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产业跨界融合的突破

《计划》指出,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发展车联网产业,有利于提升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自动驾驶,发展智能交通,促进信息消费,对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此次制定的《计划》,明确了到2020年,车联网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并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的行动目标。可以看到,跨界融合,正在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突围”的重要路径。

同时,《计划》将加快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设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5G-V2X)等关键技术研发及部分场景下的商业化应用,构建通信和计算相结合的车联网体系架构。

《计划》还提出,2020年后,通过持续努力,推动车联网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人-车-路-云”实现高度协同。

五大核心领域力推产业化发展

为推进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计划》在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安全保障五大核心领域做出规定。

关键技术方面,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重点突破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车辆平台线控等核心技术;加快形成适合中国道路状况的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架构设计,满足对车辆动力底盘和车身电子部件的安全、快速、有效控制要求;大力支持LTE-V2X、5G-V2X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LTE-V2X在部分高速公路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覆盖,开展5G-V2X示范应用,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网络,构建车路协同环境。推动大数据及云平台建设与管理,促进各类车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基础设施、通信基站、车联网平台和应用服务等信息交互与数据共享;构建智能道路基础设施,促进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为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必要条件。

应用服务方面,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构建涵盖信息服务、安全与能效应用等的综合应用体系。同时,发展电动汽车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充电预警、优化充换电调度、提升充换电效率等目标。

安全保障方面,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安全管理制度与安全防护机制落地实施,安全技术及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安全技术支撑手段建设初见成效,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

此外,《计划》还强调,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等保障措施,促进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车联网利好政策频出

自2015年,我国明确提出加快汽车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后,工信部已经陆续发布多个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2018年6月15日,工信部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辅助驾驶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2018年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使用5905-5925MHz频段管理规定(暂行)》,提出5.9G频段作为基于LTE的C-V2X技术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的工作频段。

2018年11月17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各方共同签署协议,在雄安新区开展车联网及智能交通示范应用,各方将开展基于多场景的实验验证,为新产品应用和跨界技术发展探索新机制和新管理方法。

新能源迅猛发展

2018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105.4万辆和103万辆,同比增长63.6%和68%,其中纯电动商用车占比达到13%。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10月9日,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强调,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力度。

伴随国内环保政策升级的影响,商用车路权优势凸显。此外,伴随着纯电动汽车产品技术成熟、充电设施完善等利好的到来,纯电动商用车的通行便利性、超高环保性进一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电商物流的快速发展,一些龙头企业集中采购纯电动商用车,在城配市场推广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尽管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依然有待成熟,但它们的市场前景可期。

THE END
1.智能网联汽车新纪元:平价时代引领需求拐点报告精读随着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和资源投入到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驾驶体验,智能网联汽车也将在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0ece48a0c7cc044988fb771d5.html
2.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具备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实现特定场景规模应用,车联网综合应用体系基本构建,用户渗透率大幅提高,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基本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http://gxj.jiaozuo.gov.cn/show.asp?id=211
3.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突破:单车算力迈向千级TOPSL2级新车渗透率超55%据了解,组合驾驶辅助(L2级)规模化落地。今年1—6月,中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0%;2023年北美地区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销量近百万辆。 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加速。德国、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3NTI4Nw==&mid=2651605214&idx=1&sn=11df42c1a7e979f47daee7439c8a9b09&chksm=bd162aa68a61a3b056665977eafb442b34b61bc922d8664f88226a7a3645885fea8805aa0731&scene=27
4.中金:汽车电气架构新趋势,车内通信迎变革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载以太网渗透率不及预期。 正文 智能化趋势挑战当下E/E架构和通信网络 在我们之前发布的《车载摄像头:扬帆汽车智能规划浪潮,部署迎来量速齐升》报告中,初步探讨了汽车E/E架构的持续演进对车载摄像头行业带来的影响。随着域集中控制逐步取代分布式处理,我们预计摄像头在未来将只负责简单的图像信息的https://m.zhitongcaijing.com/contentnew/appcontentdetail.html?content_id=480962
5.推进汽车网联化美国转向C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美国对待车联网技术的态度,也给正处于智能化、网联化变革旋涡中的全球汽车业带来新的思考。 推进部署为C-V2X“添柴” 根据上述计划,美国将在2024~2036年分短、中、长期3个阶段加速部署,目标是到2036年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C-V2X,实现高速公路100%覆盖,75个大型主要城市的十字https://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4/09/18/030275954.shtml
6.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红利,10个重点行业红利重点解读!全球电动车加速渗透,中长期趋势确立。全球新能源汽车从2010年初见规模到2019年渗透率达2.3%,呈现加速渗透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上升空间大。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如期延长两年,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趋缓;海外以欧洲为例,2020年碳排放法规进入第四阶段,叠加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加大,电动化进程加速。特斯拉、大众、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69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