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法文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谈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思想峰峦泱泱苍苍,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卓越的法律智慧。《尚书》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提出以仁爱为核心,要“爱民敬民”,诸多中国古代法学著作字里行间蕴含着鲜明的人文关怀,闪耀着弥足珍贵的法治光辉。法院行政庭干警在深耕主责主业的同时,要自觉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行政争议化解工作当中,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行政争议化解“密码”。

“以和为贵”妥善处理矛盾纠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个核心价值观,如儒家倡导的“和为贵”思想。这种理念强调通过平和、协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与冲突,而非对抗。在行政争议化解方面,秉持“和为贵”,引导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尝试以沟通、协调为主要手段,采用座谈等形式引导双方面对面发表意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使得行政争议可以在相对融洽的氛围中得以妥善处理,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德治思想”平稳化解行政争议。传统文化里德治思想有着深厚根基,认为道德感化在社会治理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面对行政争议时,引导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去对待相对人,耐心倾听其诉求,展现出公正、善良、负责的形象,能让相对人感受到尊重,从而更愿意配合解决争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制度的实施就是例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并参与调解,双方坐于法庭心平气和讨论争议焦点,同时直接面对对方诉求当庭说出化解意见,有利于行政争议的平稳化解。

“诚信观念”促进法治政府建设。“言必信,行必果”等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在行政争议化解中,行政机关做到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地履行职责,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承诺的兑现,能增强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信任。而相对人若秉持诚信原则,如实反映情况、提出合理诉求,也有助于双方围绕真实的问题去探讨解决办法,推动行政争议朝着积极的方向化解。行政争议中的诚信观念凝聚了行政争议化解合力,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的建设。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如今,优秀传统文化的画笔已经传到了我们当代法院人的手中,让我们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不断探索化解行政争议密码,描为民初心,画青春赤诚,用心用情绘就新时代的无悔答卷!

以传统文化之笔

绘政工绚丽篇章

政治部杨猛超

法院政工工作肩负着筑牢队伍思想防线、激发干警奋进力量的重任,恰似为法院审判执行等业务注入源源不断动力的“引擎”。当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融,恰似为这“引擎”添上优质燃料,释放强劲效能。

一、以文化润内心、注重细节把握

二、以精华促本领、提高自身本领

文化积淀赋予政工干部非凡的沟通和工作智慧。传统文化重含蓄委婉、共情同理,政治部的工作细致繁杂,面对较为繁琐的程序工作、跨部门沟通的矛盾,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得我懂得换位思考、言辞恳切,循循善诱化解遇到的难题和困难,在今年我第一次经手单位某项工作时,面对不懂的难题,在和其他部门有关同志沟通时“良言一句三冬暖”解决了许多沟通上的矛盾,用沟通的艺术解决对接矛盾,最终推动工作顺利完成。

三、以道德促自律、助长廉洁之风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传统道德理念是政工工作滋养干警品德的良方。在法院内部培训中,引入古圣先贤的道德故事,讲讲袁了凡先生训儿的故事、解读“清、慎、勤”的内涵,一幕幕生动的画面跃然眼前,让我深知在政工工作中廉洁自律重如泰山。自我廉政提醒时,包公、海瑞等清官廉吏的事迹化为警示明灯,时刻提醒我持身中正、廉洁奉公,于公权力使用慎之又慎,绝不让公正蒙尘。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精耕法院政工工作土壤,定能更加坚定自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推动司法正义之树常青,让法治精神与传统文化光芒交相辉映。

THE END
1.唐律的慎刑思想及其传承慎刑思想强调审慎用刑、防止滥刑,是一种刑法理念,一项用刑原则,也是一种程序机制,一种司法伦理。唐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律典,也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现存唐律的版本是颁行于公元653年的《唐律疏议》,它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于一体,全面、充分地展现了慎刑思想,突出表现在审判、法律适用、司法官责任等https://www.qinfeng.gov.cn/info/1064/232288.htm
2.“大德小刑”的核心要义人类将道德教化作为诠释法律适用的参照物,并以此配合律法的适用,二者在实践中常能融合。相应地,古代律法的适用必须贯彻“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基本精神,以“德”和“刑”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二柄”,由此形成了以“大德小刑”为核心要义的慎刑思想。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98594.shtml
3.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共四卷)含答案华图教育B. 因刑事案件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代表,终止代表资格 C. 因违法受劳动教养处分一年以上的代表,暂时停止代表资格 D. 因故一年内不能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暂时停止代表资格 13. 关于宪法规范的特性,下列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A. 根本性B. 原则性C. 无制裁性D. 相对稳定性 https://www.huatu.com/a/wflwd/sikao/2007/0131/6456.html
4.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内容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春秋决狱的基本精神是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指运用以《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内容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春秋决狱的基本精神是“原心定罪”,即审判案件时依据犯罪者的主观动机决定量刑的轻重。这使案件的审判不能够依据法律进行公平的裁决,使法律的权威性不能得以体现,也不利于审判的标准统一,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经义决狱”给https://www.jyeoo.com/shiti/02610a8d-ab15-4e15-b5a6-934e04aec525
5.于汉武帝时期的一种审判方式,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引经决狱”开始于汉武帝时期的一种审判方式,司法官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裁判案件的主要依据,这反映出“引经决狱” A. 保证了审判公正性 B. 审判完全依据儒家经典 C. 利于加强君主 D. 是儒学官方化重要体现 题目标签:时期汉武帝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9cd82ecc41541fabd30f0685d159856.html?fm=bdf34d6e07b0b0355ca13c45b42b71004d
6.为什么称“《圣经》是一部诉讼法教科书”——司法审判在两大文化既然转入学术语言系统,我就不能不斟酌,即使在比拟的意义上,圣经是否有资格被称为“诉讼法教科书”,即它有无现代诉讼法的精神,是否包孕现代诉讼法的方法。如果肯定,其理由与根据是什么。进一步探讨,圣经代表的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较,在诉讼制度的意义上有什么区别,由此而引出司法审判在两大文化中意义比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28
7.窦娥冤:儒家礼法与蒙元文化的冲突导读:窦娥冤案的成因不是古代司法科技不发达,或程序正义的缺失,而是源于儒家礼法与蒙古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造成的司法冲突。冤案的平反有赖于官员有意愿和能力去维护民众以儒家礼法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认同。从冤案法理学的角度来看,以儒家礼法为基础的司法模式代表了一种伦理与法律结合的政法制度。它虽属于具体语境下http://www.ymsk.cn/info/1005/6161.htm
8.国家司法考试:司法卷一考点巩固(题库版)考试题库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153、多项选择题 甲国某公司与乙国驻甲国使馆因办公设备合同产生纠纷,并诉诸甲国法院。根据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合同中有适用甲http://www.91exam.org/exam/87-2389/238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