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罗平彝族婚俗文化探析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罗平有62万人,境内彝族为土著民族,彝族人口有33090人,是罗平县最多的少数民族。系六祖分支中大儿子穆阿怯之“武”部的一部分为主体形成。至三国时彝族孟获部再迁居叠加(笔者之村拖留,古设有城墙城门,山洞内有古人居住遗迹壁画,据当地及周边老人传说孟获部曾居住过);隋朝县名叫塔弊纳伊甸(系彝名);唐灭诸爨,当地彝族首领罗雄部居住统治罗平,成为云南史称的乌蛮37部之一;据《罗平州志》记载有黑彝、白彝、鲁乌、干彝三大支系;其实黑白是彝族社会贵贱,地位高低之分,不是支系,州志载误。鲁乌今不存在,罗平境内彝族有窝普(俗称大黑彝)、纳色普(俗称小黑彝或白彝)、戈普(俗称干彝)。其中纳色普人口最多,3万余人。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俗,是最具特色,最富表现力的“土风舞”。罗平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在罗平彝族的传统婚俗中,有几条约定俗成的严格的规定:不与外族通婚;同宗不婚;严格的等级内婚(现在早已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姑舅表通婚优先;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决定终身,自由恋爱被视为离经叛道。除遵守上述规定外,繁复的婚姻程序还必须经历“提亲”、“许口”、“奠酒”、“过礼”、“出嫁”、“拜年”等几个环节,才能完成婚姻大事。繁文缛礼,世态人情,瑰异奇丽,别是一种风情。笔者通过对罗平彝族婚嫁文化习俗的研究,并透过其婚俗探寻其中的文化内涵,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罗平彝族的文化,促进民族融合。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把节视频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罗平彝族婚嫁习俗简介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个环节是提亲。男方经过访问、咨询,在初步确定了对象后,礼请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用红布封装一坛好酒,由媒人送到女方家,说明是某家某男求婚。女方家长接过酒坛,当场启封,饮一口,就请媒人打道回府,同意与否,不作任何表示。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预备作为牺牲的猪要先吆喝着从小门中走过,主人用木棍在猪头上敲击一下(“不敲头,祖宗不食”)再宰杀。很严格,一点都不能马虎。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五个环节是婚礼。由毕摩选择吉日良辰。婚期的前夜,新娘所居村寨的未婚女青年齐聚新娘房中,吟唱喜庆的歌谣以示祝贺。新娘则以哭唱的形式,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思,倾诉与父母、兄弟姐妹、乡亲邻里难舍难分的挚爱之情。新郎在迎亲前一天,在家设宴招待亲戚,举行挂红仪式。然后必须准备一匹马(忌用白马、花马),三五套新衣服,一只羊,由押礼先生,陪郎、随员二三十人组成迎亲队伍。马,供新娘乘骑;新衣服,交新娘充实陪嫁的箱柜;羊,是新郎供奉新娘父母、兄弟的礼物。新嫁娘梳妆打扮,穿戴齐整,穿着自己精心制做的新婚礼服——花边红色喜衣,红色喜帕(类似汉俗的盖头),披一件精工制作的羊毛披毡。若新娘出身富豪之家,凤冠霞帔,金簪玉佩、珠光宝气,总是要把箱箧中所拥有的尽其精华展示出来。清末民初的彝族才女安安氏有两句诗状写新嫁娘的装束:“双环交绾翠盘云,百褶横拖茜罗裙”。如之何华服美艳,光彩照人。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迎亲的队伍到新娘家,先在女方家供桌上点燃一对蜡烛、三柱清香,新郎三叩九拜女方祖先。还需给厨师礼品,迎亲队伍才能得到很好招待。席间新娘朋友和新郎朋友互抹花脸,以示祝贺,也是迎亲过程中驱邪避凶的传统方法。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早上发亲,先要“模箱柜”。新郎挑选的押礼先生走进新娘的房间,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跟着感觉走,伸开双手乱模。就这功夫,早已埋伏在暗处的双手糊着锅烟的姑娘们迅速出来,把锅烟往新郎及其随员的脸上涂抹,直到押礼先生准确地"摸"到了箱柜的位置,游戏才停止。而此时,新郎及其随员的脸均已涂上了横一道竖一道的漆黑的锅烟。尤其令人难堪的是,涂在脸上的锅烟不准擦洗,要一直保留到把新娘接到新郎家里才能洗去。想想,这是多么有趣的情景:花枝招展的新娘身边簇拥着衣冠整洁的送亲客,而大喜临门的新郎和他的随员们却一个个被锅烟涂抹得面目全非。当然,被抹了花脸的新郎是幸福的,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种幸福得面目全非的待遇。新娘伙伴们还会把迎亲的马辔头藏起来,然后,再向押礼先生索要钱来换回,一般五十、一百元、二百元不等,设置障碍以示新娘的尊贵。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亲的时候,新娘由兄长或弟弟背出家门,扶上马,喜乐吹奏;新娘的叔叔、舅舅、兄弟以及至亲中的男性,组成送亲队伍送新娘到夫家。要起程离娘家新娘开始放声大哭至村外二三里,诉说着自己对未来的担忧与告别少女时代的愁怨,伴随着锁喇吹“离娘调”,以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难舍之情。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迎亲队伍快到新郎家门外,要举行“退车马”仪式,即在门外放张桌子,桌上放装满粮食的半升斗,插三柱香,待新娘到,毕摩唱喜歌,念驱邪的咒语,放鞭炮,抛撒五谷、铜钱,以驱除迎亲途中的不祥之气物。然后新郎新娘双双进屋拜堂,入洞房,迎娶的仪式便告完成。