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法巨著《夏历谱》出版普惠大众融通世界魅力城乡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报道)—部普惠大众,融通世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长篇巨著《夏历谱》近日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2706千字,长达771页,该书作者王邦良,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历法研究者,一位70多岁的古稀老人,潜心钻研二十多年编写了的一部代表着华夏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鸿篇巨著,以天衣无缝的精度向世人展示了华夏传统文化的无穷奥秘和智慧。

中国古代历法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天文学最高成就的体现,作为其重要载体的日历,其编制不仅是古代历法时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直接反映,更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先贤智慧与创造的充分展现。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历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历谱》上起公元前7805年,下讫公元6865年,共14670年,是目前所见记日时段最长的日历。全书共四个部分。“甲编”为“诸历资料汇总表”,编制了公元前7805年至公元6865年公历、夏历、太阴历、儒略历制历资料汇总表。“乙编”为“夏历、太阴历、公历、儒略历日历模块”,以模块化、模型化表格,展示了上述四历的模号和干支序号。通过甲编和乙编的互动查找,可查得公元前7805年至公元6865年每年夏历纪年干支和日历以及年首日对应的公历、儒略历和太阴历年、月、日,还可查得公历、儒略历及太阴历每年月日干支的儒略天数和值日二十八宿(含星期),也可查得二十四节气的大概日期。

“丙编”为“月朔干支三历辨正表”,编制了公元前1385年腊月至公元2052年腊月共3437年的月朔干支;表中“张”指张培瑜先生,“董”指董作宾先生,他们都是当代历法大家,入编是为了与本书的计时系统互相参考验证。

“丙编”同时编制了“秦至汉初月朔干支比对表”和“秦至汉初日历比对表”,两表集合了古今历法家对秦至汉初时段(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104年)月朔干支的定位和判断,试图揭开秦至汉初年首十月的谜底,否定太初元年前一年即公元前105年冬月月朔和冬至同为甲子日的错误(目前应为“癸亥日”)。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秦至汉初年首以夏历年的月日定位,比一般典籍中所示的纪年要提前一年。构建了一个完整独立的置闰系统《夏历谱》在实际演绎中,发现了“十九年置闰法”(“默冬法”)的不足和“四分历”的误差,把冬至节气所在月定为夏历冬月即十一月,用“334年123闰”的置闰方法,使长达万年以上的日历编制从可能变为现实,使中国古代历法平朔、平气法通过系统化编制达到“通今贯古、以今准古、中西融通”的目的,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独立的置闰系统。

展示了现代科技在日历编制中的充分运用《夏历谱》以数据表格独特的方法制表,把浩繁的日历从几米高的文稿和二亿以上的字节,以模块化的设计、数字化的技术,用“模块”“模型”的极简形式表示出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展示了现代科技在日历编制中的充分运用。此外,使用一键敲定技巧编制的“《夏历谱》6048月月球运行轨迹模型图”,对50万年的日历做精度校正,其误差仅在一天之内。可见,该图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更体现了数学的神奇魅力。统一了夏历月序《夏历谱》采用全球通用公历公元纪年法和夏历干支纪年法,以夏历正月建寅之月为夏历年首月,以含冬至节气的建子之月为冬月即十一月,统一了夏历月序。

本书夏历起始点为公元1976年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976年元月31日;采用的回归年数据为每年365.24219879天,回归月数据为每月29.53058867天。回归月以6048月178601天为一个周期,无限循环,可在50万年内不调整。

开辟了秦至汉初历法研究的新途径《夏历谱》以“秦袭周历”为探索路径,发现以周历十月为秦至汉初年首十月时,当代历法名家研究的秦至汉初月朔干支与天象几近吻合;若以夏历(正月建寅)十月为秦至汉初历法年首月朔干支,就会造成中国古代历法出现一段既不合天象、又无法复原的时段,就会出现如司马迁所说的“历纪废坏”。这一发现,将会有效解决秦至汉初历法的诸多纷争,并为秦至汉初历法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总之,《夏历谱》基本上建立了一套长时段的计时系统,并非“越俎代庖”代替现代农历,而是让古老文明对接现实并找到“打开方式”,普惠大众,融通世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王邦良发现,“虽然目前国际上通用公历,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公元1582年10月15日之前公历的使用还很混乱,有人用儒略历,有人很早就使用公历,这还不包含各民族、各地区和各国特色的各种‘历’。”在苦寻一本“完美”的历典未果之后,王邦良萌生了一个念头:编著一部长时段的、精确的“公历”和与“公历”相媲美的符合月球运行规律的“月历”,一部通今贯古、考往验来的“万年历”。

王邦良说,“虽然千百年来无数历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试图复原上古历法,但是由于受时代条件的制约,断断续续的各种名家历表,虽然满足了不同时期的需求,但对于严谨的科学和现代标准来讲,‘历’史不容有一天的误差,历史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历’史之上,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编著一本‘万年历’的原由之一。”

