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差强人意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语差强人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幼年强直性脊柱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差异

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AS)与成人强直性脊柱炎(AS)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还是有自己的临床特点。在工作中发现临床医生参照AS诊断标准来诊断JAS,常造成早期JAS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163例现可以诊断为JAS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274例AS进行比较,分析JAS与AS的差异。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JAS病例中,男性155例,女8例,男∶女为19.3∶1;本组AS病例中,男219例,女55例,男∶女为4∶1。

诊断标准:JAS诊断依据施氏[1]JAS诊断意见,并参照AS1984年纽约放射学标准。AS诊断依据汕头全国研讨会推荐的AS诊断标准[2]。

临床表现:①发病年龄:JAS组8岁以前发病15例(9.2%),8~12岁发病43例,(26.4%),13~16岁发病105例(64.4%);AS组17岁到25岁发病179例,(65.3%),26~30岁发病67例(24.4%),31~39岁发病25例(9.1%),40岁以上发病3例(1.1%)。②起病情况:JAS组急性起病113例(69.3%),AS组急性起病86例(31.4%)。③首发关节:JAs组膝关节73例(44.7%),髋关节44例(26.9%),踝关节32例(19.6%),肩关节3例(1.8%),腰骶部10例(6.1%);AS组膝关节54例(19.7%),髋关节68例(24.8%),踝关节1例(0.4%),肩关节5例(1.8%),腰骶部146例(53.2%)。④伴随症状:JAS组低热97例(59.5%),乏力纳差114例(69.9%),发育障碍11例(6.7%),色素膜炎3例(1.8%);AS组低热8例(2.9%),乏力纳差35例(12.7%),色素膜炎4例(1.4%),2例已失明。⑤医技检查:JAS组贫血113例(69.3%),白细胞高47例(28.8%),血小板高37例(22.7%),血红细胞沉降率快104例(63.8%);AS组贫血37例,(13.5%),白细胞高3例,血小板高2例,血红细胞沉降率快143例(52.1%)。163例JAS中,有61例化验HLA-B27,其中57例阳性(93.4%);274例AS中,74例化验HLA-B27,其中59例阳性(79.7%)。2年内出现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损害的JAS组73例,占44.7%,AS组237例(86.49%)。

预后:5年内生活无法自理的JAS34例(20.8%),AS38例(13.8%)。38例中发病年龄均小于25岁。

讨论

发病年龄:JAS在8岁以后发病,一般高峰在12~16岁。AS发病高峰在17~30岁之间,40岁发病者少见。

起病情况及首发关节:JAS常起病快,以外周关节起病为主,大多数为单关节起病,最多见的为膝、髋,依次可见踝、腕、肘、肩,很少最早出现腰骶痛。笔者曾遇到4例单髋关节疼痛伴功能障碍而被误诊为结核,行手术,3~6个月后又出现另一侧髋或其他关节疼痛,最终方被诊断为JAS。也有反复单膝关节肿、痛,被诊断为化脓性关节炎,反复冲洗无效,最终发现其他关节累及,才想到JAS。JAS患者中,常可见肌腱附着点痛。最常见的依次为:胸肋关节、棘突、肩岬、髂骨翼、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胫骨粗隆或足跟。AS起病大多缓慢隐袭,一般为慢性下腰钝痛,常感觉在臀部或骶髂区深部,也可见背部发僵、晨起重,轻微活动可减轻。当然也有部分患者从外周关节起病,最多见髋、肩,其此可有膝、踝、肘,手足小关节也可能累及。

伴随症状:JAS伴有低热、消瘦、乏力、纳差、发育障碍等全身症状的多,而AS伴有上述症状的少。本组病例中,JAS同AS相比,伴有色素膜炎的几率是相当的。

医技检查:①化验:JAS患者血红蛋白低,白细胞高,血小板增多,血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升高较AS多见。②影像学:JAS骶髂关节损害出现的晚,再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存在骨骺、软骨,骶髂关节增宽,X线、CT难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变。因为放射学影像显示的实际上是形态学的变化,所以病程数月,甚至数年骶髂关节炎可不明显。AS骶髂关节损害出现早,X线、CT易发现病变[3]。

预后:JAS外周关节起病多见,尤以侵犯髋关节时,预后差,易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能力。AS外周关节累及少见,大部分患者功能状态和工作能力都很好。甚至在病情持续发展的病人也如此[4]。CalinA等对英国强直性脊柱炎协会1500名患者调查结果发现,发病年龄越轻,髋关节受累发生率越高,预后差。随着发病年龄增加,髋关节受累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严重性也随之减少,本组病例也印证了此点。

体会:JAS与AS无论从起病、临床表现、化验、影像、预后都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在临床中若出现:男性;儿童后期发病;反复发作的少关节型关节炎,以下肢大关节为主;同样疾病的家族史阳性;HLA―B27阳性;合并反复发作行虹膜睫状体炎,无论影像学有无骶髂关节炎,都应考虑JAS,而不能一味追求骶髂关节病变,延误了早期诊断,丧失了治疗时机。当然也应与幼年类风湿、幼年变形骨软骨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髓肿瘤等鉴别[4]。

1、顺手牵羊: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2、饿虎吞羊: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3、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4、买王得羊:指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必须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按照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20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数落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B.差使差劲参差不齐差强人意.

