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4M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9.期间成本: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弟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电视大学资料10.(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11.本量利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管理会计学》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解释管理会计的定义:为企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规划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资源的一个信息系统。

2、解释成本习性的含义: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产量、销量)总数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

3、解释销售变动百分比的含义:以企业预测期销售收入变动为主要参数,并考虑因此而发生变动的资产负债项目和企业其他因素对资金的影响,来预测出企业预测期资金需要量的一种方法。

5、解释付现成本的概念:付现成本也称现金支付成本,是指由于某项决策所引起的实施某项决策而须立即以现金付出的成本。

二、简答题1、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②管理会计主要为面向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③管理会计一般不受公认会计原则制约,形式灵活多样④管理会计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方面⑤管理会计广泛运用数学方法2、简述现金流量的含义及其包括哪些类型?现金流量含义:是指某一长期投资方案所涉及的现金流出数量的统称。

现金流量的类型:现金流出量和现金流入量3、简述内含报酬率的含义内含报酬率也称内在报酬率,或内部收益率。

它是指某项长期投资方案所含的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通常记作IRR。

4、简述净现值法净现值法就是以净现值是否大于零作为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一种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法5、简述利用经营杠杆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原因①经营杠杆率反映了变动率对销售变动率的倍数,利润变动率是经营杠杆率和销售变动率两个影响因素的乘积。

②如果经营杠杆率较大时,当产销量增加时,企业利润将会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的幅度增加,当产销量下降时,企业利润将会以经营杠杆率的倍数的幅度下降;③如果经营杠杆率较小时,当产销量增加时,企业利润增加的幅度较小,当产销量下降时,企业利润下降的幅度也较小。

17、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18、责任会计:根据会计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若干责任中心,并对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进行计量、记录、评价和考核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19、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20、成本中心:是指只负责计量和考核成本费用,不计量考核收入、利润、投资的责任中心21、利润中心:是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控制收入,并将成本与收入进行比较的责任中心22、投资中心:是指既要对成本、收入、利润负责,又要对资金的利用效益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是比利润中心更高层次的责任中心.23、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有关责任中心因相互提供中间产品和劳务所采取的一种结算价格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的联系:1所使用的基本信息同源2服务对象相互交叉,职能目标相通3要求核算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并易于检验。

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

3.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差异是什么?A:首先,生产费用强调的是一定利益主体(企业、集团等)的耗费,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产品已经形成;而产品成本强调的是为特定目的(某种或某批产品等)所发生的耗费。

其次,生产费用是按时期来归集的,即一定时期内为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但它不一定能计入本期的产品成本;而产品成本则是按对象来归集、计算的,某一具体对象所承担的各种耗费,无论这些费用是在哪一时期发生的。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除了本期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以外,还可能包括以前各期发生应由本期负担的耗费,或本期预提未来期间才会发生的费用。

因此,各项的生产费用总额与产品成本总额往往不相等。

4.简述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A:①确定成本计算对象②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③确定成本项目④确定成本计算期⑤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交互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量和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分配率进行交互分配,然后将归集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其提供给辅助生产车间之后各受益单位的劳务量进行分配的方法。

约当产量法:就是将期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生产费用的总和,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确定期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有哪些?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定额比例法。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

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5.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10.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11.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2.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4.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15.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16.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17.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18.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据以建立能够反映有关变量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各类预测模型的方法体系。

学习指导书部分一、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活动,他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科学管理学派该理论旨在解决如何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并认为对于完成每项工作来说总存在一种“最佳途径”,管理的职责在于对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选拔最适合该项工作的工人来完成该项工作,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

同时,假设工人只受经济奖励的激励,即如果工人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最大化、最有效率,那么就会得到最多的报酬。

3、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人的各种行为的规律性,分析人产生各种行为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机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认为,不能把企业的员工看做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而应该看做有感情、思想、需要、爱好及主动性、积极性的“社会人”;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企业的目标应该是长远健康发展。

行为科学旨在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大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5、价值链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

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影响买方的价值链。

6、SWOT分析SWOT是英文strength(强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的首写字母,SWOT分析旨在确认企业各项经营业务面临的强势、弱势、机会、威胁,并据此选择企业战略。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总论)三、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泛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的统称。

3、管理会计原则管理会计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工作规范的统称。

四、简答题1、简答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导致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

