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享受阅读的人,比想象中多翻书党澎湃新闻

2011年,荷兰摄影师Gerritsen曾在纽约地铁上拍摄一系列读书人的照片,并将之命名为“最后一本书”(TheLastBook)计划。因为他觉得,纸质书已经濒危,每个地铁读者手中捧着的,都有可能是最后一本书。

在我们拍摄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之前,也曾有过怀疑:地铁上还有读书人吗?在满车厢低头刷手机的人群中苦寻几个零星的阅读者,是否有意义?

然而稍加留意之后,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这些人。甚至,他们比我们见过的许多阅读者更专注用心。他们是地铁上来去匆匆的乘客,比起在网红书店里流连的文艺青年、学校里心不在焉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发自内心,无需假装、不用摆拍。

地铁恐怕不是最佳的阅读场所,许多爱书人也未必在地铁上,但我们发现,就是在这样一个并不理想的空间里,打开书享受阅读的人,比想象中多。

他们在读什么书?

我们在文末整理了一份书单,答案远比预想中丰富。有经典文学作品如《水浒传》、《活着》,有近年来赫赫有名的畅销书籍如《三体》、《人类简史》,有颇为专业的文史著作如《枕草子》、《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时代》,有通俗小说如《谋局者》、《大秦帝国》,也有成功学和鸡汤书,以及为了学习、工作充电的种种工具书。

这是周二晚上的夜班列车,她在读常年盘踞畅销榜的《人类简史》,书里夹了漂亮的书签。

他把双肩包背在胸前站着,手上是英文原版的《哈利·波特》。

这是周日下午前往滴水湖的拥挤车厢,他站在过道上读一本黄皮、单色书封的《毛泽东选集》,正读到《论持久战》。他看完这一篇时,快到站了,便折下书页的一角,合上,两手将书一卷,快步下车。

这是上午早高峰之前的地铁,人还不多。她从包里取出这本日本平安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海三联书店的版本,静静地翻了很久,直到下车。

这是末班车。他好像刚刚开始读这本书,在看序言。中途突然跳起来观察列车到了哪一站,确认后松了一口气,安心地坐回原位继续阅读。他读得很仔细,几乎把头埋进书里。

这是一本虚构的商战小说,写的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隐形富翁”、“中国的罗斯柴尔德”,“揭秘互联网大战真相的商战大作”。

他戴着口罩和耳机,坐在车厢的最角落,读日本作家太宰治的这部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仿佛与世隔绝。

她在读李诞的随笔集《笑场》,但全程都没有笑。

没有座位还读书吗?

这位读《博士妈妈带你选绘本、读绘本、玩绘本》的男士,西装革履地站在晚班列车的人流里低头翻书,直到下车也没有抬头。他很可能是位年轻的爸爸,为了选绘本而仔细阅读这本指导选书的书籍,可以说是很用心了。

她的手上还拎着水果,一上地铁就掏出《完全李敖》,倚着扶手读起来。

读Flourish(中文版译作《持续的幸福》),摄于上海地铁10号线,2019年4月14日。

一位年轻女孩自上车起就倚在车厢门边,手提包挂在小臂上,腾出手来捧书。车厢里的人摩肩擦踵,似乎没有影响到她。

手机妨碍了我们阅读吗?

手机不必然是图书阅读的天敌。一位读《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先生就一边读书一边用手机查阅资料。他仔细比对书上和手机上的内容,来来回回好几次,然后再继续往下读。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是著名的《剑桥中国史》系列第14卷,由哈佛大学的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这是一位略年长的先生,他在读第二章“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这位姑娘也正对照着手机上的讲义看书。她看得很认真,差点坐过站,在车门警报声响起的一刻猛然抬起头,跳起来跨出防护门。幸好她的座位就在门边。

电子书更受欢迎吗?

电子书相较于纸质书更为轻便,尤其是对于长篇阅读而言,更方便读者在拥挤的地铁里灵巧地转身挪移。我们确实拍到了一些在地铁上读Kindle的人,不过,他们并没有在数量上超过读纸质书的读者。

这是傅高义的代表作,这位年轻女士在读第十四章“广东和福建的试验”。

一些阅读瞬间

这是一名年轻的男士,他在早高峰的地铁上翻阅第二章:“熄灭怒火”。

亲子阅读是常见的情景,陪孩子读童书的家长不少。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ChristianJOLIBOIS)写的小故事,小女孩坐在奶奶的腿上,好奇地指着书问奶奶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一来二去,一问一答,地铁车厢里的许多人都朝这边看,似乎也在好奇这祖孙俩人到底在聊哪本书,可以那样津津有味。

这是一个十二岁小女孩写的故事书。读书的也是位差不多年纪的小女孩,手上拿着捕捞网,旁边妈妈模样的女士手里提着一桶小鱼,不一会就欢天喜地下了车。这一节车厢坐了两位读书的小女生,在《阳光姐姐小说派》对面,还有位在读少年百科全书版的《中国历史故事》。

