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已“征战沙场”半个多世纪,其作为特殊级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地位仍不可撼动,什么时候选用万古霉素?如果选择万古霉素,剂量怎么调整?它有什么不良反应?
今天我们从作用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点、临床应用、用法用量、血药浓度监测及安全性等方面认识一下万古霉素。
1.作用机制
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阻断构成细菌细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而杀灭细菌。另外,还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菌RNA的合成。
2.抗菌谱
万古霉素为窄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厌氧球菌、芽孢杆菌及部分棒状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李斯特菌等。
在体外药敏实验中,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效,与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对革兰阴性菌无效。另外,用MRSA在试管内进行传代培养试验其对万古霉素的诱导耐药性也很低。
3.药代动力学特点[1]
表1
4.临床应用[2]
目前,万古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限于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致的系统感染和难辨型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和系统感染。
表2
5.超说明书用药[3]
表3
6.用法用量[1,4]
肾功能正常患者的推荐剂量:
表4
特殊人群的推荐剂量:
表5
肾功能减退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前需评估肾功能,并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见表6
表6
7.血药浓度调整
既往推荐的万古霉素维持治疗血药谷浓度在5~10mg/L,但近年来国际上所有的指南和共识均建议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应保持在10mg/L以上;
对于MRSA引起的复杂及重症感染(如血流感染脑膜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建议将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20mg/L,因剂量不足易导致侵袭性MRSA感染,如血流感染或重症肺炎治疗失败率升高,而更高的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可显著改善预后;另外,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过低(<10mg/L)易诱导耐药
8.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引起的不良出现频率最多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肾功能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以皮疹、瘙痒多见,特征性的皮肤附件不良反应为“红人综合征”。
表7
参考文献:
[1].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组.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11):641-646.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2.
[3].广东省药学会.临床重症与药学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2020-5-28日发布.广东省药学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1年版).2021-6-24发布.
[4].何志超,伍俊妍,邱凯锋,等.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J].今日药学,2015,25(2):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