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应收账款的贷方发生额:表示客户每次归还企业的货款或劳务费金额;
1、扩大销售
2、减少库存
3、增加企业信用
1122应收账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二、本科目可按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以下债务重组涉及重组债权减值准备的,应当比照此规定进行处理。
(四)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清偿的,应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1、发生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库存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4、计提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6、收回已冲销的应收账款时:
7、企业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时:
贷:银行存款
收回代垫运费时:
9、应收账款转让:
转让时:
财务费用(实际支付的手续费)
收到偿还款项时:
2、代垫的包装物、运杂费;
3、已冲减坏账准备而又收回的坏账损失;
5、预收工程价款的结算;(预收账款也可以在“应收”内核算)
7、收取购买商品、材料等账款;
8、收回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
9、退回的预收账款;
10、企业的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时;
11、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款项还未到账;
商业折扣影响应收账款入账价值,因为应收账款是按扣除商业折扣之后的金额计入的。
企业对外销售确认销售收入时,按照折扣后的销售额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以及销项税额,即: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现金折扣是企业为了鼓励购买方快速支付货款给予的一种货款上的优惠,一般现金折扣的表示方法为:2/10,1/20,n/30(10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20天内付款给予1%的折扣,20天以后付款没有现金折扣,最迟的付款期为30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交易价格,是指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在确定交易价格时,企业应当考虑可变对价。
现金折扣的会计分录:
贷:主营业务收入(不扣除现金折扣)
财务费用(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
1、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1、低成本融资,加快资金周转
2、增强销售能力
由于销售商有进行保理业务的能力,会对采购商的付款期限作出较大让步,从而大大增加了销售合同成功签订的可能性,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
3、改善财务报表
5、融资功能
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包括:
2、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措施,包含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进一步完善收账政策等事项。
一、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二、对市场没有深入调查,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四、企业风险意识有待增强
五、部口间缺乏信息沟通乏力
六、对客户信用控制不足
信用管理是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企业对客户授信的过程中较为盲目,仅按照员工的经验开展授信,没有制定授信制度,也没有明确授信上限,不利于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一、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三)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比如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掌握用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用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用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
(四)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五)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账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账损失率,企业必须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从而修正信用标准。
(六)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四、实行有效追款措施
客户违反信用约定,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的应对方法如下:
首先企业要分析客户拖欠和拒付的原因,检查现行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并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进行调查、摸底和调整。然后,债权企业要设法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等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无故拖欠或恶意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将其从信用名单中除名,停止对该客户的一切业务。并视客户的具体财务状况,通过发送律师函、法院调解、诉讼等多步措施,适时加大催款力度,争取尽早收回账款。
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七、改进内部绩效考核制度
(一)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绩效目标。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工作并非仅是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任务,而是需要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应收账款的起点是销售业务,从销售业务开始到收款环节各成员都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以合同为主要依据对应收账款的收款工作进行全面跟踪和监督。在应收账款管理活动中,促使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形成相互配合的工作模式,并针对各部门的工作要求设置合理的考评目标,针对各层级人员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奖惩。
(三)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中,要确保考核指标具有可操作、可衡量的效果,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的质量以及任务完成效果设置考核指标,判断应收账款回收的效率。同时,为了在赊销过程中改善企业客户的满意度,应该从多维度开始考核,既需要考核客户满意度,又需要考核销售合同完成率,还需要考核收款率。针对客户满意度可以采用定性考核的方式,判断客户对企业的服务满意、一般或较差。另外,需要将销售合同完成率和合同收款率挂钩,若销售合同已完成,但是还没有及时收回款项,就应该扣除一定分值,从而确保绩效考核制度更加具有合理性。