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辨析之表意不明

首先表意不明即句子表达意思不明确,让人产生多种理解,产生歧义。表意不明往往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一字多音

汉字中存在很多的多音字,但笔试中句子中的字词由于只见其形而不闻其声,会产生多种读音皆可的现象,也因此产生不同的理解。

例如:“他这个人好说话”

在这句话中,“好”可读第三声,意为他这个人性格好;也可做第四声,意为他这个人喜欢说话。

二、一词多义

一些词语由于词性、语音轻重、试用环境等的不同,有多种含义,产生不同理解。

例如:“我要热饭”中“热”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

“复习一个月他就考了90分”中“就”可轻读表复习效果好,可重读表复习效果差。

三、指代不明

当一句话中出现指代词时,而指代词前有多个对象,容易产生指代不明的歧义。

例如:“小赵在路上遇到了李老师,他把这星期天照常上课的事告诉了他”中两个“他”前有小赵与李老师,产生指代不明。

四、限定不明

常因为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

例如:“五个学校的领导”中量词“五个”可修饰“学校”,也可修饰“领导”,因此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便通过两道题来巩固一下表意不明的运用。

【例1】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一踏进办公室,就看见几个工厂的负责人正焦急地等着他

B.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也不过才八九岁,如今已长成大人了

C.世界上的许多大学,正利用信息技术频繁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D.小伟把一张纸条交给我,纸条上写着一行字:“还欠款500元

【解析】A项“几个”可修饰工厂,也可修饰负责人,限定不明;B项“八九岁”的可是我也可是他,指代不明;C项无歧义;D项“还”一字多音,可读huan,也可读hai,可理解为归还了500元,也可理解为还有500元欠款。故答案为C。

【例2】下列语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为:

B.岁月流逝磨蚀了她年轻时的锐气。

C.她没有听取老师的意见,报考文科,结果导致高考失利。

D.三星公司这一新款电脑的的厚度给人的感觉,并不像联想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解析】A项“一边”一词多义,可理解为只有一边,也可理解为每边(即两边);B项无歧义;C项“报考文科”是老师的意见,还是她的意见,指代不明;D项“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可理解为三星公司,也可理解为联想公司。故答案为B。

相信经过以上几道例题,很多同学对病句辨析中的表意不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有听错的时候。学习好歧义句子辨析对考试有益,对生活中交流表达也有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表意不明具体表现

1、歧义现象,即一句话具有多种解释从而让人不好把握的现象。

例如:

(1)我要热汤。“热汤”,既可理解为一种东西(结构为偏正关系),又可理解为一种行为(结构为动宾关系)。

(2)张长福今年22岁,是应届毕业生。究竟是初中、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表意不明确。

(3)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两家银行。“和”作连词时,是“他”一人所为,“和”作介词时,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人所为。

2、指代不明现象

(1)刘明和张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到底是谁给谁点烟,因两个“他”指代不明而无法确定。

(2)有人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3)她母亲曾因为桂花拒绝与她为桂花选中的男人结婚而要对她进行报复。根据文意,这句话中的第一、第三个“她”是指桂花,而第二个“她”则指桂花的母亲,“她”的概念不同一,违反了思维的同一律。

(4)刘老师经常为李程补课,李程总是努力学习,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家长放心。“他”是指刘老师,还是李程指代不明

(5)从延安路到胜利桥只有六七公里,从胜利桥到红旗渠只有七八里,这段距离并不远。“这段”指代不明,是指两段中的某一段,还是指从延安路到红旗渠这一长段。

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例如:

(1)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形容词。

(2)两个学校的老师。“两个”既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造成了歧义。

(3)鸡不吃了。主语可以是施动,也可以是受动,形成了歧义。

2、结构的原因

(1)热爱人民的周总理。结构层次切分或停顿不同,产生了歧义。

(2)学习文件。可以是动宾,也可以是偏正,形成了不同的语意。

3、语音的原因。

轻重音不同,也会造成歧义。例如:

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其中“就”轻读,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读,则表明效率低。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么大的一个学校里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

B、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D、解放后,特别是五十年代,全国的自行车型趋向制式,牌子型号也就是那几种。

