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宋代茶文化茶常识

《水浒传》是研究宋朝历史的一幅风俗画卷,也是一部描写宋朝人“吃喝”的百科全书,除了梁山好汉这些粗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江湖生活,还有对社会精英生活的细致记录,而茶文化可以说是世俗生活与精英生活不同之处的一大体现。通过品味水浒茶文化至少可以知晓三点,一是当时茶馆很普及,二是茶馆内茶的品种很丰富,三是茶文化已经和民俗融合在了一起,文人雅士更是将饮茶与礼仪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喝茶礼仪,给茶文化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

茶坊遍地皆是

水浒中对喝茶的记载虽然不如对喝酒的描述多,但还是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对当时茶文化的记录。史进大闹史家庄后,来到渭州寻找师傅王进,“入城来看时,依然有六街三市,只见一个小小茶坊正在路口。”这可以证明,专业水平的茶坊(茶馆)在州府驻地的中小城市遍地皆是。史进入茶坊坐下,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什么是泡茶就是用开水冲泡的散茶。茶博士呢,其实是身兼煎茶、煮茶、沏茶、泡茶之职的师傅。这说明在宋朝已经有专职的茶叶技师,他们精通茶事、见闻广博。

当然,小地方也有微型茶馆,位于小县城的王婆茶坊,就是由王婆独自经营的,这个茶馆既不设书场,又不请茶博士,估计经营状况不会很好,但也恰恰说明王婆还有别的副业经营,为潘金莲和西门庆当“马伯六”埋下了伏笔。就连花荣任副知寨的清风寨也有一个小茶馆,足以证明宋朝全国各地都有茶坊,茶坊不只是供人休息、解渴的茶馆,更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承载着较多的社会功能。

形成一套喝茶礼仪

水浒中的茶叶品种很多,九天玄女娘娘两次赐宋江的仙茶,罗真人款待宋江等人的仙茶,智真长老请赵员外喝的活佛茶,李师师亲手递与宋江、柴进、戴宗、燕青的香茗,细欺雀舌,香胜龙涎,都属于当时的极品茶,可见水浒中喝茶也是有等级匹配的。宋江作为梁山的老大,喝的茶当然都是极品。至于泡茶、姜茶、宽煎叶儿茶等这些大路茶,只是小店的解渴之物罢了。

与梁山好汉大碗喝酒不同,文人雅士将饮茶与礼仪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喝茶礼仪,给宋朝的茶文化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底蕴。“拜茶”,就是水浒中表示对吃茶者的尊敬而使用的礼貌用语。陆虞候来拜访林冲,林冲就说:“少坐拜茶。”因陆虞候是高俅的心腹,又是林冲的朋友,林冲对他奉若上宾,故称“拜茶”。武松为替哥哥报仇,找到了何九叔作证,何九叔道:“小人便去。都头且请拜茶。”虽然何九叔见了武松吓得手忙脚乱,但还是要请武松拜茶。看来上茶是待客之道,家有客人先献茶。黄文炳去拜见江州知府蔡九,宾主坐下后,“左右执事人献茶”,等到“茶罢”才开始谈论事情。

水浒中还有一个喝茶习惯——饭后喝茶。施恩为利用武松夺回快活林,每天安排人给监狱中的武松送饭,“武松吃罢饭,便是一盏茶”,而为武松换牢房的理由是:“请都头去那壁房里安歇。搬茶搬饭却便当。”因为一只公鸡,时迁被祝家庄擒去,杨雄、石秀到李家庄求救,主人李应“就具早膳相待。饭罢,吃了茶”。

不仅是世俗民间把敬茶作为招待客人的礼节,出家人也是以茶待客。赵员外送鲁智深去五台山出家,对智真长老说明来意,这长老痛快答应后就吩咐拜茶,“只见行童托出茶来”,作者赞美这茶:“玉药金芽真绝品,僧家制造甚工夫。免毫盏内香云白,蟹眼汤中细浪铺。战退睡魔离枕席,增添清气入肌肤。仙茶自合桃源种,不许移根傍帝都。”