作者:王邦良编著字数:2706千版次:2023年8月第1版印次:2023年8月第1次印刷书号:ISBN978-7-311-06522-5定价:499.00元

THE END
1.中国农历年份,rpa,机器人,自动化日历网万年历_日历网1 天前?·?日历网提供的万年历主要包含万年历查询表,万年历1900-2099年日历,还有一些相关查询,如:阴阳历转换,生辰八字查询,生日查星座等功能。更多内容请查看https://www.rili.com.cn/wannianli/ 至此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历——汉历(农历)所采用得干支纪年方法,与皇帝年号纪年一样以新年https://wdlinux.cn/html/zonghe/20241128/20015.html
2.万年历阳历农历 相隔天数计算器 起始日期: 结束日期: 生日查星座 阳历农历 阴阳历转换 阳历农历 万年历1900~2099年日历表 1900~1909 1900年日历表1901年日历表1902年日历表1903年日历表1904年日历表 1905年日历表1906年日历表1907年日历表1908年日历表1909年日历表 https://www.rili.com.cn/wannianli/haorizi/banjia/2046/10/
3.农历转换农历 十一月大 初一日甲辰年 乙亥月 己亥日 壬申时回历(伊斯兰历)1446年5月29日 朔14:21 公元年月大 公元2024年 农历甲辰年(龙年)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十一月大 2初二 3初三 4初四 5初五 6大雪 7初七 8初八 9初九 10初十 11十一 12十二 13十三 14十四 15○十五 16十六 17十七 18十八 19https://www.gcti.edu.cn/time/Cal.htm
4.万年历万年历,农历; 阳历; 月历; 节日; 时区; 节气; 八字; 干支; 生肖,春节,火车票,购票日历, gregorian solar; chinese lunar; calendar;https://hao.360.cn/rili/?utm_source=518dmj.com
5.万年历查询日历查询农历查询农历日历老黄历万年历表万年历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体阳历与阴历的日期的年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询使用。万年只是一种象征,表示时间跨度大。 提供1900年至2100年的所有年份阴历阳历对照万年历。 农历是中国目前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https://tool.365jz.com/day.html
6.中国历法秦朝历法一个月几天农历,是中华传统阴阳历,自从中国于1912年采用格里历起,也视为旧历。 儒略历,在曾经通用之的国家地区,是之于新历格里历的旧历。 天保历(ja:天保暦),是日本最后的阴阳历,自从1873年采用格里历起,也视为旧历(ja:旧暦)。 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https://blog.csdn.net/welcomejzh/article/details/3518813
7.农历阳历转换阴历转公历查询阴历阳历换算农历公历与阴历阳历 历法小知识:国际通用的历法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为周期,谓之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全球公用,故亦称为公历。阳历即是公历。 中国传统的历法自夏朝始,称为夏历,是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月亮号为太阴,故谓之太阴历,简称为阴历。由于阴历的一年只有354天,少于太阳回归年的365天,所以夏https://www.buyiju.com/cha/yyl.asp
8.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农历和阴历的区别一般来说,农历指的是阴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其实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农历也称夏历,相传我们的祖先在夏代就使用这种历法。以干支记年,以月相周期来定月,这点与阴历相同;设置24节气反映季节变化,这点与阳历有相似的特征,所以http://qt.ychedu.com/QTZY/616891.html
9.中国主要的历法及历法的发展耀星科普协会关于中国的历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当时已经形成了“夏历”的雏形。但也有国外学者认为夏朝未有出土古物作为依据,便不承认夏及更早的历史。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认为中国历法起源于殷商时期。 古代中国编制历法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指导农业生产,这或许是中国历法被称作农历的原因。除此之外,历法还使社会生活规范化、https://www.bokeyuan.net/3662.html
10.科学网—张启斌创立的中华太阳历介绍大衍答:中国目前使用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即以阴历为主,以干支历和24节气阳历为辅的一种历法,建国初叫夏历,文革时改称农历。 历法在中国古代的功能,除了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授时服务外,更要为王朝沟通天意,趋吉避凶。因此,日食、月食,以及各种异常天象的出现,常被看做是上天出示的警告。所谓“天垂象,示吉凶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226563
11.历法农历历法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在中国,农业向来是经济的命脉,而农业依赖历法以计算季节的更替,因此中国采用的历法又称为农历。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农历是涵盖月球运行规律及太阳位置变化的阴阳历。 https://my.weather.gov.hk/sc/gts/time/calendarinfo.htm
12.文化与传承——古代历法历法 公历,即为格里高利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是阳历。阳历是太阳历的另一种说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有关,与月相无关。公历为西方的历法,非中国所创。中国从辛亥革命后采用格里高利历,故又名曰“国历”。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 农历 历法 https://www.hbdfxy.cn/traffic/detail/36/36/7455
13.公历农历对照表万年历吉凶日(万年历:公历农历对照表及吉凶日查询万年历,顾名思义,是指可以查询多年日期信息的一种历法工具。万年历上不仅有公历农历对照表,而且还可以查询一些重要的吉凶日信息,比如节假日、黄道吉日、黑黄道日等。万年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 如何使用万年历查询吉凶日 http://www.hctjq.com/sheji/3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