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7岁的李文君,是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天福镇小学的一名在编乡村教师,已经工作了18年。2017年9月的一天,她准备放学后到五年级的女孩杨维星家中做家访。
李文君不是没有尝试过离开乡村小学。到县里的私立学校工作不到一个月后,她选择回到了这里。“城里的私立学校条件很好,待遇高很多。但我觉得我是在乡村成长起来的教师,更懂得乡村教育,更了解农村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更适合留在这里,做一名累并快乐的乡村教师。虽然农村教育面临很多困境,但当我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睛、家长们淳朴的笑脸,我觉得自己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李文君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将教学方法贴近农村教育现状。刚工作的时候,初出茅庐的她在先宁九村教学点一个人承担了四年级48个孩子的全科教学。接手班级时,她把课堂搬进了学校旁的地里田间,被一些家长误认为“不务正业”,却深受孩子们喜爱,拉近了她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她所指导的学生作品多次获奖,创编的童谣作品《小馒头》和《彩色笔》被收录进四川省出版的《新编童谣》一书。
李文君的爷爷和三爷爷都是教师出身,三爷爷李世轩曾对李文君说过一句影响她人生规划的话:“你不能一味地盯着孩子的成绩。你应该用心地去发现每个孩子的善,帮助他们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用欣赏和肯定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像一个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一定不会忘记那些用人格和知识影响了他们人生的老师。”
2016年11月9日,民政部发布的当年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这902万农村留守儿童有805万人不是父母作为监护人,而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占比高达89.3%。天福镇小学有包括小学和幼儿园在内的学生近千人。“每个班都有接近5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校长付英俊说。
“杨维星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她家的情况同样很特殊。”杨家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杨维星的母亲被蒙骗犯罪入狱后多年未归,父亲杨朝金平日游手好闲,照顾杨维星和她两个姐姐的生活重担都落在务农的二伯杨朝华肩上。而杨朝华自己有多年的哮喘病,身边还跟着一个24岁、智力二级残疾的儿子杨维学,以及89岁高龄、常年卧床的母亲肖华惠。
杨维星的大姐已经上了职高,二姐杨维超也在天福镇小学,同样读五年级。“考虑到她家的特殊情况,孩子们的午餐都是免费在学校吃。”两个孩子下午放学回家,还得一起做饭给一家六口人吃。家访的李文君看在眼里,面色沉重。“两个孩子内向,很懂事。她们渴望得到的温暖,家庭很难给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弥补她们缺乏的亲情和缓解她们的生活压力。”
18年的乡村教师工作,李文君有困惑,有收获。坚守多年,她获得了蓬溪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7年获选马云乡村教师奖提名教师。她说,能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看到孩子们实现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梦想,是作为乡村教师最大的成就感。(文/摄中国网记者陈维松组照摄于2017年9月)
在五年级三班的课堂上,李文君让学生上讲台念自己喜欢的书籍内容。
这堂课是口语交际课,李文君让学生们讲述我与书的故事。
学生们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关于书的名言。
在李文君的课堂上,孩子们一起演唱手语歌曲《感恩的心》。
杨维星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课堂上很少举手回答问题。这几次举手,终于被李文君点到了。激动又紧张的她,拿到奖品后留下了眼泪。
得知妹妹拿到了奖品,姐姐杨维超下课后过来妹妹的课堂。两姐妹开心地聊了起来。大妹妹两岁的杨维超因课业没跟上留级了,目前也在学校读五年级。
放学后,两姐妹拉着手一起准备回家。她们背的书包,都是社会人士捐助的,已经又旧又脏。
李文君在校门口等着两姐妹,准备和她俩一起回家,做个家访。
两姐妹在一起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在镇上茶馆喝茶的父亲杨朝金被叫回了家,李文君希望他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杨朝金带着两个女儿住在二伯杨朝华的家中。放学回家后的两姐妹,在厨房里烧水,给一家人准备晚饭。
杨维星端来了要煮的面条。学校考虑到这家人的实际情况,安排两姐妹的午饭在学校免费吃。
杨朝华有个24岁的儿子杨维学,智力二级残疾。
两姐妹做好晚饭,杨朝华和杨朝金扶出89岁高龄、常年卧床的母亲肖华惠一起吃饭。
晚饭就是简单的煮面。
在二楼的露台上,杨维星在写字本上做作业。
二楼这个简陋昏暗的屋子,是两姐妹的卧室。
李文君的手机上,有一个留守儿童家校交流群。她在群里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向家长们直播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在李文君鼓励下,家长和孩子进行书信交流。
李文君夫妻两人都是教师世家出身。丈夫蒋波(画面左一)同为天福镇小学的教师,两人的女儿已经上高中了。蒋波的爷爷(画面右二)和父亲(画面左二)也都是教师。李文君自己的爷爷和三爷爷,同样是教师。
李文君在自家的窗台上种了很多花草。她说自己的学生们就像这些不一样的花草,需要不同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