婚后三天要回门,由女方家两位亲属来接,新娘新郎带上喜糖喜酒等礼物与送亲队伍一起返回新娘家,再答谢父母亲戚及新娘的伙伴们,然后新娘新郎在当天落日前返回男方家,婚礼才结束。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六个环节是拜年。彝族姑娘出嫁后,当年必须接回家过年,待到大年初二或初四新姑爷要来拜年,一同接回去。拜年连续三年,礼物要分送给女方家族亲戚,主要有烟酒、粑粑、糕、猪头、猪肉等。村里女方的伙伴们会向前来拜年的新姑爷泼水,以示洗去其身上的不洁与邪恶,现在渐成年轻人相互的戏耍取乐的游戏。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国后,罗平彝族传统婚俗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诸如民族内婚、姑舅表优先通婚、包办婚姻已不再是必须遵守的规定,但如“奠酒”、“烧鸡吃”、“泼水”、“摸箱柜”、“抹花脸”等极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习俗,在一些彝族聚居区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花会视频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罗平彝族婚嫁习俗中的文化内涵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指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从罗平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独特的颜色观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罗平彝族婚嫁习俗的提亲、许口和迎亲等环节中多见红色,如:用红布封装一坛好酒,新娘着红衣、红色喜帕(类似汉族的红盖头)。可以看出彝人对红的崇尚,另外,他们还崇尚黑色和黄色。三种颜色也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黑色表示尊贵和庄重;红色象征勇敢和热情;黄色代表美丽和光明。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罗平彝族的颜色观是有潜在的汉民族文化背景的。汉族也崇尚红色,只不过汉族认为红色代表吉祥、喜庆,而彝族认为红色象征勇敢、热情。以“黑白”两种颜色来命名彝族内部的的等级甚至族称也难免有汉文化的痕迹。黑者未经开化,是生蛮;而白者是已经开化之臣民,曰熟蛮。汉族在历史上政治经济多处于优势,拥有权力,于是把“贵白贱黑”的心态无意或有意地带进对彝族的称呼中。从处于优势地位的汉语出发,已开化的彝族为白彝,反之是黑彝。这种说法是与历代王朝的意识形态是相符合的。由此推之,历史文献上的“乌蛮”,“白蛮”的区分可能也是这种原因。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实,色彩对彝族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所不透。书法、绘画、摄影、包括文学创作,都离不开色彩表现与色彩审美。彝族传统民俗文化里面涵盖了很多色彩的要素。色彩与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相为连里,相得益彰。色彩真实直观地再现了彝族传统民俗文化,并为其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人们通过色彩去感知去再现彝族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或多个侧面。彝俗文化也为色彩涂抹了绮丽而愧丽的一笔,使色彩在纵深的领域都有了新的拓展。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浓厚的酒文化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酒,在彝族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于是,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自然成为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彝族酒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它在振奋精神、和谐关系、传播信息、征婚纳聘等方面,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高山峡谷间,彝族自身传统的万物有灵观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不时还主宰着人们的头脑,酒,就成为人们“通灵”的要件,在“驱邪”、“赶鬼”、人生礼仪、祭祖慰神,甚至下种收割、出门归家等方面,都少不了用酒。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酒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种类与制作、酒具、饮法、酒与人生仪礼等方面,特别是酒类与特别的酒具。从酒的制作工艺来分,有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几种。而其酒具除与其他民族一样使用玻璃、陶、瓷、金属等原料制成的外,还用牛角、羊角、木、竹等酒具,特别是罗平钟山彝族制作和使用的漆木酒具,堪称酒具珍宝,早已享誉县内外。酒具用特选的木材作料,有专门的师傅从事这一行业,酒具上施以黄、红、黑三色,器物有酒盘、酒壶、酒杯等,壶有鸟嘴壶、遍身壶、圆壶等多种,大小尺寸不等;杯有兽脚杯、鹰爪杯、雁爪杯等,过去彝族等级森严,酒具也因此有尊卑之分。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婚嫁的各个环节都少不了酒,可见酒在彝族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在饮食方面与汉族的差异性。