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山海经》,看到一大群珍奇异兽,不光名字奇葩,配图也似乎是外星来客,顿时觉得古人好有想象力。直到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犰狳,方知想象也需要有原型,大千世界才是最变化莫测、引人入胜的所在。
科普,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公益。所以,我一直坚持做《天方烨谈》音频节目,目前点击量已经超过3000万次了。随着更多大咖相继参与,这档节目成为了群星荟萃的天方“众”谈。不仅如此,我还很喜欢在不同阶段的学校授课,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覆盖”(据很多家长反馈,有很多同学听了我的课程,主动改为主修生物,真不确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捂脸)。
另外,因为华大自己就有幼儿园,所以我还一直尝试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进行生物科普。当孩子们能够给我准确讲出保护色和警戒色的定义,能和我讨论北极霞水母和漂泊信天翁的习性,甚至能告诉我河马和鲸是亲戚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在这个基础上,华大基因的小伙伴们还一起发起了生命周期表第一期哺乳动物补全计划,即对5000种哺乳动物、157个科的物种进行基因组众筹解密,解密后的数据会存储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更有纪念意义的是,这个物种的数据库就可以以贡献者本人来命名了。命名一颗小行星机会渺茫,但命名一个物种还有大把的机会(要知道,已知的物种接近1000万种)!目前开放的157个科中,已经有132个科里的物种被认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您或您的孩子不心动么?详情见生命周期表。
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特别对生命科学书籍的知名出版机构做了一次评点,希望知识界都能一起努力,早日奉上更多优秀作品,以飨书虫们。
同时,我也终于鼓起勇气,把《天方烨谈》音频节目里的精华内容整理成书,命名为《生命密码》,配合音频节目一并推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京东或当当网购买,感谢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小伙伴们(李雯琪、郑涛、张雨宇、唐川、吴彪、林昌泉、翟腾、萧芳权等人)。正是大家携手同心,才整理出了这份史无前例的书单,这个工作量真的很大。所以,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给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的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而我会自费请小伙伴吃顿好的,也欢迎大家留言告诉我们:深圳哪家馆子更文艺?
前不久,我们先后推出了以下精品书单:
45本【图鉴系列】
41本【生命史系列】
9本【微生物系列】
20本【科学史系列】
20本【未来科学系列】
37本【动物与植物系列】
23本【基因科学系列】
14本【脑与认知科学系列】
42本【社会生物学系列】
生命科学出版机构之七种武器
生物达人推荐的100本高分好书
疾病与健康系列图书一览图
J1
恶魔花园:禁忌食物的故事
类别:人类疾病与健康
尹哥评分:8.0
在本书中,作者以圣经中的七宗大罪(淫欲、饕餮、傲慢、懒惰、贪婪、亵渎、暴怒)来分门别类,以睿智的笔触,介绍历史上曾经被各种民族与文化视为禁忌的美味,以及这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禁忌菜肴如何界定出世界上纷呈百态的文化。
从伊甸园中甘美诱人的苹果、到珍贵的美食圣品鹅肝酱,作者斯图尔德李艾伦向读者生动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饮食不过是人类原始本能的享乐,一旦被加上罪名,背后必然隐藏着惊人的故事。例如,“爱情果”即如今我们熟悉的番茄,在19世纪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魔鬼隐藏其中的催情食品。“饕餮”菜肴邀请读者体验古罗马盛宴,从榛睡鼠到特洛伊烤猪,几乎每道菜都与国家的禁令背道而驰……
