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大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注释:

总叙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同‘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此处引用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黄香的典故)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批评我们,埋怨我们,或者恶声恶气,厌恶我们,憎恨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动刀动枪杀害我们,还能对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难能可贵。(当然,父母打自己,甚或要动刀动枪杀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远远的躲开,跑掉,以免让父母背上不慈杀女弑子的坏名声。)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真,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fèn]自泯[mǐn]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立行走;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20、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

2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22、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行礼;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释】如果遇见长辈时,自己是骑马或乘车,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应该坐着。具体是长辈坐下前,晚辈不应该先坐;大家都坐着的时候,长辈站起来时,晚辈也应该站起来;大家都坐着的时候,又一个长辈进来了,晚辈也应该立即站起来,以示尊敬。长辈坐定以后,晚辈应该等长辈示意自己坐下时,才可以坐;

25、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跟前与尊长说话,或者在尊长跟前与别人说话,应该低声细气,不应该咋咋呼呼;但声音太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尊长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该站起来回答,而且应该注视聆听,不应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解释】对待父辈祖辈,如养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长辈,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兄辈,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长,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同胞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2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30、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32、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解释】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33、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更不要过分追求奢华;

34、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解释】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解释】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38、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解释】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解释】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

40、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僻怪事,不要好奇过问;

41、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解释】想用别人的物品,应该明明白白向人请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没有询问主人意愿,或者问了却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应该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45、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46、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解释】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47、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解释】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48、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解释】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49、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解释】对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许诺;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50、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解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51、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解释】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短处;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5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解释】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53、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解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54、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解释】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

55、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解释】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56、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解释】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57、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解释】听到他人称赞自己,唯恐过誉;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58、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解释】不是存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59、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解释】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泛爱众

60、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解释】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61、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

6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内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财商;

6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64、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纵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65、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66、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的隐私,切记不要去宣扬;

67、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68、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解释】宣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69、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70、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71、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72、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73、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解释】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74、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而亲仁

75、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解释】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76、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解释】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察色献媚;

77、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解释】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78、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解释】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余力学文

79、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解释】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80、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解释】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81、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解释】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82、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解释】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83、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解释】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84、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解释】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85、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解释】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86、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解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87、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解释】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88、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89、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解释】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90、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释】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扩展:

弟子规解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易解: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解读: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THE END
1.书单延伸阅读(进化的故事)书评自然演化的奇迹 动物之眼 7.6 格奥尔格·格莱泽 汉斯·F. 保卢斯 / 2019 / 人民邮电出版社 71、安德鲁·帕克《一眨眼的工夫:视觉如何开启进化的大爆炸》(Andrew Parker, In the Blink of an Eye: How Vision Kick-Started the Big Bangof Evolution, 2nd revised ed.,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2016) 第一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133945/
2.头解释头拼音头造句黄伟文2、这次科展,我们以废物利用为主题,出奇制胜地赢得头奖。3、白石昊闻言,转悲为喜,像小鸡啄米似的猛点头。4、止戈老急急和快乐山人坐到船头舱板上,轻声对柳如风道:“你和小童到舱里去。5、1915年,21岁的陈孟元遵父母之命回 https://www.chazidian.com/zuci-254748/
3.中播网——中传2022年初试真题及参考答案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D.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3.《涉江采美蓉》是产生于汉代的文人五言诗。下列对诗句相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 http://www.byzc.com/news/24021.html
4.辛金辛未日柱男命三命通会精论解析详解三命通会论命详细解释自重;苦学技艺,学有工夫之命。女人育养,中平之命运。戊戌日柱,宜择癸卯日主为配,在已火岁运中见遇,以属兔者宜。对于出生日柱是戊戌日的人,在性格上他们是一个很善良,为人很忠厚老实的人,很多时候其实他们都是一个不善于表达,但善于思考的人,生活中他们其实是一个看上去不易亲近人。在婚姻中与他们Zui般配的http://dongguan.11467.com/info/29027647.htm
5.天使期刊中的問題(二)在另一处又说:『凡曾过着与上帝最亲近之生活的人,凡宁愿牺牲性命而不肯故意犯一件错行的人,凡曾蒙上帝赋以神圣亮光与能力的人,都承认他们的本性是有罪的。他们既不靠肉体,也不声称自己为义,而完全仰赖基督的义。……我们应当知道惟有在基督里面,我们才得以满足,也当以使徒如下的自白作为我们的自白:「我也http://www.godsword77.net/XJC69.htm
6.凝命的解释凝命的意思汉典“凝命”词语的解释凝命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凝命 nínɡ mìnɡ 谓使教令严整。《易·鼎》:“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王弼 注:“凝者,严整之貌也……凝命者,以成教命之严也。”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赋以一字见工夫》:“ 郭昌明 首冠《宜春赋》曰:重明丽正化天下。第三隔云:‘德增日日之新https://www.zdic.net/hans/%E5%87%9D%E5%91%BD
7.一个生命论诗学范例的解读——中国诗学精神探源又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王夫之用“形者质也”、“象者文也”加以解释⒆,意谓“形”属于事物实体,“象”却是一种显现,“形”实而“象”虚,两者不能等同。确乎如此,诗中之“象”更是一种虚拟的显现,不过不限于形体的显现,乃重在生命的显现,其功能是要在诗歌作品里展呈作为人的生命体验的“https://www.sass.org.cn/2004/0402/c1203a21525/page.htm
8.基督徒成长的ABC经文的解释 「直跑」在希腊文是dioko,意指「追求、追逐、一直跑」。它被形象化地用作描绘一人於比赛中迅速敏捷地跑向目的以夺得奖品。此动词是「连续动作的现在式」,显示这追求要成为信徒每天生命的模式。 「标竿」在希腊文是skopos,意指一个观察者、一个监视者、或是定睛望著的距离标竿、人目光中之目的或尽头http://bible.org/foreign/chinese/abc/abc-12-ChineseGB.htm
9.浅谈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8篇(全文)之变》,讲述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税的取消,农村基层政权将会发生的变 化,政策性比较强,属于趋势性报道。 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委员会设立了两个新奖项:解释性新闻奖和调查性新 闻奖,这被学界认为是深度报道学术地位的最终确立。深度报道在中国改革开放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y2aj2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