这在彝族的“尔比”(相当于汉语的格言、谚语和警句)中有充分体现。如:“彝区是美酒,汉区是茶水”。酒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尤其特别,婚丧嫁娶、社会交往都离不开酒。“一个人值一匹马,一匹马值一杯酒”。在彝族社会不论多大的事情或纠纷,只要有美酒为媒介,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的茶道和茶文化更是举世闻名。“汉族再忙见肉就不忙,彝族再忙见酒就不忙”,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彝汉两个族群对饮食偏好的不同态度。彝族人可以豪饮美酒,在食肉方面特别讲究客气,绝对不可挑肥拣瘦。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然,彝族酒文化的独特性是与彝族地区的物产、彝族自身信仰、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因素共同促成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其糟粕逐渐淡化和消失,留下彝族烙印的是熠熠生辉的酒文化。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独特的马文化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浓郁的祖先崇拜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祀祖灵是彝族祖先崇拜的一个主要内容。人们认为父母的灵魂在阴间会受苦难而变得邪恶,而对生者造成危害,为使他们能够不受苦难之磨而保护和赐福于子孙后代,不致变成野鬼来“克人”,其子孙总是怀着敬羡的心情,时常要对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一般来说,祭祀可分为平日祭祀,节日祭祀和超度祭祀三种。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节日祭祀意在祈求和欢宴祖先,与之共享节日之乐。以祈祖先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罗平州志》说:“祭以十二日十三日为期,植松树于门外,布松叶于屋顶,割鸡烧猪,修以醴酒,陈列地上,诵表经向罗拜焉”。火把节亦是一个重要的祭祖节。“六月二十四杀牲祭祖。夜以高竿缚火炬,以暗占岁亩丰。”祭献方法与过年旦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除宰牛羊之外,一些彝区还要采新荞,兴做荞粑、米饭供祭,以感谢祖先给子孙带来的新收获。罗平彝族古籍《神通大书》共30万字,不少内容都是追思祖先功德的经文及祈求祖先保佑的祷告,而且认为每一位彝族人死亡都须经过“指路”回到祖先身边。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祖先崇拜在罗平婚恋习俗中也表现出彝族对祖先的崇拜和对虎图腾两种特性。祖先崇拜在婚恋习俗中则表现为在“献酒”等环节,男方对女方祖宗的祭拜,在拜堂时,女方对男方家堂的祭拜。虎图腾对彝族文化心理有很深的影响,彝族人喜爱黑红黄三色都与虎皮纹饰有关,罗平彝族孩子降生后的衣着永远是虎头帽、虎头肚兜和虎头鞋。妇女的围腰上常纹着四方八虎图,老人则喜爱穿白方虎头鞋。罗平的“罗”就是老虎之意!彝族人对祖先崇拜就是虎图腾,虎就是祖先。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独特的性格特征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平彝族在性格上也具备所有彝族的共性——团结友善、热情好客、吃苦耐劳、勤劳朴实、开朗大方。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的婚俗中,只要一家办事,全村都齐心协力帮忙,这不仅反映出罗平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而且反映出罗平彝族的团结、友善。在献酒认亲礼仪跪拜女方亲人,拜堂跪拜男方亲人则反映出彝族社会道德中的重孝道,尊长者的礼俗。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绣花、缝衣、做鞋子是一个彝家妇女必备的才能,一家人的穿着是衡量一个妇女是否聪明能干的标志。为了掌握全套织绣工艺,彝家妇女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和泪水,才练就了这套好手艺。当你走进彝家山寨,就可以看到色彩纷呈的彝族服饰。这些特色明显的彝族服饰描龙绣凤,巧夺天工。一套完整的结婚礼服,要耗废姑娘的大量心血,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才能做好。这也反映出彝族妇女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独特性格。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婚期的前夜,新娘所居村寨的未婚女青年齐聚新娘房中,吟唱喜庆的歌谣以示祝贺。“摸箱柜”、“抹花脸”等环节都由女性来完成,这也可以看出彝族妇女开朗、大方。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森严的等级内婚制度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放以前,在罗平彝族的传统婚俗有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即黑彝不准与干彝、白彝通婚,干彝也不准与白彝通婚,姑舅表通婚优先。在土司统治区的人的眼里,“纳”(黑彝)地方的人野蛮,不开化,是不好的,和汉语所说的“生蛮”相吻合;而自己是开化的,靠近政府的,是好的,故强调白。而在“纳”地方的人的眼里,自己是正宗的彝族,是彝族中的贵族阶级,保留了彝族的传统,不屈服于政府势力,不想一味效仿汉族,而白彝是彝族中的平民,自然不能和黑彝人婚配。