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项羽是怎么评价的?司马迁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司马迁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史记》为现在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鸿儒大家,历史大事。而所有的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评判,也正是因为司马迁这种精神,也间接的导致了他后期的命运。

司马迁对项羽是怎么评价的

司马迁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却首先以文学家的身份进入我的视野。在《中国文学史》中,司马迁占据了近二十个页码,与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们比肩。司马迁自己可能绝难想象到,他会出现在两千年后的文学史里,并处于崇高的位置。司马迁能进入文学史,不在于语言有多华丽,技巧有多高超,而在于他的《史记》及他本人的遭遇,最好地阐释了关于生死、成败、人性、命运、苦难等最重要的人生命题。

人们常说,项羽是失败者,但他是英雄;刘邦是成功者,但他是流氓。这样的评价是起源于司马迁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仅用了一百多个字,就把刘邦的形象“搞垮”了。他写了两个细节,一个是有一次刘邦作战失败,被楚军追赶,为了跑得快,刘邦竟然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推下了车。车夫看不下去,就把孩子又抱上了车。跑了一阵,刘邦又将孩子推下了车,“如是者三”;另一个细节是,项羽与刘邦作战,粮草快完了,但刘邦坚守不出,要拖垮项羽。项羽急了,把刘邦的父亲带到了阵前,吓唬刘邦说,你再不应战,我就把你爸煮了吃。没想到刘邦说,我曾跟你结拜过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杀,“则幸分我一杯羹”。有了这两个细节,刘邦从此成为道德的矮子。把当朝的开国之君写成这样一副嘴脸,在历史上似乎只有司马迁。

司马迁对吕后的残暴也不放过。当吕后将戚夫人砍断手足、挖去双眼、熏聋耳朵做成“人彘”时,司马迁借吕后儿子的口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写这五个字,是需要勇气的,它字字千钧,非一般封建正统的史学家所能扛得起来的。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他手中之笔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统治阶级,不属于被写的人,甚至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正义和公理。司马迁站在历史的巅峰上俯视一切,他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人。从这个角度说,司马迁是孤独的。他理解项羽、荆柯、孔子、屈原、陈胜、李陵,但在那个时代,没人能理解他。

司马迁具有鲜明的陕西人的性格:深沉、坚定、固执、倔强,外表文弱而内心强大。受刑后的司马迁,表面上也许服帖了,但内心更加顽强了。他没有被洗脑,至死保持着一个良史的品格。有人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讽刺,但司马迁的历史超越了时代。两千年后,与现代人比,从许多方面来看,司马迁的境界并不落后。汉武帝能决定司马迁的命运,但汉武帝只能决定一个时代的人的命运,而司马迁却影响了无数时代人的心理历程。

司马迁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生长在西汉武帝时代,曾任太史令,因为李陵降匈奴事辩护而触犯武帝忌讳,遭受腐刑。被刑后,他怀着极大的悲愤和憎恨的心情,坚持完成了50万言的历史巨着——《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展示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西汉武帝时代的3000年的历史画卷。《史记》问世以后,历代都有专门研究《史记》和研究司马迁的学者,国外也不断涌现研究《史记》的专家。

可是对于司马迁的卒年和死因这个问题,由于史料的缺乏,始终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正史中未载司马迁卒年,有人认为这是司马迁善终的证明,也有人认为这恰恰说明司马迁死得不明不白,大有疑问。《史记。集解》引东汉学者卫宏《汉旧仪注》云:“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李陵降匈奴,故下蚕室。有怨言,下狱死。”葛洪《西京杂记》也有相类似的记载。有人据此认为司马迁是因作《报任安书》而死的,且死在作《报任安书》的当年。(据王国维考证《报任安书》作于太初四年)郭沫苦认为司马迁下狱的事世上必有流传,故卫宏、葛洪均笔之于书。

卫宏和葛洪都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大学问家,不会无中生有,歪曲事实。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中叹息“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悲其“既陷极刑”(指腐刑)之后,又不“能自保其身”,这说明司马迁不是自然之死。桓宽《盐铁论。周秦篇》文学(读书人)所言:“……一日下蚕室,创未廖,宿卫人主,出入宫殿,得由受俸禄,食大官享赐,身以尊荣,妻子获其饶;故或载卿相之列,就刀锯而不见闵(悯)。”盐铁会议召开于西汉昭帝始元六年,离司马迁生活年代相去不远,《汉书》载司马迁被刑之后,又“尊宠任职”,为中书令(皇帝的御用秘书),可说是“载卿相之列”。

郭沫若认为《盐铁论。周秦篇》中的既“下蚕室”而后又“就刀锯”,就是暗指司马迁的再度下狱致死之事。

对此,有的学者则提出异议。目前尚存有关卫宏提及太史令和司马迁行事的记载,共有四条,经考证,至少有两条不符合史实,故卫宏说司马迁“下狱死”一事,殆不可信,至少也是孤证。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汉书》叹司马迁“既陷极刑”,不“能自保其身”,应当从古人的这种含义上来理解。《盐铁论。周秦篇》文学之言与司马迁根夺风马牛不相及,“下蚕室”之后又“就刀锯”,原意只是指一种刑罚所造成的社会不良风气,乃证明汉武帝严峻之治的无效,不能解释为司马迁两次下狱。