《恶魔花园》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的饮食历史,同时也遍布作者造访奇异国度的游踪足迹,还搜罗了各式各样的禁忌食谱,包括被西班牙宗教裁判所视为异教的无酵面球,以及阿兹特克人明令禁止的“巧克力香槟酒”。不论是喜爱美食的人、烹饪历史学家、人类学兴趣爱好者或是喜欢随着书本神游的旅行者,相信这都会是一本让你读来兴味盎然的佳作。
作者简介:
斯图尔德李艾伦(StewartLeeAllen)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除本书外,还著有《恶魔之杯》(TheDevil'sCup),其首部短篇小说集曾在美、日获奖;并曾旅居加尔各答、巴黎、加德满都和悉尼,目前定居纽约布鲁克林。
J2
不要再说盲肠在左边了
本书把人类一天的行动分成六大系统,解释身体的器官和运作,有别于枯燥制式的人体部位分类,内容采取让读者更容易体会的日常活动进行,从食、调节、循环、行动、感觉、制造,分为六大篇章,有系统的了解行动与身体即将发生的反应,才能开始进行正确的健康保养。
丰富有趣的图文医学常识与插图,每节以文字辅以图解说明,插图生动、清楚、有趣、引人入胜,难懂的医学名词与文明病疑难杂症解答,透过图解化繁为简,令人有恍然大悟的学习效果。
北村昌陽,1963年生于北海道。91年修毕京都大学理学研究科学博士课程学分后退学。专攻生物物理学。92年进入日经BP社,任职日经医学编辑部,2000年任日经Health副总编,负责减肥、运动、心理健康等特辑与连载。2009年离职。现活跃于医疗、健康领域,担任自由撰稿人。著有《倾听身体声音的健康学》。
J3
解剖维纳斯:腐坏与美丽,150具凝视十九世纪死亡迷恋以及遐想的永恒女神
尹哥评分:8.5
全球唯一全面深入探讨解剖学蜡像的全彩图集。
从宗教、科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范畴,揭开世纪以来解剖学的一大谜团。
本年度最异色的绝美图集,书中收录366张图片,涵盖全世界150具稀有蜡像,体现人类近代史上,所有对死亡的好奇、遐想、恐惧、崇拜与迷恋。
打破《病玫瑰》、《手术剧场》的诡异指数,让你大开眼界,却又忍不住背脊发凉。
乔安娜.埃本斯坦(JoannaEbenstein),纽约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独立研究学者。她是「诡异解剖学部落格曁图书馆」的创办人,也是位于布鲁克林「诡异解剖学博物馆」的创意总监暨共同创办人(另一位是崔西.赫利.马丁[TracyHurlyMartin])。
J4
医学病毒图谱
《医学病毒图谱》主要展示了人类致病病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200余张,包括负染及超薄切片照片,涵盖21个病毒科,对每个科病毒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以疱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为例,对病毒形态发生进行描述。《医学病毒图谱》还简要介绍了每个科的病毒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等。全书按照现行的病毒分类学(核酸类型)进行编排,附录了病毒样本的制备、病毒形态鉴别等内容。
J5
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
远古恐龙化石中,竟然隐藏着癌症的信息;猫咪、野外的马也会急火攻心,突然晕倒;经常在半夜偷偷潜入鸦片种植场大嚼特嚼的窃贼,居然是小袋鼠;很多动物身上出现“刻板行为”其实很像人类的强迫症;鹦鹉喜欢拔自己的羽毛,直到鲜血淋漓,它可能也有自虐倾向;动物也有性高潮,马会做出“性感”的凹背姿势……人类许多行为和病症的奥秘深植于动物身上,动物也会和人一样患心脏病、多度肥胖、厌食症、癌症。
我们与动物的关系历史悠久且深刻。从身体到行为,从心理到社会,形成了我们日常生存奋斗的基础。人兽同源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医生和患者都需要让思考跨越病床界限,延伸到农家院、丛林、海洋和天空。因为这个世界的健康并不只取决于我们人类,二是由这星球上素有生物的生活、成长、患病和痊愈来决定。
芭芭拉·纳特森—霍洛威茨(BarbaraNatterson-Horowitz),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博士。现为UCLA医学院心血管科主任,洛杉矶动物园医学顾问。通过对人兽同源学的研究,了解动物的健康状况,为人类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改善和治愈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共病时代》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J6
气味的奇幻力量
气味早已主宰你的健康、情欲、思考、行为、人际、品味……你能自主的,只剩下梦境!
