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textanalsis)是该学派有别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也是该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近年来的MNET试题依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从客观上提出了应当达到的能力水准,其中之一就是要具备完备的语篇分析理解能力高中学生的语篇知识实际上必须与语篇分析理解能力平行发展,语篇分析理解活动是语篇知识的实际运用,语篇知识又是语篇分析理解活动的前提。语篇分析理解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
1.领悟或运用句法;
2.领悟或运用逻辑表达手段;
3.领悟或运用修辞手段(初级水平);
4.领悟或运用篇章组织手段;
5.领悟或运用文体
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以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1.阅读过程从被动到互动的认识
传统的阅读教学在语法翻译法理论指导下,依赖语法分析来理解语义,用能否译成确切的母语作为衡量理解的标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词汇与语法之间,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缺乏深层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阅读速度上不去,交际运用能力也跟不上。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传统理论强调从音素—字母对应,词组—句子对译关系着手,语言点讲解往往不能紧扣上下文,即紧扣语篇语境作全面的分析自从心理学家Nuttal(1982)提出,阅读是“aninteractiveprcessfcunicatin”(交流的互动过程),并把外语阅读描写为“activeinterrgatinfatext”(对语篇的积极询问)人们才逐步认识到阅读应该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积极交流的双向活动,是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语篇将其信息编码,而读者通过译码来获得语篇的含义,在此过程中,读者即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语言单位从句子到语篇的认识
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语言学家如J.G.Nesfield和NaChs都认为:“句子为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而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在与夫人Hasan合作的ChesininEnglish.(1976)一书中指出:“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aseanticunit”)。K.L.Pie更明确指出:“语篇处于最高层次。”系统功能语法把语篇视为一个超级句子,认为可以像研究句子一样来研究,并构制一套语法。这在语言学的发展上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突破。也就是说,它打破了传统的纯语法和句本位的研究,主张将语法研究与语篇或话语分析结合起来
3.语篇分析在阅读课中的实行
二、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设想
由于语篇教学法的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参与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交际性。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实施进行以下设想。之所以称为“设想”,因为笔者对这一教学法在理论上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在实践上刚处于尝试阶段,远非成熟完善。
1.根据标题,预测一下大致内容。
2.在预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一些启发性思考题,从而介绍篇章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如是名家名篇,应简单介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3.精讲部分重要词汇用法,辨析词义;疏通语言点,并提供操练句型。
4.划分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
5.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了解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
6.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复述、议论等课堂交际活动,加深认识主题思想。
7.师生共同探讨的发展布局、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培养学生高层次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整个过程中穿插各种练习,以口头操练为主,笔头练习以写作翻译为主,定期检查,注意课内外和口笔头练习的合理分配另外,培养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在正常课文教学的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读性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要让学生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不是呆板地“读”,而是“欣赏”。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克服疲劳和倦怠心理,并且努力克服心译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