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对中国人的农耕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
01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清明和冬至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立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心目里和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和极尽赞颂之情一样(人们把月亮和太阳神格化,编创出大量的神话传说就是最好的说明),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我们古代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呈现的状态以及我们人体内部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霜降,草木黄落;立秋,凉风至等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于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体系与其他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些民族的节日体系是以宗教人物或某些社会名人的纪念日作为核心而制定(当然在设置这些宗教节日时,有时也不得不考虑要“挂靠”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传统),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则主要是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
比如,我们中国人和月亮有着特别亲密的情感关系,我们的一些节日和地球视角月亮的圆缺有关,这在西方文化中是很少见的。上元、仲秋、除夕乃至人日、七月七、腊八、腊月二十三,我们都会联系到月亮的状态。中国人对月亮的这种特殊的情感,是把月球这个天体看成与人间世界雷同的一个所在。那里有巍峨的建筑——广寒宫,那里有神圣的植物———砍不倒的桂树,那里有可爱的动物———捣药的白兔,那里有从人间飞到天上、升格为神的嫦娥、吴刚,那里是人间的缩影,人间的美化。
对于月亮这样一个天体,我们一往情深,月亮成为我们象征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我们依据这一象征,纪念和庆祝着一系列重要节日,月望的元宵节、中秋节,月半弦的七夕和腊月廿三,月朔的除夕和大年初一,等等。我们的这一节日体系,已经化为我们民族文化灵魂的一部分,也成为我们民俗传统根基的一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思亲,没有亲,六亲不认,无朋无友,不爱社群,不爱家乡,民族将何在?国家将何在?民族性,是节日的本质品格之一。
02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
春季,许多地方有迎春、鞭春、唱春、拜春等仪式活动,祭祀春神,开始农事。立夏,在杭州一带,有吃乌米饭、登高等传统活动,旨在强身健体。立秋,湘西花垣苗乡庆祝“赶秋节”,人们举行仪式,唱苗歌、打苗鼓,共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了“霜降”节气,在广西一些地方,则有“壮族霜降节”,举行仪式欢庆丰收,感谢天地自然的恩赐。
俗话说,“冬至大于年”。冬至时节,浙江三门等地向有祭冬习俗。社区民众举行祭天祭祖仪式,庄严而隆重。感恩社会,敦睦族亲。三门祭冬习俗,千百年来,连绵不断,延续至今。
顺天应时,循时而动,融入了中国人道法自然、崇尚和谐、珍视生命的民族精神。人们为了便于记忆,还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03
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
其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它是我们在面对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自然对话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非常精细的、科学的认知方法,是我们对于自然认知和实践的记录手段。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二十四节气显然是一种具有特定科学内涵、具有重大借鉴意义的创造,这是在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可以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很好的典型范例。
二十四节气设置的深层寓意和功能,在于调整我们人类群体同自然的关系,就拿清明节和端午节来说吧: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清明节这一节气成为人们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节日。清明在春分后的第十五天,是其后的第一个节气。阳春三月,万物萌生,天气清静而明洁,一切生物(植物、动物也包括人),萌发出强烈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有“少女游春”等等说法。踏青、春游,同时祭扫,是其相当普遍的节俗。直到今天,国内许多民族尚存有三月三歌墟和男女交谊之类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夏历,它使清明这一节气与大自然之间有了亲和呼应关系。
再说端午节。四、五、六3个月为夏季,五月是仲夏之月。寅月为岁首(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五月即午月。午月午日,故曰“重午”、“重五”。午月午日午时(12时),日在中天,所以端午节又有“中天节”之称。是时阳气盛极,阴气初生,故又称“恶月”。在这危机潜伏的重要关节,当然要小心过渡、平顺过渡。邪气萌动,当须避之。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沐浴兰草汤、登高、采药、戴香包、系五彩线、龙船竞渡等,借助于艾、菖蒲、艾人、艾虎、艾旗、蒲剑、雄黄酒、朱砂等,以防五毒,以送瘟神。同样,也正有了夏历,端午节也告诉我们要与大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
二十四节气还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历代诗人围绕着二十四节气创造了无数广为人知、脍炙人口的佳作。广大民众也创造了无数内涵丰富的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