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早晚的温差比较大,逐渐的阳气弱阴气长,我们的抵抗能力会下降,学会养生保健是少生病的关键。那么秋季如何养生呢?下面为您介绍秋季养生的十个小常识,做到这些要点就能平安度过秋季!
秋季如何养生
注意多喝水
一个成年人每日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ml,而秋季喝2000ml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虽然为了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会造成反效果,严重者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喝盐水,晚喝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多睡一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
多运动防秋乏
要避免中午感觉疲乏,让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健身专家称,理想的安排是一周进行两到三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健走或负重训练等强度较低的项目。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
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秋瓜坏肚”,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葡萄可以预防疲劳,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记得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都和维生素有关。因此,秋季感冒流行季节,别忘记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注意心理调节
专
家
推
荐
王敏亮内科主任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治疗经验。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脑梗死、脑栓塞、各种脑炎等的药物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及心衰的诊断和治疗。对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也颇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