剧烈影响人类生存与未来演化的「神秘第五感官」
瑞秋.赫兹博士(RachelHerz,Ph.D.),全球公认嗅觉心理学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其诸多研究报告是大学教科书的重要章节,曾任教于著名的莫乃尔化学感官中心(MonellChemicalSensesCenter),现为美国布朗大学(BrownUniversity)终身教授。
J7
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出版一年便已经被译为12种语言。两位作者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并且在多个政府和多个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咨询顾问,他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超前视野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在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三阶段人生演进到多阶段人生,才能将长寿变成天赐大礼,而不是变成诅咒。
安德鲁·斯科特(AndrewScott),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和欧盟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斯科特毕业于牛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重点是各种长短期因素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曾任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学顾问,以及英国金融服务局的非执行董事。
J8
生物特征识别
尹哥评分:7.0
邱建华,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京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专注于生物特征识别领域10余年,拥有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多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30余项知识产权,结合大数据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致力于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引发的身份认证革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捷。同时,立足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着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者与推动者。
J9
大人的医学课
尹哥评分:7.5
本书以流畅易读的文字,和丰富精采的图片,透过清晰的脉络,叙述人类在探索自己身体的过程中,得到的关键发展与突破,以及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员:神庙祭司、理发外科医生、科学家、医师、护士,以及最重要的──病人。
安鲁尼(AnneRooney),在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拿到博士学位,专研中世纪文学。目前为专职作家。
撰有多本探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与技术其他层面的书籍。目前住在剑桥,为剑桥纽纳姆学院皇家文学奖助作家。
J10
医学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
整部医学人文史,是一部让医生到第一线面对、观察疾病发展并寻求疗法的危机处理史。
马克·杰克森MarkJackson,英国艾克斯特大学(UniversityofExeter)医学史教授,具有医师资格,医疗专长在免疫学,同时也是该校医学人文(MedicalHumanities)领域的研究计划主持人。曾出版数本医学史入门书,并且是牛津大学学术丛书系列(TheOxfordHandbook)医学史(TheHistoryofMedicine)一书的编者。
J11
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
不久前,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一项面向全球的调查表明,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营养失衡状态。所谓营养失衡,包括两方面: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前者一般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后者在发达国家更为常见。营养失衡正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蔓延,贫困和富裕国家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均衡营养成为当下大家都很推崇的生活观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无处不在的新媒体,都在向我们普及真真假假的营养学知识,绝大多数专家和营养师往往强调膳食搭配的重要性,而很少从整体上考量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一种失衡。
