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和方法赏析八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摘要】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阅读理解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的方法,只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同学的。【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解题方法技巧现就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谈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浅见,且将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基本步骤大致可以总结为:1、速读原文材料;2、细找文中原话;3、看清题目要求;4、认真回答问题。一

速读原文材料——优化阅读方法

1、严格要求,严格练习。

2、教给读法,自主感悟。要求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

所谓“细找文中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2、提取信息后概括。有时候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如若它指定必须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

3、提升内涵,升华情感。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紧扣关键词句,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以快速地在原文中找出答案。三

看清题目要求——平心静气审题

1、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2、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3、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四

认真回答问题——掌握答题技巧

所谓“认真回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即时性和长远性的结合

2、经典性和时代性的结合

二.三种方法

1、依托教材作品,开展作者传记阅读

要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必须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旨趣,必须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者传记或者背景材料。如在讲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李白传》、《杜甫传》和《白居易传》;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史记》中的《屈原列传》;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时,可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中有关朱自清、郁达夫的生平材料。

2、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名着阅读

现行的新教材中,有部分课文是长篇小说、戏剧或名家专集的节选,如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人教版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教版必修四《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等等。在学习这些课文之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去阅读有关原着或名家专集,因为学生对这些节选课文的单纯学习,很容易脱离原着,极易造成对文学形象的片面理解。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独立阅读实践中运用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能力,又可以弥补对课文理解的不足,同时也是对课文学习的补充和深化。

3、借助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究

【关键词】阅读本质;阅读理论;阅读技巧;互动;认知过程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由于受到了以往固有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种种限制和约束,在当下的中国,主流的教学模式仍一直坚持着老师授课为重的方式。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学成效造成了破坏,甚至非常严重地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击了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二)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目前,通常情况下人们认识到的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同学们拥有能够在英语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能力,也就是说这种教学其实是一种应试教育。这样的评价标准格外重视考试成绩等冰冷的数据,却大大得忽视了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这一问题。很显然,这种无比功利的教学目标非常不利于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单调。我国现在最为流行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依旧是需要依赖课本所述内容,授课内容单一无趣。因此,学生很容易对这样的教学内容产生单调和厌倦等消极情绪。

二、阅读技巧

在Barret定义的这五种主要的阅读技巧中,1-4项类似于Harmer定义的技巧,条目5所述的“欣赏”则不同。这一条目需要我们格外重视,因为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老师和学生们往往会认定即使学会欣赏也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并不认为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阅读技巧的作用和启示

(一)作用。(1)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和质量。(2)减轻阅读压力。(3)增强阅读信心。

参考文献

[1]申厚坤.图式理论与阅读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复习说明文复习策略

初中语文复习时,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多以记叙文为主,忽视和冷落了说明文和议论文。近年来,说明文的考查,从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不难看出,说明文的阅读逐年呈递增趋势,因此,初三语文复习,注重说明文的阅读的方法的探讨,不可小觑。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初三语文总复习时,强化说明文的复习,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把握命题趋势,明确考纲,找准考点

1.语文阅读命题趋势

2.说明文阅读的考点

二、依据课标、遵从考纲,巧妙设计真题演练

对于教材中的说明文,一轮复习时,按教材分册进行重点性复习;二轮复习,在专题训练时,将每一册的说明文,再次集中“品读”,根据考点和考试要求,重新将这些说明文而定位,设计新、实、开放的思考题,让教材中的说明文,成为学生复习方法、形成策略的依据和抓手。

2.注重真题演练,提升说明文阅读的策略

三、探究提升,强化技巧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复习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教师精心选择例文,让学生探究、提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如《苏州园林》的阅读,教师可以针对“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而巧妙设计问题: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应给以方法的点拨和指导:(1)明确说明内容,抓住说明的对象和特征;(2)说明对象的把握,从三个方面入手:文题、中心句和首尾的关键句;(3)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抓住关键词,回答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多多益善”;(4)回答的模式最好为:介绍了……的……这样的回答,既包含说明的对象,更包括说明的对象的特征。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1.辨析说明方法

中考说明文的阅读,命题方式,一般以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判断;(2)会分析其作用。

如:我从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提出问题: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思考、作答的基础上,完善答题方法和技巧,采用下面的模式而回答: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特点。这样的回答,给阅卷者清晰、自然的感觉,想扣分都不易。

总之,初三语文复习,在全面复习时,说明文的复习不能成为遗憾,应加大说明文的阅读复习的力度,从阅读考试题型、说明文的特点、考试技巧的点拨、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力求抓实、抓牢、抓紧说明文的复习力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有余、策略掌握、应试技巧提高,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房瑞新.初中语文学科学案的有效编制和设计研究――说明方法及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07).