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说明在彝族的内部等级制度很严,同时彝族内部不同族群之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程度以及受汉文化影响上是不一样的,白彝经济发达、思想开明,受汉文化影响较大,而黑彝经济落后、思想保守,不太接受汉文化。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在罗平地区,虽有部分陈规陋习、愚腐观念尚还一时不能完全消亡,但大多数青年毕竟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婚姻幸福。尤其在城镇,彝族青年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已不再俯首听命于父母和家族,个人心中有了择偶的标准和对象,这可以说是彝族青年意识的初步觉醒和对理想婚姻的渴望追求。这有限的自主选择,比起以前的忍气吞声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比起50年代初老一辈城镇彝族所要顶住的压力也要轻松得多。目前在农村,绝大多数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实现仍然是很难的和有限的,只有当血统和门第令家族支持和父母满意时,子女的自主选择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否则很难实现缔结婚姻。因此,当前在农村中,尽管婚姻的权利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尽管多数人在父母和传统的压力下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选择配偶的权利,但毕竟己有一些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顽强地反抗不如意的包办婚姻了。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祭山视频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罗平彝族婚恋习俗的变化发展及意义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应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需要而产生,在中国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积淀”。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杂居,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婚俗上的某些共同性,也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民族特点,婚俗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风采。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随着国家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上保障年轻人恋爱婚姻自由制度的更加完善,有些婚俗已经逐步淘汰。如以前提亲,由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而现在已基本淘汰了这种落后的婚俗,罗平彝族青年大多用自由恋爱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配偶,如利用对山歌,跳舞等机会来谈情说爱。而且,配偶的选择也不再限制在本民族内了。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彝族缔结婚姻遵守国家颁布的《婚姻法》,对一些旧的风俗有所改进。这反映出,罗平彝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一些旧的婚恋习俗也随之淘汰,他们的素质有了提高。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平彝族的婚恋习俗,反映出罗平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彝族人的一些消极的文化心理和落后的观念,也反映出了这个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其它民族的融合,吸取了其它民族的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本民族的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逐步淘汰。但相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与时俱进,一些落后的习俗,观念也会被社会抛弃的。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罗平彝族的婚恋习俗的发展变化既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又有利于他们自身与时俱进,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互通互融,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以,对待罗平彝族文化要用取其精华、弃取糟粕,优秀的要继承,使之发扬光大,而对于那些荒涎、迷信、愚昧落后的思想,要明确并弃之,使之不会成为罗平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绊脚石。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罗平罗雄第三中学董来权lYw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THE END
