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行农历是德国传教士制定的吗?私家历史澎湃新闻

最近微博上有个帖子称:“中国现行的农历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编著的。”此帖一出,立即引起数千次的转发和讨论。不过也有网友指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目前我们使用的农历是1929年修订的《紫金历》,而并不是汤若望修订的《时宪历》。抛开这点不谈,本文仅就我国农历的历史流变和传教士在中国天文历法领域所做的贡献做一简要回顾。

从天文到历法

如今我们将“天文、历法”两个词合用,其实它们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所谓天文,指的是天象,也就是日月星辰在天幕上有规律的运动现象。而历法,则是人为根据天时,调配生产生活作息的一套法则。人们可以从天文(天象变动)中推算出历法,反过来,一套正确的历法必然可以准确无误地预报天文现象(比如日、月食等)。

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为主导的国家,从夏、商、周时期,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先民们就已经尝试制定天文历,就是所谓的“三正历”。但这种“历”非常不准确,直到战国时期,人们才根据一回归年为356又1/4天的发现,创制出了真正的历法——《四分历》。

《四分历》在此后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所以顾炎武在《日知录天文》中有“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的说法。但是我们知道,《四分历》所推算的一回归年的数据与理论值误差颇大,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自然就出现了误报日、月食的问题。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对四分历做了一次大的调整,新版的历法称为《太初历》。《太初历》基本确立了中国历法的体系。

此后,历朝历代又多次修订历法(改历),但对于中国历学史来说,意义最重大的改历,是唐代《大衍历》、元代《授时历》以及明代《崇祯历》。这三次改历都与外来文化有直接的关系。

三次改历与外来文化

发源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把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天文艺术和科学知识都一并传到了中国。隋唐之际,多位印度天文家在朝廷的司天监供职。开元年间,印度高僧善无畏来到长安后,在传播密宗的同时,又传授印度天文历法。而《大衍历》的编修人僧一行就是善无畏的学生。

元朝时,蒙古人三次西征使得大批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进入中国,伊斯兰天文历法也随之在中国生根发芽。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立“西域星历司”,招聘阿拉伯天文历法家任事。他们编制了《万年历》,创制“西域仪象”,提高了天文观测的精密度。至元八年,元朝在上都建立“回回司文台”,主持观测、编制历书,并在这里藏有包括托勒密《天文学大成》、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在内的多种天文书籍,使之成为研究和传播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中心。

在此基础上,郭守敬等人修订了新的历法——《授时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第二座高峰,它的修订是建立在当时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和多年比较准确的天文数据的基础上的,因而所定的一回归年的长度365.2425日,只和理论值有微小的误差。

明代在《授时历》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制定了《大统历》。而到了明末,《大统历》颁行已久,产生了较大误差,钦天监预报的日月食“往往不验”,如何修订出更准确的历法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可当时缺乏像郭守敬那样的天文人才,直到一批传教士的出现,才给中国带来了欧洲先进的天文知识。

当时,利玛窦、熊三拔、汤若望、庞迪我等传教士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中国官员结交为好友。在这些中国官员的支持下,1611年明廷让庞迪我、熊三拔等参与修订历法(《崇祯新历》)。可是明末社会动荡,历书尚未完成,明朝就灭亡了。直至满人在北京建立了清朝政府,传教士汤若望才上书清政府要求继续修订历法,这才有了《时宪历》。

汤若望、《时宪历》与“天算案”

清王朝建立以后,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两次向朝廷上书修改历法,还请求清廷派人检验他推测的日食是否准确,希望借此“推销”传教士用“西洋新法”所制的历书。

顺治元年八月丙辰,大学士冯铨和钦天监的官员对当天的朔日食进行实地观测,结果汤若望的预测准确无误,而使用《大统历》、《回回历》所推算的结果都有误差。于是,清朝决定采用汤若望所献的新历,这就是《时宪历》。

好景不长,1661年顺治帝因病去世,年仅6岁的康熙即位。4位辅政大臣把持了朝政,特别是守旧派大臣鳌拜上台后,提出了“率祖制、复旧章”的政见,废除了清政府入关以来的多项政策,传教士所定新历也卷入其中。