一、明确阅读目的及篇章结构

二、注重阅读中的由浅入深的层次性

三、阅读中注意运用“归纳法”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书面信息,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概括旨意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题材采取以下几种具体归纳形式:

1.归纳动词,显示过程通过归纳文中的主要动词,显现某一事件的全部过程。

四、阅读中要采用多种技巧

在英语阅读中,恰当地使用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主要的阅读技巧有:

3.查读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查读,以回答个别细节问题。

4.通过上下文识别词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阅读的内容进fi猜测。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学习英语的表达方式、语法知识和词汇等。阅读是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其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研究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灵活应用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其后续的学习有积极意义。采取技巧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将会更为高效,教师在课前应该优化阅读教材,重视学生的文化积累;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课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交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1.阅读技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1.2提高阅读做题效率

提高阅读效率对于初中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是很重要的,为了能够高效的获取有效的阅读信息,阅读者应该根据阅读的内容和具体情况适当的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效率上去了,做题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1.3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阅读技巧的运用并非单纯的是指做对题的策略,其中不仅涉及到词汇的构成和句子逻辑判断,还包括阅读的方法和做题的习惯等等,因此在运用阅读技巧的过程中也就是学习和锻炼学习者的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技巧优化策略

2.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2.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技巧优化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部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引导策略

优化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料,合理而恰当的利用阅读教材对于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对教材的利用是单纯的,并没有将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开发和利用起来。为此教师应该加强教材的整合优化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积累等,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规律。另外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讲解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并且使之成为对课本教材的有机补充,弥补教材的不足之处。

重视文化积累。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地狱文化差异性,为此即使有些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仍然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正确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对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英语阅读内容与英语运用地区的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增加文化积累,了解英语运用地区的文化才能正确的理解英语阅读内容;另外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更加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学习能力。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凸显主体地位。学生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教师应该及时的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将每一位学生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努力的挖掘出课堂学习的潜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自我意识。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挖掘学生的自我意识,而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率,只是帮助学生做对题是不正确的,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尊重个性差异。每一位学生在阅读水平和思维方式以及阅读习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必须正视每位学生的个性之处,并且能够因材施教,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性,争取为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创作机会和空间。

(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后优化策略

写阅读笔记。课堂学习之后写阅读笔记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写阅读笔记的督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阅读笔记交流会,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写阅读笔记,相互之间传换,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

开设“英语角”。将英语阅读教学置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增强听说读写的融合。开设“英语角”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利用英语角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或者是利用学校的网站等信息交流平台,开展英语阅读技巧交流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过关于兴趣爱好的主题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角进行简单演讲,可以是教师的命题,“Myfavoritesport”、“Thetimeafterschool”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这样在把握好阅读内容之后也实现更大的提高。

3.总结

【关键词】汉语教学;阅读理解;重点;途径

【Abstract】the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thisdisciplineparticularity,haddecidedthepureuseteachestheteachingmethodnottobeabletoreceivethegoodteachingeffect,alsocannotarrivetheanticipatedteachinggoal.Thus,inthe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process,theteachershouldthecausingstudyoccurenceoftroubleforispassivelyinitiative,positivelyparticipatesintheteachingactivity.

