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编制的原则与方法及全面预算编制的七大原则
1、数据化:这是企业财务的基本特征,一切以数字、数据表达。文字只是分析与补充。
2、滚动性:预算具有“水”性,可以流动。这个月的目标没有达成,自然滚动到下个月,归结到季或年为单位。
4、不可突破:一般有很多费用预算项目,具有不可突破性。一旦突破,必须走预算外申请的流程。
5、精细化:如果做不到精细分切,预算都只是“框算、估算”,分解越细致,预算管控就越到位。
6、三事法则;事前编制预算、事中控制预算、事后考核预算。
7、额率结合:编制预算时,既要有“额”,也要上“率”,有的指标做定额管理,有的指标考核“率”。
关于滚动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必须要界定哪些预算项目可以滚动,而哪些项目是不可以滚动的。例如:
交通费用:一般是不可以滚动的,这个月没有用完的,就当作节约了。
有人问,如果是某项工作的交通费用,这项工作我改到下个月进行,而预算在这个月怎么办
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预算调整,跟着工作项目走的预算,都可以灵活调整,不过从另外一角度来看,还要分析工作项目调整的具体原因,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造成的。
如果是主观因素导致,比如责任人忘记了、工作计划不到位耽搁了等,原则上要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预算非常严谨的企业,可能会考虑取消这项预算。
全面编制预算的五个主要方法
1、固定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又称静态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可实现的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固定预算法存在适应性差和可比性差的缺点,一般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生产产品产销量稳定,能准确预测产品需求及产品成本的企业,也可用于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2、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又称动态预算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工时等)水平编制系列预算的系列预算方法、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
与按特定业务量水平编制的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有两个显著特点:(1)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2)弹性预算是按成本性态分类列示的,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一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运用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基本步骤是:
(1)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2)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
(3)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4)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
弹性预算法又分为公式法和列表法两种具体方法:
1.公式法
公式法是运用总成本性态模型,测算预算期的成本费用数额,并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地方法。根据成本性态,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y=a+bx
其中,y表示某项预算成本总额,a表示该项成本汇总的预算固定成本额,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