掌握病句辨析的具体类型,对于我们辨析病句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在日常练习中要养成多看多想的习惯,才能提高言语题目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掌握“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及解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举例、讲解、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二、命题特点

一般来讲,本考点的考查范围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两大项。

试卷中通常以两种形式进行考查:一是辨析病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第I卷中;二是修改病句,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在第II卷中。福建一般采用后一种形式,即采用主观笔答的形式,提供一个语段,要求找出其中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主要考查以下六种病句类型:表意不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多就少改,不变原意。(保持原意,能少改不多改)

方法:四字概括

增(增加残缺的成分)

删(删除多余的成分)

换(换用妥当的词语)

调(调动顺序不妥的,照应不周的)

四、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它包括交代不清(“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指代不明和歧义(是一句话有多种理解)三种。

(一)交代不清(费解)

1、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二)指代不明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三)歧义(多种理解)。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3、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4、邓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不清楚。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3)语意不明确造成歧义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6、我们要学习文件。

(“学习”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

(5)词义多解造成歧义

7、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两个意思:“晚上上来的人”和“迟上来的人”。在这里引起歧义。可理解为“晚上上来的人”,也可理解为“迟上来的人”。表意不明。)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8、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

(本句有两个分句,后一个分句省略了主语,到底是说“我”还是“女儿”“原意打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就不清楚了)

(7)轻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9、他一节课就背了两篇课文。

(“就”轻读,是说他背诵背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学习效率低,只背了两篇课文)

(8)数量词修饰不明造成歧义

10、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可以理解为两种结构:一是(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二是(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9)“和(或)”连接不明产生歧义

11、小钢和小花的爸爸到学校来了。

(“和”字连接的前后部分分界不清。有两种理解:小钢∕和小花的爸爸到学校来了;小钢和小花∕的爸爸到学校来了)

(10)由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12、这个人好说话。

(“好”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hǎo”,又可以读“hào”。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但在书面表达上反映不出来,所以可用创设语境法修正。可改为“这个人好(hào)说话,经常受老师批评。”或“这个人好(hǎo)说话,大家都喜欢她。”)

五、课堂练习

1、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降至合格以下的标准。

(“将噪音污染降至合格以下的标准”,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是“合格”还是“不合格”,令人费解)

2、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此”是指“嘴上说说的”,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指代不明。)

3、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是“我”还是“你”,指代不明。可在“还是”前加上“你”。)

4、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因为可以理解为:我说服老师,使老师同意我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我说服老师,使老师和你一起去。)

5、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因患病住院”的主语不明确。患病住院的可以指“黄昆”也可以指“黄昆和姚明”,应改为“83岁高龄的黄昆因患病住院和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6、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句中很难断定是孙燕自己拍的,还是别人给孙燕拍摄的)

7、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可以指修理自行车的师傅,也可以指坏了自行车的人)

8、这件事只有请大家来决定好了。

(“大家”有两个意思:可以指“著名的专家,也可以指“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如“这件事只有请大家来决定好了,我知识浅薄,不敢乱下结论。”这一句中的“大家”是指前一种意思;而“这件事只有请大家来决定好了,我一个人哪敢自作主张。”这里的“大家”则是指后一种意思)

9、我家养了一些杜鹃。

(杜鹃,既可以指一种花名,也可以指一种鸟名。句中的“杜鹃”到底指什么呢)

1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11、这人头发长得怪。

(“长”可读“cháng”,指长度大;也可读“zhǎng”,是“生长”的意思。)

12、一辆乳黄色和浅红色的电车下驰过去。

(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可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以避免产生歧义。)

13、现全渠正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有说全渠有多长,有可能是144华里,已勘测完毕;也有可能不只是144华里,其中完成的有144华里。)

14、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这是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可以理解为它是动宾短语“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偏正短语“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15、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这句停顿不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即能力有限;二是“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即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16、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

(“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以表示“原来如此”。因此本句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17、不几天,刘备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刑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句子“他”指代不明,可以指“刘度”,也可以指“刑道荣”。)

18、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是“许多朋友”,还是“许多礼物”,不明确。)

19、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20、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六、课后练习

1、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2、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4、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5、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7、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8、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9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10、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11、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12、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参考答案