1.瑶族喝什么酒:瑶族酿酒与泡酒秘方,探索瑶族的酒文化三、文化意义 普洱思酿酒的地方具有浓厚的茶文化,茶叶被视为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洱思作为中国传统饮品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意义。普洱思的传统酿酒工艺代代相传,融入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https://www.07358.com/jiemo/teadongtai/614512.html
2.中国民俗学四川诗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民族文化成为科学任务,把民众的传统文化,“未开化”民族的文化,都作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与发达的产物加以研究,推进了文化的发展。 3.当代民俗学的任务 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http://lm.cdjcc.edu.cn/zgms/contents/2579.html
3.茶与茶文化教案(通用6篇)《茶与茶文化》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一、探索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程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21h616s.html
4.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4.【多选题】第廿八回写冯紫英宴请宝玉、薛蟠等人,可谓《红楼梦》中酒文化的集中表现。在这次宴饮中出现哪些酒席特有名词,生动刻画了时人酒席上的各种风俗。 A. 酒令 B. 酒面 C. 酒头 D. 门杯 正确答案:酒令###酒面### 酒头###门杯 5.【单选题】以下哪道菜名是从古诗中得来。 A. 好逑汤 B. 合欢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666177.html
5.茶酒文化:隐·侠展览与书籍揭示茶与酒的深厚历史与文化意义酒和茶是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两种饮料。 “肠热如沸,茶不如酒;风韵如云,酒不如茶。酒为英雄,茶为隐。酒固而博大,茶亦有德。”陈继如在《茶洞晓虚》中的选材,不仅揭示了茶与酒在形式与内涵上的独特差异,更是隐喻了它们在中国文化中不同的角色与意义。 http://m.lvxingrensheng.com/h-nd-369640.html
6.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人们常说“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住宅文化”……实际上,茶本身并不是文化,茶叶就是一种树叶,但饮茶方式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妙玉雅饮”与“刘姥姥牛饮”,就体现了不同阶层的不同文化观念。酒本身不是文化,酒是通过生物化学酿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但饮酒方式有着特定的文化http://www.sass.cn/109002/30594.aspx
7.中国特色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论纲产业研究资讯中心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民族文化遗产资源各具特色,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内容。节庆文化产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酒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花文化产业、珠宝玉石文化产业、大型实景演出产业等都属于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就特在地域性、乡土味、民族性和工匠精神上。http://www.sx-ci.cn/zxzx/cyyj/content_14492
8.探寻成都茶叶特产:品种丰富,特色独具的产茶之都我们需要认识到全国特色产茶县的发展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及茶产业的发展都有关键的意义。我们需要加强各地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广优质茶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中国各省茶叶品种中,哪些县是全国特色产茶县?这个疑惑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实分析。我们可以熟悉各地茶叶的品种特点、寻找其所在的特色产茶县、理解其品质https://www.jqcom.cn/2024baiqi/teawenhua/173138.html
9.谈谈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精选5篇)并将它作为文章理解的切入点,在反思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后,调整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将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学生掌握了北京胡同与胡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除了胡同文化,还有很多文化现象日益被人们关注,比如茶文化,饮食文化,鞋文化,酒文化等,要求学生课后做https://www.1mishu.com/haowen/31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