C.跋扈蹙额踟躇不前一蹴而就

D.气概灌溉同仇敌忾感慨万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

B、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性格怎样,他都洞若观火。

C、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做人没有信用,就无法走遍天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政府一贯认为和平谈判是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法。

B.调查表明,目前学生社会公德的意识偏低,大学生状况最差,中学生次之,小学生又次之.

C.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强合作、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D.电台英语广播话说得很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的确感到非常困难。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一、20年高考(全国卷Ⅰ)考查内容(见下表)

二、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一)高考成语感彩的错误使用

命题规律:高考成语的感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个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试卷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题目。

解题技巧:分清对象,注重语境,理解词义,划分褒贬。

金题解析:比如在全国卷Ⅰ中的试题:

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995)

(分清对象:年轻的科学家。注重语境:赞美科学家。理解词义: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多含贬义。划分褒贬:贬词褒用。)

2.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1995)

(分清对象:陕西剪纸。注重语境:赞美陕西剪纸。理解词义: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划分褒贬:贬词褒用。)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径向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

(分清对象:齐白石画展。注重语境:赞美齐白石画展。理解词义:像野鸭成群而往。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多含贬义。划分褒贬:贬词褒用。)

4.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

(分清对象:造假者。注重语境:讽刺造假者。理解词义: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划分褒贬:褒词贬用。)

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

(分清对象:新上任的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注重语境:赞美新上任的领导。理解词义:指费尽心机,长期谋划。形容蓄谋已久,存心去干某件事。划分褒贬:贬词褒用。)

6.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2006)

(分清对象: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注重语境:赞美许多农民。理解词义: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划分褒贬:贬词褒用。)

7.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2007)

(分清对象:许多学生。注重语境:赞美许多学生。理解词义: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划分褒贬:贬词褒用。)

(二)高考对多义成语的不常用义的考查

命题规律:高考中有一部分成语不止一个义项,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就要结合语言环境灵活理解其确切含意,不然,就可能出错。命题人就利用多义成语的这一特点去设题。

解题技巧:分清成语的不同义项,注重语言环境和使用范围。

金题解析:例如在全国卷Ⅰ中:

1.“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

(灯红酒绿:①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②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本考题使用的是第二个不常用的义项(中性)。)

3.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

(想入非非:①胡思乱想。②也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本考题使用的是第二个不常用的义项。)

4.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2002)

(光怪陆离:①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②也指各式各样。本考题使用的是第二个不常用的义项。)

(三)高考成语运用中的描述对象不合

命题规律:高考成语中有一些成语使用于所描述对象的时候,有的只能使用于人,有的只能使用于物,如果混淆,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高考命题人就利用多义成语的这一特点去设题。

解题技巧:理解成语含义,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注重分析语言环境,认真判断。

金题解析:比如全国卷Ⅰ中:

1.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1992)

(理解成语含义: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苍山、洱海均属于天然而非人工。)

2.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1999)

(理解成语含义: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局势不能和人等同。)

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

(理解成语含义: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不属于建筑物。)

4.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2000)

(理解成语含义: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褒;也比喻办事圆滑,贬。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说话不等同于做事。)

5.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

(理解成语含义: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刻苦学习的楷模不等同于书。)

6.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

[理解成语含义: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别人不等同于自己。]

7.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式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

(理解成语含义: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老王多年收藏的各种老式钟表本来就是自己家藏的珍宝,不是他人的。)

8.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2002)

(理解成语含义: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机关作风的变化尚未实现。)

9.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2005)

(理解成语含义: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人才不等同于有才能的人。)

10.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2006高考)

(理解成语含义: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文艺演出是好事情。)

(理解成语含义: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分清成语所描述的对象:户外锻炼不等同于收入开支。)

(四)高考命题中误用成语,导致语句中语义前后矛盾

命题规律:高考命题往往把一部分成语放在与改成语的意义相反的语言环境中,使语句中语义前后矛盾,迷惑考生。

解题技巧:做这类题的技巧就是要分清语言环境,理解成语语义。

1.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2004)

(语言环境:不得不承认,忍气吞声。成语语义: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语言环境:没有太大动作。成语语义: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

