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利大于弊

网络舆情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利大于弊正方一辩稿查海燕法学15012015014823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

即指过程和结果中体现的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

我方观点是:网络舆情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利大于弊。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网络舆情的外部监督对遏制司法腐败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将案情公开于网络,使司法机关的行为及整个司法过程处于公众的视野之下,不仅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最重要的是公众的监督权得到更为全面具体的行使。

因为网络为公众舆论的行使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它使监督权重新回归于民众,增强了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使司法更加公开透明,有效的遏制了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

第二,网络舆情有利于在司法审判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被告人的权利。

在司法审判中,承担法律责任的被告人等往往是社会弱者,当司法审判不公平或是违反法定程序时,网络舆情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同情者和声援者。

网络舆情对案子提出处理意见,快速流传并反映到现实中,能够促使司法审判的更加公平公正。

第三,网络舆情与司法最终价值追求相一致。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主权在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网络为公众实现自己的言论自由及知情权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作为主权者的人民,有权了解自己生存的社会状况,有权利公开自由的表示批评建议权,有权利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以防止权力滥用。

这与司法的最终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人民权力。

正是因为这一共同目标,网络舆情成为现代法制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我们不能否认网络舆情存在弊端,但我们更确定的是,网络舆情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

THE END
1.论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民众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热点案件呈上升趋势,网络舆情对司法审判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网络舆情与司法间关系的思考。本文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引言部分,表明本文写作动机,点明本文主题以及研究的意义,并以两起经典的网络舆情影响司法审判的案件为起点引出本文论述观点,简单介绍何为网络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73-1016046787.htm
2.论法官在司法审判中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的压力(三) 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内容 一是时司法判断的压力。司法权系一种判断性的国家权力,是以主观认识客观的具体活动,必须以内在或 外在的各类信息作为判断基拙。在汹涌激荡的网络思潮面前,法官不能亦不可能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网络典情的规模之巨、声势之大,使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o经过网络舆情的引导,社会http://ssqfy.hbfy.gov.cn/DocManage/ViewDoc?docId=dc025621-c455-4b87-9c07-919e7961e4e5
3.干货打卡——媒介审判3)媒介审判主体领导者由传统媒体转变为自媒体。因此自媒体、网民通过自媒体平台对新近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舆论引导,从而形成舆论压力,最终对司法审判或多或少地产生压力和影响的现象。 3.网络媒介审判成因 1)利润驱使:媒介为了追求利润,采用极端化的报道方式,对被告定性,从而满足受众的眼球以便将受众以收视率或https://www.douban.com/note/811522689/
4.从媒介审判看“昆山案”中的正当防卫二、网络舆情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 针对“昆山案”有律师认为,于某某夺刀后追砍对方,属防卫过当。但也有刑法学专家认为,于某某夺刀后不安感仍存在,此举属正当防卫。所以法律界对于该事件的判定是不统一的。兰亭律师事务所律师包华等一线执业律师则认为于某某的行为属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是有限度的,即制止对方的侵害行为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232/3421.htm
5.陕西高院:审理药家鑫案时也注意应对网上舆论要闻新京报:现在很多案件成为网络话题,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并评价。 黄河:网上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保护公民的知情权,遏制司法腐败,这些是积极作用;但目前看,网络媒体也有一些问题,监督无序,有些信息失实、恶意炒作、误导他人,甚至存在网络审判,影响我们正常的司法审判。 http://www.haiwainet.cn/n/2012/0312/c232573-16832645.html
6.电视网络舆论监督(精选十篇)理性的网络舆论会对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并促进司法公正。而如果一旦出现网络舆论监督不当,则有可能对司法审判形成干扰,导致司法不公,特别是在舆论“一边倒”的压力之下,司法机关很难不受到影响,同时司法审判需要的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真凭实据,而网民所形成舆论声势的事实往往是表象的,不一定是证据。因此,对于网络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tqysma.html
7.关于提升审判机关司法公信力的若干对策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的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从克服审判机关的“行政化”趋势,避免角色错位;杜绝司法不作为,规范司法行为;实行主审法官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避免吃“大锅饭”导致谁也不负责任;对法院设置和法院体制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配置司法资源;认真实施并完善法官回避制度;正确对待媒体网络舆情等六个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21105221435_199558.html
8.头条文章(4)舆情总是会引起人们之间的相互感应并因此而凸现其影响力,而相互感应又会反过来促使舆情产生叠加效应; (5)舆情不是一成不变的,既随客体的变动而变异,也随主体的变化而异动。 (二)在深入了解舆情的基础上准确研判舆情 1. 根据网络舆论对社会舆情进行准确研判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08264444035197
9.论新媒体时代“舆论审判”与司法公正之冲突与平衡8900字这些舆情言论经由网络空间传输到现实空间,从而对司法过程带来压力,甚至影响到法院最终裁决,这是舆情的普遍现状,也是“舆论审判”的雏形。 (二)网络舆情特点1.开放高效性 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公众参与门槛低,一般只要注册之后便可畅所欲言,几乎人人都可以对社会司法案件https://m.91wenmi.com/wenmi/lunwen/zonghelunwen/379640.html
10.基层法院网络舆情现状与提升处置能力的思考从总体上作,基层法院对涉法舆情仍重视不够,认识不清,分析研判能力不足,引导应对措施缺乏,解决舆情的路径往往是依赖上级法院或宜传部门把关等等。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理念认识不足。一是重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轻网络、微博等新媒介对司法形象的影响,对网络舆情漠然视之,任其发展,一旦爆发舆情危机,不知如何应对http://fxcourt.cn/display/416550.html
11.2017新闻传播学考研考点?之网络舆论(白皮书)3、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 随着网络舆论力量的日益强大,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因为网络舆论的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暗礁是舆论力量的越界。 人们关心网络舆论是否会带来新形式的媒体审判。大众传媒一直被作为第四种权利,是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之外的一种监督力量,但其并不能代替三种权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https://www.kaoyan365.cn/xinwenchuanbo/8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