中国的天文历法自古以来就与统治阶级的意志密不可分。自周朝以来,讲究“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天文历法向来被视为王权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和象征,所以天文历法从来为官府独掌,民间不得私习。采用什么样的历法,不仅是科学领域的问题,也是政治领域的问题。

以鳌拜为首的守旧派不懂得天文历法的原理,但新历法代表的是新的政治风向,而这就是鳌拜要反对的。同时,清廷中有很多反对基督教的儒家官吏和因使用新历法以后被裁汰掉的失意官吏,他们联合起来对汤若望等人提出控告,一场天文历法之争很快就变成了一场政治案件,这就是“天算案”。

提出控告的一方心里清楚,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是无法取得胜利的。于是他们采用的是政治攻击的手段,他们攻击汤若望的历法只有200年,意思是清王朝只有200年的国运,还捏造外国人已经在澳门屯兵数万,准备夺取清朝的江山。

整个“天算案”经过了三次庭审,在鳌拜掌权的政治背景下,审讯结果早已拟定好了。守旧派集团试图将汤若望和支持西方历法的官员凌迟处死,后因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太后)干涉,他们才得以赦免。但是汤若望在钦天监的职务被免除,《时宪历》被废。

可是天象并不因为人间的政治斗争而变化,《时宪历》被废以后,清政府就再也算不准天时了。直到康熙帝扳倒了鳌拜,才重新恢复《时宪历》。至高宗朝,为避乾隆皇帝弘历的讳,将《时宪历》改名《时宪书》。

对传教士引入天文学的评价

明末清初的传教士来华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是为了赢得中国最高统治者和社会的赞许和承认,从而进一步传播天主教。

利玛窦曾说:“如果能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可以把我们的历法由我翻译成中文,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获得中国人的尊敬。”另一位传教士邓玉函在写往欧洲的信中称:“我极希望从伽利略先生处,……得到来自他新观察中的关于日、月交食的推算……因为它对我们革新旧历有着急迫的必要性。如果要寻找一个合法的、可以作为我们在中国存在的理由,借此让他们不把我们驱赶出这个国度,这就是唯一的理由。”

因此,我们在评价传教士来华传播天文学时,不能抛开这个动机。一厢情愿地美化传教士向中国传播天文学,认为汤若望们不远万里把欧洲科学技术传播给中国完全是出于为中国老百姓服务,显然是不客观的。

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方天文学由“古代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进化的阶段,他们已经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成果介绍到了中国。总之,利玛窦、汤若望们的历史功绩是不能轻易抹杀的。

参考文献:

1、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郑慧生:《认星识历——古代天文历法初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史继忠:《外来文化与中国历史上三次重大改历》,《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3期。

