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

本考点的考查范围主要是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和认识;修改病句,是就病句的动手修改而言。

近几年是对病句的辨析、修改两者兼顾。

二、考情解读

1.考查形式:①考查形式稳定。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必考考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②题型稳中有变。2020年山东卷和海南卷第21题,辨析并修改病句题要求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语句进行修改,试题由客观题变成主观题。

2.考查内容:①以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为主。②题目综合性加强。2020年山东卷和海南卷第21题,将辨析并修改病句与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等考点结合起来。

3.命题趋势:根据近两年高考的考查情况,综合考查多个考点将成为重点。

三、备考要求:

四、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五、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合逻辑考点;

2.梳理总结不合逻辑解题规律;

3.对应考点训练提升。

六、考向分析

考向1.概念混乱

几个事物并列构成种概念,与对应属概念不能构成种属关系,或并列成分之间互相包含,会导致句子概念范围不清。概念混乱三种情况:

1.概念的从属关系并列不当。语句中的两个概念之间有从属关系,两者并列时造成概念混乱的语病。如:我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轻工业、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轻工业”与前面的“食品”“纺织”存在从属关系,并列使用不合逻辑。】

2.概念的交叉关系并列不当。概念的内容有交叉、重合,用在一句话中容易造成概念混乱的语病。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年老”“疾病”与“丧失劳动能力”在概念上有交叉,不是并列关系,应在“丧失”前加“其他”,或者改“或者”为“等”。】

3.非同一范畴概念并列不当。一个语句中不同分类标准的词语并列在一起,造成概念混乱的语病。如:

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球衣”“球鞋”不属于乒乓器材,不能与“球台”“球拍”并列。】

牛刀小试:

修改下面病句:

“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答案】“历史图片”和“历史物品”概念有交叉,而“历史资料”又包含了“历史图片”和“历史物品”。

考向2.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如:

①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状态上自相矛盾。“断定”,肯定;“大概”,估计、不肯定。】

②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会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的边缘地带。

【★频率上自相矛盾。“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答案】前后矛盾。应将“前者”改为“后者”。

考向3.不合事理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如:

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既然“繁星满天”,又怎会“一轮明月”?】

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答案】“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考向4.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如: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非转折关系,“然而”使用不当,去掉“然而”;“外界筹措”前面应加“向”。】

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答案】强加因果。“都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属思想性,“文笔清晰,耐人咀嚼”属艺术性,前“因”并不能产生后“果”。

考向5.否定失当

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1.抓住句子中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如“禁止”“终止”“否认”“否定”“推翻”

“排除”“免去”“取消”“忽视”“切忌”“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

““防止”“劝阻”“阻止”等。

2.看句子是不是否定句或反问句。一般句子中已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后,如果句子中再出现“不”“没有”“非”等否定副词,或句子有反问语气,就可能造成否定失当的语病。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否定不当。“缺乏……不足(不当)”,使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删去“不足”和“不当”。】

西方某些国家宣布,为防止官方通讯、私人通讯以及其他各类型通讯不再受其他国家的监听,他们将联合建立一个安全的电子通讯体系。

【答案】“防止”后加“不再”使句意表达正好相反,应删去“不再”。

辨析技法:

◆.对点训练

1.修改下面句子语病【2018天津,3.D.】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答案】语句存在概念混乱的语病,“天津”与“比赛现场”有交叉的情况,二者不能并列。另外,“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改为“都有一批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

2.修改下面句子语病:

该型号的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答案】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的意思是这种机型的飞机运营成本高,是劣势,而后文却说“优势明显”,前后矛盾。

3.修改下面句子语病:

由于今天是公园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答案】强加因果。“公园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与“游人寥寥无几”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应将“由于”和“因此”删除。

4.修改下面句子语病【2020天津,2.A】:

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答案】“不可谓世所罕见”中,由于使用“不”,造成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应该把“不”去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B.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C.一种食物的滋味,是由气味、味道、口感、温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气味。被我们说成“味道”的东西其实百分之八九十来自香味。

【解析】A“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不合事理;B“基础设施”包括“公路”和“轨道交通”;D“社会问题”与“收入分配、居民住房、社会治安”不能并列,应将“社会问题”移到“等”后,去掉“和”。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直通春晚》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B.专家提醒我们,虽然用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在使用微波炉时一定要按说明书操作,切忌不要盲目乱用。