1项有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成“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以理解成“别的学校来的领导”。

2“这”指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3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4表意不明,“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同时句式杂糅,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

5“这”指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6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

7表意不明,“迅速赶到的”统辖“医护人员”还是“医护人员和商场保安”不清,两种理解都可以,可改为“商场保安以及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同时句式杂糅,将“经”改为“在”,或者将“下”去掉)

8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

9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THE END
1.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所谓命题,就是通过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但是,命题与语句并不是对应的。不同的语句也可以表示同一命题。掌握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这一特点,可以使文章生动话泼,富于变化。运用不同语句来表达同一命题,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不便直说的命https://edu.iask.sina.com.cn/jy/2C5EonYYDRz.html
2.逻辑思维与写作第三章随笔笔记命题和语句的区别举例本文深入探讨了逻辑思维中的命题和推理,包括命题的断定性和真假性,以及语句与命题的区别。进一步讲解了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形式。此外,详细阐述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包括其真假判断和推理规则。最后,介绍了二难推理的概念和破解方法,展示了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复杂问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072672/article/details/107171796
3.20240214高考复习培优辅导:语言文字运用·补写句子和修改蹭2.语病辨析与修改题 先判断所在句子错在哪种类型上,再根据前后文脉、语段整体风格或特点考虑怎么修改才最适宜。 关于语病的基本类型,可点击本公众号2024年1月27日的文章:20240127高考复习|语病基础复习·归纳基本类型。这里仅概括一下病句命题的一般特点和辨析修改的一般方法。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0196328_1114002356.html
4.否定命题与负命题辨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否定命题与负命题辨析,否定命题,负命题,逻辑特征,在传统逻辑中,否定命题和负命题有其相似之处:语句表达上都带有否定词,命题内容即命题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上,或是对事物情况具有的性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XBSW2011S1007.html
5.考点1词语的使用和分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辨析题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适度改编的,是命题者根据所考词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要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的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试题一般考查四组词语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839ct11244n358977.html
6.2015年武汉商学院单独招生文化综合模拟试题湖北高职单招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跟。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革树木的应衬,讲究近景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2187097.html
7.2019北京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珍藏版)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https://www.meipian.cn/27ncmkf6
8.科学网—建议高中数学教科书弃用“逆否命题”一词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逻辑错误辨析 ——建议高中数学教科书弃用“逆否命题”一词 【摘要】本文根据逻辑学基本知识,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逻辑问题,包括自相矛盾的陈述、对象名称的缺失、违反规则的定义以及不当用词。数学教材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归因于教育体制逻辑学教育的缺失导致思维规则的缺失,以致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6289-1196993.html
9.[收集]蹭的类型之一《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明显。不过,在高考试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22/00/2313921_40554972.shtml
10.徐州市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解析】2013《中考命题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识记并辨析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考查的重点仍然是读准语音,辨析字形。词语考查的范围全部来自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和徐州市2013年《中考新航标·语文》中的重要词语。选择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课本中虽然出现,但日常http://jys.xze.cn/info/1127/3277.htm
11.北京中考语文基础复习之蹭学习方法2013年选择病句题命题特点一是注重了语句实践性,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并修改语句;二是注重了语言考查的综合性,语句的句式、句意、语序等因素;三是学生即使对汉语语法体系没有完整的认识,也可以根据语感、简单的病句判别方式来辨析、判断病句。 辨析语病的方法:https://m.zhongkao.com/e/20190717/5d2dfa60e69b7.shtml
12.词语辨析题(精选6篇)在此,笔者以2009高考词语(熟语)辨析题为例,谈一谈这一题型的解题技巧。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本考点的考查范围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高考词语(熟语)命题时,往往从望文主义、错用对象、误用褒贬、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yd337sm.html
13.辨析西方哲学史上最烧脑的5个命题命题四:“等于”和“是”。 数学的等于符号表示一种赋值,把后者的项的数值赋予给前者,如A=A,而一个简单的陈述或判断语句的是的前后关系并不是等于,如苏格拉底是人,这里的“是”不是一种赋值,因为人或者苏格拉底都不是抽象的数字(量),而是具体的生成的动态的永远无定形。 https://www.douban.com/note/54540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