(2)现代电脑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

(3)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管理会计的职能有哪些(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同属于现代会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会计主体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管理会计的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9.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10.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它是指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其变动的规律性,以便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目标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11.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

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12.贡献毛益:又称“边际收益”、“边际贡献”、“创利额”。

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以变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偿固定成本并创造利润的数额,可按单位产品或企业各种产品计算。

三、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是指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6、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比例的那部分成本7、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总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或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a和单位变动成(或混合成本中变动部分的单位额)b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9、期间成本:是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递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只有一个,既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

10、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1、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2、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也称CVP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使用者提供管理信息的会计。

2、成本性态:是指成本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起总额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4、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其变动成本之后的余额。

5、保本点:是指企业经营大道不盈不亏的状态。

6、安全边际:是指现有销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

7、保本作业率:是指企业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与实际销售量之比。

8、机会成本:在决策过程中,在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满意的方案而放弃另一个次满意的方案所丧失的潜在利益。

9、沉没成本:是过去的成本支出。

10、内部收益率:是投资方案在建设和生产经营年限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11、全面预算:反映企业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2、弹性预算:是指根据可预见的不同业务活动水平,分别规定相应的目标和任务的预算。

13、标准成本:是通过事先仔细测定,以每个单位产品为基础表述的在可达到或可接受的业绩水平上的应有成本。

14、资金成本:是指在筹资和使用资金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15、责任中心:是指在组织内部,其管理者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一定责任的单位。

1.机会成本:指企业由于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而使企业丧失的放弃次优方案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收益。

这个潜在收益就是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2.责任会计:是指在组织企业经营时,按照分权管理的思想划分各个内部管理层次的相应职责、权限及所承担义务的范围和内容,通过考核评价各有关方面履行责任的情况,反映其真实业绩,从而调动企业全体职工积极性的管理会计子系统。

3.安全边际:是指根据现有或预计销售业务量与保本点业务量之间的差量所确定的定量指标。

4.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5.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发生无法通过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6.成本习性: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其中业务量包括销售量,生产量,生产工时等。

7.变动成本: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成本。

但单位变动成本是不变的。

8.经营杠杆:由于企业存在固定生产经营成本而使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现象。

这种现象叫经营杠杆。

9.付现成本:指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即企业需要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

11.责任中心: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实行分权经营体制的条件下,按照“目标管理”原则,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落实到有关单位去完成而形成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称为“责任中心”12.零基预算:是对任何一笔预算支出,不是以现有费用水平为基础,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考虑它们的必要性及其数据多少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

13.资金成本是企业确定要求达到的最低收益率的基础,其计量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14.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15.内部转移价格: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之间由于相互提供中间产品而进行结算所选用的计价标准,称为内部转移价格,常用的内部转移价格有市场价格、协商价格、双重价格和成本加成。

名词解释:1.净现金流量:是指项目计算期内由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

2.普通年金:从第1期开始,凡在每期期末发生的年金为普通年金,又叫后付年金。

3.销售预算:是指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利润确定的预计销售量、销售价格和销售额等参数编制的,用于规划预算期销售活动的一种业务预算。

4.定期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5.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6.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7.机会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资源损失,又叫机会损失。

8.经营杠杆系数:是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

10.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

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

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按贡献式损益确定损益计算。

11.责任中心责任中心是指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拥有相应管理权限和享受相应利益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的统称。

12.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简称为CVP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也有人将本量利分析称为量本利分析。

1、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2、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3、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4、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的定义:狭义的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广义的管理会计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那部分的内容的范畴。

2、变动成本法:指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即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3、预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推断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行为,即根据过去和现在预计未来,由已知推断未知的过程。

4、贡献边际: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又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或创立额。

5、机会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有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又叫机会损失6、净现值(NPV):是反映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的比率,亦可将其理解为单位原始投资的现值所创造的净现值7、获利指数(PI):又被称为现值指数是指投产后按行业基准折现率或设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8、内含报酬率:是指项目投资实际可望达到的收益率既能是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9、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将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即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10、滚动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脱离,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一个固定期间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简答题1、最优生产批量:是指成批生产的企业全年应分几批组织生产,每批应生产多少件产品才最为经济合理的控制问题。

1、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的融合,是会计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其目标是确保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其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