4、林健:《西方近代科学传来中国后的一场斗争——清初汤若望和杨光先关于天文历法的论争》,《历史研究》1980年02期。

5、江晓原:《论耶稣会士没有阻扰哥白尼学说在华传播——西方天文学早期在华传播至再评价》,《学术月刊》2004年12期。

6、赵德宇:《耶稣会士传入天文学辨》,《历史教学》2004年07期。

THE END
1.中国农历年份,rpa,机器人,自动化日历网万年历_日历网1 天前?·?日历网提供的万年历主要包含万年历查询表,万年历1900-2099年日历,还有一些相关查询,如:阴阳历转换,生辰八字查询,生日查星座等功能。更多内容请查看https://www.rili.com.cn/wannianli/ 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得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https://wdlinux.cn/html/zonghe/20241128/20015.html
2.万年历阳历农历 相隔天数计算器 起始日期: 结束日期: 生日查星座 阳历农历 阴阳历转换 阳历农历 万年历1900~2099年日历表 1900~1909 1900年日历表1901年日历表1902年日历表1903年日历表1904年日历表 1905年日历表1906年日历表1907年日历表1908年日历表1909年日历表 https://www.rili.com.cn/wannianli/haorizi/banjia/2046/10/
3.农历转换农历 十一月大 初一日甲辰年 乙亥月 己亥日 壬申时回历(伊斯兰历)1446年5月29日 朔14:21 公元年月大 公元2024年 农历甲辰年(龙年)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十一月大 2初二 3初三 4初四 5初五 6大雪 7初七 8初八 9初九 10初十 11十一 12十二 13十三 14十四 15○十五 16十六 17十七 18十八 19https://www.gcti.edu.cn/time/Cal.htm
4.万年历万年历,农历; 阳历; 月历; 节日; 时区; 节气; 八字; 干支; 生肖,春节,火车票,购票日历, gregorian solar; chinese lunar; calendar;https://hao.360.cn/rili/?utm_source=518dmj.com
5.万年历查询日历查询农历查询农历日历老黄历万年历表万年历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体阳历与阴历的日期的年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询使用。万年只是一种象征,表示时间跨度大。 提供1900年至2100年的所有年份阴历阳历对照万年历。 农历是中国目前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https://tool.365jz.com/day.html
6.中国历法秦朝历法一个月几天农历,是中华传统阴阳历,自从中国于1912年采用格里历起,也视为旧历。 儒略历,在曾经通用之的国家地区,是之于新历格里历的旧历。 天保历(ja:天保暦),是日本最后的阴阳历,自从1873年采用格里历起,也视为旧历(ja:旧暦)。 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https://blog.csdn.net/welcomejzh/article/details/3518813
7.农历阳历转换阴历转公历查询阴历阳历换算农历公历与阴历阳历 历法小知识: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周期,谓之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全球公用,故亦称为公历。阳历即是公历。 中国传统的历法自夏朝始,称为夏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月亮号为太阴,故谓之太阴历,简称为阴历。由于阴历的一年只有354天,少于太阳回归年的365天,所以夏https://www.buyiju.com/cha/yyl.asp
8.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农历和阴历的区别一般来说,农历指的是阴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其实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农历也称夏历,相传我们的祖先在夏代就使用这种历法。以干支记年,以月相周期来定月,这点与阴历相同;设置24节气反映季节变化,这点与阳历有相似的特征,所以http://qt.ychedu.com/QTZY/616891.html
9.中国主要的历法及历法的发展耀星科普协会关于中国的历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当时已经形成了“夏历”的雏形。但也有国外学者认为夏朝未有出土古物作为依据,便不承认夏及更早的历史。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认为中国历法起源于殷商时期。 古代中国编制历法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指导农业生产,这或许是中国历法被称作农历的原因。除此之外,历法还使社会生活规范化、https://www.bokeyuan.net/3662.html
10.科学网—张启斌创立的中华太阳历介绍大衍答:中国目前使用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即以阴历为主,以干支历和24节气阳历为辅的一种历法,建国初叫夏历,文革时改称农历。 历法在中国古代的功能,除了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授时服务外,更要为王朝沟通天意,趋吉避凶。因此,日食、月食,以及各种异常天象的出现,常被看做是上天出示的警告。所谓“天垂象,示吉凶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26563
11.历法农历历法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在中国,农业向来是经济的命脉,而农业依赖历法以计算季节的更替,因此中国采用的历法又称为农历。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农历是涵盖月球运行规律及太阳位置变化的阴阳历。 https://my.weather.gov.hk/sc/gts/time/calendarinfo.htm
12.文化与传承——古代历法历法 公历,即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阳历。阳历是太阳历的另一种说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与月相无关。公历为西方的历法,非中国所创。中国从辛亥革命后采用格里高利历,故又名曰“国历”。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 农历 历法 https://www.hbdfxy.cn/traffic/detail/36/36/7455
13.公历农历对照表万年历吉凶日(万年历:公历农历对照表及吉凶日查询万年历,顾名思义,是指可以查询多年日期信息的一种历法工具。万年历上不仅有公历农历对照表,而且还可以查询一些重要的吉凶日信息,比如节假日、黄道吉日、黑黄道日等。万年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 如何使用万年历查询吉凶日 http://www.hctjq.com/sheji/3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