C.“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一电视连续剧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D.《兰州好人墙》开播以来,对这个栏目中的好人故事进行转载报道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超过百家左右。

【解析】B“切忌”和“不要”,否定不当;C“将”“成了”,时态矛盾;D“超过”“左右”,不合逻辑。

THE END
1.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所谓命题,就是通过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任何命题都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但是,命题与语句并不是对应的。不同的语句也可以表示同一命题。掌握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这一特点,可以使文章生动话泼,富于变化。运用不同语句来表达同一命题,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不便直说的命https://edu.iask.sina.com.cn/jy/2C5EonYYDRz.html
2.逻辑思维与写作第三章随笔笔记命题和语句的区别举例本文深入探讨了逻辑思维中的命题和推理,包括命题的断定性和真假性,以及语句与命题的区别。进一步讲解了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形式。此外,详细阐述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包括其真假判断和推理规则。最后,介绍了二难推理的概念和破解方法,展示了如何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复杂问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7072672/article/details/107171796
3.20240214高考复习培优辅导:语言文字运用·补写句子和修改蹭2.语病辨析与修改题 先判断所在句子错在哪种类型上,再根据前后文脉、语段整体风格或特点考虑怎么修改才最适宜。 关于语病的基本类型,可点击本公众号2024年1月27日的文章:20240127高考复习|语病基础复习·归纳基本类型。这里仅概括一下病句命题的一般特点和辨析修改的一般方法。 https://www.360doc.cn/article/80196328_1114002356.html
4.否定命题与负命题辨析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否定命题与负命题辨析,否定命题,负命题,逻辑特征,在传统逻辑中,否定命题和负命题有其相似之处:语句表达上都带有否定词,命题内容即命题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上,或是对事物情况具有的性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XBSW2011S1007.html
5.考点1词语的使用和分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辨析题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适度改编的,是命题者根据所考词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要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的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试题一般考查四组词语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839ct11244n358977.html
6.2015年武汉商学院单独招生文化综合模拟试题湖北高职单招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跟。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革树木的应衬,讲究近景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2187097.html
7.2019北京中招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珍藏版)5.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https://www.meipian.cn/27ncmkf6
8.科学网—建议高中数学教科书弃用“逆否命题”一词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逻辑错误辨析 ——建议高中数学教科书弃用“逆否命题”一词 【摘要】本文根据逻辑学基本知识,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逻辑问题,包括自相矛盾的陈述、对象名称的缺失、违反规则的定义以及不当用词。数学教材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归因于教育体制逻辑学教育的缺失导致思维规则的缺失,以致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6289-1196993.html
9.[收集]蹭的类型之一《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明显。不过,在高考试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22/00/2313921_40554972.shtml
10.徐州市2015年中考考试说明【解析】2013《中考命题说明》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识记并辨析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考查的重点仍然是读准语音,辨析字形。词语考查的范围全部来自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和徐州市2013年《中考新航标·语文》中的重要词语。选择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课本中虽然出现,但日常http://jys.xze.cn/info/1127/3277.htm
11.北京中考语文基础复习之蹭学习方法2013年选择病句题命题特点一是注重了语句实践性,学生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辨析并修改语句;二是注重了语言考查的综合性,语句的句式、句意、语序等因素;三是学生即使对汉语语法体系没有完整的认识,也可以根据语感、简单的病句判别方式来辨析、判断病句。 辨析语病的方法:https://m.zhongkao.com/e/20190717/5d2dfa60e69b7.shtml
12.词语辨析题(精选6篇)在此,笔者以2009高考词语(熟语)辨析题为例,谈一谈这一题型的解题技巧。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本考点的考查范围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高考词语(熟语)命题时,往往从望文主义、错用对象、误用褒贬、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用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yd337sm.html
13.辨析西方哲学史上最烧脑的5个命题命题四:“等于”和“是”。 数学的等于符号表示一种赋值,把后者的项的数值赋予给前者,如A=A,而一个简单的陈述或判断语句的是的前后关系并不是等于,如苏格拉底是人,这里的“是”不是一种赋值,因为人或者苏格拉底都不是抽象的数字(量),而是具体的生成的动态的永远无定形。 https://www.douban.com/note/54540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