(语言环境: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成语语义: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2001)

(语言环境: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成语语义: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五)利用高考成语中的个别重要语素的意义设题

命题规律:高考命题往往把一部分成语中的重要语素作为考点,如果考生不理解成语中的重要语素,往往会把语义弄反,造成成语误用。

解题技巧:做这类题的技巧就是要重要语素,重点记忆。

1.那是一幅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

(莘莘学子:莘莘:数量众多的样子。与一位矛盾。)

2.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997)

(不孚众望:孚:是“信服”的意思。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两者一定不能混淆。)

3.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2004)

(差强人意:差:是“差不多,勉强”的意思。勉强使人满意。)

4.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1993)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2001)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6.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2006高考)

(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六)利用高考成语中的近义成语设题

命题规律:高考成语中有一部分成语意思大致相同,但是在程度轻重和意义侧重方面有所差异。例如:“另眼相看”与“刮目相看”、“迫不及待”与“刻不容缓”等。

解题技巧:详细理解语言环境,注重细微差别。

金题解析: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解析:①中说梅园“以梅饰山,以山饰梅”是指其建筑风格,故应选用“别具一格”。②中说苏轼(人)与其他四人并称四大家,而“独树一帜”的主语也应是人。③句中有“构思新颖”一词,其义正与“不落窠臼”相应。④句中“闲笔”一词恰与“匠心独运”词意相对,故选用“匠心独运”。

(七)利用某些成语的特殊用法设题

命题规律: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一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如“不容置疑”只用于肯定句。“望其项背”只用于否定句。“同日而语”也只用于否定句。

解题技巧:熟记一些成语的特殊用法。

试看近年来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关于成语的试题情况:

(附图{图})

由上表可以知道,高考语文试题中成语的数量逐年增加,比分逐年提高。测试内容,除了成语的字形、字音、含义以外,还涉及到成语的结构方式、成语的出典和成语的辨析运用等方面。由此可见,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决不能等闲视之。

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对成语进行了一些规律性的归纳,以指导学生掌握、辨析成语的音、形、义,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

一、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

有些成语,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通过揭示成语的丰富内涵,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成语“鞠躬尽瘁”,出自蜀汉诸葛亮的《后出师表》,可教育学生为革命为人民竭尽全力,奋斗终生。“先忧后乐”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教育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可教育学生虚心好学,永不自满。

出自《孔子家语》的“载舟覆舟”,说明人民力量的伟大,取得民心的重要。出自《淮南子》的“塞翁失马”,说明了坏事与好事互相转化的道理。出自《吕氏春秋》的“物及必反”,说明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通过这些成语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辩证观点。

二、辨析成语的形、音、义

形、音、义三者之间,义是首要的。掌握了义,音、形也就容易解决了。成语“再接再厉”,原指公鸡相斗,每次接战前都要磨快它的嘴。明白了“厉”同“砺”,磨快的意思,就不会再写成“再接再励”了。“汗流浃背”形容出汗很多,湿透了背上的衣服。明白了“浃”是湿透的意思,就不会把成语写成“汗流夹背”了。“走投无路”中的“投”,是投奔的意思,不能写作“头”;“装腔作势”中的“势”,是姿势的意思,不能写作“死”;“旁征博引”中的“征”,是寻求的意思,不能写作“证”。89年高考试卷中的“明察秋亳”,91年试卷中的“淋漓尽至”,92年试卷中的“貌和神离”、“迫不急待”,93年试卷中的“直接了当”、“名列前矛”、“好高鹜远”,94年试卷中的“不径而走”、“神采弈弈”、“妄费心机”、“磬竹难书”、“蜂涌而上”等,如果掌握了这些成语的确切含义,那么就会明白这些加点字都是错别字了。

如何辨析成语中的形、音、义呢?

首先,要防止望文生义。在四字成语中,每个字都是意义单位,但它们之间决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它的意义是概括的,因此不能单单按字面理解。如“高屋建瓴”中的“建”,是倒水、拨水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不刊之论”中的“刊”,削除的意思。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差强人意”原意是说还算能振奋人心,现多指尚能使人满意。“差”是“尚”、“略”的意思;“强”是“振奋”的意思。如果望文生义,把“建”理解为“建立”,把“刊”理解为“刊登”,把“差”理解为“不好”,“强”理解为“勉强”,那跟成语的原意就背道而驰了。

其次,要细细辨别同形异义词。有些词,在不同的成语中有不同的含义。“毫厘不爽”中的“爽”是“差错、失误”的意思,而“爽心悦目”中的“爽”是“舒服、轻松”的意思。“投笔从戎”中的“投”是掷的意思,而“情投意合”中的“投”是迎合的意思。“五体投地”中的“体”是身体的一部分的意思,而“身体力行”中的“体”是体验的意思。

