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TA适应未来世界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在变革时代,什么是孩子的王牌竞争力?

说到竞争力,我们有三个主要的思考维度:时代的需求、学生个体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今天身处快速变化的世界,学生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走出校门时,要从事到现在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使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以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二十年前,我们有没有想到数字经济?有没有想过它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

学生的个体千差万别,没有一种教育模式可以放诸四海皆准。教育只有提供更多的选择,才能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同样,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要求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想从三个方面归纳一下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

第一,全球化时代。

这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也许当下有很多逆全球化的现象,特别是全球疫情让世界的连接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断裂。但是我相信全球化的进程是不会停下来的,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的联系、政治上的联系等等,不会因为社会上面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全球化的进程就到此为止。

第二,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工作、生活,也改变了教育环境。人工智能、大数据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据、信息处理、理解、获取、分析等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对于孩子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发展知识、技能和素养;面对海量信息和各种机会需要有选择的能力;同时,需要有独立工作和合作工作的能力,后者在当下更为重要。

大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挑战,传统的学习方法需要进行变革,人才培养的模式也需要有所创新,这就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

教育观念的挑战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看过《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里面谈到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察智商和能力的测试组成的,他拥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如果一个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自己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那他拥有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应试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固定型思维模式”。

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思维模式面对挑战、面对变化、面对机会所持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放在一起的话,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两种思维模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对于一个人在职场上的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可想而知,今天职场一定喜欢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建立在这样的观念上,努力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今天的教育会有很大的变化。

这里我特别想用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雷蒙(美方校长)在欢迎首届新生时说的一段话:

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靠背诵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答案的能力,必须掌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因为世界是不停变化的。

大学教育不只是给你们前人的智慧,不只是要给你们已有的知识,也不只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答案。大学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出色的学习者,对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懂得如何去加深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不断向学生提出非常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应该教学生怎样发表精深独到的见解,同时也看到别人用同样精深、同样独到的方式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我认为这段话很好地反映了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教育,教育目的和手段应该怎么去适合这种教育理念的变化。

如果把人生看成是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家长陪伴孩子的可能只有前三分之一,能起到的就是助推器的作用。当孩子走上社会,开始自己的发展,后面的路需要自己去跑,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他后三分之二路程的前进动力,是决定他能走多远、多高的关键因素。

学习方法的变革

刚才讲到我们处在数字化时代,数字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我们希望构建一个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习平台,来实现学习的变革。

这次疫情的发生,使得很多面对面的教学停滞下来了。但是学习并没有停下来,课堂是有限的,但是在线学习、社会实践是无限的。如果能拥有这样的学习观念,我们就给自己拓展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于创新,我一直讲创新人才并不是教出来的,但创新的素养是可以通过教和学来实现的。创新的素养我认为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

①科学视野、好奇心,这是一个最原始的动力。

②学习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保持、探索主动学习的方法。

③实践、探索、试错。

我个人认为实践是最高境界的学习,课堂上的教学实际上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他已经消化过的知识再喂给学生,而实践则完全是第一手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学到很多东西,那他是真正有学习能力的。我看到很多成功人士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提升他对事物的认知,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成就他的一番事业。

④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是“吐槽”“愤青”,重要的是不迷信权威。即使是一个权威的论述,放到不同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下,也许就有“瑕疵”,不那么完美。批判性思维永远会从质疑的角度面对问题,勇于挑战已有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才会不断地创新、发展。

⑤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提升社会责任感、对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使命感。

⑥跨学科基础。能够把不同学科知识很好地交叉融合以解决问题,特别对于当前面对的全球性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⑦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合作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做的事情。

基础教育如何和高等教育做好衔接

关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如何做好衔接,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第一,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如果家长能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能够很仔细、认真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并让它得到发挥,我想这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孩子未来发展是很痛苦的,家长也是很纠结的。

有一次做节目时美国考试中心的一个负责人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有家长问:我孩子4岁,学了2000个英文单词够不够?答:在美国是够了,在北京海淀区是不够的。孩子在学习方面起步得更早,是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为此,不少家长喜欢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让孩子参加很多特长班。现在很多孩子在学钢琴,但有多少孩子将来能够成为朗朗、李云迪这样的钢琴家?学钢琴的孩子千千万万,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成为钢琴家,大多是失望的。如果出发点只是通过学钢琴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音乐兴趣,训练脑手联动,观察孩子的天分和兴趣的话,我想最后的结果无论对家长和孩子都会很不一样。

