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树斌案“一案两凶”披露者郑成月事件六大疑问真相调查中工民生

13年后,当他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围绕他的却是因看病导致入不敷出、因披露聂树斌案被提前离岗、夫妻二人工资卡被无辜冻结、长子报考公务员名列第一却无辜被刷等种种悲情的传说……

他就是郑成月——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公安局原副局长、刑警大队原副大队长。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11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其生活和工作地广平县,遍访县委、法院、公安局以及与郑成月有过纠纷的当事人和昔日同事进行调查走访。

疑问一

2005年1月17日,河南省荥阳市公安局索河路派出所干警在排查流动人口时,抓获河北省公安机关网上通缉在逃人员王书金。随后,河南警方将王书金移交河北广平警方。而负责押送王书金回河北的正是时任广平县公安局副局长、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郑成月。

在接下来的审讯中,王书金除交代在广平县实施多起强奸杀人案外,还供称曾在石家庄西郊方台村附近玉米地内强奸、杀害一名青年女性。

对于此案,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两审认定作案者为鹿泉县人聂树斌,并以故意杀人、强奸妇女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95年4月27日,聂树斌被执行死刑。

2005年3月15日,有媒体以《一案两凶谁是真凶》对这一案件进行了报道。郑成月因向媒体披露该案瞬间成为名人,成为很多人眼中的英雄。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多次复查延期后,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以原判认定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决定改判聂树斌无罪。

而所谓的聂树斌案的“真凶”王书金也面临着另一种命运。

2007年3月,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王书金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王书金犯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书金不服,上诉至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理由主要是“检方未起诉他在石家庄西郊玉米地的一起奸杀案”。

2013年9月27日,河北高院在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公开宣判上诉人王书金强奸、故意杀人一案。河北高院驳回王书金上诉、维持原判。

直到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尚未核准王书金死刑,他已经在看守所被羁押13年。

而在这期间,郑成月一直坚信聂树斌不是真凶,并为其奔走呐喊,故而,被媒体称为聂树斌案的推动者。

疑问二

郑成月是否因披露“聂案”被提前离岗

郑成月是否因披露“聂案”被提前离岗?

这位工作人员说,在研究郑成月离岗问题时,还出现了“小插曲”。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出生年月记载为1960年11月的共4份,包括1995年填写的中国政法大学奖学金申请审批表、中国政法大学成人教育毕业生登记表、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审批表和2000年填写的99版干部履历表。

韩姓工作人员说,2005年8月20日,广平县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审核领导小组集体认定,郑成月的出生日期为1958年11月。

“认定依据为河北省委组织部冀组通字(2000)5号文件和邯郸市委组织部邯通字(2005)15号文。文件规定,干部档案中出生日期记载不一致问题认定时,以干部本人招工、入伍、入党、毕业生登记表、入团等较早填写并经组织审核的原始材料为依据。”这位工作人员说。

2009年,按照上级要求,广平县委开始对干部进行调整。

2009年12月9日,广平县委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干部任免事宜。记者在此次常委会会议纪要上看到,会议共任免干部46人,其中离岗的副职4人,分别为人社局副局长曲某、粮食局副局长赵某、法院正科级审判员谢某和公安局副局长郑成月。

常委会后,广平县委印发广干字2009(113)号文件,决定免去郑成月的县公安局副局长、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正科级)职务。

“所以根本不存在让他单独提前离岗问题。宣布离岗后,他本人也从未就离岗年龄向组织提出过异议。”这位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疑问三

儿子报考公务员名列第一被刷是否属实

有媒体报道,因为披露聂树斌案,郑成月儿子成年后遭遇了不公平对待。

报道称,2012年,郑成月的大儿子从河北大学毕业后,报考了廊坊香河国税局,笔试第一的他却没被录用。

事实究竟如何?

这位负责人说,“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参加了201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报考了香河县国家税务局职位”。