裴如海在报恩寺请潘巧云和潘父,也是先敬茶,“只见两个侍者,捧出茶来。白雪定器盏内,朱红托子,绝细好茶”。可以看出裴如海为与潘巧云会面而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你看,鲁智深去了东京大相国寺,智清长老安排他去看管菜园,他不愿管菜园,大相国寺的首座开导他,要从末等的职事做起。末等的职事中,有“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菜园的菜头”。茶头就是寺院中专门负责茶的僧人,可见喝茶在寺院中受重视的程度。

“风流茶说合”

茶能成事,也能坏事。“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这一句谚语在《水浒传》中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是王婆贪贿说风情,作者详尽地描写了阳谷县西门庆勾搭潘金莲的过程中,茶和酒所起到的作用。第二次是郓城县的张文远与阎婆惜,虽然是因宋江带张文远到家中喝酒而结识,但此后“宋江不在时,这张三便去那里,假意来寻宋江,那婆娘留住吃茶,言来语去,成了此事”,吃茶,成了他们二人的“好事”。不过他们最后都成为吃茶的牺牲品,被武松和宋江杀死。

最让人感慨的是郓城县县衙对门的茶坊,在这里宋江稳住何涛,给晁盖报信,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宋江是这茶坊的常客,何涛到郓城县捉拿抢夺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来到县衙时“却值知县退了早衙,县前静悄悄的”,何涛也只能到“对门一个茶坊里坐下吃茶相等”,恰好遇到了宋江,宋江为了所谓的忠义,置国家利益而不顾,把何涛稳在茶馆,乘机去给晁盖送信,让晁盖等人逃上梁山,成为大宋王朝的大患,同时也把宋江自己逼上梁山,对抗朝廷,耗费了国家大量战略物资,客观上帮助金国灭掉了宋朝,这也算是茶惹的祸吧。

在当时,茶博士是沏茶烹茶之人的统称。博士的原意本是博学之士,博意为见多识广,博学广识,而士原来是贵族的称呼,后来演变成了上层阶级之中的读书人。而在战国时期,诸国都希望能够招纳天下的博学之士,因此纷纷设立博士一职,在当时,最早的博士是祭酒博士。等到了秦朝时期,博士成为了可以拿到俸禄的正式官职,他们是皇帝的私人顾问,需要为皇帝答疑解惑,并提出建议,因此,当时的博士还是博学之士。

汉朝时的博士则与前朝不同,他们只需要精通某一方面即可,不再需要博览群书,完成了从博学之士到博一之士的转变。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由于经书研习不易,于是他下令,让博士教弟子学习五经,只要是精通了其中一经的人,就可授予博士官职。汉朝的博士职能比较多,不论是治国,举孝廉,寻访民俗,还是掌管祭祀礼仪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博士。

而等到了后几朝,还出现了书法博士、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等。于是,博士又隐隐有了老师的意思,但凡是有点技艺可以开班授徒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博士,例如打铁的铁博士,和泥的泥博士等等。等到了唐朝,茶博士之名才开始出现,根据《封氏闻见记》的记载,当时的富人把专门烹茶沏茶的人,称为是茶博士。