马胜学,美国罗格斯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博士,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和人类营养硕士,美国德锐大学Keller研究管理学院MBA。曾在星巴克、基快富食品(GriffithLaboratory)、国际香精香料(IFF)、可口可乐和立顿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担任产品研发和质量安全负责人职务。现为上海诗琳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平衡营养学首席专家,《体重控制保健服务要求》(GB/T34821—2017)国家标准起草人。
J12
脂肪:文化与物质性
脂肪——我们的密友,既是我们的一部分,又不是我们身体的任何部分。脂肪带给我们能量、润滑、口味的满足感和丰饶的喜悦。然而,同样的物质性也使它变成可鄙的、迟钝的,甚至被认为是人“内在灵魂品质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复杂而有趣的物质,以难以捉摸的方式在纯净与污染、愉悦与可恶等不同的两极之间摇摆,仿佛随时随地都能在形与质之间无缝转化,而与生俱来的歧义属性更让它变得耐人寻味……
克里斯托弗·E.福思,历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人文与西方文明教授。目前致力于西方脂肪文化史的完善整理。
艾莉森·利奇,社会人类学家。在澳大利亚悉尼麦考瑞大学教授文化社会学。
J13
纳米医学:科学、产业及其影响
M·何亨伯格,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量子化学博士,1985年始任IBM公司生命科学领域负责人,主管学术与产业合作,一直在计算生物学、结构工程、计算机网络和不错计算等前沿领域工作。2013年底退休后创办美国HMNanoMed公司。
J14
数字医疗:
信息化时代医疗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长久以来,科技一直被视为医疗改革的利刃、治疗一切医疗弊病的良药。然而,一旦临床医生开始使用计算机提供医疗服务,就会发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技术甚至还可能造成致命的失误。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医疗,医疗改革的成功之路又在哪里?《数字医疗》从技术应用、医患关系、工作流程、支付模式、医院文化、医务人员间的沟通方面解锁医疗改革的6大瓶颈难题,为医疗安全保驾护航,并提出了分4个阶段走向数字医疗时代的划时代性见解。
罗伯特瓦赫特,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院长、讲席教授,美国国家患者安全基金会理事,曾担任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会长,被誉为“医院医生之父”。
美国患者安全领域“约翰艾森伯格奖”获得者,连续10年被《现代医疗》杂志(ModernHealthcare)评选为“美国50位具有影响力的医生高管”。
曾帮助美国政府编辑AHRQ患者安全网,他自己的网站也是颇受美国民众欢迎的医疗博客之一。出版过6本著作,是《纽约时报》当之无愧的畅销书作家。
J15
医学的艺术:
融合科学、艺术与人性关怀的医疗
《医学的艺术》重新审视「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原则,是何瑞光医师长达五十年的医师生涯精采回顾。书里也收纳了十多名病人的深刻访谈,
以及十六位医师对于医学艺术、医学教育的深刻想法。虽然医疗科技日新月异,但是何瑞光医师仍主张,医师必须在他们广博的知识库里,增添一些人情味,必须重新修炼沟通、细看、倾听、碰触的艺术,提供给病人更人性化和整体观的照护。
何瑞光Dr.HerbertHoPingKong,何瑞光医师是加拿大的大学健康网络(UniversityHealthNetwork,UHN)资深照会医师,以及大学健康网络和多伦多大学的内科教学部讲座教授。何医师的医疗实务主要焦点在疑难杂症的诊断,他在这方面享誉国际。2008年,何医师在多伦多西区医院与同僚创立了卓越教学与实务中心,该机构致力于透过创新和学术研究,来改进医学教育。
J16
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
这是一部从现代语境出发、回溯人类历史的人体进化简史,一本从进化、健康与疾病的相互关系着手、审视人体命运的权威著作。
作为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教授,作者丹尼尔·利伯曼在书中汇集了多年来针对人体进化展开的深入研究,详细讲述了人类如何一步步落入了当前失配性疾病频发的泥沼。而进化无疑是帮助我们寻找病因、预防并治疗失配性疾病的一剂良方,得以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美]丹尼尔·利伯曼,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人类进化生物学系主任。1964年出生于美国麻省,1993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横跨古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实验生物力学等多个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实验室研究,也频繁到野外进行考察。
在人脑进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出版了权威著作《人脑的进化》(TheEvolutionoftheHumanHead)。
J17
死亡的脸:
耶鲁大学努兰医生的12堂死亡课
《死亡的脸》剖析人体每一处组织,讲述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努兰通过六种常见的致命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老化、阿兹海默症、艾滋病与癌症,再加上意外等其他原因,描述人类经历死亡的共通过程,赤裸裸地描绘了生命走向衰亡的过程中不堪的、痛苦的、触目惊心的情状,把“死亡在生物学和临床学上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