一个戴红领巾的中学生,背着小山一样的书包,眼睛几乎要凑到书页上,中间一度看得犯起了迷糊,困得书掉到了地上。

是个戴耳机认真看书的年轻人,在夜班列车上钻研这本咨询界的金科玉律。在工作日的晚班地铁上总是能见到一些工具书,那些为工作充电而阅读的人们,在这个城市里努力生活。

通过内容查找,确认这些文字应该是《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但具体是哪本书就不得而知了。厚厚一本,上面写满红的蓝的笔记。

资料显示这本书名拗口的著作是一本人工智能领域的入门书,他看得很投入。

附: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不完全书单(排序不分先后)

1、《活着》(余华)

2、《水浒传》(施耐庵)

3、《三体3:死神永生》(刘慈欣)

4、《人间失格》([日]太宰治)

5、《月亮与六便士》([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6、《枕草子》([日]清少纳言)

7、《八十天环游地球》([法]儒勒·凡尔纳)

8、《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孙皓晖)

9、《尾巴》(梁晓声)

10、《笑场》(李诞)

11、HarryPotter《哈利·波特》(J.K.罗琳)

12、《谋局者2》(何常在)

1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

14、《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15、《邓小平时代》([美]傅高义)

16、《四十自述》(胡适)

17、《1787年之夏:美国宪法的缔造者们》([美]戴维·O.斯图沃特)

18、《人类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19、《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澳]约翰·赫斯特)

20、《美学十五讲》(凌继尧)

21、《一个自然科学家所领悟的老子人文智慧》(李焕喜)

22、《完全李敖》(傅宁军)

23、《荒野求生:贝尔自传》(贝尔·格里尔斯)

24、《苏东坡传》(林语堂)

25、《圣经》

26、《佛经》

27、《道德经》(老子)

28、《讲道与讲道的人》([英]钟马田)

29、《态度》(吴军)

30、《资本,让你看懂世界格局》(西瓜子)

31、《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美]克里斯·安德森)

32、《麦肯锡方法》([美]埃森·M.拉塞尔)

33、《解析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原理与视觉实践》(魏秀参)

THE END
1.老子道经第十章本章继前几章而深入阐述有关修身的问题。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有关修身、善性、为学、治国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一章的解释,学术界有些分歧。……▼解释https://www.jy135.com/guwen/166749/10.html
2.老子《老子道德经校释·第十章》子部道家惟册府元龟载唐玄宗天宝五载诏云:‘顷改道德经“载”字为“哉”,仍隶属上句,遂成注解。’郭忠恕佩觿则云:‘老子上卷改载为哉。’注亦引玄宗此诏。检道经三十七章王本及玄宗注本,并止第十章有一‘载’字,则玄宗所改为‘哉’者,即此‘载’字;又改属上章‘天之道’为句。今易州石刻玄宗道德经注仍https://gj.zdic.net/zibu/486/12260.html
3.《道德经》第十章在整篇道德经中,老子一直很推崇“柔”和婴儿的状态,他一直认为“婴儿”的状态是最幸福的,也是最符合“道”的状态的,婴儿是什么状态呢?他们生下来很弱,骨头软,很多对于咱们来说高难度的动作,他们却很容易,他们没有什么力气,但是他们握住东西的时候,却感觉握得很紧,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筋脉柔和,一团和气。所以后来https://www.meipian.cn/387tyhdz
4.科学网—读《道德经》第十章:何谓“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婴儿”,以现代知识来理解的话,“婴儿”或有几个特征:其一,生命力旺盛,自身的免疫力强;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1036-1227487.html
5.〔老子〕道德经·道经春秋·老聃按道德经分类,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二章为“德经”。 ---相关资料--- ○ 关于老子 ○《老子臆解》 道经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http://www.ziyexing.com/files-5/laozi/laozi.htm
6.《道德经》帛书版陶辞视频课:第十章学修学修surpassL46月前1061 阅读 转换试读 道德经 视频课 帛书 第10讲:道经第十章(价值观) 0:00/0:00 速度 循环 00:00 载(戴)营袙(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脩除玄(鉴)蓝,能毋有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https://www.yzthome.com/thread-26398.htm
7.《道德经》第十章——营魄抱一,抟气致柔原文中括号里的句子在第五十一章也出现了,特用括号标出。 老子用了六个反问句来强调,前半句是方法,后半句是目标。 这里老子说我们要像婴儿一样,很多人觉得奇怪,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理解是因为婴儿是没有被尘世的杂气所沾染的,保持着一个纯净、柔软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老子认为非常重要的。 https://www.jianshu.com/p/fde3fd6de308
8.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营币居也附:《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cī)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https://blog.csdn.net/zouzufeng/article/details/5094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