三、剖析成语的语法结构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分析掌握成语的语法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造句功能,准确灵活地运用成语。成语的语法结构与词组是相同的。它的结构方式,大致上有以下几种:

并列关系:高瞻远瞩、层峦叠嶂、云蒸霞蔚、分门别类、博大精深。

偏正关系:中流砥柱、揭竿而起、默默无闻、得意忘形、痛不欲生。

主谓关系:言者无罪、短兵相接、鞭长莫及、胸有成竹、鹏程万里。

动宾关系:置之度外、包罗万象、粉饰太平、混淆黑白、崭露头角。

连动关系:拍案叫绝、负荆请罪、刻舟求剑、量体裁衣、饮水思源。

兼语关系:请君入瓮、调虎离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化险为夷。

值得注意的是,并列关系、偏正关系又分别有几种情况。

在并列关系中,“多快好省”四字都是并列的,“隐恶扬善”是动宾+动宾,“残羹冷灸”是偏正+偏正,“家破人亡”是主谓+主谓。

在偏正关系中,“弥天大谎”是定语式,“慷慨陈词”是状语式,“巧夺天工”是补充式。

四、赏析成语的文言特色

绝大多数成语是从古代演变而来的,因而保留了许多文言特色。

有的成语保持了文言中实词活用的特点,如: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鼓作气”、“衣冠禽兽”,名词作使动用法的“汗牛充栋”、“祸国殃民”,名词作意动用法的“草菅人命”、“幕天席地”,名词作状语的“天长地久”、“草行露宿”;动词作使动用法的“闭花羞月”、“生死肉骨”,动词作意动用法的“是古非今”;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的“扬长避短”、“拈轻怕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厚此薄彼”,形容词作使动用法的“丰衣足食”、“光宗耀祖”,形容词作意动用法的“不远万里”、“不耻下问”等。

有的成语还具有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式的“时不我待”、“何去何从”、“唯我独尊”、“马首是瞻”、“唯利是图”,状语后置句式的“持之以恒”、“重于泰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运筹帷幄”等。

五、品味成语的修辞手法

不少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得成语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

“怀瑾握瑜”、“望穿秋水”、“铜墙铁壁”运用了比喻,“青梅竹马”、“布衣之交”、“蓬筚生辉”运用了借代,“饿莩遍野”、“铺天盖地”、“囊括四海”、“怒发冲冠”运用了夸张,“满招损,谦受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运用了对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用了对偶,“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是可忍,孰不可忍”运用了反问。

有的成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雷声大,雨点小”就同时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六、探究成语的出典

七、指导成语的运用

关键词:习惯;语文学习;初一

每位学生都想学好语文,但是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却差强人意,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的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受益终生。那么在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养成预习的习惯

二、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三、养成背诵诗文的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背诵是积累词语、形成语感、学会表达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心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海纳百川,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每天坚持背诵一两首经典诗词,如《春》这一类的名家散文。背诵时应力求准确、熟练,及时复习。不死记硬背、不丢三落四。这样,平时说话时就能口吐莲花,写作文时就能妙笔生花。

四、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五、养成随时写作的习惯

六、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语文的脸面,练就一手美观的钢笔字会让你受益终生。字如其人,字迹美观会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同等水平的作文,或许会因为字写得漂亮而多得3~5分。平时要积极练习楷书,做到书写认真、工整、美观,“字字入心”,不写错字,不写别字,不忽视标点,不乱涂乱画,不潦草应付。

咱这是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老婆随性率真些;而我却显得含蓄内敛,这样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免不了产生意见分歧。但我俩毕竟算是读书人,最后总会以协商的方式取得共识。

对于我家可爱的女儿,我们夫妇至始至终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享受着女儿回报给我们的爱。其实我们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她身体健康!——甚至别无他求。

我本人喜爱绘画和古典音乐,经常写一些诗词放到散文网上发表。平时家里不开电视,最多看些新闻或纪实节目。老婆习惯于在平板电脑上看美国电视剧。我们对某些低俗的曲艺节目不感兴趣。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尽可能多的成语或准确的词汇来表达和叙述。如果发现某人用词不准确立刻予以纠正,相互监督。

我们对孩子讲笑话、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逗乐她,但适度把握分寸,绝不丧失尊严。我们认为家里是要安静、安全、舒适和提供营养的地方。有意改造她的胃口。尽力让她杂食、让她吃肉(牛肉、鱼肉)喝牛奶、吃水果和蔬菜甚至喝粥以及吃面食。因为这些都是父母们曾经不足的地方。