而茶坊之中的店小二,就是专门给客人沏茶倒茶的人,有些店小二或许还因为多年倒茶沏茶而精通于茶道。因此,在水浒之中,茶坊里的的店小二,作为专门沏茶之人,也作为精通茶道的人,被称为茶博士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1.窄门茶艺:相传宋代一位茶艺师傅名叫王朝,他非常喜欢自己的茶艺,但他的门口非常窄,只够一个人通过。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品尝他的茶,他特意设计了一种茶艺表演,将茶具和茶叶放在扁平的木板上,然后在门口展示,并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表演,让顾客在路上看到并进来品尝。2.循茶调税:宋代时期,茶叶的税收非常高,有时高达茶叶价格的一半。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官府开始实行“循茶调税”政策,即按照不同品质的茶叶来设定不同的税率,这样可以鼓励茶农种植高品质的茶叶,并减少贸易假冒伪劣茶叶的现象。3.走火入魔的茶仙:相传宋代一位名叫陆羽的茶人,他对茶叶的研究和品尝非常痴迷,甚至有一次在品尝研制出来的新茶时,因为品得太过入神,导致不慎将茶杯摔碎,并走火入魔,最终离开了人世。他成为了后来茶文化中的重要人物,被奉为“茶仙”。4.峰顶茶:宋徽宗赏月时,他喝过了一碗用来捧月祭祀的清香型茶汤,感觉茶味独特,称之为“峰顶茶”。后来有不少人试图寻找这种茶叶,但却没有找到。据说,这种茶叶只有在月圆之夜,在太阳高度达到峰顶的时候采摘,才能得到这种独特的味道。

THE END
1.瑶族喝什么酒:瑶族酿酒与泡酒秘方,探索瑶族的酒文化三、文化意义 普洱思酿酒的地方具有浓厚的茶文化,茶叶被视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洱思作为中国传统饮品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意义。普洱思的传统酿酒工艺代代相传,融入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https://www.07358.com/jiemo/teadongtai/614512.html
2.中国民俗学四川诗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民族文化成为科学任务,把民众的传统文化,“未开化”民族的文化,都作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发达的产物加以研究,推进了文化的发展。 3.当代民俗学的任务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http://lm.cdjcc.edu.cn/zgms/contents/2579.html
3.茶与茶文化教案(通用6篇)《茶与茶文化》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一、探索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程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21h616s.html
4.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4.【多选题】第廿八回写冯紫英宴请宝玉、薛蟠等人,可谓《红楼梦》中酒文化的集中表现。在这次宴饮中出现哪些酒席特有名词,生动刻画了时人酒席上的各种风俗。 A. 酒令 B. 酒面 C. 酒头 D. 门杯 正确答案:酒令###酒面### 酒头###门杯 5.【单选题】以下哪道菜名是从古诗中得来。 A. 好逑汤 B. 合欢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666177.html
5.茶酒文化:隐·侠展览与书籍揭示茶与酒的深厚历史与文化意义酒和茶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两种饮料。 “肠热如沸,茶不如酒;风韵如云,酒不如茶。酒为英雄,茶为隐。酒固而博大,茶亦有德。”陈继如在《茶洞晓虚》中的选材,不仅揭示了茶与酒在形式与内涵上的独特差异,更是隐喻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不同的角色与意义。 http://m.lvxingrensheng.com/h-nd-369640.html
6.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人们常说“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住宅文化”……实际上,茶本身并不是文化,茶叶就是一种树叶,但饮茶方式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妙玉雅饮”与“刘姥姥牛饮”,就体现了不同阶层的不同文化观念。酒本身不是文化,酒是通过生物化学酿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但饮酒方式有着特定的文化http://www.sass.cn/109002/30594.aspx
7.中国特色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论纲产业研究资讯中心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各具特色,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内容。节庆文化产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酒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花文化产业、珠宝玉石文化产业、大型实景演出产业等都属于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就特在地域性、乡土味、民族性和工匠精神上。http://www.sx-ci.cn/zxzx/cyyj/content_14492
8.探寻成都茶叶特产:品种丰富,特色独具的产茶之都我们需要认识到全国特色产茶县的发展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及茶产业的发展都有关键的意义。我们需要加强各地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广优质茶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中国各省茶叶品种中,哪些县是全国特色产茶县?这个疑惑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实分析。我们可以熟悉各地茶叶的品种特点、寻找其所在的特色产茶县、理解其品质https://www.jqcom.cn/2024baiqi/teawenhua/173138.html
9.谈谈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精选5篇)并将它作为文章理解的切入点,在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后,调整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将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学生掌握了北京胡同与胡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除了胡同文化,还有很多文化现象日益被人们关注,比如茶文化,饮食文化,鞋文化,酒文化等,要求学生课后做https://www.1mishu.com/haowen/3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