管理会计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个信息系统,是现代科技的两大分支之一。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变动和业务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即业务量变动,成本总额变动与不变动。

3、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任何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4、边际贡献:又称贡献毛益、边际利润或创利额,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5、保本点:又称盈亏临界点、盈亏两平点,是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收入和成本恰好相等的业务量水平或销售收入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企业不盈也不亏。

6、全部成本法:就是将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全部归集到总成本中,除以产量,得到产品单位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费用中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全部由一定的会计期间负担。

企业财务会计进行成本计算、利润计算、利润表编制、税务处理,采用的就是全部成本法。

8、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

9、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制度,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分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其核心是按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一)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9.期间成本: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弟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电视大学资料10.(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11.本量利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12.(1)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14.(1)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2)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THE END
1.定额单价法和实物量法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两种方法,关于这两种方法定额单价法和实物量法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两种方法,关于这两种方法的编制步骤和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ttps://www.zkjan.com/test/item/simul8711.html
2.全面预算管理综合试题A.财务信息;B.相关非财务信息;C.货币信息;D.相关非货币信息;E.定量信息 4、下列项目中拟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的有(A\B\C\ ) A.直接材料成本;B.计件工资成本;C.按产量法计提的折旧费;D.生产单位的设备保险费;E.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 5、收益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模式有( C\D )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711/10/79930059_1128489159.shtml
3.史上最全!234个财务数据分析指标总结CDO研习社116、成本的弹性预算=固定成本预算+Σ(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预计业务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一销售预算的编制公式: 117、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单价×预计销售量 118、预计销项税额=预计销售总额×增值税税率 119、含税销售收入=117预计销售收入+118预计销项税额 120、第一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比率+该期回收以前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764360.html
4.弹性预算法的编制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其中列表法的优点是可比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弹性预算法的编制方法包括公式法和列表法,其中列表法的优点是可比性和适应性强。()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https://www.shuashuati.com/ti/da2bcd5c9c54414a963f4f4087c35379.html?fm=bdbdsa808be6908420bb051456e36c88d8e48
5.弹性预算法弹性预算法(1) 弹性预算法又称变动预算法、滑动预算法,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未来不同业务水平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是固定预算的对称。是指以预算期间可能发生的多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分别确定与之相应的费用数额而编制的、能适应多种业务量水平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或取得)https://baike.sogou.com/v10783588.htm
6.定量预测法包括哪几种(关于定量分析的三种方法)根据财务预算项目和部门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固定预算即静态预算,就是按固定的业务量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弹性预算就是根据成本性态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部分,按固定成本加单位变动成本乘以变动业务量进行的预算方法。两者区别https://szhetai.com/content/6376.html
7.弹性预算法范文5篇(全文)其次, 弹性预算是按成本形态分类列示的, 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一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 更加准确有效, 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在成本费用的预算中应用的比较广泛。 (二) 弹性预算法的限制 理论上, 弹性预算法适用于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 但是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2]原因是成本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9nurcmd.html
8.2015年中级财务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计算单位;④计算各项预算成本。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4、随着预算执行不断补充预算,但始终把持一个固定预算期长度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滚动预算法 B.弹性预算法 C.零基预算法 D.定期预算法 25、当一些债务即将https://www.gaodun.com/zhongji/1091945.html
9.军队预算管理(精选八篇)2.2.2编制方法欠科学在预算编制方法的实际应用中,多采用固定预算法和增 ( 减 ) 量调整预算法等预算程序缺乏效率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而很少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方法。尽管有《医院会计核算管理系统》和《预算编制管理系统》对医院预算管理进行规范,但在实际的经费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完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50v5ll.html
10.财务管理9第九章弹性预算和间接费用分析.pptx二、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 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是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能够适应多种情况预算的一种方法。编制弹性预算需要考虑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间接费用分析 间接费用是企业、政府及非盈利性组织管理者们一项主要的当务之急。间接费用可能不是主要成本,但却一定是重要的费用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5365017/23855987
11.物流成本分析技术弹性预算法物流成本预算弹性预算法.pptx是指企业依据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以预测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的预算。 ?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以是产量、销售量、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或直接人工工资等。 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的主要方法包括:公式法、列表法和图示法。四、弹性预算法2、弹性预算的特点四、弹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28/805511403100303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