的一大亮点,也是让许多国防专家感到惊讶的一幕,就是一对首次亮相的大型无人水下潜航器(UUV)。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研究员Collin Koh说: “The rolling out of this large UUV is significant as only a few major powers have managed such programs.”(华尔街日报)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