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关系

茶与酒作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两朵璀璨耀目的奇葩,那么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关系,希望对您有用。

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点,都是一种休闲文化,都是一种交际的文化。

工作之余,人们才进入酒店,上茶馆。全身心的放松,物我两忘,确是别的休闲方式无可比拟的。

宋代张抡有《诉衷情》词,分别咏读书、赏花、操琴、泛舟、高眠。其中饮酒、品茶俱在其中。其咏酒词云:

闲中一盏瓮头春,养气又颐神。莫教大段沉醉,只好微带醺。

心自适,体还淳,乐吾真。此怀何似,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其咏茶词云:

闲中一盏建溪茶,香嫩雨前芽。砖炉最宜石铫,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适当地饮点酒,喝点茶,保持一种平常心,的确有益身心健康。

呼朋引类,广结善缘,茶和酒都是一种良好的有效的润滑剂。许多生意,许多麻烦,都有可以在茶馆、酒店加以解决,或者大致谈定。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外事活动,少不了酒宴与茶话会。

二、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不同点:

迎来送往,聚散离合,是人际交往中普遍不过的。无论是古是今,概莫例外。但是何时饮酒,何时饮茶,大概有些讲究。

朋友久违重逢,难免要表示欢迎一下。这欢迎的方式,早期大概都是敬酒。到了晚唐以至宋代,人们才以茶代酒,表示敬意。唐代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云:“泛花邀客坐,代饮引清言。”宋代张耒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都说的是以茶代酒的事。郑清之诗也写道:“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这种变化大概因为陆羽对茶的深刻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了茶的妙用,所以开始改变以往的传统,以茶代酒,敬奉客人。

一二知己,久违重逢,一边饮茶,一边谈心,足可以慰籍平生。杨万里有诗云:“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宋代葛长庚诗有:“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这都是以茶待客的极高境界。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聚首,总要分别。送行却是非酒不可,从古人的诗歌中可以信手拈来一些诗句作为证明。

唐代大诗人李白交游广泛,与朋友的聚会分离几乎是日常功课。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送别诗,随便浏览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送别作品差不多的都写到了酒,并且是痛饮不休。如《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杲流澧州》诗云:“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把将要遭流放的朋友尽量劝醉,为的是使他忘却忧愁,可谓用心良苦。又如《送韩伺郎之广德》诗云:“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为了送朋友,只好赊酒来痛饮;不但酒是赊来的,连月色也是赊来的。可见情之真,意之切。

朋友分别,送行时也可乘机进言,或勉励,或告诫。平常不好说的话,在酒席上,乘着酒兴,放胆进言。唐代诗人岑参《送别蜀君李椽》诗云:“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告诫朋友好好作官,多办实事,少刮地皮,一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得到提拔的。

为朋友送行劝酒,饮酒,这要看各人的气质与性格,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李白那样,酒兴浓郁,豪气逼人。杜甫比较冷峻,以酒饯行的诗很少,我们几乎从杜甫的诗中闻不到酒味。即便是偶尔发现几首诗中提到酒,也是略作表示,决不酪酊的。如《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歧意颇切,对酒不敢吃。”《送十五弟伺郎使蜀》诗写到酒,也只是“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杜甫的头脑总是清醒的,内心总是沉重的,和他在一起饮酒,可能会是最泛味的。《陪李金吾花下饮》写道:“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虽然是玩笑,但可见其谨慎。

迎客以茶,送别以酒,这是说茶酒待客的两种场合。其茶酒待客的气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

黄庭坚写过不少咏茶的词。在他的词里,常常写到酒后品茶,以茶醒酒。有一首名叫《品令》的茶词,写出了茶的这一特性。“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全渠体净,只轮慢碾,玉露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俗语不是有酒肉朋友吗宋代谢莲有《菩萨蛮》词一首道个正中:

相逢无处不尊酒,尊前未必皆朋友。酒到任教倾,莫思今夜醒。

明朝相别后,江上空回首。欲去不胜情,为君歌数声。

品茶和饮酒虽然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

古人论茶,多以涤烦疗渴来述其功用。宋吴淑有《茶赋》,说它“效在不眠,功在悦志。”宋徽宗《大观茶论》说它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苏东坡说茶“风味恬淡,清白可爱”,称其为嘉叶,并以拟人化手法为茶作传。唐代元稹有一首一至七字诗云:“茶,茶,香叶,嫩芽。慕清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酒后岂堪夸。”

黄庭坚有《阮郎归》词两首,写到茶的作用。其一云: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月流天,余清搅夜眠。

由于茶的这一功用,茶就有了几个别号:“清风使”,“不夜侯”。

而酒后失态则是常见之事,所以许多行业是禁酒的。宋代朱敦孺《鹧鸪天词》对这种酒后失态写得淋漓尽致:

天上人间酒最尊,非甘非苦味通神。一杯能变愁山色,三盏全迥冷谷春。

欢后笑,怒时瞋,醒来不记有何因。古时有个陶元亮,解道君当恕醉人。

酒后失态,自己虽不觉得,但在旁人看来却是有趣之事。杜甫以他清醒的诗人之笔,曾经描写过八位醉鬼的形态。因为都是名人,于是这些醉鬼就都成了可爱的八仙。其《饮中八仙歌》唱道:“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东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这些名人们在酒筵前毫无顾忌,旁若无人,一个个露出自己的本像,显示出自己的性情和才华,虽然可爱,但亦可笑。