【Keywords】Chineseteaching;Readingunderstood;Key;Way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训练阅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即阅读速度和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1阅读理解的重点

阅读理解的重点一是阅读技巧的培养,二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阅读技巧包括使用通读、略读、跳读、选读、细读、查阅等阅读方法,运用猜测、替代、对照、缩句等技巧,帮助阅读者快速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能从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较为全面地理解词汇,并正确地运用于交际中。

2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

在对使用母语学习的学生进行教学时,特别是我国的本科教育,教师多以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而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纯使用讲授教学方法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每次课分为两个阶段:速读阶段和强化阶段。

2.2强化阶段。配合第一阶段训练的重点词和难点,进行强化训练。此阶段与HSK中的阅读部分、综合部分相衔接,通过反复操练,学生可将新知识吸收消化,以达到熟练掌握运用之目的。

THE END
1.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所谓命题,就是通过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但是,命题与语句并不是对应的。不同的语句也可以表示同一命题。掌握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这一特点,可以使文章生动话泼,富于变化。运用不同语句来表达同一命题,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不便直说的命https://edu.iask.sina.com.cn/jy/2C5EonYYDRz.html
2.逻辑思维与写作第三章随笔笔记命题和语句的区别举例本文深入探讨了逻辑思维中的命题和推理,包括命题的断定性和真假性,以及语句与命题的区别。进一步讲解了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形式。此外,详细阐述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包括其真假判断和推理规则。最后,介绍了二难推理的概念和破解方法,展示了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复杂问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072672/article/details/107171796
3.20240214高考复习培优辅导:语言文字运用·补写句子和修改蹭2.语病辨析与修改题 先判断所在句子错在哪种类型上,再根据前后文脉、语段整体风格或特点考虑怎么修改才最适宜。 关于语病的基本类型,可点击本公众号2024年1月27日的文章:20240127高考复习|语病基础复习·归纳基本类型。这里仅概括一下病句命题的一般特点和辨析修改的一般方法。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0196328_1114002356.html
4.否定命题与负命题辨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否定命题与负命题辨析,否定命题,负命题,逻辑特征,在传统逻辑中,否定命题和负命题有其相似之处:语句表达上都带有否定词,命题内容即命题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上,或是对事物情况具有的性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XBSW2011S1007.html
5.考点1词语的使用和分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辨析题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适度改编的,是命题者根据所考词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要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的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试题一般考查四组词语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839ct11244n358977.html
6.2015年武汉商学院单独招生文化综合模拟试题湖北高职单招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跟。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革树木的应衬,讲究近景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2187097.html
7.2019北京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珍藏版)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https://www.meipian.cn/27ncmkf6
8.科学网—建议高中数学教科书弃用“逆否命题”一词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逻辑错误辨析 ——建议高中数学教科书弃用“逆否命题”一词 【摘要】本文根据逻辑学基本知识,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逻辑问题,包括自相矛盾的陈述、对象名称的缺失、违反规则的定义以及不当用词。数学教材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归因于教育体制逻辑学教育的缺失导致思维规则的缺失,以致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6289-1196993.html
9.[收集]蹭的类型之一《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明显。不过,在高考试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22/00/2313921_40554972.shtml
10.徐州市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解析】2013《中考命题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识记并辨析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考查的重点仍然是读准语音,辨析字形。词语考查的范围全部来自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和徐州市2013年《中考新航标·语文》中的重要词语。选择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课本中虽然出现,但日常http://jys.xze.cn/info/1127/3277.htm
11.北京中考语文基础复习之蹭学习方法2013年选择病句题命题特点一是注重了语句实践性,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并修改语句;二是注重了语言考查的综合性,语句的句式、句意、语序等因素;三是学生即使对汉语语法体系没有完整的认识,也可以根据语感、简单的病句判别方式来辨析、判断病句。 辨析语病的方法:https://m.zhongkao.com/e/20190717/5d2dfa60e69b7.shtml
12.词语辨析题(精选6篇)在此,笔者以2009高考词语(熟语)辨析题为例,谈一谈这一题型的解题技巧。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本考点的考查范围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高考词语(熟语)命题时,往往从望文主义、错用对象、误用褒贬、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yd337sm.html
13.辨析西方哲学史上最烧脑的5个命题命题四:“等于”和“是”。 数学的等于符号表示一种赋值,把后者的项的数值赋予给前者,如A=A,而一个简单的陈述或判断语句的是的前后关系并不是等于,如苏格拉底是人,这里的“是”不是一种赋值,因为人或者苏格拉底都不是抽象的数字(量),而是具体的生成的动态的永远无定形。 https://www.douban.com/note/54540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