舍温努兰(SherwinNuland),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问诊过万病人,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学、医学史、医学伦理学教授,《纽约客》《纽约时报》《时代》《纽约书评》专栏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J18
舌尖上的骗局
这是第一本深入探讨味道、食物、营养与健康间重要关连性的书籍。作者马克·史盖兹克透过生动的采访故事,检视人类逐年恶化的健康状况,并提出重要的论证: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节节攀升,原因不在于摄取过多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或其他特定营养素,而是人们渴望尝到的味道与所需营养之间,发生越来越巨大的断层。我们误把人工假味道当成真正的美味,不但越吃越多,也越来越不健康。滋味不再是营养的向导,而成了误导。
马克·史盖兹克MarkSchatzker,美食记者,曾入围詹姆斯比尔德新闻奖(JamesBeardjournalismaward),着有《全球顶级牛排纪行》。
作品刊载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旅游者杂志》及《美国最佳旅游文摘》。于加拿大广播公司有专栏节目,也常为《环球邮报》、《彭博追击》撰文写稿。现居多伦多。
J19
寻找魔球:现代制药传奇
发现新药、拯救生命的故事是激动人心的,然而在成功的药物背后,也有无数次艰辛的尝试,超出预料的惊喜或是失败,以及忽视药物安全性带来的惨痛教训。新药研发为何需要如此繁复漫长的过程,100%安全有效的完美药物为何难以寻觅,京虎子编著的这本《寻找魔球(现代制药传奇)》可以帮你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京虎子,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
科普作家,代表作《国士无双伍连德》、《微战争》等。
J20
探索生命的奥秘:轻松活过100岁
保罗·舒梅克/乔伊丝·舒梅克。
J21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尹哥评分:9.0
这是一本讲癌症的书,会告诉你哪些生活习惯能致癌,哪些能防癌;哪些癌症治愈率很高,哪些治疗方法有效;为什么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来了,为什么最近的免疫治疗新药能治愈晚期癌症;什么是BRCA基因突变,为什么影星朱莉30多岁就主动切掉了乳房和卵巢;为什么化疗放疗会有这么多副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开发新的靶向药物;让科学爱好者读完这本书能了解癌症的本质和社会上癌症热点新闻背后的科学。
菠萝,本名李治中,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曾担任美国诺华制药癌症新药开发部资深研究员,实验室负责人。
J22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
《癌症新知:科学终结恐慌》内容很丰富,干货满满。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用指南。比如,你会了解到:
面对癌症,最大的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患者和家属在恐慌状态下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本书定能消除您的恐慌,帮助您做出正确的选择。
J23
饮食人类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年轻战士说,他们是“为了保卫喝可口可乐的权利而战”。本书作者也认为,纵观历史长河,在众多改变人类饮食习惯的方法当中,数战争最具效力。这本书将告诉你,饮食不仅是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人类文化史中的重要一环。饮食不仅仅与政治、经济、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对人类思想形态的形成造成了重大影响。在作者风趣的论述中,你将重新认识人类饮食的发展历程。
[美]西敏司(SidneyW.Mintz),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类学教授,曾获颁多项人类学教育和研究奖项,开启了将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的治学先河。他的另外一本著作《甜与权力》非常有名。
J24
写在基因里的食谱
关于人人关心的饮食与健康,《写在基因里的食谱(关于饮食基因与文化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作者加里·保罗·纳卜汉是美国知名的民族植物学家,本书是其多年来对人类基因、饮食与文化方面研究的结果。本书用浅显的语言、丰富的例子以及科学的依据说明“吃的对不对,要看基因是不是匹配”,因为人类的基因与当地环境协同演化,健康饮食应考虑基因的多样性。
加里·保罗·纳卜汉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自然作家,长期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社会文化多样性。包括《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在内的许多著名杂志都评价他为本地化饮食运动的先驱,并认为他在保护社区文化与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作为亚利桑那大学西南中心凯洛格讲座教授,纳卜汉长期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从事建立可持续食物生态系统的研究。他也是最早提出通过饮食治疗来控制糖尿病的学者。纳卜汉同时拥有一个小型农场,用于实践自己关于可持续食物生态系统的理论。纳卜汉著述颇丰,多部作品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法语、韩语、日语等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兰南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J25