孩子的天性、天赋差别很大,学校是按照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般情况来实施教育的,不可能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去设计。如果你把孩子个性发展全部寄托在学校身上,最后很可能是失望的。孩子的个性发展更需要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互动和结合,而家庭教育就是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

在我和家长的沟通中,感受到了“焦虑”是家长很普遍的心态。我们一直在说“竞争”,孩子是和谁去竞争?和自己竞争、和时代竞争,还是和周边的孩子竞争?很遗憾,今天竞争的对象往往是同代人,和隔壁人家的孩子竞争。适度的竞争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有一个榜样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自己前进。但是,过度的竞争是拔苗助长,害了孩子。

今天,对“成功”的理解太趋同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什么是成功?很多家长把“成功”定义为让孩子进一所“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能进985或211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是成功了。如果大多数家长都是这么定义“成功”的,认为孩子只要进“好”的学校,找到一份赚钱比较多的、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工作就是“成功”的话,那肯定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总有人被挤下独木桥。

如果不是以固定型思维模式,而是以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成功”的话,实际上“条条大道通罗马”。在不同的学习道路上,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得到我们认为的成功。实际上这就是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

第三,尊重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育应该遵循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我觉得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走,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慢节奏的话,我们不妨慢一些。家长对孩子应该更多地观察,因势利导,能够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得更加顺畅一点,这样也许就会走得更快一点。作为家长,不应该给孩子设定太高的目标,设定很苛刻的标准,而要注重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千万不要养成拖拖拉拉,思想不能集中的习惯,会影响他一辈子。学习方法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也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实际上,孩子成年后会自己做选择,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家长心平气和地思考孩子未来幸福的话,重在底线思维。首先是身心健康,我想这是一条底线。今天不少大学生在身体上或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这是孩子的痛苦,也是全家的痛苦。第二是诚信正派,孩子应该为人正派,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不欺骗,不犯法,做一个正直的社会人,我觉得这也是家长所期待的。第三自食其力,能够养家糊口。如果孩子能够在身心健康、诚信正派、自食其力方面都做到的话,我想作为父母责任都尽到了。至于孩子能走多远、多高取决于他的天分和努力,也取决于各种机会,以及他能不能把握好机会。

第四,重在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

鼓励孩子逐步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不要随大流,有自己的判断力。我们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沟通、交流、表达、合作的能力,包括同理心、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讲到这里我有四句话送给我们的家长,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第一句话,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要简单地去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第二句话,学习不只是发生在课堂里面。文化体验、社会实践、在线教育都是学习的过程。要把视野放宽。

第三句话,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人要不断学习。

第四句话,专业未必是终身职业。很多家长会跟我讨论,孩子要考大学了,选什么专业?如果学哲学了将来找什么工作?其实,专业对口是体现了大学教育在精英化阶段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今天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人的培养,然后才是专业的培养,所以专业未必是终身的职业。

留学不再能完成阶层跃升,为什么还要规划国际化教育?

我们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让孩子去接受这样一种类型的教育?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不适应或不喜欢应试教育模式;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出国留学留在国外发展。我的体会是,国际化教育首先是文化理解、文化融合。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文化、教育背景不一样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能理解这种不同,并且求同存异,在不同文化之间找到共同点,并且很好地融合起来,认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化教育是在提升跨文化沟通、交流、合作能力的基础上,面对和处理人类社会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我们要教育年轻一代,让他们能够看到完整的世界,这是国际化教育的价值之一。

我在上海纽约大学工作了8年,实际上我也是学习者。学生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是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和学习方式,充满挑战,但也有很多惊喜。主动学习会有更多的自我选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意外的效果。国际化教育帮助学生在更宽的视野下思辨,在比较、思辨的基础上构建积极的世界观、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国际化教育强调的是兴趣驱动下的学习模式、重视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些都是国际化教育在努力探索的方面。

也有家长会问我,什么时候孩子出去是最合适的?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不一样,禀赋也不一样。我个人认为当孩子扎下了中国文化的根,再选择出国学习可能更合适。面对多元文化,心里有了本土文化的根基,才会有比较的基础,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发展。