工作组调查结果显示,根据当年公务员招录计划,香河县国家税务局的职位招录两人,按照3:1的比例共有6人进入面试。

“他长子当时笔试成绩为106.5分,排名第六,面试成绩为80.8分,排名第五,综合成绩为67.025分,排名第五。”这位负责人说,按照录用办法,最后录用前两名。

THE END
1.庭长谈许霆案重审经过:改判并非迫于舆论压力同期:为什么刚开始判成了无期徒刑,后来又改成了五年?我就更奇怪了,为什么两回判不同呢?因为是舆论压力,对不对?那是不是舆论压力下,法律是可以改变呢? 记者:你很不理解这个改变? 同期:对呀,我很不理解。 记者:为什么那么多的案子,大家会对许霆这样的案子特别关心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414/13/63432400_828698324.shtml
2.错案道歉10年变迁头版这也是公众、舆论呼吁司法系统勇于道歉的主要缘由。本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法院系统主动道歉,已是从过去的“叫好一片”步入常态化。 12月6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开全国法院先河,以高院院长身份,主动向两民事案件错案当事人张景华、齐东升道歉。他对张景华说:“老张,我们的案子办错了,我向你道歉!”在http://www.mzyfz.com/cms/minzhuyufazhishibao/fanfu/html/1248/2011-12-19/content-246178.html
3.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精选十篇)早在云南高院宣布提起再审的时候, 有网友问著名法学家贺卫方是否赞成再审改判死刑, 贺卫方就表示, 结果并不会以他赞不赞成为转移, 因为从云南高院决定再审的那一刻起, 就已经注定了改判死刑的结果。有些学者甚至认为, 这不是司法的自我纠错, 是法院对强大舆论压力的无奈屈从。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ooteiv.html
4.最坑律师:罚金两百万改判二十年小说替罪羔羊? 第643章:案子该结束了! 第644章:发生火灾了! 第645章 :火场救人! 第646章:被带走调查! 第647章:叶缘名声远扬 第648章:只能是叶缘! 第649章:总工程师! 第650章:他想买下手稿! 第651章:八千万卖出! 第652章:对教授的逼迫! 第652章:对教授的逼迫! 第653章:利用舆论! 第654章:判决结果http://tongren.faloo.com/book/1187183.html
5.舆情报告模板.docx广西杀妻碎尸案凶手因‘立功’改判死缓?引发舆论抨击 ?翻案风?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新闻背景:李昌奎案二审改判死缓后,媒体关注到各地近年掀起?死缓翻案风?。网曝云南男子赛锐27刀砍死女友判死缓。而桂林人梁勇杀害自己妻子并肢解水煮其尸,又被改判死缓。?翻案风?使受害者和网民愤怒。对传统国人而言,?杀人偿命?天经地义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8/1120/8117025135001133.shtm
6.司法审判是否应该考虑社会舆论结辩陈词首先,舆论的声音纷杂混乱,且不说有没有民意在里面,即使有法官因为无从知道民众对于案件了解到各种程度,所以难以分清哪些是知晓案件真相的民意,哪些是不知实情的吵嚷,更何况还有报纸新闻等媒体通过渲染,有目的地引导的言论在其中干扰,这样的舆论只会影响法官的正常判断,一旦因为迎合舆论而产生冤案、错案,改判是打民众的https://wenku.baidu.com/view/30ee8f5bdd88d0d233d46ad0.html
7.舆论是否应该左右司法始终觉得不应该是微博判案,舆论判案,而应该让司法判案,因为舆论始终带有着倾向性情绪,司法相对来说更加客观公正,虽然有时候司法会被裹挟,比起舆论,我相信他是更为公正的存在。我们更不应该去攻击司法。 我希望大家不要攻击原告,也不要攻击公证人员和审判长,更不要去攻击司法,而是针对自己尚未了解的事情,不要发声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91999638/?cid=2667688482
8.辩论稿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7篇(全文)如李昌奎案,一审判死刑,二审:其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经济损失。判处李昌奎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而最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这看似公正实则伤害法治,破坏司法公正。 诚然,大众舆论本身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司法活动也需要民意,但要注意的是,民意的行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sr1ot7v.html
9.同案不同判原因及对策研究二审法院对一审反映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的异议要及时进行研究,共同把握案件审理的统一适法标准。真正发挥二审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异议反馈机制的作用,促进一、二审法院审慎地行使审判职能,统一适用法律。 (三)善于处理舆论质疑 法官断案的“事实”与公众期待的事实不一致时,司法既不能受到舆论压力而失去客观中立立场,也不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949.html
10.对“舆论审判”之说的深思考:谁在审判?谁能审判?综上所述,媒体舆论和民众舆论对司法办案的监督是必要的,如果只因为出现某些不理性的行为就笼统地斥之为“媒体审判”、“舆论审判”,是不利于对司法进行监督的。毫无疑问,舆论和权力都可以对重大事件作出反应和表达意见,但这些不是指令更不是判决。如果有一些因为舆论影响司法作出错误判决,首先应该追责的是司法公正性和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4/id/1584956.shtml
11.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困境首先你会发现,徐、斯两位律师在这个案子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竭尽所能为他们的当事人脱罪。然后你还会发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还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通过个案去推动法治。但为什么说本案的两级法院判决都是有问题的,只有改判王鹏无罪才算体现了法治呢?一个回答是,这些判决在程序、事实认定和法律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M.php?id=13187
12.荐读劳荣枝二审辩护意见吴丹红:女魔头?劳荣枝是精神上的世人之所以认为劳荣枝该千刀万剐,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造成的,一审在判决之前就已经对该案造足了舆论,舆论与 一审的审判形成了合力,错误地引导了大众的情绪,这种提 前造势的行为也是一种没有自信没有底气的表现,如果不是 南昌公检法如此的大肆宣扬,试问谁会知道这个案子。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220836.html
13.业务研讨法制报道的舆论力量经过22年的实践,省高院在死刑复核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陕西的“枪下留人”事件,辽宁高院对黑帮头目刘涌由死刑改判死缓,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新闻媒体极为关注,最后还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改判为死刑。可以说这也是新闻舆论的一次胜利。事后,理论界、司法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强烈呼吁,希望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https://www.cnhubei.com/200510/ca889417.htm
14.夏俊峰案李昌奎案死刑判决研讨会速记稿王才亮的笔耕园地但是我们研究的夏俊峰案件它改判的可能性在哪儿,第二如果有可能性,那么我们的现实性在哪儿,现在有这样一个影响较大的案件,已经到了最高法院,然后再接下来就是由在实体辩护,由正当防卫的辩护思路退而求其次退到防卫过当的辩护思路,现实性有多大。在解决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之后,我们才能讨论,所以我觉得这个案子我们现在https://wangcailiang.blog.caixin.com/archives/2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