肝炎圣战
本书是以人物为横轴,着重科学家背景与面向,水平推衍研究历史;肝炎研究发展为纵轴,垂直深入研究主题,赋予知识性深度,兼具理性与感性。其中侧重人心探讨的层面、诉诸人类共有理想与现实间的拉锯,及研究之路迢遥无尽的孤寂,最是令人动容。
楊玉齡,台湾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榮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大自然的獵人》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推薦獎、《雁鵝與勞倫茲》榮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
J26
血液的故事
本书引领我们沿着血液的红色河流在科学、历史和神话中遨游,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你血液中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奥秘。
比尔·海斯(BillHayes),著有畅销书《睡眠的恶魔:一个失眠者实录》。
J27
细胞叛变记
作者巧妙地挖掘、展现了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调查分析,揭示出我们对癌症有哪些了解,有哪些仍然未知;梳理了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科学家说等领域关于癌症的认知;描绘了古肿瘤学家发现的生长在恐龙骨架上的化石肿瘤、人类祖先所生的肿瘤,介绍了癌症的最新进展……在充满刺激和智力震撼的探索中,作者澄清了癌症和人类的共同经历。
J28
众病之王癌症传
《众病之王:癌症传》是一部饱含人文主义色彩的社科文化著作。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历时六年,凭借翔实的历史资料、专业文献、媒体报道、患者专访等众多信息,向读者阐述了癌症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作者借由医学、文化、社会、政治等视角透露出一种社会化关怀;生动、文学性的写作手法展现出鲜活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读者为之动容。
悉达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国医生,科学家和作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师、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J29
未来医疗
在传统医学中,医生是上帝,是权威,拥有至高无上的解释权和裁决权,面对疾病,患者总是被动接受,为医命是从。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民主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享誉全美的医疗预言家埃里克托普在《未来医疗》中,为我们展示了医疗领域创新的憧憬,分析了在开放的智能时代中,无线医疗技术将从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上颠覆自古以来的家长式医疗,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医疗革命。以高科技应用为代表的新型医疗模式,将赋予患者更多的自主权,为个体获取医疗数据、积极参与医疗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实现疾病预测预防,为最终走向医疗民主化之路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托普,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教授、移动医疗研究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医景网(Medscape)与开放存取期刊theheart.org的主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基因银行,协助创建了韦斯特健康研究所(WestHealthInstitute)。
他曾担任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Clinic)的心血管科主任,现任加州斯克里普斯转化科学研究所(ScrippsTranslationalScienceInstitute)主任兼创新药物研究首席学术官。
J30
p53抑癌基因
本书介绍了新的科学发现和进展,能帮助我们理解癌症这种仍然在人类个体中肆虐的疾病,并借助p53这一关键基因帮助我们在基因和分子水平上理解复杂运作的人体功能。
休.阿姆斯特朗,科学、健康与发育组织领域的作家,布鲁塞尔与南非的驻外记者,为涉猎广泛的出版物与观众进行了写作,包括《新科学家》杂志和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出版的书籍有《生死之事:病理学家的隐秘世界》。
J31
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
作者以编年的手法,从史前时代至本世纪前半,详实探讨传染病如何肆虐欧洲、亚洲、非洲等文明发源地,而这些疾病又如何形塑不同文明的特色。本书为读者揭示一幕幕条分缕析、钜细靡遗的传染病与文明交融史。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否能靠着现代公共卫生技术,而让文明不再受传染病影响呢?本书中有最好的解答!