我的判断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首先,学生有需求。美国考试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每年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几十万。这个数量很惊人的。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就走了不同的道路,就是在双语环境里培养起来的。这些家庭做了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对目前国内教育体制的不适应、不喜欢,现在要改变方向是比较困难的。

其次,学校有需求。在欧美的一些学校里,中国留学生所占比例是很高的,对学校预算收入的贡献也很可观。很多一流大学已经明确表态,欢迎中国留学生。

最后,美国大学,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会积极捍卫办学自主权,不会轻易受政府影响。

如果中美对抗持续多年,留学情况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中美摩擦会长期存在。无论中方如何努力,试图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减少摩擦,美国当政者对当代中国发展仍然是有警惕性和恐惧感的,无论美国政府是谁上台,中美摩擦只是程度问题,策略问题。理性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很难回到改革开放之初,但也不会完全脱钩。

我不是地缘政治学方面的专家,只是觉得当下中美教育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了。如果两国政治、外交上发生对抗,经济、贸易上出现摩擦,那么人文交流这条底线就越来越重要。而人文交流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文化和教育。我们应该让两国青年学子有更理性的认识,应该有更多的交往,相互理解和尊重,求同存异,这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希望。从出国留学来看,我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影响不会很大,博士生的研究领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公费留学的影响会更大一点。这个看法是建立在目前美国政府不断变化的态度和政令之上的。

至于怎么理解出国留学的“溢价”?如果没有“溢价”了,为什么还要去规划孩子的国际化教育道路?我认为,光从经济上的投入和产出看“溢价”,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如果指望孩子出国留学,可以在国外找个理想的工作,或者回国得到一个高回报的职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是在每位留学生身上都能体现的。但出国留学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如: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人的幸福感;又如,对国内教育体制的不适应或不满意等。因为收获的目标不同,所以收获的价值也不同。这是价值取向的问题。

本文摘选自《君子知道》(复旦大学EMBA编,谷雨编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THE END
1.笔记.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最不会抵触提醒孩子看着你 告诉孩子怎么做 站在旁边看结果 定规矩法则一览: 定规矩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定规矩法则2:告知可能的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定规矩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定规矩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https://www.jianshu.com/p/22c2e2381ec4
2.到底怎么样才能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作息习惯和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父母在培养新生儿作息时,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如果有任何疑问或困难,可以咨询专业的人员哦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434737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3.小学一二年级成绩差以后跟得上吗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就给孩子“贴标签”。既便全世界的人放弃了孩子,家长也不能放弃。 孩子要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1、要让孩子喜欢上学习 孩子学习成绩差,一般都是对学习不喜欢,不感兴趣。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主要是父母或老师平时批评的太厉害了,致使孩子对学https://www.zhihejia.com/jzkt/zt/dydwowry/
4.日本教育家多湖辉的《学生用功术》264、加强写字与计算,能培养实力 很多人批评,最近孩子的基础教育是“歪斜的三脚架”。因为,过去一直被视为初等教育三大支柱的“读书、写字、计算”之中,写字和计算如今都极端恶化了。在这种不平衡的基础之上,要再堆积什么,都会纷纷滚落,正如三脚架的两腰矮了半截一样。 https://blog.csdn.net/longxin5/article/details/83648569
5.培养孩子责任心的8个技巧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会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责任心到底该怎么培养呢? 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让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从小要培养孩子说话算话,自己做事自己http://www.zgkyw.com/zt/ngvrawjv/
6.乐岛门票,乐岛,团购,打折,门票,北戴河乐岛,2024年旺季180元淡季如果您带孩子到北戴河旅游,想把您的孩子培养成学霸,或者我们共同研究怎么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因今年时间太紧,我们将来有时间会把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能通过北戴河旅游把您的孩子培养成学霸,您的北戴河旅游将非常有意义,这是您在其他方面花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也很难做到的事情。 https://www.beidaihe186.com/jd_ledao3.php
7.一亿小目标孩子怎么培养才能赢在起跑线上?一亿小目标孩子怎么培养?游戏当中,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了,孩子要如何培养呢?今天就来教教各位。 在我们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可以点开右上角的家庭按钮,并且选择子女的菜单,在其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培养的“滑条”了 自己的培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性格,这些就等着玩家们自己在游戏当中发现了。除了https://m.wandoujia.com/apps/7837441/1769631513942304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