尽力多陪她到森林里、到河边上去徒步行走。让她嗅花香、闻鸟叫、识植物、知枯荣。更要叫她的筋骨血液和心脏积极地活跃起来。

家长跟她同起同睡,甚至一同刷牙、一同坐下来进餐。准时而且持之以恒。鼓励她分担家务劳动,而不指望她做得如何完善,也不监督或指责其结果。无论如何需坚持让她做下去。使之成为“必不可少”。要知道培养出这份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极其注重培养她的阅读乐趣。幼年时每晚茶余饭后,我们都要读一些专业书籍或者报刊杂志(以文字内容为主)。每当这时她都要拿出自己的小人书挤到大人身旁,“凑热闹”。即便到了今天,阅读仍然是我们家的一个传统项目。从女儿上小学二年级起,我们就为她办了一张市图书馆的借书卡,我们是那里的常客。如今三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手不释卷。巨大的阅读量丰富了她的阅历和词汇。

至于课外学习非母语的语言,我们完全量力而为。从来没有要求她该把英语学得如何出色。值得一提的是,她对英语非常有好感,而且成绩一直都不错。也许是因为对于人类来说,学习语言真的轻而易举,只不过我们给理解错了。

我们很希望女儿能在某个体育项目上有所专长,但可遇不可求。她也曾学过舞蹈和围棋,从没有半途而废只是选择了适时而止。我觉得这样很好,强拧的瓜怎么会甜呢?就拿学舞蹈这件事来说吧,我女儿四肢还算修长、关节柔软,从外表看谁都说是可以学好舞蹈的。四岁就开始了,女儿也很上进;那位老师太优秀了。不仅桃李满枝,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懂得咱们做家长的不容易。学了一年后,他坦诚地告诫我们,曾经培养过几个咱家这样的女孩子,可惜最终都因为瘦弱的体质差强人意最终不得不放弃掉。要知道练舞蹈是一件很累很苦的事情。规劝我们,既然明知道不会有结果还是不要入行的好。那位老师真的为人师表、德艺双修!

每星期都去上一堂硬笔书法;家里也买了钢琴。但是没有一样是我们强迫她才学的,这就是咱家的底线。半年以来,邻居们羡慕我家每天都飘出悠扬的琴声,这孩子有点天分,学得很快。但我们仍然对她没有任何奢求,哪怕这钢琴成了件摆设我们都无怨无悔。小时候,我们自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我们把这些条件提供给女儿,本身就是最大的满足。

有时候不管怎么忙,家长一定要“停下来”显出足够的诚意与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述”。学校是个好地方,可无法回避那里同时也是一个“染缸”。可爱的小同学们来自于形形的社会关系和家庭教育环境。语言和行为上的污染甚至意识形态冲突根本无可避免。所以要你家长必须听懂孩子的身边到底发生着什么?必须要你有能力分析甄别并适度干预。

【关键词】课堂用语无意识重复用语不严谨语言不规范漠视学生越俎代庖

一、引言

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并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口头语言。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是课堂活动贯穿的主线,而且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别强调:“教师要力求自己的语言准确,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尽量做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外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自己的课堂用语,注重课堂用语的规范性、交际性和针对性。从本质上说,一个外语教师课堂用语的质量,实际上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能够真正反映出教师的语言功底、应变技能、人文素养、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教师课堂用语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直接呈现。可以说,一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用语的质量。一节成功的英语课,教师的课堂用语必定和教学活动设计相得益彰;相反,差强人意的课堂用语很难达到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很多英语教师存在课堂用语失误现象。这些不地道甚或错误的课堂用语会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输入的准确性,影响教学环节的实施,挫败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降低应有的教学效果,常见的英语教师课堂用语失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意识地重复学生答语

S:Ilikereading.AndIbenefitalotfromit.

T:Youlikereadingandyoubenefitalotfromit,yes?

S:Yes.

T:Good,helikesreadingandhebenefitsalotfromit.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生成语言……,从而使学生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中发展英语技能和知识”。可见真正的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逐步转到以学生、活动和兴趣为中心的观念上来”。

(二)课堂用语不严谨

T:TurntoPage30,做练。

T:Giveyoufiveminutestoreadthedialogue.(正确形式是Youcanreadthedialoguewithinfiveminutes.)

不论是英汉掺杂,还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汉式英语,这些课堂用语出现的根源在于英语教师没有养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语言习惯。

英语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具有诸多意义: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学生运用英语提供可效仿的资源;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因此英语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课堂用语,以达到大纲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要求。

(三)语言不规范

T:CanyoutellmewhatthewordmeaninChinese?(正确形式是CanyoutellmewhatthewordmeansinChinese?)

T:Let’sseethetwosentence.(正确形式是Let’sseethetwosentences.)