麦克尼尔WilliamH.McNeill,作品有《世界史》、《威尼斯共和国的故事》、《欧洲历史的塑造》、《文明之网》,以及《瘟疫与人》。于1996年获颁欧洲重要的奖项──伊拉斯谟奖(ErasmusPrize)。
J32
逼近的瘟疫
在这部像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信服的口吻告诉人们: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反观此书初版之后的十几年间,艾滋病漫延到全世界、、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具有抗药性的结核病菌卷土重来、SA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了中国大地、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这些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劳里·加勒特(LaurieGarrett),美国著名女记者,获得皮博迪奖、乔治·伯克奖和普利策奖第一人。现为美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著有《失信:全球公共卫生事业之瘫痪》、《流行天下!传染病的世界》等。
J33
病因何在科学家如何解释疾病
科学家如何提出疾病新解释那些解释如何被接受为真当医生们面对新的科学证据,医学诊断又是如何变化的这些都是在这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突破性的著作中所追索的问题。
本书既对把科学视为逻辑的传统科学哲学,又对把科学视为权力的当代科学论研究提出了挑战。利用分布计算和人工智能理论,保罗-萨加德建立了新的模型,将科学变化看作是一个认知互动、社会互动和物理互动的复杂系统。
保罗·萨加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哲学教授、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教授,认知科学系主任。著有《思想与行动的一致》、《概念革命》、《心智:认知科学导论》、《精神飞跃:创造性思想类比》等。
J34
无病时代
本书作者重新解释了传统健康与疾病观念上的偏误,带领读者回头审视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对「健康」的认知,放弃继续迷信许多实际上正在伤害我们、折损我们生命的神话。
大卫.阿格斯博士(Dr.DavidB.Agus),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医学教授(KeckSchoolofMedicine)。南加州大学西城癌症中心(USCWestsideCancerCenter)暨应用分子医学中心的主任。
J35
传闻和真相:
美国医生谈中草药、保健品及流行疗法
面对重大疾病病时人们往往急乱投医,盲目相信媒体宣传,不惜花费巨资,购买并且服用一些“洋品牌保健品”“民间草药”,或者采用“民间疗法”。但是,很多人往往走进了一个误区,盲目听信了传闻。让我们把视角转向美国,转向世界,看看全球的医学专家们对这些“保健品”“民间草药”给出了什么样的评价,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凯西丽(美)扬国威(美)顾碧丽(美)
J36
致命元素
毒药的历史
本书描述了人类发现、开采和利用如上这些元素的历史,以及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污染,解释了这些元素被人体摄入后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解毒方法等,还特别穿插了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神秘疾病、离奇死亡和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的谋杀案件,这使本书像小说一样饶有趣味。
约翰·埃姆斯利(JohnEmsley)博士,曾在伦敦大学从事20年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为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驻校科学作家。著有《分子博览会》、《食物过敏的原因及其预防》、等多部科普畅销书。
J37
阿图医生
日益攀升的医患纠纷、说不清的性骚扰、棘手的医疗事故、高额的医疗费、不平等的收入……当新手医生阿图成为独当一面的葛文德医生,当医术已经远远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与他的医者同伴如何面对?接下来还有哪些挑战等待着他?最真实的“医者仁心”故事正在上演。
阿图·葛文德,哈佛医学院临床外科副教授,《纽约客》医学专栏撰稿人,美国文化界最高奖亚瑟奖获得者;2010年入选全球最有影响100位人物。
J38
“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
《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的故一封给“克隆人”的信开始,与关心“克隆人”的大家一起讨论“克隆人”对我们的可能影响,用科学、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大量图片诠释生殖与生育、克隆与“克隆人”的诸多问题,重点涉猎“克隆人”的风险、伦理等方面的讨论。
杨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印度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华大基因理事长、华大基因学院院长、中国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专家委员会成员、UNESCO政府生命伦理委员会(IGBC)中国政府代表、欧洲全球生命科学促进会(EAGLES)副主席。
曾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伦理、立法、社会问题(ELSI)委员会秘书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IBC)委员、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遗传学与ELSI专家组成员、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遗传学与伦理问题顾问组成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国际“单体型图(HapMap)计划”中国协调人。
J39
第三餐盘
本书不仅替二十一世纪重新定义了营养、农业和食物味道,也带领读者进入那些颠覆固有饮食的厨房和农地,替人们指引出一条康庄大道,鼓励所有人去思考一个既能永续,也能美味的饮食之道。
丹·巴柏DanBarber,厨师,2009年获选《时代》杂志百大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J40
原始人饮食法:吃基因最需要的食物
本书从生物演化的角度切入,一一分析现代饮食与人类基因的冲突何在,并提出适合基因的饮食清单。顺应基因的需求,吃对的食物,就能轻松减重、改善高血压、糖尿病、异位性皮肤炎、免疫失调、更年期症候群,还能预防癌症、失智、抗老化!
崎谷博征,日本知名脑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综合内科医师、临床心理师。
J41
一本书读懂保健食品
本书完整收录您想知道的保健食品新信息,为您解答所有疑惑、看清真相。教您怎么买、如何吃,分辨真假虚实,获得大效果!让您吃的放心、吃出元气,身心都能散发健康活力!
