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四种特殊句式

培训:高中辅导、艺考文化课、中考、高考、高三集训班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

如果以这个常规语序为标准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许多次序颠倒的情况,这是古人说话的习惯。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就称它为“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而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⑶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吾剑之所从坠"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主语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⑵蒙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⑶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⑷对话省

2、谓语省略

谓语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例如: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

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

③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蒲松龄《促织》)

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

6、分句的省略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讨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动+以+宾。

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宾。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形+于+宾。

例如: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东阿》

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

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2、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

3、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应为"有何陋之")

定语后置

1、"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中心词+数量词。如:⑴"闻道百"(庄子《秋水》)⑵"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THE END
1.详解句子成分划分,掌握汉语语法核心技巧与实践指南诗句大全在现代汉语中,句子成分主要分为六大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以下是具体划分方法: 1. **主语(Subject)**:句子的核心,通常位于句首,表示句子所描述的人或事物,主语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http://722973.com/F955E2196802.html
2.暑假预习高中英语句子成分超全大汇总,背这一篇就够了!掌握这五种基本句型,是掌握各种英语句子结构的基础。英语五种基本句型列式如下:一:SV(主+谓)二:SVP(主+系+表)三:SVO(主+谓+宾)四:SVoO(主+谓+间宾+直宾)五:SVOC(主+谓+宾+宾补)基本句型:SV(主+谓)主语:可以作主语的成分有名词(如boy),主格代词(如you),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等。主语一般在句首。http://2.qdjy.55px.net/show-13441.html
3.被动句把字句该怎么化分句子成分?1我们把侵略者赶出了家门.2被动句、把字句该怎么化分句子成分?1、我们把侵略者赶出了家门.2、他被老师狠很地批评了一顿.这2个句子该怎么化分成分?用符号表示出来!谢谢!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bc031938bbcca2d6e9d029ca5820bd1.html
4.被动语态句子成分分析被动语态的句子,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被字句”,或者叫做被动句。https://edu.iask.sina.com.cn/jy/k0i8PPqMTD.html
5.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讲义连动短语的结构搞清楚了,那么连动句的句子成分划分也就不是问题了。 [注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连动短语构成的连动句与在时间上、逻辑上连续排列的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不是一回事! 比如: ①我放下饭碗就出去了。(连动句) ②我放下饭碗出了门,掮了锄头,跨上笼,绕过山岗,来到了自家的田地里。(句群)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hanyuchangshi/133101801049776895.htm
6.最新翻译的基本技巧既保留原文的主语,又要使译文主要成分的顺序和原文大体一致的翻译方法就叫顺译法。 1 顺译法(Translation in Original Order) 1. 1顺译成被动句 A. 译成“被”字 所谓“被”字句,就是在汉语的动词前面加上一个“被”字来表示被动的句子。主要表示 http://waiyu.en369.cn/kaifa/1686912669a49827.html
7.英语语法《句子成分及五种基本句型》问题(附有习题及答案).doc英语语法《句子成分及五种基本句型》问题(附有习题及答案) 英语的基本句型主要有五种,它们是: 1、主语——动词——表语 2、主语——动词 3、主语——动词——宾语 4、主语——动词——宾语——宾语 5、主语——动词——宾语——补语 掌握好这些基本句型,就可以为灵活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分别讲解这五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29/7005065006004136.shtm
8.日语句子成分及基本句型从语言学角度看,日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日语学习中语法的特点,在句子成分中,表现得也很突出,下面是日语句子成分及基本句型,欢迎阅读学习。 日语的句子成分 主语:是判断句的主体或表示性质、状态、动作行为、存在的主体的成分。 https://www.qinxue365.com/xyzzx/Japanese_language/504016.html
9.2016高考英语核心考点轻松阅读:词类高考复习指南高考英语在句中的成分(作句子的独立成分) 例词(oh 啊、噢,ah 啊,aha 啊哈,alas 啊呀,hurrah好哇) 二、特殊词类 英语中有四种比较特殊的词类: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连词和从属关联词。其中前三种为短语构成的词类,在实际运用中可分别把它们作为一个动词、一个介词或一个连词使用。https://yy.chazidian.com/show-221262/
10.武汉教育云2、句子成分:英语句子成分分为七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宾语补足语。 1、主语是句子所要说的人或事物,回答是“谁”或者“什么”。通常用名词或代词担任。如:I’m Miss Green.(我是格林小姐) 2、谓语动词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回答“做(什么)”。主要由动词担任。如:Jack cleans the room 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id=1613868001
11.5.253.语用平面:语法研究在语用平面上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句中的词语与使用者〔符号与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用的。研究语用,也就是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相互间进行交际。语法分析中讲词类、讲句子成分、讲句型、讲施事、受事、工具等,都还只是停留在静态的分析和描写上。而语用偏重于讲https://m.douban.com/note/62316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