学生的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英语课堂上向教师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是学生学习的样板,应是教师素质的一种语言展示。但另一方面,教师不规范的课堂用语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指令的理解和领悟,不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有些低级的语音、语法、逻辑的错误甚至连学生都能指出,这必然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使用规范标准的课堂用语,以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四)漠视学生答语中的错误

T:WhatdoyouknowaboutGreatBritain?

S:TheGreatBritainismakeupofthreecountries.

T:Yes.Youareright.

在此案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答语中的三处错误,而给以简单草率的“Yes.Youareright”评语了事。事实上,教师若是抱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倾听学生回答,此时通过反问“GreatBritainorTheGreatBritain?”以及直接重复“ismakeupof?”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思与纠错,完全可以避免这个教学失误。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能真正放下架子,认真负责地倾听学生的回答,这完全是对学生的一种漠视和不尊重行为。课堂师生交际中,教师应在语音、语调、语法、内容等方面给学生以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今后应从哪些方面改进提高。这样,不仅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中受益,其他同学也会受到间接指导,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能感受到尊重和重视,自然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五)越俎代庖现象

T:Ithinksmokingisabadthing.Doyouthinkso?

S:Yes.Yes.

T:Itisbadforourhealth.Itcanresultinmanyillnesses.Besides,Smokersspendalotofmoneyoniteverymonth.Itisawasteofmoney.Doyouagreewithme?

S:Yes.Iagreewithyou.

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本应是让学生利用现有知识体系展现观点、表达思想,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但在此案例中教师越俎代庖,充分完成了自己的语言输出,学生却在机械地重复Yes来对教师的长篇大论表示认可,如此教学设计很难促成学生去独立思考和积极交流。

诸如此类的师生对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教师也根本不可能达到激发并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可以提出“Itissaidthatmanyboysinourclassaresmoking.Isitverycool?Isitmanly?”如此,因为学生有切身的生活感受,所以很容易调动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欲望,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语言交际的目的极易达成,且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拓展和延伸。

三、提高教师课堂用语的几点建议

针对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真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自查自纠,对应教学效果和学生呼应情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语言,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实现自我提高和发展。

一、探究各套试卷,把握三大走势

2012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2套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探究其在命题上的规律,可以把握2013年高考字音考查的三大走势:

1.考点。2012年高考的“字音”考题共出现23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括号内是正确字音):

透视上表中的错例,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字音考查的重点落在多音字、形近字这两种类型上。由于有音、形上的近似,因此有一定的隐蔽性;又由于这些字跟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和方言读音混淆,因此有很强的迷惑性。

2.取材热点。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从2012年高考各省市试卷来看,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查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它们大多来自于课本。另外,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专有名词且是多音或易误读的字,比如:江苏今年高考中的“冠名权”、“度假村”、“软着陆”、“处方药”等等,也是高考取材的热点。

3.题型特点。综观12套设题考查字音的试卷来看,就呈现方式而言,考查选取正确一组读音的,有7套;考查选取每组都相同或都不相同读音的,有4套;选出字形和字音都正确的有1套。需要注意的是,在越来越注重同学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大趋势下,设置具体的语用环境或者结合字形、词语、语段等对字音进行考查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命题样式。

二、巧用四种方法,提高字音得分率

为了从技术层面提升准确识别字音的能力,提高字音得分率,可灵活采用如下四种方法:

1.多音字识记法。一是要记少不记多,即识记多音字中用得少的字,其余的归类,如“秘”在“秘诀”、“秘书”、“秘密”中都读“mì”,可用于美洲的一个国家“秘鲁”时却读“bì”,后者就要注意识记。二是要据“境”定音,即在具体语境中以意义作为依据确定字音,如“与”常读“yǔ”,但在“参与”中意为“参加”,则读“yù”。三是以“性”定音,即词性不同读音相异,如“泊”作名词时读“pō”,湖泊、水泊;作动词、形容词时读“bó”,停泊、泊位。四是归类记忆,如“创”与“伤”有关时读“chuāng”,创痛、重创;而作“创造”意时则读“chuàng”,开创、创建。五是语体定音,有些字不同的读音是由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造成的,如“壳”口语读“ké”,贝壳、脑壳;书面语则读“qiào”,地壳、金蝉脱壳。

2.习惯性误读的字识记法。要谨防声旁误导,如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中“抵牾”的“牾”读“wǔ”,不能读成“yǔ”;辗转的“辗”读“zhǎn”不能读成“niǎn”;广东卷中“歃血为盟”的“歃”(shà)易误读为“插”(chā)。要有针对性地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矫正所在方言区的读音缺陷,2012年高考四川卷中的“弦外之音”的“弦(xián)”,南方的考生易读成“(xuán)”。要梳理教材字音,对常见字中的难读字要勤查工具书。