于雅婷,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兼饮食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J42
谷物大脑
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以及从业30多年以来观察到病人使用此法后的惊人效果,作者告诉你一个席卷欧美、好莱坞和运动界明星都在使用的革命性健康饮食法,并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四周计划,帮助你改变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在内的日常生活习惯,从而获得灵活的大脑和健康的身体,甚至改写基因、延年益寿!
戴维珀尔马特(DavidPerlmutter),神经科医生,美国营养学院的成员。创办了佛罗里达珀尔马特健康中心和珀尔马特脑部研究基金会。著作有《健脑书》、《五岁前的IQ大跃进》和《为大脑充电》。
J43
救命饮食I: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在1983到1989年间,美国康奈尔大学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佩托教授、陈君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黎均耀和刘伯齐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在中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坎贝尔父子写就了这本《救命饮食: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柯林坎贝尔(T.ColinCampbell),坎贝尔博士,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最强致癌物“二恶英”的主要发现者。
汤玛斯M坎贝尔(ThomasM.CampbellII),汤玛斯毕业于康奈尔大学,身兼作家、演员、长跑健将等多重身份。
J44
救命饮食II:全营养与全健康从哪里来?
T·柯林·坎贝尔,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曾任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科学家委员会主席、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主要负责人。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
J45
卡路里与束身衣
本书讲述了人类与食物复杂微妙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推崇的体型的时尚与潮流,以及人类的文化信仰和社会规范的变迁。为什么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地投身各种减肥方法?书中深刻揭露了推动节食业发展的种种虚构的“童话”,在介绍各种减肥方式的同时告诉人们如何以正确的方法来对待饮食和自身,从而获得身心愉悦。
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LouiseFoxcroft),剑桥大学医学史博士,著有《卡路里与束身衣》《上瘾:19世纪英国鸦片烟瘾的研究》(TheMakingofAddiction:TheUseandAbuseofOpiuminNineteenth-CenturyBritain)以及《现代更年期简史》(HotFlushes,ColdScience:AHistoryoftheModernMenopause),后者获得2009年英国朗文历史奖很好图书。现为英国《卫报》《伦敦书评》撰稿。
J46
舌尖上的历史
这本书生趣盎然、香气四溢,是一本从食物看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社会结构的演变和权力的变化的历史书。作者结合各种领域的观念,重新解读了世界重大事件的成因与意义,向读者讲述了人类历史因为食物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及其对今日社会的改变和塑造。
汤姆·斯坦迪奇(TomStandage),拥有牛津大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位,是《经济学人》的数字编辑。
J47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本书是以脂肪、糖和胆固醇代谢研究中重大发现为脉络,展示了这个领域的科学探索和发现、我们日常饮食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我们常见的一些药物如减肥药、他汀、胰岛素等药物的前世今生。作者以讲述历史故事的形式,把常人陌生的科学史娓娓道出,引人入胜,同时,对于公众了解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疾病也很有帮助。
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章鱼胺决定饥饿》。
J48
营养圣经
本书旨在为大家提供科学的营养知识,让公众知道“吃什么”和“怎么吃”尤为重要。
帕特里克·霍尔福德,世界健康和营养领域的领导权威之一。创立了最佳营养研究所(ION)。已经出版了《营养圣经》《补脑直通车》等20余种畅销书。
J49
做自己的营养师
营养师针对男性一生必经的7大阶段提供*合适的饮食调养原则、100种食物的营养及食用法让看似平凡无奇的食材在合适的时机、正确的烹调下化作保养品让男性保持充沛体力面对工作和生活!
策马入林文化编著
营养师赵思姿审订
如果您觉得这份书单有价值,请给我们一些打赏,我们会把这部分钱全部捐赠给“华基金”和“光基金”,用于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朋友。
艺?
华基金(扫描二维码献爱心)
光基金(扫描二维码献爱心)
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旗下专项公益基金。由华大基因7位女高管自发捐款成立,以期救助遗传性眼病患者,已联手沈阳何氏眼科等多家医院开展精准防盲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