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进步,司法过程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如何正确的看待和处理社会舆论的影响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进行刑事审判时,既要保证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又要兼顾到审判结果的社会影响,避免社会舆论对司法过程的负面影响。在整个审判过程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舆论;刑事审判;影响
引言
舆论监督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着司法机关,社会的声音通过媒体等平台传达到司法机关,社会舆论在刑事审判时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社会舆论的呼声往往与司法审判结果有很大的差距,社会舆论能够反映广大民众的呼声,但并不一定与法律完全一致。因此,一方面,社会舆论可以加强司法机关的内部完善和规范,另一方面又会对司法机关的工作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这就给广大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本文将针对社会舆论对刑事审判的影响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社会舆论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的社会舆论是指民众的言论,也就是民意、公意、众意,这些意愿往往通过媒体或没接表达出来,但这些观点往往都是片面的,不全面的。社会舆论通常表现在民众对社会生活出现的事件和问题的现实反映,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或借助媒体来反映和传播,在进行整合和交汇之后形成的大众意见或意识。
二、社会舆论的特点
(一)社会舆论易受外界的影响
司法活动在社会舆论的带动下收到公众的力量影响。在对罪犯量刑时也会受到舆论的影响。社会舆论有时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不真实的信息影响下产生片面的、人云亦云的错误观点和立场。
(二)社会舆论的数量很难估计
(三)社会舆论的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
(四)社会舆论容易产生变化社会舆论从产生到传播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断变化,由于民众对实际情况的掌握有限,很容易在人云亦云的过程中改变观点。随着案情的进展和事实的曝光,民众的观点随时可能发生改变。
三、社会舆论的价值
(一)社会舆论的道德价值
社会舆论在产生的过程中,民众往往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为标准来衡量发生的事情,再通过一定的媒介表达出来,这些观点往往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不断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批判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二)社会舆论的法律价值
社会舆论的不断进步会推动法律的完善和进步,也会促使法律不断地顺应民意,真正实现道德体系作用于法律体系而法律体系强制力高于道德体系并反作用于道德体系的过程。这样可以促进法律不断发展和改善。
四、舆论影响刑事审判的原因
(一)受传统司法和政治文化影响
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官在进行案件的审理时,往往在道德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判断,尽量使得案件的结果顺应民意,以使得案件的处理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另外,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民贵君轻,必须顺应民意才能让社会更加合理,这样就使得社会舆论对刑事案件的审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司法机关的权威性下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很多冤假错案加剧了民众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再加上部分时候司法界也存在官员腐败的现象,让民众对司法机关的判决表示怀疑。进而在司法机关进行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舆论声音影响刑事审判。
(三)司法尚未完全独立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全的实现司法独立,法官也并不独立设立,司法很多时候受制于党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且司法系统的内部也存在不独立现象,同级、上下级法院之间不完全独立。
(四)审判尚未完全公开
(五)网络舆论的特殊性
网络舆论是最主要的舆论传播方式,因其具有普遍性和随意性,并且没有办法准确核实,这就使得民众在传播舆论的过程中更加的随意和不计后果,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舆论的传播。
五、如何平衡社会舆论与刑事审判
(一)法官独立与司法预算独立
为了平衡社会舆论与形式审判,首先应当完善立法机制,让法官与司法预算独立。保证司法的公正和独立性。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实行法官责任制和司法预算独立。
(二)完善刑事判决书和案件回应机制
在对形式案件进行判决时要完善判决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个民众对判决的接受性,也能减少舆论对审判的消极影响,进而对判决书公布后的舆论起到平息和引导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重点案件的舆论回应机制,及时的对舆论进行解释和平息。
(三)加强对舆论的规范
司法机关要加强对舆论的引导和约束,及时纠正错误、偏激的舆论,引导舆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结语
社会舆论是民众监督刑事审判的方式,也是一定上保证民众的监督权力,但是想要社会舆论正确的发展和传播,还需要广大工作人员不断地研究和努力,正确的引导
社会舆论。
参考文献
[1]汪明亮.媒体对定罪量刑活动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作用机制[J].现代法学.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