3.错题集归类识记法。汉字的读音问题一直是令同学们头疼的。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勤查字典,注意归类积累,应该可以拿下这开门3分。归类识记的方法是:编字典法(即把自己从高一起的错题集中的该考点按照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字几个方面进行整理),方言区同学还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的读音差异(含声调)。如“(侥)幸/角色”、“怆然/创伤”中每组的后一字为多音字,前一字为习惯性误读字;“干涸/曲高和寡”、“癖好/否极泰来”的前一字为形声字。

4.排除法。在考试中,同学们一定要谨慎,要坚持把题目看到底,尤其是见过做过的题目更加要小心,以防万一。对四个选项逐一排除,才更保险。可以先从每组中找出错误的读音或者是正确的读音,之后再确定答案。

三、实施三条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根据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精神,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其范围界定为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识记如此众多的汉字字音,同学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记东忘西,顾此失彼。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收缩复习范围,优化记忆方法,强化检查督导。

1.紧贴走势,精编材料。在明确复习范围,精编“常见的字音汇编”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明确一个方向——高考考查走势。(2)把准两个纬度——多音字、形近字。(3)参照两个蓝本:一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另外,对近10年高考字音错例汇编,对高中语文课本注释里出现的字音要会读,读准,对那些容易弄错的字则要有足够的注意。

3.定期检查,强化落实。一是采用两种形式:①注音:给词语(含成语)字注出拼音,如“作(zuō)坊”、“心广体胖(pán)”。②选择:按照高考题型设置四组字音以小练习的方式进行课前三分钟练习,教师加以点拨、讲解。二是强化三项检查:①自查:老师在印发“常见字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②抽查:课前三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做字词注音或选择的练习,每天督查。③考查:每次阶段考试,都要按照高考题型设计一道“字音识记”考点的选择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正和个别指导。

强化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A.阿附/刚正不阿惩艾/方兴未艾扒车/吃里扒外

B.柏油马路/柏林膀胱/膀大腰圆蚌壳/蚌病生珠

C.曝晒/一曝十寒刨冰/刨根问底秘鲁/秘不示人

D.辟谷/鞭辟入里胳臂/螳臂当车裨将/大有裨益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A.扁担/一叶扁舟便笺/便宜行事萝卜/卜邻而居

B.差可/差强人意刹那/紧急刹车单于/形单影只

C.禅位/参禅悟道颤抖/浑身颤栗长亭/莺飞草长

D.倘或/倘佯漫步嘲弄/冷嘲热讽锒铛/鼎铛玉石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A.乘机/千乘之国澄沙/澄清事实钥匙/镂金汤匙

B.畜产/六畜兴旺传略/不见经传经幢/一幢房屋

C.颈椎/椎心泣血伺机/伺候病人攒射/花攒锦簇

D.一沓/纷至沓来弹道/弹冠相庆念叨/唠哩唠叨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A.都来/通邑大都宣读/不知句读揣度/审时度势

B.恶习/贪生恶死仿佛/佛口蛇心果脯/大拍胸脯

C.轧账/暗中倾轧扛起/力能扛鼎咯吱/心里咯噔

D.文蛤/井底蛤蟆补给/家给人足呱唧/呱呱坠地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

A.鹄望/鸿鹄之志涤纶/羽扇纶巾东莞/莞尔一笑

B.龟裂/龟玉毁椟还俗/退耕还林道行/身体力行

C.吭声/引吭高歌巷道/万人空巷貉子/一丘之貉

D.和面/和衷共济吓唬/杀鸡吓猴财会/会账结清

【关键词】幼儿英语语音教学有效性策略

1.“耳濡目染”和“模仿学习”是语音教学的主要方法

“耳濡目染”是指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发音,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如在课间或午休时播放他们熟悉和喜爱的英语动画片或英语歌谣。“美国心理学家弗莱杰认为,儿童比成人发音好是因为儿童更倾向于用听觉而不是为了了解发音方法来处理语言。采取听觉学习语言能使儿童获得更加准确的外语发音。”“耳濡目染”的目的是使幼儿在模仿发音之前形成对英语语音的感性认识,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更接近获得汉语(母语)的过程,从而使学习英语语音的过程更自然。原版动画片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精美的画面布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幼儿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原版动画片的语音输入方式,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地道的发音和语调。

在心理学范畴,“模仿”是一个随着感知进行尝试或再现的过程,它是一切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年龄越小在语音模仿方面的能力越强。模仿是儿童学习英语语音的主要途径。幼儿通过模仿可以比较教师和自己发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模仿实际是机械记忆的开始,因此模仿的过程就是提高记忆能力的过程。所以,幼儿模仿学习语音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规范的语音输入量,让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标准、优美的语音语调。为了保持幼儿在模仿中的兴趣,模仿可以采取集体模仿、分组模仿、及个别模仿等不同的形式。