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可能死于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狱”。巫蛊案发于征和元年,身为治巫蛊使者的江充与卫太子有怨,恐武帝晏驾后为太子所诛,遂大开杀戒以借机剪除太子。太子杀江充后自杀,武帝穷治巫蛊之狱,转而穷治太子死之狱,一直到征和四年,前后死者达十几万,司马迁的好友任安,就是“巫蛊之狱”的殉难者之一。这场灾难,牵及到当时许多文武官员,司马迁恐怕也难以幸免。又据《史记》记事内容分析,太初四年至征和二年还有记事,征和一年后无记事,司马迁很可能是《汉书》所云“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的牺牲者。还有人主张司马迁死于武帝之后,西汉学者褚少孙曾说过“太史公记事,尽于孝武之事”,《史记》各篇里有汉世宗的谥号“武帝”。“武帝”系汉世宗刘彻死后,后人所追封,如司马迁死在武帝之前,怎么会知道这谥号呢有人考证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十一月,距武帝驾崩仅四年,从《报任安书》的内容来看,知道当时《史记》尚未全部完成,此后必有修整补辑,故涉及到武帝的地方,改称谥号,则不足为奇了。

总之,司马迁到底是“有怨言,下狱死”或是为“巫蛊之狱”所累及,还是平安地活到武帝之后,寿终正寝,目前尚无明文信史作据,有待于今后新史料的发现和人们的进一步研究。

THE END
1.项羽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自刎油画 小学时便读过李清照的那首诗,犹记得诗里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初识英雄血性;中学时历史课上再遇项羽,得知英雄非良王;一首《虞美人》才识英雄原是多情郎;《阿房宫赋》道尽项羽愚昧冲动残忍暴行;今日又看“秦时明月”秦苏苏版项羽,却是又爱又恨又疼又怜又发人沉思。https://www.jianshu.com/p/b4f7e1fcdff8
2.项羽与刘邦命运分析探索项羽与刘邦的命运是否与性格有关 *1. 你认为项羽的失败与他的性格有关吗? 有 没有 *2. 你认为刘邦的成功与他的性格有关吗? 有 没有 *3. 你认为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吗? 有 没有 *4. 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多选题】 当时的政治环境 得民心与否 个人能力 其他https://www.wjx.cn/jq/19042290.aspx
3.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性格决定命运!楚汉之争最后的赢家是刘邦,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都把项羽列入了帝王规格的《本纪》中来记述,对这个失败英雄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深切的仰慕。在后世文人墨客的笔下,项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深切同情和热烈赞颂的,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就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422/17/1077682658_1077682658.shtml
4.项羽死后楚国的命运爱问知识人项羽在灭掉秦国以后自封西楚霸王,项羽夺取政权以后并没有采取秦国的郡县制,而是大封诸侯王,名义上是https://iask.sina.com.cn/b/newqgeLGnHjNnl.html
5.命运冠位指定项羽怎么样fgo命运冠位指定项羽值得培养吗命运冠位指定项羽怎么样?卡池第一弹中的五星英灵是项羽,恩,万夫莫敌的项羽变成了人马兄贵,不过比起立绘战斗模型超级霸气,除了没人样之外,还是蛮有西楚霸王霸气的。那么fgo命运冠位指定项羽值得培养吗?下面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项羽角色介绍,接下来一起看看项羽的强度如何吧。 https://www.32r.com/zx/3205.html
6.项羽和刘邦:命运交错的对位曲王方陈胜、吴广,不过瞬间风光;齐韩燕赵,家国旧梦难圆;最终是两个楚人——刘邦和项羽围绕着时代裂变的核按钮(从分封建国到中央集权)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一位美人,一个流氓;百二秦川,十年生死;终于,灿烂的,熄灭了;卑微的,神圣了。 作品依据正统史料,从制度演进、政治哲学、领导素质、人性心理和混沌机遇等现代角度,尝试https://read.douban.com/ebook/1341399/
7.秦始皇东巡,项羽刘邦各说了一句话,暴露了两个人的命运秦始皇东巡,项羽、刘邦各说了一句话,暴露了两个人的命运 推荐视频 05:38 打开APP阅读 触动心弦!原创歌曲《为什么当医生》,唱出了万千医护的心声…01:18 打开APP阅读 有激光雷达,车长5米级!长安启源全新一代SUV悬念图发布 02:09 打开APP阅读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舟山新建村:一场穿越过去与未来的乡村奇遇 03https://v.ifeng.com/c/625b4453-ce6d-4abb-ad02-60ef8bd2a175
8.史记人物灵动性与修辞艺术《史记》不仅对上述重大事件的场面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而且在多处运用反复修辞,凸显出对项羽命运影响至深的一系列节点。陈涉被叛徒所杀、项梁战死定陶,这无疑是对反秦义军的连环重击,士卒皆为之震恐:“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黄河以南的反秦义军退守东部的彭城https://www.gwyoo.com/lunwen/jiaoyue/wxlw/201208/536206.html
9.当你读懂了刘邦的格局,早晚能改变命运最后,刘邦步步为营,拖垮项羽,赢得天下。 项羽只盯着一时之胜,一时之败。 反观刘邦,从不在意暂时的起落沉浮,着眼之处便是全局。 这两者决定了他们各自的成败。 登顶之路,命运会布危局、设险关,不会轻易允许一个人直抵山巅。 但一个人的成事格局就在于此,你对待成败的态度,就是你能到达的高度。 https://m.thepaper.cn/wap/v3/jsp/newsDetail_forward_23600964
10.史记之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特点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范增也离开了他.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得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多疑,使得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有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悲剧命运,与他的性格弱点是分不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a27a4012117fd6a928f3bb7c01ce2ed.html
11.刘邦究竟是凭什么战胜了项羽?通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是靠阶级优势五、命运对比!项羽确实比刘邦出身好,但这并不代表项羽比刘邦命运好!项羽跟着叔叔项梁起兵反秦,好不容易把旗帜稳住了,项家的主心骨项梁又战死了。虽说根基还在,天下共主楚怀王熊心又开始玩政治套路了,把他架空了。他再摆出猛虎出山的架势,夺取兵权,并取得巨鹿之战的伟大胜利,一举成为诸侯上将军,那些诸侯贵族又各自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37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