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以来,茶馆之所以深受老百姓青睐,与其一直延续的独特经营方式及等多种独特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每家茶馆门口的小桌上,都放着一桶一罐,罐是用于放茶资的,桶内装满棒棒茶,茶客来到后,可向罐内投放茶资,一元,五毛、一毛二毛,甚至不投茶资,老板从不过问;茶客从桶内抓取茶叶放在茶壶内,抓多抓少老板也不过问。
该镇现有怡心茶楼、南阁茶馆、城隍庙茶楼规模较大的三家茶馆,还有几家茶馆规模都较小。但现存的十多家老茶馆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青砖粉墙、重梁飞椽、小样黛瓦。室内经年烟熏火燎,黑乎乎的。房舍内的地面凹凸不平,乡土气很浓。
外面凄凄冷冷,寻门而入以后,则是另一番火热景象了。满院阳光!满院人头!每天接待茶客总共约在6000-7000人。茶客五花八门,三教九流。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拉车挑担的朋友往往在此歇脚,风尘仆仆中喘口气、喝碗茶、吸袋烟;不过常来饮茶者,大都是当地上了年纪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些茶客满脸皱纹,手指关节尤其粗大,吸着劣质的烟。他们一大早从自己家中出发,有的离茶馆二三十里,不急不躁地缓缓地走来,来到茶馆。然后围坐在小木桌前,每人面前一把茶壶,一只茶盅,徐徐地品那红褐色的茶水,吆喝着,打牌,玩麻将,坐着打的,站着看的,陶醉其中!大多数茶客一坐就是大半天,甚至一整天,天天如此。
茶客到茶馆并不是简单地品茗,更多的是享受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氛围。茶馆直到如今,依然经常演出淮北梆子戏和淮北大鼓书,加上扬琴,芦生等民间乐器,也算是一种创新吧。茶客们有的闭目养神,品味书中故事,有的茶客主动客串演员伴随鼓声唱起来。
临涣人喜欢“摆龙门阵”,与面熟又不太相干的茶客聊农事、聊生计、聊百姓中的奇闻轶事,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什么话题都有,涉及时事、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等。
茶馆是调解纠纷的好去处。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茶客调解。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双方诉说。根据理法、人情秉公评议,最后说得双方心服口服。大多是盛怒而来,低头含笑而去。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很多民间矛盾纷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的。
茶馆在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馆充当了“民事法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