因为茶与酒的这种功用上的区别,所以以这两个字为根组成的词便也有了褒贬的不同。嗜酒的被人称为“酒鬼”,而常坐茶馆的无非也就是个“茶客”而已。与酒结成伙伴的词,许多都含有贬义。如酒池肉林,酒囊饭袋,酒色之徒,酒肉朋友。而茶却没有这许多恶谥,顶多也就不过是个闲得无聊,图个“茶余饭后”而已。

饮酒要讲酒德,那是为了防止饮酒中的失态——甚至发酒疯:品茶要讲茶道,茶艺,那是为了追求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酒文化与茶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文怀沙说:“难得清醒”。只听说酗酒闹事,却不曾听说品茶打架。

醒酒的良方是饮茶。酿酒始于奴隶社会;喝茶则先于阶级社会。茶人是酒人的老前辈。冷静地平心而论,茶与酒各有千秋,即糊涂与清醒各有各的用处。

茶和茶道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只要把茶和咖啡、可乐相对比,就会发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相对而言,咖啡和可乐的实用性强,而文化艺术内涵就比较薄弱。相反,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什么人,只要有一杯清茶,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就诞生了,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魅力。一杯清茶,一缕清香,那种清雅恬淡、高洁脱俗的艺术享受,那种清净淡泊的高士情怀,不是正好体现了君子高尚纯洁的情操吗至于品茶悟道,其中真谛,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是难以领会的。

酒在世界各国并不稀罕,酒文化在世界各国都有特殊意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品位。中国酒文化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不喜欢酒的民族是没有激情的民族,然而,沉湎于酒的民族则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从汉字“尊”与酒的关系就可以知道酒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体现礼仪,交流感情,祭祀、聚会都离不开酒。然而,醉酒误事的教训也很严重。在中国历史上,夏桀和商纣因嗜酒而亡国,酒成了生活糜费和政治腐败的催化剂。因此,儒家对酒的看法保持中庸,“不过量”、“不乱性”是君子对酒的态度。中国酒文化最杰出的成就可能与“诗酒相酬”有关,诗人与酒的关系演绎出了中国文化中非常动人的篇章。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在这些伟大诗人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浓郁的酒香!正是他们,把中国酒文化推到了一个极致的境界。

THE END
1.瑶族喝什么酒:瑶族酿酒与泡酒秘方,探索瑶族的酒文化三、文化意义 普洱思酿酒的地方具有浓厚的茶文化,茶叶被视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洱思作为中国传统饮品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意义。普洱思的传统酿酒工艺代代相传,融入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https://www.07358.com/jiemo/teadongtai/614512.html
2.中国民俗学四川诗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民族文化成为科学任务,把民众的传统文化,“未开化”民族的文化,都作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发达的产物加以研究,推进了文化的发展。 3.当代民俗学的任务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http://lm.cdjcc.edu.cn/zgms/contents/2579.html
3.茶与茶文化教案(通用6篇)《茶与茶文化》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一、探索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程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21h616s.html
4.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4.【多选题】第廿八回写冯紫英宴请宝玉、薛蟠等人,可谓《红楼梦》中酒文化的集中表现。在这次宴饮中出现哪些酒席特有名词,生动刻画了时人酒席上的各种风俗。 A. 酒令 B. 酒面 C. 酒头 D. 门杯 正确答案:酒令###酒面### 酒头###门杯 5.【单选题】以下哪道菜名是从古诗中得来。 A. 好逑汤 B. 合欢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666177.html
5.茶酒文化:隐·侠展览与书籍揭示茶与酒的深厚历史与文化意义酒和茶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两种饮料。 “肠热如沸,茶不如酒;风韵如云,酒不如茶。酒为英雄,茶为隐。酒固而博大,茶亦有德。”陈继如在《茶洞晓虚》中的选材,不仅揭示了茶与酒在形式与内涵上的独特差异,更是隐喻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不同的角色与意义。 http://m.lvxingrensheng.com/h-nd-369640.html
6.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人们常说“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住宅文化”……实际上,茶本身并不是文化,茶叶就是一种树叶,但饮茶方式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妙玉雅饮”与“刘姥姥牛饮”,就体现了不同阶层的不同文化观念。酒本身不是文化,酒是通过生物化学酿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但饮酒方式有着特定的文化http://www.sass.cn/109002/30594.aspx
7.中国特色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论纲产业研究资讯中心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各具特色,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内容。节庆文化产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酒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花文化产业、珠宝玉石文化产业、大型实景演出产业等都属于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就特在地域性、乡土味、民族性和工匠精神上。http://www.sx-ci.cn/zxzx/cyyj/content_14492
8.探寻成都茶叶特产:品种丰富,特色独具的产茶之都我们需要认识到全国特色产茶县的发展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及茶产业的发展都有关键的意义。我们需要加强各地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广优质茶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中国各省茶叶品种中,哪些县是全国特色产茶县?这个疑惑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实分析。我们可以熟悉各地茶叶的品种特点、寻找其所在的特色产茶县、理解其品质https://www.jqcom.cn/2024baiqi/teawenhua/173138.html
9.谈谈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精选5篇)并将它作为文章理解的切入点,在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后,调整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将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学生掌握了北京胡同与胡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除了胡同文化,还有很多文化现象日益被人们关注,比如茶文化,饮食文化,鞋文化,酒文化等,要求学生课后做https://www.1mishu.com/haowen/3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