2.借助儿歌童谣进行语音教学

3.在语流中练习巩固语音

学前儿童的直接感知能力强,但理解力较差。我们知道,英语单个词汇的发音与在其某个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发音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我们不能对儿童讲元音、辅音、重度音节、次重度音节、弱读音、连续、不完全爆破读音等抽象概念,我们只能让他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直接理解英语意思,感受英语的发音。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让幼儿在语流中练习巩固语音,让幼儿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形成自然地语流和流畅的语感。教师首先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语流中感受英语发音,理解英语的意思。在模仿发音时把单个音素、音节分离出来,进行强化或纠正。在句子中教语音,在情境中让幼儿感受语音、知觉语义有利于他们语感的形成,有利于他习得标注流利的英语,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流习惯。

参考文献:

[1]汪福祥.国际音标与语音[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

[2]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4]任素珍.剑桥幼儿英语师资培训教程[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周兢.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4.

THE END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 A.明年中秋节的晚上是晴天 B.x+y>0 C.xy>0当且仅当x和y都大于0 D.我正在说谎 答案 查看答案 更多“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它们的真值.(1)2>3当且仅当5>7.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它们的真值.(1)2>3当且仅当5>7.https://www.educity.cn/souti/A7534421.html
2.下列语句是假命题的有()参考答案试题详情 下列语句是假命题的有( ) A、同角的余角相等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C、同位角相等 D、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 参考答案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3775715.shtml
3.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①请把门关上,②对顶角相等,③画一个角.使6.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 )①请把门关上,②对顶角相等,③画一个角.使它等于60°,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http://www.1010jiajiao.com/czsx/shiti_id_ee2ead9673f546fa9dd89f44253270df
4.初一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学案初一教学材料5.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直角都相等. (2)末位数是5的整数能被5整除.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当堂反馈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有( ) 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⑵不许大声讲话;⑶连接A、B两点;⑷花儿在春天开放.https://shuxue.7139.com/4795/05/29716.html
5.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①请把门关上;②对顶角相等;③画一个角,使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有( )①请把门关上;②对顶角相等;③画一个角,使它等于60°;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A. 1个B. 2个C. 3个D. 4个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687d85c35c27d2f63dab2d1c28dbedf.html
6.有些语句表达命题。所以,并非所有语句都不表达命题。【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政策的命题正确的有( )。 A. 它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 B. 它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 C. 政策目标应具有长期性 D. 政策目标始终应该是短期的 E. 它应通过动态的短期调节追求长期的目的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用SQL语句能完成哪些任务?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电网调度运行https://www.shuashuati.com/ti/c43e5d37a4864bd7988c40d7e45be704.html?fm=bde9b6dd5d72d7b203d3b19e7a77cc6eaa
7.试判断如下语句是否是命题?如果是命题,请将其谓词符号化。(1)您更多“试判断如下语句是否是命题?如果是命题,请将其谓词符号化。 (1)您去电影院吗? (2)这句话是谎言。 (3)两个奇数之和是奇数。 (4)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毕竟是苍蝇。 (5)如果下雨,…”相关的问题 第1题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1)a+b+c(2)你是博士(3)y>0.(4)请进(5)2010年7https://www.xilvlaw.com/souti/yiwei/47C816F7.html
8.定义和命题教案7篇(全文)在几何中,有许许多多的定义、定理、公理等概念,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命题需要学生去辨别、去认识,本节课安排《定义与证明》旨在让学生对定义、定理、公理等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会区分某些语句是不是命题.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rmbwjki.html
9.2015年武汉商学院单独招生文化综合模拟试题湖北高职单招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跟。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革树木的应衬,讲究近景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2187097.html
10.离散数学复习资料1.判定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若是命题,指出是简单命题或复合命题.是无理数.(2)5能被2整除 (3)现在开会吗?(4)2是素数当且仅当三角形有3条边 (5)如果雪是黑的,则太阳从东方升起 2.将第1题的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其真值 3.设命题PQ的真值为0,命题RS的真值为1,求命题公式(PR)入(QS)的 https://www.coder100.com/index/index/content/id/1077025
11.大学离散数学试题3.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___A___ A.我说的这句话是真话; B.理发师说“我说的这句话是真话”; C.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旅游; D.有些煤是白的,所以这些煤不会燃烧; 4.下面___D___命题公式是重言式。 A.P?Q?R ; B.(P?R)?(P?Q);C.(P?Q)?(Q?R); D、(P?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ggm2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